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01-02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是让學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其基本模式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总结。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一些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设备也逐渐地走进校园,多媒体教学这一新的学与教的方式应运而生。它彻底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单向知识传授转变为新型互动式的多媒体学与教的新方式,由过去的抽象文字语言表述,朝着具体的图文并茂的新方式转变。
一、创设情境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对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人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直观材料和生活实例,诱发思维,引导思路,增强探究的内驱力。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数学教学特别是一些概念的教学,往往是枯燥无味的,以往的教学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教师会要求学生多读几遍,以加强印象,结果是他们内容背熟了却不理解意思,教学效果不理想。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画面传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可以利用火箭发射的场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当多媒体播放火箭发射现场倒计时,学生都会跟着数:“10、9、8、7、6、5、3、2、1、点火!”。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强大动力。老师在学生学习兴趣正浓的时候直接引入新课:“我们刚刚数的数字就是以秒来计算的,比分更小的单位是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秒’的认识。”这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探究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课堂上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去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数学课本中抽象的知识不易理解和接受,以往在课堂上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那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死气沉沉。如今在信息化大环境下,教师的角色悄然发生了转变。在课堂中较多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带着问题去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寻求答案,创设这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
三、合作交流
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交流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
由于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在教学工具上主要表现在多媒体的介入,在这种教学工具的带动下,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手段开始变得多样化,教师的课堂教学由传统的靠着平面的黑板转化为由全方位跨学科的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种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处于更加自由、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师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平等、互动的交流平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学生则建立起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使教学目标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
四、实践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探究性学习也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这里的实践运用不是练习题的技能操练,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仍然是一个探究过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学生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掌握知识,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工具与手段被大量运用于教学中,因此教学环境更加开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为灵活,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课程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在新课程理念下,“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逐渐转变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践证明,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性学习形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在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技能形成方面得到较大的发展。
五、评价总结
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一是对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进行评价;二是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感悟,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是让學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其基本模式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评价总结。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一些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设备也逐渐地走进校园,多媒体教学这一新的学与教的方式应运而生。它彻底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单向知识传授转变为新型互动式的多媒体学与教的新方式,由过去的抽象文字语言表述,朝着具体的图文并茂的新方式转变。
一、创设情境
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对学习者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引人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直观材料和生活实例,诱发思维,引导思路,增强探究的内驱力。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数学教学特别是一些概念的教学,往往是枯燥无味的,以往的教学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教师会要求学生多读几遍,以加强印象,结果是他们内容背熟了却不理解意思,教学效果不理想。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的画面传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可以利用火箭发射的场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当多媒体播放火箭发射现场倒计时,学生都会跟着数:“10、9、8、7、6、5、3、2、1、点火!”。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习新知识提供了强大动力。老师在学生学习兴趣正浓的时候直接引入新课:“我们刚刚数的数字就是以秒来计算的,比分更小的单位是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秒’的认识。”这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探究
所谓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课堂上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去创造出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
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数学课本中抽象的知识不易理解和接受,以往在课堂上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那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死气沉沉。如今在信息化大环境下,教师的角色悄然发生了转变。在课堂中较多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带着问题去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寻求答案,创设这样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
三、合作交流
合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交流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
由于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在教学工具上主要表现在多媒体的介入,在这种教学工具的带动下,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渐代替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手段开始变得多样化,教师的课堂教学由传统的靠着平面的黑板转化为由全方位跨学科的多媒体技术来实现,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种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处于更加自由、开放、轻松的学习环境,为师生之间提供了一个平等、互动的交流平台,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学生则建立起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使教学目标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
四、实践应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探究性学习也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这里的实践运用不是练习题的技能操练,而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仍然是一个探究过程。教师设计练习时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学生通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掌握知识,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工具与手段被大量运用于教学中,因此教学环境更加开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为灵活,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课程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在新课程理念下,“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逐渐转变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践证明,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性学习形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在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技能形成方面得到较大的发展。
五、评价总结
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重视:一是对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合作交流、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进行评价;二是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及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并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感悟,自觉地将思维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以提高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