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拓展阅读,就是以课文为中心,拓展到阅读有关作品,以达到拓展读者视野、开阔读者思维的作用。小学生还处于思维训练阶段,使用拓展阅读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知识的相互比较、相互融合中,使读者的思维得以开阔、提高创新力。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方法
一、在课堂上举办课内阅读主题活动
老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进行课文的讲解,而是应该根据课程大纲,从教材内容入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交流、探究。目前,教材设置中,一个单元多为一个主题,老师就可以在每个单元结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主题活动。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以“多彩的生活”为一个专题,根据这一主题,教材安排了四篇课文来展现生活的多彩。学完这一专题之后,老师就可以根据这一专題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课堂主题活动。笔者通常将主题活动设置在四篇课文学生都学通学透之后,简单地将课文内容进行一个串联,告诉学生这一专题,向学生展示了民族小学的多样生活、金色草地的美丽、天都峰的雄伟、槐乡孩子的欢乐。再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去发现自己身边多彩的生活,像自己的故乡、校园、家庭等,然后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探究,最后将交流的内容梳理成一篇小文章,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对比自己的文章与课文的不同与差距。这样的课堂阅读主题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符合“大语文教育观”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的时候就会主动依靠课外读物、电脑网络等。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
二、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续写和改写
对所学课文进行内容的续写和改写,实际上就是将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无限延伸。这种阅读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合情合理地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还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妈妈的账单》之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续写后面发生的故事;学习《鲁滨逊漂流记》之后,就可以让学生畅想鲁滨逊和星期六离开孤岛回家之后的故事,他会成为商人、农夫还是其他的什么职业。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和它传递出的思想。又如,学习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写赞美词,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达到双重效果。在之后的课堂交流中,学生将自己的文章、故事进行分享交流,有利于学生互相交流,发现不足,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样,对课文进行改写也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力。改写是对课文的一个再创造,通过扩写、续写、缩写等,创造出一个符合课文主题又不同于本文的文章。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改写的时候,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贴合课文内容,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以课文中的角色和课文内容为原型,组织学生进行小舞台剧的表演。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活跃度,还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详细阅读和更深刻的理解。因为只有深刻理解课文之后,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更好地扮演角色。
以《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为例,因为表演的时候,多以对话形式进行,寥寥几句的对话表演很难将故事进行完整的还原。因此,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书店等查阅抗战时期的历史资料,从而使故事更加的完整,表演起来更有感染力。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抗战时期的话剧表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抗战时期的英雄事迹和民族精神,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一个更为深入的分析与了解,对抗日战争时期反抗精神有更深刻的体会。这样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学会话剧表演艺术,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都能很好地投入表演与观看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善于将学生组织起来,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活动,设置出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场景,使阅读教学虽在课堂,但是又不局限于课堂,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老师一定要注意,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不能仅仅依靠课本上少量的课文阅读,还要将知识拓展到课堂之外的课外阅读。因此,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重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尊重学生个人阅读体验和习惯,尽可能多地进行拓展阅读,扩大学生阅读视野。
参考文献:
[1]陈海军.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效途径探析[J].才智,2017(12).
[2]陈利萍.语文感悟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14).
[3]胡洁.在基础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础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培训,2017(6).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方法
一、在课堂上举办课内阅读主题活动
老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进行课文的讲解,而是应该根据课程大纲,从教材内容入手,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交流、探究。目前,教材设置中,一个单元多为一个主题,老师就可以在每个单元结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主题活动。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以“多彩的生活”为一个专题,根据这一主题,教材安排了四篇课文来展现生活的多彩。学完这一专题之后,老师就可以根据这一专題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课堂主题活动。笔者通常将主题活动设置在四篇课文学生都学通学透之后,简单地将课文内容进行一个串联,告诉学生这一专题,向学生展示了民族小学的多样生活、金色草地的美丽、天都峰的雄伟、槐乡孩子的欢乐。再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去发现自己身边多彩的生活,像自己的故乡、校园、家庭等,然后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探究,最后将交流的内容梳理成一篇小文章,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对比自己的文章与课文的不同与差距。这样的课堂阅读主题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符合“大语文教育观”的教学理念,学生在收集、整理资料的时候就会主动依靠课外读物、电脑网络等。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拓展阅读视野。
二、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续写和改写
对所学课文进行内容的续写和改写,实际上就是将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无限延伸。这种阅读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合情合理地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还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妈妈的账单》之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续写后面发生的故事;学习《鲁滨逊漂流记》之后,就可以让学生畅想鲁滨逊和星期六离开孤岛回家之后的故事,他会成为商人、农夫还是其他的什么职业。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和它传递出的思想。又如,学习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写赞美词,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达到双重效果。在之后的课堂交流中,学生将自己的文章、故事进行分享交流,有利于学生互相交流,发现不足,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样,对课文进行改写也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力。改写是对课文的一个再创造,通过扩写、续写、缩写等,创造出一个符合课文主题又不同于本文的文章。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改写的时候,要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贴合课文内容,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以课文中的角色和课文内容为原型,组织学生进行小舞台剧的表演。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活跃度,还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进行详细阅读和更深刻的理解。因为只有深刻理解课文之后,学生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更好地扮演角色。
以《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为例,因为表演的时候,多以对话形式进行,寥寥几句的对话表演很难将故事进行完整的还原。因此,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书店等查阅抗战时期的历史资料,从而使故事更加的完整,表演起来更有感染力。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抗战时期的话剧表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抗战时期的英雄事迹和民族精神,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有一个更为深入的分析与了解,对抗日战争时期反抗精神有更深刻的体会。这样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学会话剧表演艺术,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都能很好地投入表演与观看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善于将学生组织起来,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各种课堂教学活动,设置出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场景,使阅读教学虽在课堂,但是又不局限于课堂,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水平。老师一定要注意,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不能仅仅依靠课本上少量的课文阅读,还要将知识拓展到课堂之外的课外阅读。因此,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重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尊重学生个人阅读体验和习惯,尽可能多地进行拓展阅读,扩大学生阅读视野。
参考文献:
[1]陈海军.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有效途径探析[J].才智,2017(12).
[2]陈利萍.语文感悟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7(14).
[3]胡洁.在基础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础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中国培训,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