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介绍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制建设的基本情况,针对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几种总分馆管理模式,借鉴国内外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管理模式和特点,提出现行体制下适合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模式,并对此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发展模式;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215-01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众汲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增多,使用和依赖互联网的程度越来越高。公共图书馆是公众的娱乐休闲、学习教育场所和知识信息获取的集散地。公共图书馆的设置是一种社会资源的节约机制,是免费、无偿与公益性资源,这种公益性知识信息资源的优势受到更为广泛的需求。公共图书馆以向社会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方式成为政府为公民实现文化权利的保障机构之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近年来,图书馆总分馆制作为国外较为通行的管理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由于总分馆制和单馆制相比较,是网状的图书馆形态,具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灵活性,能够有效的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率,解决公共图书馆承担多重任务统一管理的矛盾,进行特色服务。以总分馆制来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是一种既可行又有远见的创新之路。
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总分馆制起源于西方,是在一个总馆下,设立若干个分馆,资源共享,统一由总馆调配,中心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各分馆连接起来,实现集中采购、统一编目,联合检索、通借通还。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实现一元化、专业化的垂直管理体系和网络结构化模式。能够使读者就近、方便、快捷、充分地享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
在欧美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总分馆制图书馆已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服务模式。在我国很多地区,公共图书馆也在总分馆制的管理模式与服务方面进行积极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共图书馆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扩大合作对象,积极创办具有实际作用能力的分馆,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辐射能力和服务能力。
现有的总分馆形式有直管型分馆、托管型分馆、联办型分馆、加盟型分馆等等。总分馆的类型有总馆、分馆、图书站、借阅处、汽车图书馆、图书停靠所、流动图书车等等。总分馆制的形式有助于提高文献利用率和总体服务能力,有利于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衡量图书馆的三大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工作效益指标、使用效益指标)上,总分馆均有很大的优势。
三、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模式
随着我国图书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图书馆单一管理、单一服务的格局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基于共同利益、根据资源共享的需要,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总管分管机制的“图书馆共同体”,以一个网状的形态面向社会。
借鉴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经验,发展较为理想的总分馆模式是:
(一)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全面整合图书文献资源,提高图书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读者“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的借阅渠道。总馆与分馆之间达到“合理分工、共同负担、分别保存、合并使用”的目的。
(二)统一技术,实现互联。要实现图书馆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网络技术、统一图书采编技术、统一图书流动配送。通借通还,资源共享,服务互动。
(三)统一制度,保证开放。建立长期的经费保障制度,明确图书馆建设的责任归属。建立完善的配送制度、统一的开放制度、严格的监管制度、成熟的考核制度。
(四)处理好三大模块的关系。总分馆体系的核心包括三大模块,即以负责行政事务为主体的管理模块;以采编、文献借还、物流为内容的流通模块;负责后勤保障的服务模块。三大模块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要有相应而又稳定的、高效的联络机制,以充分、便捷的交换信息,提高协作能力。
(五)分馆建设要量力而行,切勿盲目跟风。
四、总分馆制的运行机制
(一)经费如何挑拨。经费严重缺乏是长期以来制约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直接原因。充足的经费是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直接动力和保障。争取政府的支持的是关键。政府是不可替代的主导力量。除了财政投入外,还要尽量争取更多资金,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投入,这是确保总分馆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选择管理方式。单一的管理方式势必有其缺点和局限性,一种模式不可能解决实际运作中出现的所有复杂问题。要结合总分馆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具体实际,积极主动地融入总分馆体系,共享丰富的资源和业务能力,在宏观管理中,以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及服务质量来衡定管理方式。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三)服务网络建设。要做到馆际图书检索、预约和互借,网络资源共享,推动数字资源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流动服务,根据读者需求,灵活调配图书。使用数据资源,实现“一卡通借通还”的目标,确保书刊流通、书目数据的统一、网络检索及数字资源的共享。
(四)及时调整分馆馆藏结构。定期对分馆馆藏进行布局和调整,实施有针对性的调研分析,特别是对分馆的馆藏结构和进行调研,依据结果,进行调整,以满足各分馆不同读者群对图书的不同需求。
公共图书馆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益事业的服务单位,为读者搭建便利阅读、公平阅读的平台,延伸并深化图书馆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总分馆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要借鉴成熟的总分馆模式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以满足读者文化需求为宗旨,以合适的形式、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前景是极其乐观的。
参考文献:
[1]徐萍.总分馆制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及模式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7:89-90
[2]王颖.对公共图书馆推行总分馆制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8,6:92-94
[3]何立芳.刍议总分馆制在国内图书馆的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09,7:59-62+148.
