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1-0149-01
鹤壁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放眼未来,瞄准“两保”“两构建”目标,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展招商引资,一批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落地和开工建设,构筑了全市产业发展框架,进一步增强了鹤壁市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支撑能力。
1招商引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⑴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全市不断创新招商方法,全方位推进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大、深、特”项目,截至上半年,新落地项目147个,总投资达57.4亿元,到位资金37.71亿元,到位资金相当于2008年到位资金的1.1倍,是鹤壁市历史上的最好时期。项目的投资规模较以往明显扩大,新落地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1个,同比增加8个;新落地总投资5000万元-亿元项目35个,同比增加25个,占项目总数的23.8%。
⑵特色产业招商效果显现。近年来,鹤壁市进一步明确招商主攻方向,积极围绕与鹤壁资源对接的产业开展招商,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镁产业招商树立了“品牌”。以举办“中国镁加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会”以及鹤壁市被中国镁协授予“全国镁加工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国镁业培训基地”为平台, 鹤壁市形成了“产、学、研”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产业基地,促进了招商活动的有效开展,上半年,仅金属镁产业落地大项目5个,总投资4.58亿元。
建材产业初具规模。借鹤壁市被列为“全国建筑节能示范城市”为契机,与广东佛山陶瓷协会达成了在鹤壁建设“陶瓷工业园”的意向。以广东新中源集团河南鹤壁生产基地的建设为标志,截至上半年,有27个建材产业项目相继开工,项目总投资8.1亿元。
食品加工产业招商后劲实足。鹤壁市依托畜牧业资源优势和优质小麦等农产品资源优势,面向沿海地区,引进资金、技术、项目,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块状食品产业群。总投资5亿元的16个项目已落地投产,必将对鹤壁市食品产业、养殖业、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⑶工业集聚区建设力度加大。2008年,鹤壁市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鹤淇产业集聚区、金山产业集聚区、浚县产业集聚区被列入全省首批集聚区名单。一批发展前景好,有市场的工业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在集中区相继落户,工业集聚区建设呈现了良好局面。表现在入驻项目数量多,尤其是大项目显著增多,完成投资数额也大,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7.85亿元,是去年全年投资额的72.7%。
⑷培育拉长了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鹤壁市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畜牧业等支柱产业优势,精心谋划,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培育拉长了煤炭开采综合利用产业链、金属镁深加工产业链、食品加工产业链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如河南华夏百分百食品有限公司、鹤壁淇雪淀粉有限公司、鹤壁众望饲料有限公司等招商引资项目形成了以淀粉生产、秸秆发电、养殖、复合肥生产等小麦、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既保护了环境,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一些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由于一些职能部门主动服务不到位,相关联部门之间沟通不够,相互牵制、互相推诿。还有一些部门虽然承诺了“项目办理时限”,但在办理项目的程序中缺乏灵活性,没有把政策用足、用活,致使一些项目办理手续繁琐,进展缓慢。一些外来投资者反映,招商引资后续服务跟不上。招商时“一切都好办”,具体办事时“不好办”。
2.2项目包装能力差
由于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市场行情,对项目包装的论证缺乏科学依据,全市推出的“重点对外招商项目”中,由于储备项目少,为了应急招商,把一些尚不具备条件的项目,拿出去招商,实用性不强。在招商引资中,项目的包装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缺少配套的文字材料、科学数据、权威论证,缺乏吸引力,影响了招商效果。
2.3企业招商主动性不高
从鹤壁市招商引资的情况来看,多为政府的主导行为, “政府搭台多,企业唱戏少”。 由于接触的大企业、上市企业、国内外500强企业还很少,企业扩张信息闭塞,一些企业没能借力发展;还有个别企业缺乏做大作强的谋略和气魄,没有远久规划,害怕当“二把手”,招商引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2.4技工短缺制约企业发展
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新建项目愈来愈多,技术短缺愈益严重。如新亚服装公司、鹤壁市巨鑫氟化学有限公司等企业天天挂牌招工,新东方食品有限公司、佳多科工贸公司等企业急需专业性技术人才和大量熟练技工,由于全市适合项目生产的人才少、培训数量有限,相关业务技能培训与企业用工标准不对口、不协调,人才劳务市场的规模小,导致能用的人力资源匮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
