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要赶走大象?请仔细看看右边的图片,我猜你很快就会知道,这是因为大象在捣乱,搞了太多破坏。那么为什么要科学地赶走大象?这个嘛,是因为大象也有苦衷,而且它们是受保护的动物,要赶也得先保证它们的安全。这可有点儿难。大象既聪明又危险,全世界的动物保护专家伤透了脑筋,用尽办法也难做到这一点。
到底怎么办?在找到解决办法以前,让我先给你讲个故事,告诉你大象到底有多麻烦。
大象真麻烦
毫不夸张地说,大象很——危——险。每一年,被大象杀死的人数远多于被狮子、老虎、鳄鱼等凶猛动物杀死的人数。想想看,当你惹怒陆地最大的哺乳动物,被它快步追赶,用头推倒,用脚踩踏或者用长鼻卷起,扔到地上,再用脚反复踩踏哦,那画面真不敢看!
有人说,离大象远点不就行了?这可没那么简单。想想看,假如你是一群野象的邻居,你的农田里种的恰好是它们爱吃的甘蔗、玉米等作物,好不容易庄稼成熟了,有一天,饥饿的象群闯进来大吃一顿并记住了这个地方,以后每年都算好日子按时前来“就餐”,而你除了远远地看着,真不知该怎么离大象远一点。后来,你的“大象访客”越来越多,地里的不够吃了,客人们大摇大摆地进了村,到你家里来找粮食和盐巴,顺便掀翻你的屋顶,踩碎你的瓦罐告诉我,你能说走就走,放弃家园,离大象远一点?
赶不走的大象
你忍无可忍,决定放手一搏,赶走大象。
你用长矛刺它,朝它扔石头、放鞭炮、扔火球,对着它敲锣打鼓,可它今天走了,明天又来了,来的时候变得十分暴躁,报复性地毁灭一切;你围电网、撒铁钉,糟糕的是,受过伤害的大象在野外与你偶遇时,二话不说直接攻击你;你又想到一个办法,挖一条深2米、宽2米的防象沟,没想到雨天一来大象就趁势把陡坡踩坏,直接越过
以上就是人象斗争的经典回顾,有人象冲突的地方几乎都上演过以上戏码。
是时候求助科学家了,看看他们有什么好办法!
给大象搬家
假如你住在非洲的马拉维,一定听老人们讲过这些:很多年前,几十头非洲象杀死了十多个马拉维人,人们用军鼓、弓箭、毒药甚至枪支对付它们,人象大战持续不断。直到2008年,科学家和政府合作,将80多头大象搬到了200多千米外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没错,马拉维人把大象给搬走了。这可不是件容易事,为大象麻醉,绑住大象,将它转移到专用卡车上,再运送到几百千米外,整个过程轰动了马拉维。事实证明,这个办法是有效的,前提是有那么一个地方能接纳那么多大象。
大象食堂
不是所有地方的捣蛋鬼大象都有家可搬。不过,科学家想到了另一个办法——建造“大象食堂”。
在大象必经的地方开辟一块田地,专门种上它们爱吃的植物,然后等大象来吃。只要它们来上一次,觉得吃着过瘾,便会定时前来,再也没空骚扰附近的居民啦。这个方法有一定效果,不过大象是“大胃王”,一天要吃几百千克的植物,大象食堂数量太少也不行呀!
蜂巢大象计划
蜂巢?大象?这又是怎么回事?
科学家发现,当大象惹恼蜜蜂时,勇敢的蜜蜂会倾巢而出,专拣大象的双眼和鼻孔蜇,让大象痛苦不堪却又无计可施。吃过一次苦头的大象长了记性,就算面对空空的蜂巢,也会望而生畏,退避三舍。于是,科学家在农田周围修建由简易蜂箱组成的“蜂巢篱笆”,当大象试图破坏篱笆上的铁丝网时,蜂巢就会跟着剧烈摇摆,怒不可遏的蜜蜂就会毫不客气地严惩肇事者。
于是,蜂巢篱笆奏效了!
