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与基本路径,本文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对工学结合的探索和实践,分析了当前工学结合的主体——学生对于工学结合的错误认识,并提出了要正确引导学生,必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工学结合的正确认识及具体对策。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模式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2-0-01
1 工学结合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基本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有效开展工学结合,远离形主义,提高合作质量,是摆在当今全国1100多所高职院面前、具有挑战意义和战略价值的一道“难坎”。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和建设,引导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工学结合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1)可以高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态度的形成。
(2)切实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3)有利于打通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的绿色通道。
(4)有利于大大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效益。
根据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院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系率先实行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过2004级、2005级、和2006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学生在经过顶岗实习之后,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确实遇到了许多困难、阻力,这些困难、阻力除了来自于社会、企业之外,更多的来自于工学结合的主体——学生,他们对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不理解,造成了他们对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抗拒,抵触,痛恨,认为学校收了他们的学费,却把他们拿去做苦力,加上不能很快适应由学校到企业的过渡,使得顶岗实习在实施和管理起来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使今后的工学结合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积极参与其中,以减轻我们目前的管理壓力,以下是我从我系的改革实践中总结得到经验和看法。
要想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根本途径就是从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和灌输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概念和理论,使学生逐渐了解和理解,并接受,这样他们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所准备,不会凭个人的想像或道听途说来理解工学结合,而是在一个正确的引导下做出自己的判断,在心理和专业上都为顶岗实习做好准备,不会再为由学校到工厂的过渡感到茫然和恐惧,而是想办法积极地去面对。
2 学生对工学结合的错误认识
在提出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之前,我们应该了解目前学生对工学结合的认识水平,这样我们才能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了解,我认为目前学生对顶岗实习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错误认识:
(1)顶岗实习就是提前毕业
在和学生的聊天中,一提到顶岗实习,尤其是大二的学生,大家都说:“老师,我们就要下厂了,一天工作10个小时,三年的大学生活两年就结束了。”可见他们认为大学生活三年变两年,自己已经被迫提前毕业了。
(2)下厂实习,和普通的工人有何区别
许多学生都会问这样的问题,对自己顶岗实习做什么不了解,认为自己纯粹就是一个操作工,和没学历的工人没有区别,因此不愿意参加顶岗实习,也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
(3)学校收了我们的学费,却把我们放在工厂做苦力,不公平
我们交了学费,却把我们放在工厂,学校这样做不公平,这也是学生的一个普遍看法。
(4)把工资待遇作为顶岗实习的一个条件
一个月挣多少钱,工作几个小时,有没有加班费等都成了学生是否到某企业顶岗实习的衡量标准,钱少了不去,工作累了不去,俨然忽视了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部分,而是变成一年的打工赚钱。
(5)我们是大学生,拿的工资为什么比那些初中生、高中生要少
这是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认为我们都是大学生,凭什么还不如别人挣得多。这也使得学生不愿意顶岗实习的一个心理误区。
3 加强学生对工学结合正确认识的具体措施
上面我分析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一些错误看法,但从整体上来看,我们的学生并没有理解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因此为使顶岗实习顺利进行,我们必须改变学生的认识,正确引导学生,只能从前两年的平时教学中抓起,每位老师都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和介绍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正确引导学生。
(1)顶岗实习是我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完成顶岗实习才能毕业。
给学生解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概念,将我们对顶岗实习的考核标准,学生在此期间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告诉给学生,使他们知道顶岗实习是我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所谓的提前毕业,更不要把工资待遇放在首位,而应该把提高自己的专业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
(2)教育学生正视工厂和学校的区别,顺利从学校过渡到企业
学生在刚刚来到工厂,都会将工厂和学校做一个比较,而往往会把工厂对工厂的不适应扩大化,一下子在心理上产生很大的落差。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有的学生这样对我说,“我们已经适应了,和厂里的老员工住在一起,也习惯了,大家有说有笑的”。 因此,我们应教育学生正视工厂和学校的区别,顺利从学校过渡到企业。
(3)要学生理解学校和系里为顶岗实习所做出的努力
在校学生还没有走向社会,对社会还了解不够,往往凭自己的主观看问题,因此,让学生在假期或平时自己试着去找实习单位,亲自了解社会和企业的行情,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学校、系里,为联系实习单位所做的努力,使他们明白,并不是有很多地方需要他们去做“苦力”。同时老师在平时的讲课和聊天时也要向学生讲述学校和系里在联系实习单位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工作,使学生了解当前企业对人才规格需求的标准。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学校联系的实习单位盲目抵触和反对,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对实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会马上逃避,而首先想到应该如何去解决和面对。
(4)经常邀请顶岗实习中的优秀学生回来做报告,和学生面对面,讲述自己的实习经历、心得、收获以及思想变化,这样更有说服力,学生也容易接受。
不定期邀请已经毕业或正在顶岗实习的优秀学生回来作报告,用他们的亲身体验去感染学生,对学生的引导具有积极的作用。
学生是工学结合的主体,如果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工学结合很难进行,即便实施了,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以上是我从我系的改革实践中得到的一点看法和总结,很粗浅,但却是我对工学结合的一点思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向学生灌输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理念,使学生首先知道、了解,不至于到下厂的时候感到很突然,没有思想准备,而且要他们知道工学结合是我们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是本文的主要看法。
参考文献
[1] 谢建平,职业教育研究[J].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2008,12.
[2] 程云燕,刘永福.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探究,2009,5.
