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小微企业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对小微发展有很大帮助。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尽管国家出台很多支持政策,但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存在。本文结合小微企业贷款情况,探讨小微企业贷款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信贷支持
引言
近年来,部分银行机构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金融模式,大胆实践,在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证明了金融科技是一条可行路径。本文总结了当前银行机构应用金融科技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作用机理和需要关注的问题,对进一步深化运用金融科技创新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扩大金融科技应用的覆盖面,推进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盘活民营和小微企业。
1小微企业融资相关概述
1.1小微企业特点
(1)设立形式多样。包括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
(2)行业类型广泛。所处行业类型几乎涵盖国家经济各个领域,更多涉及新兴产业和高风险行业。
(3)企业规模小、平均存活时间短。绝大部分小微企业资产总值在1000万元之内,平均生命周期为2-3年,据调查,存续时间不超过4年的小微企业超过全部小微企业的60%。
(4)普遍缺乏足够的、财务审计部门认可的财务制度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同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企业对外不注重信用水平,企业业主道德水平对企业的信誉具有关键影响。
1.2企业融资的定义
企业融资是指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与发展策略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资金是企业体内的血液,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资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没有保障。
2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2.1小微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注重业务经营而无暇顾及管理
小微企业大多处于创业期和成长初期,经济基础条件差,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注重业务经营而无暇顾及管理。小微企业因成本、业务类型等原因,内部管理规范性不足,无法像大型企业那样有一套完整的、十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体系,各方面经营管理较松散、随意,比如部分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得较草率,财务状况不够完整、清晰;在岗位角色设置方面,存在部门及岗位职责模糊,权限不清晰,或缺少相互监督、约束的内部制衡等。但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銀行等金融机构对每笔贷款的发放均十分严格,如对申请企业的规模、所在行业、经营状况、企业及法人征信情况、财务指标、抵(质)押品、真实交易等整体概况都有明确的、不同的限制条件,而大多数小微企业难以完全达到贷款要求。
2.2金融机构缺少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动力
站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角度,作为以营业为目的的商业机构,其本质是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发放信贷时,出于资金回收风险的考虑,银行基本不会向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发放贷款,致使许多缺乏资信的小微企业无法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而即使一些符合申请贷款条件的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时,往往因为其信用记录的不完善使得银行难以信任,仍然拒绝贷款,“惜贷”现象严重。因此即使有各种政策支持,小微企业依然无法从银行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资金不够就势必造成经营不善,随之而来的就是还款困难,信用评级进一步降低,坏账率进一步上升,银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愈发“惜贷”,造成恶性循环。
2.3银企信息不对称
一是民营和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强,财务制度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全面,银行机构很难掌握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二是民营和小微企业在传统征信中属于“薄档案”群体,信用报告中很少甚至没有信贷信息,银行机构很难以信用报告作为信贷决策的参考。三是民营和小微企业对金融政策和产品服务不够了解,缺少能及时全面获取最新信息的渠道。
2.4政策法规不完善,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1)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信用担保体系也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与信用担保相关的规章制度,发展环境不完善。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担保机构承接的潜在风险较大。
(2)在提升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问题上,政策力度不够,政府提供平台较少
小微企业是创新的活力源泉,但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多年来一直存在创新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提供给员工的待遇低,难以招聘到或难以留住创新力强的员工;且企业资金实力较弱,难以支撑各项创新活动的开展。
(3)帮扶政策落实不到位
政府针对小微企业出台了相关的帮扶措施,但是宣传力度不够,各类小微企业缺乏相应的知晓途径,使得这些措施并没有真正地惠及企业。
3发展小微企业贷款的对策建议
3.1更新观念,加大对小微信贷融资产品创新开发的投入
社会不断进步,为了商业银行在以后可以有更大利润的经营方向,小微企业的发展是银行不得不推动的一项策略。通过为小微企业的资金投入,让其逐步发展为市场的产品业务的新代表,就只能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加大力度,对其进行更多的资金投入。除此,自身推出的产品要具有更多的创新,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如果可以,小微企业可以建立出一个客户自身体验中心,让客户可以在小微企业当中,体验到商业银行融资信贷推出的产品品质。在客户进行亲身体验后,企业进行一个体验后的反馈收集,并将其做出记录,使银行以后为小微企业推出的产品可以更加具有创新性。进而让商业银行再次对小微企业的融入资金提升力度。商业银行整理信贷资源,更好地为各个小微企业作出合理融资模式,使得小微企业和商业银行实现双方共赢的局面。 3.2加强信息披露,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