辣椒大象计划
和蜂巢篱笆类似,人们用辣椒就能赶走大象,因为大象不喜欢辣椒,就这么简单!在博茨瓦纳,人们在农田外围种一圈辣椒,让辣椒田形成天然屏障,只要大象踩碎红辣椒,辛辣的气味就能立刻将它们赶走。在坦桑尼亚,人们把蘸了辣椒水的布挂在篱笆上,或者燃烧用干燥的大象便便和辣椒粉混合制成的烟幕弹,也能驱赶大象。
这么多的方法,你最支持哪一种?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欢迎你关注微信告诉我们!请记住,每当你科学地赶走一头大象,你就避免了一次暴力冲突,拯救了一头大象!
天降奇兵
拉开飞机舱门,迎着呼啸的狂风,纵身一跃,出其不意从天而降——他们就是帅气的伞兵。可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用在伞兵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就为了让伞兵落地后能四肢健全地走起来,我们花了几百年时间才搞出安全的降落伞。然后又花了五十年才在无数次失败中找到最适合伞兵的作战方案。奇兵的称号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
先来学点降落伞知识
先有降落伞,才能有伞兵。如果你背上一顶降落伞,它可以增大空气阻力来降低你的下降速度。要是没有它,你从空中坠落后,伴随着“啊——”的尖叫声,你的降落速度每秒大約加快10米。如果足够高,只需一分半钟,你的下降速度就会比喷气式飞机还要快。而降落伞可以使人最终的下降速度降低90%左右。一般来说,人会以不到5米每秒的速度降落。当然前提是,你的降落伞质量得过关。
没有恐高症的先驱们
发明降落伞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如果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那一定是都不恐高。法国人路易斯·勒诺曼先尝试抓着两把改进过的伞从树上跳下来(你一定不要尝试!)。到1783年,他已经可以从当地的气象台上跳下来而毫发无伤,帮助他的是由木头支架组成的4米宽的降落伞。他是最早设计出降落伞的人,降落伞至少是符合他的体重标准的。
对降落伞改进最大的是热气球爱好者。当热气球被鸟啄破或者着了火,那些坐在吊篮里的可怜人肯定需要及时跳下来又不会摔成肉饼。法国人加纳林发明了不需要支架的降落伞,因此可以事先收起来。1797年,他在巴黎表演了这出戏码。当热气球上升到1000米的高度,他勇敢地切断了降落伞与气球之间的绳子,帆布做的降落伞在空中打开,让他安全落地。而一直到1907年,美国人查尔斯·布罗德维克才发明了可以塞进背包的降落伞。 伞兵小试身手
要说最早的伞兵,其实是炮兵观察员。因为他们要坐在观察气球上。由于逃离比较困难,里面又是危险的氢气,敌人一旦发现,他们就带着降落伞跳下去。1918年,德国军队开始尝试从飞机上跳伞,但一开始非常不成功。大约三分之一尝试这么做的人死了。有的在跳伞途中被别的飞机撞到,或者降落伞和在天上打转的飞机缠在了一起。一战后,美国研制出了实用的军事降落伞,主要目的还是供飞行员逃生使用。比较有意思的是,飞行员跳伞时那帅气的一次拉扯,打开的只是一个很小的引导伞,真正的主伞是被引导伞给拽出来的。
不成功的空降战
