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里植下一棵树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ingla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念书时,校园里有一条长长的校道,每逢植树节,老师都会带着我们沿校道栽树,并告诉我们,长大后常回校看看,看看自己种下的树苗,也看看它们记载着的那时的自己。我还记得我种下的大多是柳树,或许此刻在春风的拂揉下,正飞舞着嫩绿的枝条,挥洒着漫天的柳絮。
  时光荏苒,我们都已经长大。寸土寸金的都市里,人们期盼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在喧哗和忙碌里,他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属于自己的一棵树。到了暮年,当他们漫步公园,看着绿树成荫,或许会为过去的美好时光里缺少绿意而感到遗憾。
  今年春天,我回家了,我特地到母校看一看当年栽下的树。当年我在母校栽下的一棵树啊,就是一本书,上面记满了光阴的故事,镌刻着岁月中的欢乐和苦难。一天天,一年年,悄悄过去的光阴,仿佛是被翻过的一张张书页,里面弥漫了人生的花香。
  当年,老师对我说,人的一生要种四棵树,当他出生的时候,父母为他种一棵树;新婚时,与爱人合种一棵树;孩子出生时,要为孩子种一棵树;去世时,他的孩子又为他种一棵树。这四棵树代表一个人的人生历程。我想,这话也有些道理,一棵树的生长过程,不就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吗?
  当年在学校里种下一棵树,再在心灵的土壤中种下一棵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树。关心树的生長,也关注自己的成长。生命之树的花蕾寄托着我们的希望,芬芳的花香是我们的成功绽放。春风得意时,要戒骄戒躁;人生失意时,也不要怨天尤人。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必须经历风吹雨打、岁月磨砺。只要我们心中时刻怀着希望、向着阳光,用心期待生命之花的绽放,生命之树就会生机勃勃、枝繁叶茂。
  在校园里种下一棵树,播下一份希望,收获一片绿意和美好的时光,是我今生最宝贵的礼物。
其他文献
“在家日日好,出外朝朝难。”一句耳熟能详的俗语,亲身经历后,别有一番感悟在心头。  2016年8月6日,我们乐骑部落24位骑友组队,参加首届“中国周宁骑游节”。在两天行程中,体验“舌尖上的周宁”“云端上的周宁”,免费吃、住、游。  8月5日深夜,我们包乘大巴车从南安市石井镇出发,全程在高速公路行车,共行驶了380多公里,8月6日拂晓到达周宁县城,赶上参加开幕式。组委会邀请到75个国内的著名自行车运
期刊
小升初第一周,同桌素英对我说她是渭阳人,“我父亲以前就在渭阳供销社上班。”我对素英说。  素英把书包放在桌子上,抬起头,睁着大眼睛对我说:“阿泉是你父亲?他人可好了,村里好多人还经常想念他呢……”  忆起往事,我也好想父亲。他1.75米的个子,前额光突,长方脸,薄嘴唇,两排牙齿又白又整齐。他喜欢穿中山装,上衣口袋总是别着一支钢笔。父亲在小孩面前总是不怒自威,我若是犯错被父亲知道了,他会把我叫到楼上
期刊
2020年新春,我安心地在家里“宅”年。宅家的日子很漫长,我却过得忙碌而充实。  前几天听“有书共读”里蒙曼老师解读了几首最美唐诗,今天又从网上欣赏了几篇想象神奇、语言绝妙动人的小说诗文,徜徉在这些洋溢着诗情画意、充满灵气的优美文字里,我不禁思绪飘飞,心神俱醉,仿佛置身于小说描写的情境中: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乘兴出游,行至清澈的湖畔,看微风吹皱了一湖春水,湖面漾起一道道涟漪。一会儿我又来到美丽
