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合理整合资源、调整通化职业教育结构布局,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办学水平,笔者对通化目前职业教育布局的现状进行了前期的调查研究。
我们以通化市的四所中高等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专业名称、学制、学习形式、学习层次、联办学校。
一、通化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不强。职业学校基本建设投入不足,满足不了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部分学校校舍、设施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教学实训设施设备陈旧短缺,不能满足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专业的教学需要;尚未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习实训基地。校企结合难以落实,造成学生职业意识、专业稳定性和归属感较差,后续发展能力缺乏。
二是办学特色不鲜明。缺乏对专业设置的统一规划,学校特色不鲜明,专业建设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利用率偏低,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程度不够紧密,品牌专业和骨干示范专业建设水平不高,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不足。校企合作机制作用发挥不够,技能培训制度不完善,技能鉴定管理不够规范。
三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合格率偏低,“双师型”教师紧缺,学科带头人匮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能完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是规模过小,办学效益低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越来越不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多数学校均规模较小,有些学校连续几年没有招生。职教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办学的整体效益不高,职教布局结构亟待调整和优化。
五是专业设置重复现象严重,造成招生争生源,教育资源浪费等现象。同时,专业设置与我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不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专业设置必须根据这些新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解决我市职业学校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用于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骨干示范专业建设。重点扶持职业教育发展整体水平高和就业率高、市场认可的职业学校,建立完善职业院校家庭困难学生助学制度,资助农村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
(二)规范教材使用,促进学校教学工作。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规范教材的审查、征订和使用。市教育、劳动等部门要根据职业教育专业品牌建设需要,组织编写符合职业学校实际,具有我市职业教育特色,体现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的专业实训教材。专业设置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技能人才建设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
(三)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以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加强通化职业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度,保证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每年不少于一个月,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获取第二专业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
(四)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念,统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结构、发展模式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打破行业、部门和学校界限,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结构;统筹招生就业、专业设置、经费筹措与使用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五)创新管理机制,加强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广泛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招生宣传活动,大力营造职业教育招生氛围。完善春季预备招生制度,建立常年招生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本地生源,支持职业学校跨区域招生,扩大职业教育生源。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工作。
我们以通化市的四所中高等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专业名称、学制、学习形式、学习层次、联办学校。
一、通化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不强。职业学校基本建设投入不足,满足不了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部分学校校舍、设施严重不足;大部分学校教学实训设施设备陈旧短缺,不能满足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专业的教学需要;尚未建立公共实训基地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习实训基地。校企结合难以落实,造成学生职业意识、专业稳定性和归属感较差,后续发展能力缺乏。
二是办学特色不鲜明。缺乏对专业设置的统一规划,学校特色不鲜明,专业建设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利用率偏低,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程度不够紧密,品牌专业和骨干示范专业建设水平不高,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不足。校企合作机制作用发挥不够,技能培训制度不完善,技能鉴定管理不够规范。
三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合格率偏低,“双师型”教师紧缺,学科带头人匮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能完全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四是规模过小,办学效益低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越来越不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多数学校均规模较小,有些学校连续几年没有招生。职教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办学的整体效益不高,职教布局结构亟待调整和优化。
五是专业设置重复现象严重,造成招生争生源,教育资源浪费等现象。同时,专业设置与我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不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专业设置必须根据这些新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解决我市职业学校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用于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骨干示范专业建设。重点扶持职业教育发展整体水平高和就业率高、市场认可的职业学校,建立完善职业院校家庭困难学生助学制度,资助农村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
(二)规范教材使用,促进学校教学工作。面向社会,面向市场,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规范教材的审查、征订和使用。市教育、劳动等部门要根据职业教育专业品牌建设需要,组织编写符合职业学校实际,具有我市职业教育特色,体现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的专业实训教材。专业设置要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技能人才建设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
(三)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标,以培养专业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加强通化职业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学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度,保证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习每年不少于一个月,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获取第二专业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
(四)树立大职业教育观念,统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结构、发展模式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打破行业、部门和学校界限,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结构;统筹招生就业、专业设置、经费筹措与使用等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五)创新管理机制,加强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广泛深入开展职业教育招生宣传活动,大力营造职业教育招生氛围。完善春季预备招生制度,建立常年招生制度,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本地生源,支持职业学校跨区域招生,扩大职业教育生源。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高中毕业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