二战中,伞兵发挥了重大作用——至少军官们一开始是这么希望的。他们觉得伞兵可以出色地完成一些偷袭任务,出其不意地降落在敌人后方。1941年5月,德国为夺取地中海战略要地克里特岛,出动了大规模的伞兵部队。起先,伞兵至少在气势上就让敌人头皮发麻。驻守岛屿的部队一时间发现天上密密麻麻地落下众多伞兵,人数总共达到1万多人。但是伞兵最忌讳跳伞时携带太多随身物品,所以落到地面的伞兵一时只有刀子、手枪和手榴弹保护自己,仿佛回到了一战前。德军最终拿下了克里特岛,代价是唯一的空降师损失了近四分之三的战斗力。因此,德军以后再也不敢发动空降作战了。
德军吃完伞兵的苦头,盟军也紧随其后。1944年6月,盟军从诺曼底登陆,乐观情绪一时高涨。一向谨慎的蒙哥马利计划渡过莱茵河,直捣德国腹地。9月,美英空军几乎“全家”出动,空降了3.5万多人。由于吸取了以往伞兵落地后缺乏火力掩护的经验教训,这次还空投了568门火炮、上千辆军车。结果德军事先早有准备,空降兵们没来得及与他们的重武器汇合,就遭到打击。盟军也不敢再有大规模空降作战了。
转战高空
如果从高空跳伞,那完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由于地对空导弹打得越来越准,飞机再也不敢飞得离地面太近。结果伞兵们一下子被抬升到5000米以上的高空。舱门一开,不仅冻得够呛,还有缺氧窒息的危险。这时,伞兵们就需要携带氧气瓶,穿着聚丙烯编织的保暖内衣,还得戴上GPS,不然会在天上迷路,结果落到敌方的菜园里也说不定。在这种高度跳下的伞兵,就是真正的“天降奇兵”。他们来无影去无踪,而且执行任务的一般是特种部队。美军的高空跳伞就曾用于到阿富汗和索马里解救人质。
烈火仁心
炎炎夏日,任谁都想躲在空调房里,打开电脑,连上WiFi,吃着西瓜,同时感谢威利斯·哈維兰·卡里尔(空调之父)的“救命之恩”。但是,有这样一群人,也许正在烈焰熊熊的火场内,穿着密不透风的战斗服,与死神争分夺秒。
“棉衣”里面带空调
消防服具有良好的热防护性,有效阻隔环境中辐射热、高温热量的进入,但也限制了内部热量的散失。对于火场,温度低于100℃是常规状态,如果温度在160~235℃,即使距离火焰几十米,消防服表面温度都可以达到100℃以上。
这太热了!必须想个办法给消防服降温。有人提出将干冰加入服装内,干冰的吸热效果是冰的1.5倍,并且吸热以后会汽化,还能减轻重量,但缺点是制冷时间短暂,透气性差。英美航空曾经研发过一套气冷服装,用外部装置循环为身体部分位置供应冷却气体,不过效果太“好”了,最终使躯干部位过冷,引发寒战。目前,较为先进的是液冷消防服,使用微型控制器控制冷却液的分布和流速,使温度均匀。
“纸巾湿透才能停!”
一套消防员的战斗服,加上灭火战斗靴、腰带、头盔、空气呼吸器等装备,总计要有25千克重;如果双手还要提着水带或扛着拉梯,整套装备下来身体的负重能达到40千克,普通人把它们拿起来都费劲,但是消防员却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负重前进。
有点跟不上节奏了?那试试耐心和专注度测试:用无齿锯切灯泡上方的钢丝,灯泡与钢丝之间的距离仅有1~3毫米,稍有不慎便会造成灯泡破碎,这项训练主要针对破拆救援;还有用多功能液压钳夹乒乓球,绝对不能把球夹扁了!
知识就是灭火剂
“五层西侧走廊的尽头,有一个液化石油气罐正在喷火,请求支援!”怎么办?只见一名消防员冲进了火场,抱起煤气罐转身就跑,真是个英雄!等等,他为什么不先关阀门?他怎么不怕爆炸呢?
