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看过日出吗?你在看日出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有一首著名的打油诗这样写道:“欲出未出光辣达,千山万山如火发。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虽然一千年过去了,但是再读此诗,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日出的壮丽,以及帝王“逐却残星”的气魄。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日出的景象,相信大家都读懂了。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第三句中的“须臾”一词?“须臾”表示“极短的时间,片刻之间”的意思,但是准确地说日出时太阳应该是“徐徐升起”的,并非须臾之间一跃而出。是不是皇帝用错了词呢?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讲讲赵匡胤称帝的故事,或许听完故事你就对这首诗有了别样的理解。
唐王朝覆灭后,政权不断更迭,战乱不止,国家四分五裂。从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赵匡胤少年时期就喜爱刀枪剑戟,擅长武艺,成年后便投奔到大将军郭威麾下。后来,他拥立郭威当皇帝,推翻了后汉,建立了后周。郭威成为“周太祖”,赵匡胤则成为大将军,掌握了兵权。
公元959年,后周第二任皇帝周世宗柴荣驾崩,继位的周恭帝柴宗训年仅七岁,无法掌控大局、稳定政权。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辽国大举入侵,主政的符太后惊慌不已,手足无措。宰相范质提出,只有派赵匡胤带兵出战,才能稳定事态。
正月初三,赵匡胤便带兵出征,傍晚行军至陈桥驿(今河南省封丘县东南的陈桥镇)时,停下驻扎。赵匡胤在军帐中喝酒,喝到半醉的时候,起身向书记官赵普的军帐走去。赵普慌忙迎接,说:“大人,您休息得可好?”赵匡胤说:“我来此有一件大事需要请教大人。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原来是一个市井无赖,为什么能够当上皇帝,建立西汉?”赵普说:“其实,刘邦本人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不过他手下有一批很有本事的人。您看,他文有萧何、曹参,武有韩信、张良。萧何可是第一大谋士呀!”赵匡胤听了赵普的话,意味深长地说:“您赵大人倒是很像萧何呀!”说完便走出了军帐。赵普听完赵匡胤的话,深思片刻,忽然惊觉:“他说我像萧何,言外之意岂不是想要效法刘邦当皇帝?”后来,赵普走出军帐,来到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的住处,对赵光义说:“近来谣言四起,说我们出兵是为了改朝换代,让赵家得天下。这可是满门抄斩的罪呀!我担心要连累你啦!”赵光义听后很气愤,便说:“这是有人造谣,想加害咱们。我们在前方拼命,他们在后方享福,还要算计我们,倒不如我们真的造反!”说罢,赵光义来到赵匡胤的军帐,把他的想法和盘托出。赵匡胤听后,假装阻止道:“万万不可,这是大逆不道呀!”赵光义说:“兄长放心,这是天意,我们应当顺应天意。这件事交给我去办吧,保证所有兵将对您忠心耿耿。”
夜间,赵匡胤彻夜难眠,举杯畅饮,喝了不少酒。到了后半夜,他忽然听到帐外一片嘈杂声,有人高喊:“请主帅出帐!快来看星星。”赵匡胤走出军帐,看到赵光义和赵普带着一大群士兵举目望天。只见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五星会聚,正处奎宿之内。赵光义走过来说:“兄长您看,五星会聚,这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天象呀!昔日武王伐纣、刘邦立汉都出现过这样的天象。当今的五星会聚正是说明您应当做皇帝呀!”赵匡胤假装推辞:“万万不可呀!”
赵光义一挥手,立刻有两名士兵,拿出一件黄袍,给赵匡胤披在了身上。所有官兵跪地高呼:“皇帝万岁!”随后,赵匡胤率兵回到开封,城内官民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很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帝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
赵匡胤称帝后,表面平静,内心却波涛汹涌。他想:历史上所有的开国皇帝,都是历盡了千难万险拼死打天下。而我却没有动一兵一卒,须臾之间就被人请上了宝座,从此结束了国家分裂、战乱的局面。我正像那初升的太阳一般,散发万丈光芒,照亮千山万水,一升起便使群星隐退、残月消失。所以,“须臾走向天上来,逐却残星赶却月”这句重在抒发赵匡胤一举称帝的心情。
赵匡胤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皇位。登基后他也同样用日出自喻,写下一首《缘石》:
白云风散聚天香,霞彩高明道味长。
银汉影沉星乍没,又看红日起扶桑。
第一句写的是“白云”,第二句写的是“彩霞”,第三句写银河与星星消失,第四句写“红日起扶桑”,这才是一个观日出的全过程。
同样是皇帝登基时所作的诗歌,为什么弟弟与哥哥有明显的不同呢?我想,这是因为他们的经历不同、心境不同。从前面的故事中我们看到,赵匡胤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他的弟弟赵光义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赵匡胤将皇位继承者定为赵光义。赵匡胤登基时33岁,正是“如日中天”的年纪。17年后,赵匡胤驾崩,赵光义继位,此时赵光义已经38岁了。他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后,终于迎来日出的心境,与其兄赵匡胤登基时“须臾走向天上来”的心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你们看,同样是描写“日出”,不同的人却流露出了别样的心绪。了解一些天文知识,我们就很容易发现诗人在天文景象之外暗藏的小心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