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数学教学的实效性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而事实上,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在花样繁多、热闹非凡的课堂教学中,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讨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它不仅可以降低师生不必要精力物力的付出,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教学观念的实效性
创新型的数学活动不是过多地强调教师应怎么教,而是应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以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为中心来引领我们的教学实践。这样,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具有魅力,必须充满活力,必须把这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与其它事业不同,教育属于未来事业,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数学教学的四个层次中,我们追求的不能只是低层次,而应是所有层次。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观念。
2 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一个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节好课在开头几分钟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学知识本身是有些枯燥的,好的导入要能既快又新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1 设置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例如,在讲“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一节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方程x2+1=0在实数集中无解,联系从自然数系到实数系的扩充过程,你能设想一种方法,使这个方程有解吗?这样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把实数系进一步扩充的欲望。
2.2 通过趣味故事的讲述,引入课题。例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节中,我们可以通过古代印度国王要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这个故事,引出发明者所要的麦粒总数1+2+22+23+...+263,是一个求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前64项的和的问题。
3 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4 组织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4.1 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目标。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我们的数学目标不应用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学会想象,学会思考。在课堂上,教师要置身于学生的学习中,有效地、适当地引导与调控,让他们大胆的质疑,大胆的释疑,大胆的答疑,帮助他们总结归纳,发现结论,达到主动发展的目标。
4.2 让学生经历过程,主动建构。点燃智慧的火花,启迪学生的心灵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要让学生去做,都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全过程,教师只做有效的引导或创设空间,让他们有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迸发,让他们的认识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主动构建。
4.3 注意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提问、尝试、讨论、辩论等主体性活动,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生成,解决应用过程,这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比如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问题。引导学习思考的时候,要提出明确的问题;在该引导学习认识结论的时候,要给出准确的数学结论;在该让学生进行练习记忆的时候,要让学生认真完成目标。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安排学习方式,抓住“小鼻子”,使各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做到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不是“放散牛”。总之,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热爱数学,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飞扬。
5 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运动员总会对自己的运动量进行适当的调节。勉强的熬夜训练,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不管多好的药,如果服用过量都会成为毒药。高中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学习的时候总有一个效果最佳的适当的量,如果超过了这个量,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如此一来,无论怎么学习,实力也几乎不会有什么提高了。
为什么有的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做了那么多题,却不见长进,而在那里原地踏步甚至是一点一点的退步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学生认为不管什么样的题目,只要它在那个单元里出现了,即使只有一道题没做,心里也觉得不踏实;二是学生认为只要能解出难题,实力就会自然的提高。很多老师也有这样的想法。我们认为那些应该做到融会贯通的题目才是真正重要的题目,这样的题目也不太多,应该先把重要的题目研究明白之后,再去学习不重要的题目。而且应该以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和题目为中心进行学习,能解答出来的题目越多越好。因为唯有如此,学习才会有兴趣,只有保持兴趣,面对难题时才能无所畏惧的鼓起勇气钻研下去。
6 课堂评价的实效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竖起信心的风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不惜言词,大加赞赏,这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奋发学习的激情。然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指正,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可是,课堂上,部分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不论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只要学生发了言,不是说“好极了”,就是说“棒极了,很聪明,你真行……”这样下去,表扬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特别是在这种一味表扬的怂恿下,有些学生会产生思想的惰性,觉得自己“想一点,说一句”就可获得“超值”的嘉奖。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指正下才更有价值和张力。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总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1 教学观念的实效性
创新型的数学活动不是过多地强调教师应怎么教,而是应更关注学生如何学,以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为中心来引领我们的教学实践。这样,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具有魅力,必须充满活力,必须把这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发展的过程。与其它事业不同,教育属于未来事业,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数学教学的四个层次中,我们追求的不能只是低层次,而应是所有层次。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数学观念。
2 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一个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一节好课在开头几分钟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学知识本身是有些枯燥的,好的导入要能既快又新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1 设置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例如,在讲“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一节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方程x2+1=0在实数集中无解,联系从自然数系到实数系的扩充过程,你能设想一种方法,使这个方程有解吗?这样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把实数系进一步扩充的欲望。
2.2 通过趣味故事的讲述,引入课题。例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节中,我们可以通过古代印度国王要奖励国际象棋的发明者这个故事,引出发明者所要的麦粒总数1+2+22+23+...+263,是一个求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前64项的和的问题。
3 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积极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师生的创新意识。
4 组织探究活动的实效性
4.1 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目标。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我们的数学目标不应用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学会想象,学会思考。在课堂上,教师要置身于学生的学习中,有效地、适当地引导与调控,让他们大胆的质疑,大胆的释疑,大胆的答疑,帮助他们总结归纳,发现结论,达到主动发展的目标。
4.2 让学生经历过程,主动建构。点燃智慧的火花,启迪学生的心灵这一系列的活动都要让学生去做,都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全过程,教师只做有效的引导或创设空间,让他们有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迸发,让他们的认识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主动构建。
4.3 注意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提问、尝试、讨论、辩论等主体性活动,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生成,解决应用过程,这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比如教师应该提出明确的问题。引导学习思考的时候,要提出明确的问题;在该引导学习认识结论的时候,要给出准确的数学结论;在该让学生进行练习记忆的时候,要让学生认真完成目标。在教学中教师灵活安排学习方式,抓住“小鼻子”,使各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做到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不是“放散牛”。总之,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生动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热爱数学,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飞扬。
5 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运动员总会对自己的运动量进行适当的调节。勉强的熬夜训练,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不管多好的药,如果服用过量都会成为毒药。高中数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学习的时候总有一个效果最佳的适当的量,如果超过了这个量,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如此一来,无论怎么学习,实力也几乎不会有什么提高了。
为什么有的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做了那么多题,却不见长进,而在那里原地踏步甚至是一点一点的退步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学生认为不管什么样的题目,只要它在那个单元里出现了,即使只有一道题没做,心里也觉得不踏实;二是学生认为只要能解出难题,实力就会自然的提高。很多老师也有这样的想法。我们认为那些应该做到融会贯通的题目才是真正重要的题目,这样的题目也不太多,应该先把重要的题目研究明白之后,再去学习不重要的题目。而且应该以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和题目为中心进行学习,能解答出来的题目越多越好。因为唯有如此,学习才会有兴趣,只有保持兴趣,面对难题时才能无所畏惧的鼓起勇气钻研下去。
6 课堂评价的实效性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竖起信心的风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不惜言词,大加赞赏,这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奋发学习的激情。然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进行客观评价、指正,使其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必不可少。可是,课堂上,部分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不论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只要学生发了言,不是说“好极了”,就是说“棒极了,很聪明,你真行……”这样下去,表扬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特别是在这种一味表扬的怂恿下,有些学生会产生思想的惰性,觉得自己“想一点,说一句”就可获得“超值”的嘉奖。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指正下才更有价值和张力。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总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