他当然怕,但这样做却是安全的行为。消防员不是故意让火苗飘着,而是罐子的密封橡胶圈被烧熔了,已经无法关闭,并且火焰向外喷射也有助于降低罐内压力。至于爆炸,如果温度达到600℃以上,确实有爆炸的风险,于是才更要让它迅速远离火场高温,因此才有我们看到的一幕。
想成为一名消防员,除了健硕的体魄,熟练掌握消防知识,做到文武兼备,才能在火场里从容应对。
不会养小动物的消防员
不是拆弹专家
除了本身的救火职责外,消防员还要承担起抢险救灾、救护工作;遇到恐怖袭击,消防员则要变身“拆弹专家”肩负拆弹任务;每逢洪涝灾害、车辆坠河、人员溺水等事故时,消防救援人员则要开展水下搜救打捞;在日常行动中,也包括了取物、救小动物、捉蛇、除蜂、帮忙开门等“不太紧急”的出警工作。
在芬兰,民众的调查显示消防员享有最高的公信度;美国的消防员也是最受尊敬的职业,并享有优质的社会福利与待遇;地震频发的日本更是将消防员当作“地震中的佛”。灾难现场,每当看到橙色的身影,我们就看到了生的希望。这群人用血肉之躯筑起安全的避风港,在那一瞬间,平凡的人生注定伟大,若干年后,也许你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不记得他们的容貌,但他们的无私奉献,一定会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
到底怎么办?在找到解决办法以前,让我先给你讲个故事,告诉你大象到底有多麻烦。
大象真麻烦
毫不夸张地说,大象很——危——险。每一年,被大象杀死的人数远多于被狮子、老虎、鳄鱼等凶猛动物杀死的人数。想想看,当你惹怒陆地最大的哺乳动物,被它快步追赶,用头推倒,用脚踩踏或者用长鼻卷起,扔到地上,再用脚反复踩踏哦,那画面真不敢看!
有人说,离大象远点不就行了?这可没那么简单。想想看,假如你是一群野象的邻居,你的农田里种的恰好是它们爱吃的甘蔗、玉米等作物,好不容易庄稼成熟了,有一天,饥饿的象群闯进来大吃一顿并记住了这个地方,以后每年都算好日子按时前来“就餐”,而你除了远远地看着,真不知该怎么离大象远一点。后来,你的“大象访客”越来越多,地里的不够吃了,客人们大摇大摆地进了村,到你家里来找粮食和盐巴,顺便掀翻你的屋顶,踩碎你的瓦罐告诉我,你能说走就走,放弃家园,离大象远一点?
赶不走的大象
你忍无可忍,决定放手一搏,赶走大象。
你用长矛刺它,朝它扔石头、放鞭炮、扔火球,对着它敲锣打鼓,可它今天走了,明天又来了,来的时候变得十分暴躁,报复性地毁灭一切;你围电网、撒铁钉,糟糕的是,受过伤害的大象在野外与你偶遇时,二话不说直接攻击你;你又想到一个办法,挖一条深2米、宽2米的防象沟,没想到雨天一来大象就趁势把陡坡踩坏,直接越过
以上就是人象斗争的经典回顾,有人象冲突的地方几乎都上演过以上戏码。
是时候求助科学家了,看看他们有什么好办法!
给大象搬家
假如你住在非洲的马拉维,一定听老人们讲过这些:很多年前,几十头非洲象杀死了十多个马拉维人,人们用军鼓、弓箭、毒药甚至枪支对付它们,人象大战持续不断。直到2008年,科学家和政府合作,将80多头大象搬到了200多千米外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没错,马拉维人把大象给搬走了。这可不是件容易事,为大象麻醉,绑住大象,将它转移到专用卡车上,再运送到几百千米外,整个过程轰动了马拉维。事实证明,这个办法是有效的,前提是有那么一个地方能接纳那么多大象。
大象食堂
不是所有地方的捣蛋鬼大象都有家可搬。不过,科学家想到了另一个办法——建造“大象食堂”。
在大象必经的地方开辟一块田地,专门种上它们爱吃的植物,然后等大象来吃。只要它们来上一次,觉得吃着过瘾,便会定时前来,再也没空骚扰附近的居民啦。这个方法有一定效果,不过大象是“大胃王”,一天要吃几百千克的植物,大象食堂数量太少也不行呀!
