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前一轮招商引资是“饥不择食”,招来许多低端外企至高污染的外企用来“凑数”显政绩的话,那么新一轮招商引资则会有质的飞跃。
金融危机以来,有些外企从中国撤出,移情东南亚,去寻觅新的淘金梦。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人口红利”时代已过去
过去,外企蜂涌而入,抢滩中国,大多是冲看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而来。外企雇佣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幅提升,而中国也因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而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
不过,随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的渐趋减缓,出现了用工荒,随之而来的是加薪潮。尤其是2009年夏末以来,珠三角企业普遍遭遇的“招工难”问题正是加薪压力报复性反弹的结果。而富士康“坠楼事件”导致的接连两次加薪公告,又加剧了整个珠三角的加薪压力。初步核算,一旦富士康宣布的2000元“底薪”措施成为现实,那么,同等劳动强度的珠三角一线作业员月收入理论上应该超过3500元,这一工资标准距离2009年深圳全市职工约3890元的月平均工资仅有,一步之遥。
进N6月,中国各地企业掀起加薪风,一些省市政府纷纷宣布从7月起上调最低工资。美国《纽约时报》也在关注中国最新一轮加薪潮,并引述分析家的话说,中国政府支持劳工价格攀升背后的原因不简单,北京期望劳工阶层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缩小贫富差距,刺激内需,并借此迫使出口型的企业转型为创新及高价值产业。
中国“人口红利”的时代已基本结束,在此情势下,效益不太好的外企失去了竞争力,为了生存只得卷铺盖走人。用东莞一位外企老总的话说:“没有谁愿意走,但没办法再撑下去了。”
产业升级得机遇
外企向外搬迁,短期内会加大中国低端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一些地方政府经济数据的成绩单也可能“不太好看”。但从战略角度来看,外企搬迁的现象并不奇怪。跨国企业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进行资源合理配置,降低企业成本,会在全球范围内动态布局其生产、销售、服务和研发环节。在全球制造业中心转移到中国之前,全球制造业中心已经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迁徙。第一次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制造业中心从欧美向日本转移;第二次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制造业从日本向亚洲四小龙转移。
既然制造业搬迁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要我们把握得当,因势利导,就会化弊为利。犹如一块硬币有正反两面,外企向东南亚迁徙也不纯粹是坏事。细心的人们可以发现,急匆匆向东南亚迁移的外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低端化的企业。这些外企撤离中国,不会动摇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反而给中国企业实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和资源。曾在广州东莞调研过的中信证券分析师诸建芳指出,目前撤离的外企以中小型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五金、玩具、服装、制鞋、塑胶等行业。与此同时,广东的电子行业没有发生外迁现象,因为整个行业的产业链在这里,具有良好的配套供货系统,劳动力素质也比较高,即使人工成本高些,企业也不易迁走。
在南京进行调研的中信证券分析师陈济军表示,江苏当地政府并不担心一些外企撤离,反而认为这有利于当地的产业升级。“这些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撤离恰恰腾出了空间,为当地承接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水平提供了契机。”陈济军说,当地本来就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劳动力相对紧缺,这些外企撤离还缓解了这方面的压力。而一些观念前卫的地方政府则利用“腾笼换鸟”的机遇,依托最新修改的《外商投资企业项目指导目录》,进行新一轮的招商引资活动。
如果说前一轮招商引资是“饥不择食”,招来许多低端外企甚至高污染的外企用来“凑数”显政绩的话,那么新一轮招商引资则会有质的飞跃。
编辑/黄志强
金融危机以来,有些外企从中国撤出,移情东南亚,去寻觅新的淘金梦。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人口红利”时代已过去
过去,外企蜂涌而入,抢滩中国,大多是冲看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而来。外企雇佣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幅提升,而中国也因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而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
不过,随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的渐趋减缓,出现了用工荒,随之而来的是加薪潮。尤其是2009年夏末以来,珠三角企业普遍遭遇的“招工难”问题正是加薪压力报复性反弹的结果。而富士康“坠楼事件”导致的接连两次加薪公告,又加剧了整个珠三角的加薪压力。初步核算,一旦富士康宣布的2000元“底薪”措施成为现实,那么,同等劳动强度的珠三角一线作业员月收入理论上应该超过3500元,这一工资标准距离2009年深圳全市职工约3890元的月平均工资仅有,一步之遥。
进N6月,中国各地企业掀起加薪风,一些省市政府纷纷宣布从7月起上调最低工资。美国《纽约时报》也在关注中国最新一轮加薪潮,并引述分析家的话说,中国政府支持劳工价格攀升背后的原因不简单,北京期望劳工阶层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缩小贫富差距,刺激内需,并借此迫使出口型的企业转型为创新及高价值产业。
中国“人口红利”的时代已基本结束,在此情势下,效益不太好的外企失去了竞争力,为了生存只得卷铺盖走人。用东莞一位外企老总的话说:“没有谁愿意走,但没办法再撑下去了。”
产业升级得机遇
外企向外搬迁,短期内会加大中国低端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一些地方政府经济数据的成绩单也可能“不太好看”。但从战略角度来看,外企搬迁的现象并不奇怪。跨国企业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进行资源合理配置,降低企业成本,会在全球范围内动态布局其生产、销售、服务和研发环节。在全球制造业中心转移到中国之前,全球制造业中心已经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迁徙。第一次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球制造业中心从欧美向日本转移;第二次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制造业从日本向亚洲四小龙转移。
既然制造业搬迁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要我们把握得当,因势利导,就会化弊为利。犹如一块硬币有正反两面,外企向东南亚迁徙也不纯粹是坏事。细心的人们可以发现,急匆匆向东南亚迁移的外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低端化的企业。这些外企撤离中国,不会动摇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反而给中国企业实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和资源。曾在广州东莞调研过的中信证券分析师诸建芳指出,目前撤离的外企以中小型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五金、玩具、服装、制鞋、塑胶等行业。与此同时,广东的电子行业没有发生外迁现象,因为整个行业的产业链在这里,具有良好的配套供货系统,劳动力素质也比较高,即使人工成本高些,企业也不易迁走。
在南京进行调研的中信证券分析师陈济军表示,江苏当地政府并不担心一些外企撤离,反而认为这有利于当地的产业升级。“这些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撤离恰恰腾出了空间,为当地承接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水平提供了契机。”陈济军说,当地本来就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劳动力相对紧缺,这些外企撤离还缓解了这方面的压力。而一些观念前卫的地方政府则利用“腾笼换鸟”的机遇,依托最新修改的《外商投资企业项目指导目录》,进行新一轮的招商引资活动。
如果说前一轮招商引资是“饥不择食”,招来许多低端外企甚至高污染的外企用来“凑数”显政绩的话,那么新一轮招商引资则会有质的飞跃。
编辑/黄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