2.5融资环境不宽松,企业融资难
随着招商引资落地项目的增多,一些企业在建成投产后出现融资困难。由于银行对企业的抵押物折旧率过高,加上对企业的发展业绩、盈利水平等作为申贷的主要评价指标不尽合理,一些企业尚在投产阶段,符合抵押条件的抵押物不多,难以取得抵押贷款。另外,因全市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少、规模小、担保基金金额小,担保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融资困难,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3几点建议
3.1增强招商引资责任感
招商引资要在“招得进”上热情高、抓得硬,还要在“留得住”上下功夫,做到招商与服务并重,要把服务好落地项目提到与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高度来对待。有关职能部门要打破任务“内”与 “外”思想,要从鹤壁的全局利益、整体环境出发,坚决摒弃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的束缚,在执法过程中相互配合,主动为招商企业服务、超前服务。
3.2加大项目的包装力度
要按照市场运作、企业为主、各方配合的工作机制,筛选、精选现有项目,充实完善优质项目;建议设立“项目包装专项基金”,每年拿出一定资金,聘请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力争使重点推介项目50%以上达到商业计划书的深度。建立规范的“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库”,加强对项目的资料的准备、策划工作,对项目进行有针对性、技术性的包装,在引进大集团、大项目上下功夫。
3.3引导企业成为招商引资的主力军
政府要做好对企业的引导工作,引导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企业也要有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要有做大作强的胆略和气魄,把招商引资作为二次创业、发展壮大的有效平台。应建立“企业招商引资的奖励机制”,根据合作情况在发展资金上给予扶持,并积极帮助协调银行贷款,培育壮大本市龙头企业,提高其内引外联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引进一批上下游企业,尽快形成集聚性、配套性的产业群。
3.4搞好技工培训和职业介绍
教育、劳动、职教等部门要结合我市招商引资的实际,针对我市“八大特色产业”远期与近期的培训计划,调整职业学校和技校的专业设置,搞好协议培训、定向培训。职业培训机构要与招商企业联姻,采用长训、短训、轮训等形式为企业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适时举办农民工、下岗工人培训班,为招商企业培养骨干技工,把职业教育建成学生、农民工、下岗职工就业或再就业的基地,向招商企业输送合格劳动力的基地。
3.5切实为企业搞好融资服务
应加快建设一个有利于银企沟通的环境,银行和企业之间应及时沟通相互之间的期望和需求,达到协调发展、互动共赢。要扩大市同信担保公司的担保规模,提高担保能力,拓宽融资渠道,为招商企业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银行应设立名副其实的“招商引资企业信贷部门”,积极为各类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鹤壁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放眼未来,瞄准“两保”“两构建”目标,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展招商引资,一批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的落地和开工建设,构筑了全市产业发展框架,进一步增强了鹤壁市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支撑能力。
1招商引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⑴招商引资势头强劲。全市不断创新招商方法,全方位推进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大、深、特”项目,截至上半年,新落地项目147个,总投资达57.4亿元,到位资金37.71亿元,到位资金相当于2008年到位资金的1.1倍,是鹤壁市历史上的最好时期。项目的投资规模较以往明显扩大,新落地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1个,同比增加8个;新落地总投资5000万元-亿元项目35个,同比增加25个,占项目总数的23.8%。
⑵特色产业招商效果显现。近年来,鹤壁市进一步明确招商主攻方向,积极围绕与鹤壁资源对接的产业开展招商,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镁产业招商树立了“品牌”。以举办“中国镁加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会”以及鹤壁市被中国镁协授予“全国镁加工产业示范基地”和“全国镁业培训基地”为平台, 鹤壁市形成了“产、学、研”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产业基地,促进了招商活动的有效开展,上半年,仅金属镁产业落地大项目5个,总投资4.58亿元。
建材产业初具规模。借鹤壁市被列为“全国建筑节能示范城市”为契机,与广东佛山陶瓷协会达成了在鹤壁建设“陶瓷工业园”的意向。以广东新中源集团河南鹤壁生产基地的建设为标志,截至上半年,有27个建材产业项目相继开工,项目总投资8.1亿元。
食品加工产业招商后劲实足。鹤壁市依托畜牧业资源优势和优质小麦等农产品资源优势,面向沿海地区,引进资金、技术、项目,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块状食品产业群。总投资5亿元的16个项目已落地投产,必将对鹤壁市食品产业、养殖业、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⑶工业集聚区建设力度加大。2008年,鹤壁市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鹤淇产业集聚区、金山产业集聚区、浚县产业集聚区被列入全省首批集聚区名单。一批发展前景好,有市场的工业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在集中区相继落户,工业集聚区建设呈现了良好局面。表现在入驻项目数量多,尤其是大项目显著增多,完成投资数额也大,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7.85亿元,是去年全年投资额的72.7%。
