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午睡后,绿泡泡班来了一位“神秘来客”,小泡泡们(泡泡班的小朋友)对它的到来既惊喜,又有点害怕。你猜到这位“神秘来客”是谁了吗?
原来,绿泡泡班的教室里飞来了一只可爱的小麻雀。看到小麻雀,小泡泡们个个都惊奇不已,有些胆子大的小朋友,还用小手指摸摸它的脑袋,摸摸它的羽毛。
“小鸟的爪子好小。”
“小鸟的羽毛好滑啊。”
不过摸到的小手都会又马上缩回。
教师画外音:
幼儿对小动物总是充满了兴趣与怜爱之情,但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又存在一定的警惕性,因此会保持一定的防备。不过,此时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占据了主导地位,小泡泡们对这只小麻雀的兴趣和好奇心战胜了内心的恐惧。
幼儿开始不停地发问,想了解关于这个小动物的一切。幼儿的问题总是非常有趣——
张好问:“小鸟是怎么搬家、怎么睡觉的呢?”
阳阳问:“小鸟是怎么喝水、怎么吹气球的?”
沈嘉奕问:“小鸟是怎么飞上天的?”
沈思妤问:“小鸟为什么这么漂亮呢?”
希希问:“小鸟这么可爱,可不可以把它一直关在笼子里,不要放走呢?”
阚雨晴问:“小鸟妈妈怎么给小鸟喂食的?小鸟喜欢住什么样的树呢?”
教师画外音:
小朋友的问题不仅体现了幼儿自己的内心感受,如希希想留住小鸟,沈思妤觉得小鸟漂亮等;也综合了与自己相关的生活经验,如小鸟怎么喝水,住什么地方等。
当一个个的问题被提出来之际,小麻雀在笼子里一直上蹿下跳的。一直有小泡泡去动动它踩住的小棍子,敲敲它的门。
此时,有个别小泡泡的脸上开始有表情的变化,特别是几个小姑娘。
我问:“怎么了?”“小鸟有点可怜。”她们回答说。于是我提议:“我们一会儿把小麻雀放回蓝天吧。”这个提议得到了大部分女孩子的同意。
晴宝说:“我们把小鸟放了吧,她肯定想妈妈了。”旖旖说:“老师,小鸟想回家了。”
于是,在几个女孩子的动员下,全班小朋友一起来到门前的草坪上和小鸟合了一张影。
最后,就在笼盖打开的那一瞬间,小鸟飞回了天空的怀抱。
和小麻雀挥手告别之后,我们又回到了教室。
沈嘉奕问:“老师,小鸟怎么飞的呀,小鸟都住在树上吗?”
我说:“你很想知道吗?”此时,我想到了我们的小书吧有一本关于动物的百科全书,于是建议沈嘉奕尝试自己去寻找答案。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几个小朋友开始认真地寻找答案,共同讨论,尝试着解答问题。看到有几个小朋友因为过于投入,竟然直接趴在地板上看起来,老师于是提供了一张桌子给他们。
教师画外音:
目前为止,有几个小朋友对小鸟非常感兴趣,有部分幼儿却开始玩一旁摆放的汽车。由此可见,对于同一事物,幼儿并不是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时是兴趣点不同,有时是产生兴趣后持续的时间不同。
此时,根据幼儿的意愿,小朋友分为了几组,有汽车队、娃娃队、小鸟队等,他们开始做起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继续跟随小鸟队,小鸟队对现有的资料并不满意,决定前往图书馆寻找能解答问题的图书。
由于在图书馆没有找到我们想要的资料,于是,大家又决定带着着现有资料去户外实地考察。此时离发现小鸟已经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了。
虽然最后没有找到鸟窝,也没有解答孩子们心中的所有疑惑,但是他们对小鸟的兴趣反而更浓厚了。孩子们的眼神中传递出了“小鸟,我还想知道你的许多秘密”的话语。
教师画外音:
孩子们总是怀着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究周围的世界,用他们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认识世界。就像对小鸟的反应,每个孩子心里想到的,是我们成人所不曾想到的。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对小鸟这么感兴趣,但当这样一次特别的“不期而遇”被我们碰到的时候,作为老师总希望能抓住这样一个难得的教育契机,进行有弹性的活动。
在这天下午的一系列活动中,我看到了小泡泡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观察力,看到了小泡泡们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态度和他们的恻隐之心,看到了孩子们为了解决自己的疑惑而主动探索的积极态度,也看到了孩子们那期待的眼神。
小鸟的故事仍将继续……
(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区陈伯吹实验幼儿园)
原来,绿泡泡班的教室里飞来了一只可爱的小麻雀。看到小麻雀,小泡泡们个个都惊奇不已,有些胆子大的小朋友,还用小手指摸摸它的脑袋,摸摸它的羽毛。
“小鸟的爪子好小。”
“小鸟的羽毛好滑啊。”
不过摸到的小手都会又马上缩回。
教师画外音:
幼儿对小动物总是充满了兴趣与怜爱之情,但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又存在一定的警惕性,因此会保持一定的防备。不过,此时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占据了主导地位,小泡泡们对这只小麻雀的兴趣和好奇心战胜了内心的恐惧。
幼儿开始不停地发问,想了解关于这个小动物的一切。幼儿的问题总是非常有趣——
张好问:“小鸟是怎么搬家、怎么睡觉的呢?”
