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是数学教学重要内容之一,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但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准确率不高、速度不快,这既不利于学生有效学习数学,也直接影响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兴趣;算理;分析;习惯
计算是数学教学重要内容之一,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从教数学十几年来,感触最深的是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准确率不高、速度不快,也常因此而苦恼,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有效学习数学,也直接影响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其实,我们只要翻翻每年级数学教材,不难发现,数学计算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兴趣是计算能力提高的前提
数学计算往往因内容单一、乏味,而使学生觉得枯燥、不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教学时寓教于乐,训练时形式多样化;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计算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如:低年级在训练计算能力时可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使学生感到计算也是一种有趣的活动。通过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使学生看到算式就能“又好又快”地说出得数,将算式与得数直接联系起来,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能转化为技巧,达到计算既准确又熟练。
二、 “20以内加、减、乘、除及简便计算”是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基础
实践表明,笔算的错误,大部分是由于“20以内加、减、乘、除法”训练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造成的,可见,20以内“加、减、乘、除”及简便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将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20以内的加、减、乘、除法”。“20以内加、减、乘、除法”掌握的牢不牢,势必影响计算结果的准不准;简便计算方法熟不熟,势必影响计算速度算不快。所以,教学“20以内加、减、乘、除法”,在刚开始进行口算训练时,不仅让学生说出结果,还要让学生说出方法;教学简便计算时,首先要求学生牢记各种运算定律,在算理明、思路清的基础上进行简便计算练习,以后逐渐适当增加练习的题量,并进行限时练习,从而“又好又快”地进行计算,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三、 实践操作是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思维从直观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但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实践操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实践操作。教学计算时,通过实践操作既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其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弄清算理。如: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请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如:教学8÷2时,可先让学生拿出小棒分一分,看8里面有几个2?这一分不仅正确得出结果,也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会得到这一结果,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体验了成功。这样教学,不仅使枯燥无味的计算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透彻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 错因分析是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很快会遗忘是很正常的现象。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往往会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再如: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学生会把小数的末尾对齐,而没有把小数点对齐。所有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采取多种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一是数学评语法。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让学生在知错的基础上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巩固。二是纠错多样法。要因人、因题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三是错题集锦法。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题记在本子上,进行自我反思,并按照“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的步骤完成错题订正。四是重复练习法。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或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同时要求学生课后加强类似错题的练习。
五、 计算习惯养成是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
计算习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一是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在抄题计算或列竖式计算时要进行认真校对,确保数字、符号、对齐方式不错不漏。二是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则认真笔算,确保运算顺序、运算方法合理正确。三是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列竖式计算时,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退位点不能少,并按照计算法则进行正确计算。四是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淮安市楚州区施河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兴趣;算理;分析;习惯
计算是数学教学重要内容之一,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从教数学十几年来,感触最深的是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准确率不高、速度不快,也常因此而苦恼,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有效学习数学,也直接影响其他学科成绩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其实,我们只要翻翻每年级数学教材,不难发现,数学计算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兴趣是计算能力提高的前提
数学计算往往因内容单一、乏味,而使学生觉得枯燥、不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教学时寓教于乐,训练时形式多样化;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计算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如:低年级在训练计算能力时可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使学生感到计算也是一种有趣的活动。通过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使学生看到算式就能“又好又快”地说出得数,将算式与得数直接联系起来,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能转化为技巧,达到计算既准确又熟练。
二、 “20以内加、减、乘、除及简便计算”是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基础
实践表明,笔算的错误,大部分是由于“20以内加、减、乘、除法”训练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造成的,可见,20以内“加、减、乘、除”及简便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将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20以内的加、减、乘、除法”。“20以内加、减、乘、除法”掌握的牢不牢,势必影响计算结果的准不准;简便计算方法熟不熟,势必影响计算速度算不快。所以,教学“20以内加、减、乘、除法”,在刚开始进行口算训练时,不仅让学生说出结果,还要让学生说出方法;教学简便计算时,首先要求学生牢记各种运算定律,在算理明、思路清的基础上进行简便计算练习,以后逐渐适当增加练习的题量,并进行限时练习,从而“又好又快”地进行计算,达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三、 实践操作是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思维从直观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但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实践操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座桥梁就是实践操作。教学计算时,通过实践操作既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其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弄清算理。如: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请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如:教学8÷2时,可先让学生拿出小棒分一分,看8里面有几个2?这一分不仅正确得出结果,也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会得到这一结果,同时也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体验了成功。这样教学,不仅使枯燥无味的计算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还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透彻理解算理,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 错因分析是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很快会遗忘是很正常的现象。例如,退位减,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往往会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时,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再如: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学生会把小数的末尾对齐,而没有把小数点对齐。所有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采取多种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一是数学评语法。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让学生在知错的基础上把错题重做一遍,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巩固。二是纠错多样法。要因人、因题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三是错题集锦法。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题记在本子上,进行自我反思,并按照“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的步骤完成错题订正。四是重复练习法。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或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同时要求学生课后加强类似错题的练习。
五、 计算习惯养成是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
计算习惯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一是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在抄题计算或列竖式计算时要进行认真校对,确保数字、符号、对齐方式不错不漏。二是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则认真笔算,确保运算顺序、运算方法合理正确。三是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列竖式计算时,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进、退位点不能少,并按照计算法则进行正确计算。四是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淮安市楚州区施河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