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诺号:我到木星两年了

来源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041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ello!大家好!还记得我们吗?我们是代替人类前往遥远的木星进行侦查活动的朱诺号—上的乐高小人!本月,我们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那就是我们来木星整整两年了!按照人类的习惯,这个时候总是需要隆重纪念一下。恰好,朱诺号拉着我们绕着木星转了一圈又一圈,拍下了无数张珍贵的照片。接下来,有请我们的大明星—朱诺号出场。

为什么去木星


  咳咳咳——轮到我了吗?好紧张。先说说为什么去木星。
  木星是一颗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星球,在望远镜里才能看清楚。它虽然很大,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可以塞进1300多颗地球,但在此之前,人类从来没能近距离地去瞧一瞧这个大家伙。
  当然,显眼的个头并不是我们想去拜访木星的唯一理由,更重要的是——
  关于我们小小的宇宙社区——太阳系,是如何从一大团宇宙尘埃,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就连资深的天文学家们也说不清楚。他们唯一确定的是:站在地球上不可能找到答案。因为,地球的大气算是“二手货”——原始大气已经被太阳风给吹跑了,而水流冲刷和地质运动,则让我们脚下的土地不断翻新。
  木星则不同。它非常庞大,巨大的引力可以吸住许多东西,并把它们一直保存在自己“体内”。所以木星过去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和太阳系本身一样古老,简直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用打造我的那帮科学家的话说:发现木星的故事,就是发现太阳系的故事。
  就这样,我踏上了这次孤独的木星之旅,虽然自始至终,没有人问过我是否愿意。

漫漫旅途,我如何应对


  木星比地球距离太阳远上3倍,得到的阳光却要弱25倍,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个不太讨人喜欢的目的地。我于2011年8月坐着火箭升空。然后大约有5年时间,当地球人舒舒服服地上班上学、吃饭睡觉的时候,我在空旷的宇宙飞行,那种感觉简直令人发疯。但是对路过的小行星和宇宙尘埃来说,我是它们唯一值得多看几眼的东西。翼展达20米的太阳能电池板,在为我提供全部动力的同时,肯定在外观上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这段飞行不算容易,科学家做了很多工作。总之,在2016年7月的时候他们松了口气——我成功进入木星轨道。
  好了,关于我为什么来,怎么来已经说完了,接下来,我该说说我都看见了什么。说实话,语言难以描绘我的感受,因为—我看到的一切都太震撼、太奇幻了!

魔幻超现实主义云带


  这是我(朱诺号)拍到的木星南半球的超清晰照片。画面上的木星云带细节丰富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当然你要是亲眼看到非激动得掉眼泪不可。还没有哪个探测器曾经在这么近的距离拍到过这么好看的木星照片(小声说:P图大师也功不可没)。

观光大红斑


  来木星,再怎么说也不能错过大红斑啊。这个木星上的大风暴已经存在了至少300多年,人们几乎是刚发明望远镜就发现了它在木星上肆虐。不过这么多年来,一个新情况是,它正在不断缩小。你要是看到几年前的资料,上面会说大红斑有3个地球那么大。现在,它只比地球大1.3倍。当然,这无疑还是非常巨大的!

直击北极大风暴


  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我自己都很紧张。木星北极巨大的气旋,在红外线拍照设备下就像炼狱里冒泡的岩浆。这些风暴非常独特,非常壮观,和地球上的完全不同,在太阳系里也是第一次发现。