阳阳问:“小鸟是怎么喝水、怎么吹气球的?”
沈嘉奕问:“小鸟是怎么飞上天的?”
沈思妤问:“小鸟为什么这么漂亮呢?”
希希问:“小鸟这么可爱,可不可以把它一直关在笼子里,不要放走呢?”
阚雨晴问:“小鸟妈妈怎么给小鸟喂食的?小鸟喜欢住什么样的树呢?”
教师画外音:
小朋友的问题不仅体现了幼儿自己的内心感受,如希希想留住小鸟,沈思妤觉得小鸟漂亮等;也综合了与自己相关的生活经验,如小鸟怎么喝水,住什么地方等。
当一个个的问题被提出来之际,小麻雀在笼子里一直上蹿下跳的。一直有小泡泡去动动它踩住的小棍子,敲敲它的门。
此时,有个别小泡泡的脸上开始有表情的变化,特别是几个小姑娘。
我问:“怎么了?”“小鸟有点可怜。”她们回答说。于是我提议:“我们一会儿把小麻雀放回蓝天吧。”这个提议得到了大部分女孩子的同意。
晴宝说:“我们把小鸟放了吧,她肯定想妈妈了。”旖旖说:“老师,小鸟想回家了。”
于是,在几个女孩子的动员下,全班小朋友一起来到门前的草坪上和小鸟合了一张影。
最后,就在笼盖打开的那一瞬间,小鸟飞回了天空的怀抱。
和小麻雀挥手告别之后,我们又回到了教室。
沈嘉奕问:“老师,小鸟怎么飞的呀,小鸟都住在树上吗?”
我说:“你很想知道吗?”此时,我想到了我们的小书吧有一本关于动物的百科全书,于是建议沈嘉奕尝试自己去寻找答案。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几个小朋友开始认真地寻找答案,共同讨论,尝试着解答问题。看到有几个小朋友因为过于投入,竟然直接趴在地板上看起来,老师于是提供了一张桌子给他们。
教师画外音:
目前为止,有几个小朋友对小鸟非常感兴趣,有部分幼儿却开始玩一旁摆放的汽车。由此可见,对于同一事物,幼儿并不是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时是兴趣点不同,有时是产生兴趣后持续的时间不同。
此时,根据幼儿的意愿,小朋友分为了几组,有汽车队、娃娃队、小鸟队等,他们开始做起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继续跟随小鸟队,小鸟队对现有的资料并不满意,决定前往图书馆寻找能解答问题的图书。
由于在图书馆没有找到我们想要的资料,于是,大家又决定带着着现有资料去户外实地考察。此时离发现小鸟已经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了。
虽然最后没有找到鸟窝,也没有解答孩子们心中的所有疑惑,但是他们对小鸟的兴趣反而更浓厚了。孩子们的眼神中传递出了“小鸟,我还想知道你的许多秘密”的话语。
教师画外音:
孩子们总是怀着良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究周围的世界,用他们独特的、不同于成人的眼光认识世界。就像对小鸟的反应,每个孩子心里想到的,是我们成人所不曾想到的。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对小鸟这么感兴趣,但当这样一次特别的“不期而遇”被我们碰到的时候,作为老师总希望能抓住这样一个难得的教育契机,进行有弹性的活动。
在这天下午的一系列活动中,我看到了小泡泡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观察力,看到了小泡泡们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态度和他们的恻隐之心,看到了孩子们为了解决自己的疑惑而主动探索的积极态度,也看到了孩子们那期待的眼神。
小鸟的故事仍将继续……
(作者单位:上海市宝山区陈伯吹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