对企业信息披露的不重视是很多小微企业的通病,小微企业应该正视财务管理的必要性,重视企业信用建设,建立起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对于一些呆账坏账应及时处理,不可弄虚作假,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传统金融环境下小微企业正是因为企业信息不明确而难以获得融资,而依靠互联网技术,小微企业有了披露自身财务信息的新渠道。对此小微企业应该善加利用,诚实可靠地公布自身财务信息,增加寻求投资时的底气,也增加投资者对小微企业的投资决心。
3.3完善小微企业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1)完善和增强信用担保体系
国家要加快建立起与信用担保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管,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财政资源投入并引导和推动社会资源进入,扩大担保机构注册资金规模和担保比例,提高担保机构业务能力。此外,加大内部担保机构之间的融合,发挥合作性担保机构之间的监督优势,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潜在风险。扩大小微企业担保覆盖范围,以改善小微企业整体的信用状况,更好地发挥和增强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功能优势。
(2)政府多提供平台
大力提升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保持经济发展活力的必由之路。政府要为小微企业多提供交流、施展平台,例如定期开展小微企业管理者培训和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创新能力;改善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待遇和保障水平,提高企业引才、留才能力;为小微企业搭建多渠道的融资平台和通道,提高他们的创新投入能力等。同时,政府要加大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3.4助推商业银行及各类融资机构的改革
为了让小微企业可以得到发展的空间,各个商业银行、相关的融资机构都做出了很大努力。不过在某些制度方面需要做一些改善。就各方的监管的角度来说,要让更多的商业银行、融资机构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支持,在他们的政策上做出合理有效的方案;就商业银行、融资机构的角度来说,他们应该和小微企业进行多种合作,相关制度要有更好的完善,从各层面上,不断提升小微企业的专业性质和能力;就法人代表的管理制度来说,中小商业银行和融资机构也可以对小微企业进行各方面的支持,不断扩大投资者的进入,使小微企业在市场上可以逐渐有自己的领地,可以和小微企业不断地共同发展。
3.5简化内部贷款审批流程,降低贷款管理成本
为满足小微企业贷款周期短、需求急的要求,银行应在审慎经营原则和风险控制前提下,改造现有贷款流程,簡化贷款审批环节,缩短贷款申请受理时间,满足小微企业的及时性贷款融资需求。可以效仿欧洲商业银行,建立小微企业客户信息库,及时收集小微企业客户信息并定期更新。在小微企业客户申请贷款后,银行可减少贷款调查时间,同时,银行还可探索研发针对小微企业客户风险的测评系统,设计小微企业客户风险模型,并使之与小微企业客户信息库相联结。在进行贷款审批时,可按照风险模式测评小微企业客户风险,节省审批时间。此外,还需适当提高基层行贷款审批权限,缩短贷款审批在不同层级之间反复传递的时间。
3.6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
传统银行与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虽然目前该体系仍不太成熟,但其优势十分明显。电商平台对于客户的信息有深入了解,并且每一笔线上交易都有记录,可以充分反映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银行则有着各种国家政策优势以及社会公信力,且资金十分雄厚。两者间合作关系的加强,可以充分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必要的信息流和资金流。
3.7优化银行信贷从业人员绩效挂钩方案
通过优化银行信贷从业人员绩效挂钩方案,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业务考核权重,为信贷人员从事小微企业相关业务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发信贷员大力开拓小微企业市场的热情,同时,监管部门要完善、细化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尽职免责”实施办法,对合规操作、勤勉尽责的小微企业信贷从业人员,在出现信贷风险时免除合规责任,提高工作积极性,推动银行形成“敢贷”“愿贷”的信贷文化,鼓励银行向经营良好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强化为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3.8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日本政府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小微企业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美国政府则是出台相关专项政策,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支持作用。因此,我国在发展的历程中,可进行适当的借鉴,建立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受小微企业自身规模的影响,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具备较大的信贷风险,政府应给予支持,从政府收入当中提出一定资金,设立风险补偿资金,将其作为金融机构帮助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补偿,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微企业目前贷款遇到的困难还比较多,比如来自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贷款的竞争,还有企业本身的信用问题,政府和金融机构要作出相应的策略给小微企业的贷款提供一些帮助,但是除了这些之外,中小型企业本身也要重视自身的信用评估工作。只有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都作出努力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的贷款问题。
参考文献:
[1]陈蕾.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分析[J].投资研究,2011,(10):56-65.
[2]潘明敏.浅谈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其策略[J].时代金融,2017,(03):197-203.
[3]赵梦天.我国小微企业直接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与科技,2017,(02):103.
