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的推出给我国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本文从新课标与以往教学大纲的异同点入手,从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分析新课标下如何进行体育教学。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课标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础。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阶段,学校体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代替旧的体育教学大纲将是必然的,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出给学校体育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
一、新课标的推出背景
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鲜明而紧迫地提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面前。基础教育的课程,确实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评价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
二、新课标与以往体育教学大纲的不同
《课程标准》是《体育教学大纲》在新时期的发展。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不同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既要强调体质,发展学生的体能特长,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大量的体育活动中把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意志品质的培养、心理需求的满足、情感的体验相结合。确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2. 内容结构不同
新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划分五个学习领域、六个水平段,课程实施途径多样。体育教学支持和鼓励学生相互接纳,重视在失败中找经验,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以人为最高目标,要求社会需要与主体需要相结合。
3. 评价体系不同
新课程标准课程评价实施的发展性评价,以学生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统一起来,从学生技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实行多元、主体、开放的评价方式。新课程评价重在强调“发展”,积极而及时地诊断问题,总结成绩,改进教学目标。
三、新课标下如何进行体育教学
1. 熟读、吃透教学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对学生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进行教学,并根据各个水平段的要求,对每节体育课有重点地体现五个领域。以目标统领内容,目标达成为教学任务。所以,首先体育教师要了解各个水平段的目标,各个领域目标,根据水平目标与各领域目标之间的联系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拟订年度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计划。教师要巧妙选择更加合适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的兴趣,学校的设施和器材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把各领域的目标分配到每个教学环节。这样充分地去让学生受益,并顺利完成每节课的任务,以真正达成目标。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像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在目标统领下,应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第二,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所以,学校体育应以帮助学生获得终身锻炼为宗旨、以健康第一为主线,围绕这个中心去开展。
3.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首先,从师生关系上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在是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而是启发、诱导学生根据计划目标,自身的兴趣、爱好,来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教,身体练习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其次,新课标从组织教学方法上讲是多种多样,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的聚集。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向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表演、指导、辅导及总结,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其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运用并有所创新,采取诸如教学分层式、自主选择式、自主结合式、俱乐部式等。不求规范统一,但求学生练习主动积极、创新求趣。通过创新求趣,张扬学生个性,进而缩短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运用“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以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为主旨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弘扬,也为我们改革和创新适应学生发展的技能教学方法提供了思路。
4. 改善评价方法,重视评价的功能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而忽略了教学评价中督促与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通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也忽略了身体差异与体能大小,因而教师与学生大多追求分数。其数字式的分值往往损伤了学生的自尊,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新的体育与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又专门提出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对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了解与运用,重视参与性、健身性及娱乐性的统一。既客观求实,承认差异,又注重能力发展,使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反映出学生的情况,评价更趋于合理。
参考文献:
[1]廖松明.体育教学与新课标[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汕尾市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课标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基础。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阶段,学校体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代替旧的体育教学大纲将是必然的,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出给学校体育注入了无限的生命力。
一、新课标的推出背景
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职责的时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必然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鲜明而紧迫地提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面前。基础教育的课程,确实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评价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
二、新课标与以往体育教学大纲的不同
《课程标准》是《体育教学大纲》在新时期的发展。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不同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既要强调体质,发展学生的体能特长,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大量的体育活动中把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意志品质的培养、心理需求的满足、情感的体验相结合。确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终身体育习惯。
2. 内容结构不同
新课程标准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划分五个学习领域、六个水平段,课程实施途径多样。体育教学支持和鼓励学生相互接纳,重视在失败中找经验,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以人为最高目标,要求社会需要与主体需要相结合。
3. 评价体系不同
新课程标准课程评价实施的发展性评价,以学生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统一起来,从学生技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实行多元、主体、开放的评价方式。新课程评价重在强调“发展”,积极而及时地诊断问题,总结成绩,改进教学目标。
三、新课标下如何进行体育教学
1. 熟读、吃透教学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对学生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领域进行教学,并根据各个水平段的要求,对每节体育课有重点地体现五个领域。以目标统领内容,目标达成为教学任务。所以,首先体育教师要了解各个水平段的目标,各个领域目标,根据水平目标与各领域目标之间的联系对其进行分类、整理,拟订年度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计划。教师要巧妙选择更加合适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的兴趣,学校的设施和器材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把各领域的目标分配到每个教学环节。这样充分地去让学生受益,并顺利完成每节课的任务,以真正达成目标。
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新课标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像以前教学大纲那样有统一规定,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当然,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第一,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是要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课程中知识、原理和技术在活动中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的相互转换。在目标统领下,应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愿学乐练,受益终生。第二,考虑到民族、地区及城市与乡村差异的关系,因而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挖掘乡土教材和民族传统教材,注重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自己的特色。所以,学校体育应以帮助学生获得终身锻炼为宗旨、以健康第一为主线,围绕这个中心去开展。
3.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首先,从师生关系上讲,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在是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术与技能,而是启发、诱导学生根据计划目标,自身的兴趣、爱好,来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教,身体练习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其次,新课标从组织教学方法上讲是多种多样,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及组织形式的聚集。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向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表演、指导、辅导及总结,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其教学组织形式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运用并有所创新,采取诸如教学分层式、自主选择式、自主结合式、俱乐部式等。不求规范统一,但求学生练习主动积极、创新求趣。通过创新求趣,张扬学生个性,进而缩短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
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运用“启发式”“发现式”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以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发展为主旨的自主学习得到了弘扬,也为我们改革和创新适应学生发展的技能教学方法提供了思路。
4. 改善评价方法,重视评价的功能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而忽略了教学评价中督促与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通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也忽略了身体差异与体能大小,因而教师与学生大多追求分数。其数字式的分值往往损伤了学生的自尊,扼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新的体育与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又专门提出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对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了解与运用,重视参与性、健身性及娱乐性的统一。既客观求实,承认差异,又注重能力发展,使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反映出学生的情况,评价更趋于合理。
参考文献:
[1]廖松明.体育教学与新课标[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汕尾市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