[4]胡震.总分馆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解析[J].当代图书馆,2009,2:15-17
[作者简介]王玊(1979-),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省图书馆馆员。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发展模式;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215-01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公众汲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增多,使用和依赖互联网的程度越来越高。公共图书馆是公众的娱乐休闲、学习教育场所和知识信息获取的集散地。公共图书馆的设置是一种社会资源的节约机制,是免费、无偿与公益性资源,这种公益性知识信息资源的优势受到更为广泛的需求。公共图书馆以向社会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的方式成为政府为公民实现文化权利的保障机构之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近年来,图书馆总分馆制作为国外较为通行的管理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由于总分馆制和单馆制相比较,是网状的图书馆形态,具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灵活性,能够有效的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率,解决公共图书馆承担多重任务统一管理的矛盾,进行特色服务。以总分馆制来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是一种既可行又有远见的创新之路。
二、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发展的基本情况
总分馆制起源于西方,是在一个总馆下,设立若干个分馆,资源共享,统一由总馆调配,中心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各分馆连接起来,实现集中采购、统一编目,联合检索、通借通还。可以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实现一元化、专业化的垂直管理体系和网络结构化模式。能够使读者就近、方便、快捷、充分地享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
在欧美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总分馆制图书馆已发展成一种成熟的服务模式。在我国很多地区,公共图书馆也在总分馆制的管理模式与服务方面进行积极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共图书馆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扩大合作对象,积极创办具有实际作用能力的分馆,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目标,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辐射能力和服务能力。
现有的总分馆形式有直管型分馆、托管型分馆、联办型分馆、加盟型分馆等等。总分馆的类型有总馆、分馆、图书站、借阅处、汽车图书馆、图书停靠所、流动图书车等等。总分馆制的形式有助于提高文献利用率和总体服务能力,有利于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衡量图书馆的三大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工作效益指标、使用效益指标)上,总分馆均有很大的优势。
三、公共图书馆的总分馆模式
随着我国图书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图书馆单一管理、单一服务的格局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基于共同利益、根据资源共享的需要,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总管分管机制的“图书馆共同体”,以一个网状的形态面向社会。
借鉴国内外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经验,发展较为理想的总分馆模式是:
(一)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全面整合图书文献资源,提高图书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读者“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的借阅渠道。总馆与分馆之间达到“合理分工、共同负担、分别保存、合并使用”的目的。
(二)统一技术,实现互联。要实现图书馆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网络技术、统一图书采编技术、统一图书流动配送。通借通还,资源共享,服务互动。
(三)统一制度,保证开放。建立长期的经费保障制度,明确图书馆建设的责任归属。建立完善的配送制度、统一的开放制度、严格的监管制度、成熟的考核制度。
(四)处理好三大模块的关系。总分馆体系的核心包括三大模块,即以负责行政事务为主体的管理模块;以采编、文献借还、物流为内容的流通模块;负责后勤保障的服务模块。三大模块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要有相应而又稳定的、高效的联络机制,以充分、便捷的交换信息,提高协作能力。
(五)分馆建设要量力而行,切勿盲目跟风。
四、总分馆制的运行机制
(一)经费如何挑拨。经费严重缺乏是长期以来制约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直接原因。充足的经费是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直接动力和保障。争取政府的支持的是关键。政府是不可替代的主导力量。除了财政投入外,还要尽量争取更多资金,争取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投入,这是确保总分馆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选择管理方式。单一的管理方式势必有其缺点和局限性,一种模式不可能解决实际运作中出现的所有复杂问题。要结合总分馆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具体实际,积极主动地融入总分馆体系,共享丰富的资源和业务能力,在宏观管理中,以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及服务质量来衡定管理方式。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三)服务网络建设。要做到馆际图书检索、预约和互借,网络资源共享,推动数字资源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流动服务,根据读者需求,灵活调配图书。使用数据资源,实现“一卡通借通还”的目标,确保书刊流通、书目数据的统一、网络检索及数字资源的共享。
(四)及时调整分馆馆藏结构。定期对分馆馆藏进行布局和调整,实施有针对性的调研分析,特别是对分馆的馆藏结构和进行调研,依据结果,进行调整,以满足各分馆不同读者群对图书的不同需求。
公共图书馆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公益事业的服务单位,为读者搭建便利阅读、公平阅读的平台,延伸并深化图书馆服务,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总分馆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要借鉴成熟的总分馆模式的先进经验,结合实际,以满足读者文化需求为宗旨,以合适的形式、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前景是极其乐观的。
参考文献:
[1]徐萍.总分馆制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及模式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7:89-90
[2]王颖.对公共图书馆推行总分馆制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8,6:92-94
[3]何立芳.刍议总分馆制在国内图书馆的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09,7:59-62+148.
[4]胡震.总分馆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解析[J].当代图书馆,2009,2:15-17
[作者简介]王玊(1979-),男,汉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省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