关键词: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信贷支持
引言
近年来,部分银行机构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金融模式,大胆实践,在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证明了金融科技是一条可行路径。本文总结了当前银行机构应用金融科技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作用机理和需要关注的问题,对进一步深化运用金融科技创新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扩大金融科技应用的覆盖面,推进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盘活民营和小微企业。
1小微企业融资相关概述
1.1小微企业特点
(1)设立形式多样。包括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
(2)行业类型广泛。所处行业类型几乎涵盖国家经济各个领域,更多涉及新兴产业和高风险行业。
(3)企业规模小、平均存活时间短。绝大部分小微企业资产总值在1000万元之内,平均生命周期为2-3年,据调查,存续时间不超过4年的小微企业超过全部小微企业的60%。
(4)普遍缺乏足够的、财务审计部门认可的财务制度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同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企业对外不注重信用水平,企业业主道德水平对企业的信誉具有关键影响。
1.2企业融资的定义
企业融资是指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企业未来经营与发展策略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资金是企业体内的血液,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资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没有保障。
2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2.1小微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注重业务经营而无暇顾及管理
小微企业大多处于创业期和成长初期,经济基础条件差,企业管理基础薄弱,注重业务经营而无暇顾及管理。小微企业因成本、业务类型等原因,内部管理规范性不足,无法像大型企业那样有一套完整的、十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体系,各方面经营管理较松散、随意,比如部分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得较草率,财务状况不够完整、清晰;在岗位角色设置方面,存在部门及岗位职责模糊,权限不清晰,或缺少相互监督、约束的内部制衡等。但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国有銀行等金融机构对每笔贷款的发放均十分严格,如对申请企业的规模、所在行业、经营状况、企业及法人征信情况、财务指标、抵(质)押品、真实交易等整体概况都有明确的、不同的限制条件,而大多数小微企业难以完全达到贷款要求。
2.2金融机构缺少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动力
站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角度,作为以营业为目的的商业机构,其本质是要实现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发放信贷时,出于资金回收风险的考虑,银行基本不会向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发放贷款,致使许多缺乏资信的小微企业无法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而即使一些符合申请贷款条件的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时,往往因为其信用记录的不完善使得银行难以信任,仍然拒绝贷款,“惜贷”现象严重。因此即使有各种政策支持,小微企业依然无法从银行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资金不够就势必造成经营不善,随之而来的就是还款困难,信用评级进一步降低,坏账率进一步上升,银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愈发“惜贷”,造成恶性循环。
2.3银企信息不对称
一是民营和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强,财务制度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全面,银行机构很难掌握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二是民营和小微企业在传统征信中属于“薄档案”群体,信用报告中很少甚至没有信贷信息,银行机构很难以信用报告作为信贷决策的参考。三是民营和小微企业对金融政策和产品服务不够了解,缺少能及时全面获取最新信息的渠道。
2.4政策法规不完善,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1)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信用担保体系也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与信用担保相关的规章制度,发展环境不完善。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担保机构承接的潜在风险较大。
(2)在提升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问题上,政策力度不够,政府提供平台较少
小微企业是创新的活力源泉,但我国大部分小微企业多年来一直存在创新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提供给员工的待遇低,难以招聘到或难以留住创新力强的员工;且企业资金实力较弱,难以支撑各项创新活动的开展。
(3)帮扶政策落实不到位
政府针对小微企业出台了相关的帮扶措施,但是宣传力度不够,各类小微企业缺乏相应的知晓途径,使得这些措施并没有真正地惠及企业。
3发展小微企业贷款的对策建议
3.1更新观念,加大对小微信贷融资产品创新开发的投入
社会不断进步,为了商业银行在以后可以有更大利润的经营方向,小微企业的发展是银行不得不推动的一项策略。通过为小微企业的资金投入,让其逐步发展为市场的产品业务的新代表,就只能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加大力度,对其进行更多的资金投入。除此,自身推出的产品要具有更多的创新,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如果可以,小微企业可以建立出一个客户自身体验中心,让客户可以在小微企业当中,体验到商业银行融资信贷推出的产品品质。在客户进行亲身体验后,企业进行一个体验后的反馈收集,并将其做出记录,使银行以后为小微企业推出的产品可以更加具有创新性。进而让商业银行再次对小微企业的融入资金提升力度。商业银行整理信贷资源,更好地为各个小微企业作出合理融资模式,使得小微企业和商业银行实现双方共赢的局面。 3.2加强信息披露,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