[3] 余斌,刘远东.教育与职业[J].工学结合模式下实践教学效能评价的探索,2009,3.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模式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2-0-01
1 工学结合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基本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有效开展工学结合,远离形主义,提高合作质量,是摆在当今全国1100多所高职院面前、具有挑战意义和战略价值的一道“难坎”。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和建设,引导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工学结合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1)可以高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态度的形成。
(2)切实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3)有利于打通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的绿色通道。
(4)有利于大大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效益。
根据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院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系率先实行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过2004级、2005级、和2006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学生在经过顶岗实习之后,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确实遇到了许多困难、阻力,这些困难、阻力除了来自于社会、企业之外,更多的来自于工学结合的主体——学生,他们对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不理解,造成了他们对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抗拒,抵触,痛恨,认为学校收了他们的学费,却把他们拿去做苦力,加上不能很快适应由学校到企业的过渡,使得顶岗实习在实施和管理起来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使今后的工学结合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积极参与其中,以减轻我们目前的管理壓力,以下是我从我系的改革实践中总结得到经验和看法。
要想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其根本途径就是从平时的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和灌输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概念和理论,使学生逐渐了解和理解,并接受,这样他们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所准备,不会凭个人的想像或道听途说来理解工学结合,而是在一个正确的引导下做出自己的判断,在心理和专业上都为顶岗实习做好准备,不会再为由学校到工厂的过渡感到茫然和恐惧,而是想办法积极地去面对。
2 学生对工学结合的错误认识
在提出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之前,我们应该了解目前学生对工学结合的认识水平,这样我们才能针对性的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了解,我认为目前学生对顶岗实习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错误认识:
(1)顶岗实习就是提前毕业
在和学生的聊天中,一提到顶岗实习,尤其是大二的学生,大家都说:“老师,我们就要下厂了,一天工作10个小时,三年的大学生活两年就结束了。”可见他们认为大学生活三年变两年,自己已经被迫提前毕业了。
(2)下厂实习,和普通的工人有何区别
许多学生都会问这样的问题,对自己顶岗实习做什么不了解,认为自己纯粹就是一个操作工,和没学历的工人没有区别,因此不愿意参加顶岗实习,也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
(3)学校收了我们的学费,却把我们放在工厂做苦力,不公平
我们交了学费,却把我们放在工厂,学校这样做不公平,这也是学生的一个普遍看法。
(4)把工资待遇作为顶岗实习的一个条件
一个月挣多少钱,工作几个小时,有没有加班费等都成了学生是否到某企业顶岗实习的衡量标准,钱少了不去,工作累了不去,俨然忽视了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部分,而是变成一年的打工赚钱。
(5)我们是大学生,拿的工资为什么比那些初中生、高中生要少
这是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认为我们都是大学生,凭什么还不如别人挣得多。这也使得学生不愿意顶岗实习的一个心理误区。
3 加强学生对工学结合正确认识的具体措施
上面我分析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一些错误看法,但从整体上来看,我们的学生并没有理解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因此为使顶岗实习顺利进行,我们必须改变学生的认识,正确引导学生,只能从前两年的平时教学中抓起,每位老师都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和介绍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正确引导学生。
(1)顶岗实习是我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完成顶岗实习才能毕业。
给学生解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概念,将我们对顶岗实习的考核标准,学生在此期间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告诉给学生,使他们知道顶岗实习是我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所谓的提前毕业,更不要把工资待遇放在首位,而应该把提高自己的专业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
(2)教育学生正视工厂和学校的区别,顺利从学校过渡到企业
学生在刚刚来到工厂,都会将工厂和学校做一个比较,而往往会把工厂对工厂的不适应扩大化,一下子在心理上产生很大的落差。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有的学生这样对我说,“我们已经适应了,和厂里的老员工住在一起,也习惯了,大家有说有笑的”。 因此,我们应教育学生正视工厂和学校的区别,顺利从学校过渡到企业。
(3)要学生理解学校和系里为顶岗实习所做出的努力
在校学生还没有走向社会,对社会还了解不够,往往凭自己的主观看问题,因此,让学生在假期或平时自己试着去找实习单位,亲自了解社会和企业的行情,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学校、系里,为联系实习单位所做的努力,使他们明白,并不是有很多地方需要他们去做“苦力”。同时老师在平时的讲课和聊天时也要向学生讲述学校和系里在联系实习单位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工作,使学生了解当前企业对人才规格需求的标准。这样学生就不会对学校联系的实习单位盲目抵触和反对,而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对实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会马上逃避,而首先想到应该如何去解决和面对。
(4)经常邀请顶岗实习中的优秀学生回来做报告,和学生面对面,讲述自己的实习经历、心得、收获以及思想变化,这样更有说服力,学生也容易接受。
不定期邀请已经毕业或正在顶岗实习的优秀学生回来作报告,用他们的亲身体验去感染学生,对学生的引导具有积极的作用。
学生是工学结合的主体,如果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工学结合很难进行,即便实施了,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以上是我从我系的改革实践中得到的一点看法和总结,很粗浅,但却是我对工学结合的一点思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向学生灌输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理念,使学生首先知道、了解,不至于到下厂的时候感到很突然,没有思想准备,而且要他们知道工学结合是我们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是本文的主要看法。
参考文献
[1] 谢建平,职业教育研究[J].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研究,2008,12.
[2] 程云燕,刘永福.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探究,2009,5.
[3] 余斌,刘远东.教育与职业[J].工学结合模式下实践教学效能评价的探索,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