幕后花絮:我的工作很辛苦


  拍出这些照片简直要命!首先,离木星更近,拍照就更清楚,但我又不能离得太近。木星被毁灭性的高能辐射带包围,我的电子仪器一进去了就成“瞎子”。我得以非常夸张的椭圆轨道绕着木星运转,像跳舞一样躲开危险地带。转一整圈几乎要花上我2个月的时间,等到了木星跟前,比如看极光的时候,我却只有2秒的时间拍照。一帮科学家为了写出篇像样的文章来,光是等照片就要半年。我还经历了一场远程“急救”。科学家关闭我所有的非关键系统,理由是我的几个氦气阀出了问题,不能调整轨道了。他们的解决办法是要我调整角度,直冲太阳,获得充足的能源——我想问问,你们地球人要是感冒发烧,晒太阳也能管用?
  乐高小人:哈哈哈,你们还是别为难朱诺号了。在事情调查清楚之前,它是不会说的。但朱诺号还是知道了一些地球人以前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大红斑这样的风暴,至少有350千米的高度。另外,朱诺号还发现,木星大气层上方不远就有一个高能辐射带。这里很可怕,里面的东西都是些以接近光速运动的氢、硫粒子,横冲直撞的,对它和我們几个小人来说都是个威胁。
  不出意外,本月朱诺号就完成了所有主要任务。但是,只要一直缺钱的NASA不在朱诺号上动什么歪脑筋的话,我们在受控坠毁到木星大气里去以前,就要努力解答上面那些回答不了的问题。总之,期待我们下次的工作简报吧。
其他文献
有些科学家就爱玩神秘,一天到晚在土里挖来挖去,记录一些奇奇怪怪的数字不说,动不动还要插手外星的事儿,一有工夫就偷偷研究火星土壤到底能不能种土豆。  他们的身份实在可疑。有时候,他们出现在FBI的办公室里,看起来像法医学家;有时候,他们出现在恐龙挖掘现场,看起来像古生物学家;有时候,他们又出现在联合国气候大会,看起来像气候学家总而言之,你就是弄不懂他们到底在研究什么,官方名称是什么。  “嘿,叫我挖
期刊
一只比乐山大佛更高的巨型猛兽,一辆世界上最重的地面移动机械,只有站在它的面前,你才能体会什么叫作真正的渺小,本期内容绝对可以给你带来全新的感受。认证身份信息  这个传说中的大家伙就是斗轮式挖掘机Bagger293,属于德国的一家制造公司,目前正在位于德国西部的一处露天煤矿工作。它的“身高”达到了惊人的96米,相当于30层楼高度,長225米,重达14200吨,你可以想象一下2500头成年非洲雄性大象
期刊
为什么要赶走大象?请仔细看看右边的图片,我猜你很快就会知道,这是因为大象在捣乱,搞了太多破坏。那么为什么要科学地赶走大象?这个嘛,是因为大象也有苦衷,而且它们是受保护的动物,要赶也得先保证它们的安全。这可有点儿难。大象既聪明又危险,全世界的动物保护专家伤透了脑筋,用尽办法也难做到这一点。  到底怎么办?在找到解决办法以前,让我先给你讲个故事,告诉你大象到底有多麻烦。  大象真麻烦  毫不夸张地说,
期刊
在上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恐龙逐渐成了陆地霸主。假如,穿越回侏罗纪时代,你最想变身哪种恐龙?  如果你是素食主义者,你将有很多种选择,因为侏罗纪气候温和、植被繁盛,许多大型草食恐龙纷纷出现,比如尾巴像鞭子一样的梁龙、身上背满武器的剑龙……如果你是肉食爱好者,那我向你强烈推荐侏罗纪出色的杀手——异特龙。你问我为什么不推荐爆款恐龙——霸王龙,还不是因为那时还没有它。试题一:  小恐龙都是从蛋壳里钻出来的
期刊
《侏罗纪世界》里除了有老牌明星霸王龙,基因变种“戏精”暴虐霸王龙和暴虐迅猛龙,还有一个最具实力的抢镜“演员”——沧龙。电影特效把沧龙描绘成一头圆胖的怪物,拖着肥硕的尾巴在幽深的水底巡行,张开满口尖牙,似乎对任何会动的物体都很感兴趣。真是吓人,这种可怕的海怪生存在7000万到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在古生物学家脑子里,沧龙可完全不是电影中那个样子的。银幕沧龙VS现实中的沧龙  电影里的沧龙看起来比一
期刊
小智變形记(2)
期刊
我们生活的地方很少见到火山爆发,但这并不代表你就逃到了它的阴影之外。在炎炎夏日,它可能会带来冰霜,而冬天还可能因此更冷。就算想象力再丰富,你也没法把通红滚烫的岩浆和冰雪扯上关联。但是,神奇的自然界时刻都准备要轰击你的脑瓜。  火山制造冬天  火山冬天的意思并不是说,一次火山喷发之后,整个地球就陷入了严冬。而是火山喷发后,全球气温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内都下降了。有时仅为零点几度,有时是几度。可别小
期刊
准备好了吗?今天我们来说说有关外星人的事儿。  其实,就连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人也搞不清楚外星人究竟存不存在。但是许多人相信,在如此辽阔的宇宙里,只有地球这一颗星球存在生命似乎不太可能。何况,有些人早就按捺不住寂寞,向全宇宙散发消息,试图和躲在某个角落的外星人隔空喊话了。  外星人会收到他们的消息吗?  我们这样贸然邀请外星人来地球做客,是个明智的决定吗?  “古法”寻觅外星人  找外星人这件事可谓
期刊
小智變形记
期刊
海风吹来的电能  我国海岸线漫长,海上风能资源丰富,近海风能可供开发资源达到5亿千瓦。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没人能拒绝。大风车,建起来!  海上风力哪里强  想用海风发电,自然希望风越大越好。2010年,国家气候中心模拟给出了中国近海70m高度风能资源分布。在各个海域中,以台湾海峡的风能资源最为丰富,其次是浙江沿海、广东东部沿海和渤海辽东湾。因此,我国的海上风电项目在这一带较为集中,比如江苏如东潮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