对企业信息披露的不重视是很多小微企业的通病,小微企业应该正视财务管理的必要性,重视企业信用建设,建立起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对于一些呆账坏账应及时处理,不可弄虚作假,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传统金融环境下小微企业正是因为企业信息不明确而难以获得融资,而依靠互联网技术,小微企业有了披露自身财务信息的新渠道。对此小微企业应该善加利用,诚实可靠地公布自身财务信息,增加寻求投资时的底气,也增加投资者对小微企业的投资决心。
3.3完善小微企业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1)完善和增强信用担保体系
国家要加快建立起与信用担保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管,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财政资源投入并引导和推动社会资源进入,扩大担保机构注册资金规模和担保比例,提高担保机构业务能力。此外,加大内部担保机构之间的融合,发挥合作性担保机构之间的监督优势,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潜在风险。扩大小微企业担保覆盖范围,以改善小微企业整体的信用状况,更好地发挥和增强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功能优势。
(2)政府多提供平台
大力提升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保持经济发展活力的必由之路。政府要为小微企业多提供交流、施展平台,例如定期开展小微企业管理者培训和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创新能力;改善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待遇和保障水平,提高企业引才、留才能力;为小微企业搭建多渠道的融资平台和通道,提高他们的创新投入能力等。同时,政府要加大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3.4助推商业银行及各类融资机构的改革
为了让小微企业可以得到发展的空间,各个商业银行、相关的融资机构都做出了很大努力。不过在某些制度方面需要做一些改善。就各方的监管的角度来说,要让更多的商业银行、融资机构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支持,在他们的政策上做出合理有效的方案;就商业银行、融资机构的角度来说,他们应该和小微企业进行多种合作,相关制度要有更好的完善,从各层面上,不断提升小微企业的专业性质和能力;就法人代表的管理制度来说,中小商业银行和融资机构也可以对小微企业进行各方面的支持,不断扩大投资者的进入,使小微企业在市场上可以逐渐有自己的领地,可以和小微企业不断地共同发展。
3.5简化内部贷款审批流程,降低贷款管理成本
为满足小微企业贷款周期短、需求急的要求,银行应在审慎经营原则和风险控制前提下,改造现有贷款流程,簡化贷款审批环节,缩短贷款申请受理时间,满足小微企业的及时性贷款融资需求。可以效仿欧洲商业银行,建立小微企业客户信息库,及时收集小微企业客户信息并定期更新。在小微企业客户申请贷款后,银行可减少贷款调查时间,同时,银行还可探索研发针对小微企业客户风险的测评系统,设计小微企业客户风险模型,并使之与小微企业客户信息库相联结。在进行贷款审批时,可按照风险模式测评小微企业客户风险,节省审批时间。此外,还需适当提高基层行贷款审批权限,缩短贷款审批在不同层级之间反复传递的时间。
3.6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
传统银行与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合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虽然目前该体系仍不太成熟,但其优势十分明显。电商平台对于客户的信息有深入了解,并且每一笔线上交易都有记录,可以充分反映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量;银行则有着各种国家政策优势以及社会公信力,且资金十分雄厚。两者间合作关系的加强,可以充分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必要的信息流和资金流。
3.7优化银行信贷从业人员绩效挂钩方案
通过优化银行信贷从业人员绩效挂钩方案,进一步加大小微企业业务考核权重,为信贷人员从事小微企业相关业务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发信贷员大力开拓小微企业市场的热情,同时,监管部门要完善、细化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尽职免责”实施办法,对合规操作、勤勉尽责的小微企业信贷从业人员,在出现信贷风险时免除合规责任,提高工作积极性,推动银行形成“敢贷”“愿贷”的信贷文化,鼓励银行向经营良好的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强化为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3.8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日本政府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小微企业设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美国政府则是出台相关专项政策,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起到支持作用。因此,我国在发展的历程中,可进行适当的借鉴,建立小微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受小微企业自身规模的影响,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具备较大的信贷风险,政府应给予支持,从政府收入当中提出一定资金,设立风险补偿资金,将其作为金融机构帮助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补偿,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微企业目前贷款遇到的困难还比较多,比如来自大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贷款的竞争,还有企业本身的信用问题,政府和金融机构要作出相应的策略给小微企业的贷款提供一些帮助,但是除了这些之外,中小型企业本身也要重视自身的信用评估工作。只有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都作出努力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的贷款问题。
参考文献:
[1]陈蕾.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分析[J].投资研究,2011,(10):56-65.
[2]潘明敏.浅谈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其策略[J].时代金融,2017,(03):197-203.
[3]赵梦天.我国小微企业直接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与科技,2017,(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