⑷培育拉长了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鹤壁市煤炭、电力、水泥、金属镁、畜牧业等支柱产业优势,精心谋划,有针对性的开展招商,培育拉长了煤炭开采综合利用产业链、金属镁深加工产业链、食品加工产业链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如河南华夏百分百食品有限公司、鹤壁淇雪淀粉有限公司、鹤壁众望饲料有限公司等招商引资项目形成了以淀粉生产、秸秆发电、养殖、复合肥生产等小麦、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既保护了环境,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一些职能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由于一些职能部门主动服务不到位,相关联部门之间沟通不够,相互牵制、互相推诿。还有一些部门虽然承诺了“项目办理时限”,但在办理项目的程序中缺乏灵活性,没有把政策用足、用活,致使一些项目办理手续繁琐,进展缓慢。一些外来投资者反映,招商引资后续服务跟不上。招商时“一切都好办”,具体办事时“不好办”。
2.2项目包装能力差
由于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市场行情,对项目包装的论证缺乏科学依据,全市推出的“重点对外招商项目”中,由于储备项目少,为了应急招商,把一些尚不具备条件的项目,拿出去招商,实用性不强。在招商引资中,项目的包装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缺少配套的文字材料、科学数据、权威论证,缺乏吸引力,影响了招商效果。
2.3企业招商主动性不高
从鹤壁市招商引资的情况来看,多为政府的主导行为, “政府搭台多,企业唱戏少”。 由于接触的大企业、上市企业、国内外500强企业还很少,企业扩张信息闭塞,一些企业没能借力发展;还有个别企业缺乏做大作强的谋略和气魄,没有远久规划,害怕当“二把手”,招商引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2.4技工短缺制约企业发展
随着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新建项目愈来愈多,技术短缺愈益严重。如新亚服装公司、鹤壁市巨鑫氟化学有限公司等企业天天挂牌招工,新东方食品有限公司、佳多科工贸公司等企业急需专业性技术人才和大量熟练技工,由于全市适合项目生产的人才少、培训数量有限,相关业务技能培训与企业用工标准不对口、不协调,人才劳务市场的规模小,导致能用的人力资源匮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
2.5融资环境不宽松,企业融资难
随着招商引资落地项目的增多,一些企业在建成投产后出现融资困难。由于银行对企业的抵押物折旧率过高,加上对企业的发展业绩、盈利水平等作为申贷的主要评价指标不尽合理,一些企业尚在投产阶段,符合抵押条件的抵押物不多,难以取得抵押贷款。另外,因全市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少、规模小、担保基金金额小,担保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融资困难,影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3几点建议
3.1增强招商引资责任感
招商引资要在“招得进”上热情高、抓得硬,还要在“留得住”上下功夫,做到招商与服务并重,要把服务好落地项目提到与招商引资同等重要的高度来对待。有关职能部门要打破任务“内”与 “外”思想,要从鹤壁的全局利益、整体环境出发,坚决摒弃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的束缚,在执法过程中相互配合,主动为招商企业服务、超前服务。
3.2加大项目的包装力度
要按照市场运作、企业为主、各方配合的工作机制,筛选、精选现有项目,充实完善优质项目;建议设立“项目包装专项基金”,每年拿出一定资金,聘请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力争使重点推介项目50%以上达到商业计划书的深度。建立规范的“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库”,加强对项目的资料的准备、策划工作,对项目进行有针对性、技术性的包装,在引进大集团、大项目上下功夫。
3.3引导企业成为招商引资的主力军
政府要做好对企业的引导工作,引导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企业也要有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要有做大作强的胆略和气魄,把招商引资作为二次创业、发展壮大的有效平台。应建立“企业招商引资的奖励机制”,根据合作情况在发展资金上给予扶持,并积极帮助协调银行贷款,培育壮大本市龙头企业,提高其内引外联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引进一批上下游企业,尽快形成集聚性、配套性的产业群。
3.4搞好技工培训和职业介绍
教育、劳动、职教等部门要结合我市招商引资的实际,针对我市“八大特色产业”远期与近期的培训计划,调整职业学校和技校的专业设置,搞好协议培训、定向培训。职业培训机构要与招商企业联姻,采用长训、短训、轮训等形式为企业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适时举办农民工、下岗工人培训班,为招商企业培养骨干技工,把职业教育建成学生、农民工、下岗职工就业或再就业的基地,向招商企业输送合格劳动力的基地。
3.5切实为企业搞好融资服务
应加快建设一个有利于银企沟通的环境,银行和企业之间应及时沟通相互之间的期望和需求,达到协调发展、互动共赢。要扩大市同信担保公司的担保规模,提高担保能力,拓宽融资渠道,为招商企业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银行应设立名副其实的“招商引资企业信贷部门”,积极为各类企业提供信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