期刊
一年四季,有的人喜欢春天,有的人喜欢夏天,有的人喜欢秋天或者冬天,我最喜欢的季节当然是秋天了。  我喜欢秋天的温度。秋天不冷不热,无霜无雪。不像春天那样忽冷忽热,也不像夏天那样热烈、躁动,更不像冬天那样寒冷,秋天以谦和的形象呈现给大自然。对于北方人来说,秋天是最舒适的季节。  我喜欢秋天的丰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不仅仅是收获沉甸甸的粮食,还有更多奋斗者的成果,如莘莘学子在秋天走进追梦的殿堂,迎接新
期刊
济南城内的大明湖,是举世闻名的泉水湖,是上天赐予的一块翡翠,是济南人繁衍生息的最佳居所。  我于8月23日离开黄山,乘车直达济南,第二天上午,成了一位慕名而至的大明湖游客。碧波浩淼的湖水,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位不速之客。我沿着绿草如茵、花团锦簇的通幽曲径,穿过水榭亭台、花桥柳岸,看着那点缀于湖心的小岛与狂欢游弋的游轮,在追寻如梦的乐园,我那年轻的心,也跳跃着青春的活力,向往着美的旋律
期刊
不管是早晨还是晚上,奶奶总是面带微笑。奶奶的名字叫丁希贞,街坊都称呼丁大娘、老丁奶奶。奶奶出生在河南台前一个叫孙口的村子,十二岁随父母迁徙到了山东垦利。成家之后,先后生育两儿一女。爷爷不幸伤风去世那年,奶奶才三十岁。当时,我爸爸六岁,姑姑四岁,小叔两岁,炕上还有年迈的婆婆。小叔三岁时,不幸夭折。面对生离死别,她含辛茹苦将一双儿女抚养成人。  我从小和奶奶住在一起,印象当中,奶奶在大队任职,白天在地
期刊
“湖畔亭”,兴化市戴南镇“沁园休闲度假酒店”的包厢名。虽叫“亭”,实为水榭,三面临水,一面与岸相连,极像半岛。  已至处暑时节,秋老虎还不肯退隐山林,午前的阳光依然灼人。幸有岸上枝繁叶茂的香樟树及水边的垂柳为整个水榭遮挡住烈日,使得这里较阴凉。  喝着色泽绿翠,甘醇爽口的龙井茶,听着喇叭里流泻出的柔和乐曲,看着绿树红花环拥的沁园湖,一种亲近自然的情愫从心底油然而生。  木屋花窗下的茶几上放着精致的
期刊
市井里巷吞吐六朝烟水气,高门大屋隐现满天梧叶尖。沿大街把南京城逛得差不多了,与八旬老娘商议去参加一日游。导游建议:“去看看阅江楼—江南第一楼吧。”  鼓楼区,狮子山。立于云霄之上,俯瞰,视线如雨丝,最先落在天妃宫黑亮的瓦背上。古色古香的天妃宫,南京城北宗教文化活动中心。天妃即妈祖,海洋保护神,受海内外华人顶礼膜拜。明永乐五年,云南晋宁人郑和,率领智慧的中华先辈,勇敢投身远洋群航。中国人对大海的深层
期刊
双清区渡头桥镇姚喆村,是由过去的江口村和光辉村两个村合并而成的。当年,我上山下乡的地方就在现在的江口村。  那时,江口村叫江口大队,属邵东县鸡笼公社管辖,全大队基本上紧靠在邵水河边。  因为紧靠在邵水河边,所以,人们日常生活与邵水河的联系格外密切。  那时,生产队运送公粮、肥料以及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均是利用木板船从邵水去资江,然后到邵阳城。  邵水逆流九十里,到我们江口大队这个地方,大概已经流至四
期刊
周国平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而我最喜欢阳光、雨露、花香、绿植……看无用之景,抒无用之情。  用清新的字词,写清雅的文字,让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驻进心里,开出清幽的花,来抵挡喧嚣、浮躁和烦恼,让心灵的绿洲芳草茵茵,阳光融融。  傍晚,我常常会出去,看雾岚清漾的辽阔天空,看胭红如血的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