蜂巢大象计划
蜂巢?大象?这又是怎么回事?
科学家发现,当大象惹恼蜜蜂时,勇敢的蜜蜂会倾巢而出,专拣大象的双眼和鼻孔蜇,让大象痛苦不堪却又无计可施。吃过一次苦头的大象长了记性,就算面对空空的蜂巢,也会望而生畏,退避三舍。于是,科学家在农田周围修建由简易蜂箱组成的“蜂巢篱笆”,当大象试图破坏篱笆上的铁丝网时,蜂巢就会跟着剧烈摇摆,怒不可遏的蜜蜂就会毫不客气地严惩肇事者。
于是,蜂巢篱笆奏效了!
辣椒大象计划
和蜂巢篱笆类似,人们用辣椒就能赶走大象,因为大象不喜欢辣椒,就这么简单!在博茨瓦纳,人们在农田外围种一圈辣椒,让辣椒田形成天然屏障,只要大象踩碎红辣椒,辛辣的气味就能立刻将它们赶走。在坦桑尼亚,人们把蘸了辣椒水的布挂在篱笆上,或者燃烧用干燥的大象便便和辣椒粉混合制成的烟幕弹,也能驱赶大象。
这么多的方法,你最支持哪一种?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欢迎你关注微信告诉我们!请记住,每当你科学地赶走一头大象,你就避免了一次暴力冲突,拯救了一头大象!
天降奇兵
拉开飞机舱门,迎着呼啸的狂风,纵身一跃,出其不意从天而降——他们就是帅气的伞兵。可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用在伞兵身上那是再合适不过。就为了让伞兵落地后能四肢健全地走起来,我们花了几百年时间才搞出安全的降落伞。然后又花了五十年才在无数次失败中找到最适合伞兵的作战方案。奇兵的称号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
先来学点降落伞知识
先有降落伞,才能有伞兵。如果你背上一顶降落伞,它可以增大空气阻力来降低你的下降速度。要是没有它,你从空中坠落后,伴随着“啊——”的尖叫声,你的降落速度每秒大約加快10米。如果足够高,只需一分半钟,你的下降速度就会比喷气式飞机还要快。而降落伞可以使人最终的下降速度降低90%左右。一般来说,人会以不到5米每秒的速度降落。当然前提是,你的降落伞质量得过关。
没有恐高症的先驱们
发明降落伞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如果他们有什么共同点,那一定是都不恐高。法国人路易斯·勒诺曼先尝试抓着两把改进过的伞从树上跳下来(你一定不要尝试!)。到1783年,他已经可以从当地的气象台上跳下来而毫发无伤,帮助他的是由木头支架组成的4米宽的降落伞。他是最早设计出降落伞的人,降落伞至少是符合他的体重标准的。
对降落伞改进最大的是热气球爱好者。当热气球被鸟啄破或者着了火,那些坐在吊篮里的可怜人肯定需要及时跳下来又不会摔成肉饼。法国人加纳林发明了不需要支架的降落伞,因此可以事先收起来。1797年,他在巴黎表演了这出戏码。当热气球上升到1000米的高度,他勇敢地切断了降落伞与气球之间的绳子,帆布做的降落伞在空中打开,让他安全落地。而一直到1907年,美国人查尔斯·布罗德维克才发明了可以塞进背包的降落伞。 伞兵小试身手
要说最早的伞兵,其实是炮兵观察员。因为他们要坐在观察气球上。由于逃离比较困难,里面又是危险的氢气,敌人一旦发现,他们就带着降落伞跳下去。1918年,德国军队开始尝试从飞机上跳伞,但一开始非常不成功。大约三分之一尝试这么做的人死了。有的在跳伞途中被别的飞机撞到,或者降落伞和在天上打转的飞机缠在了一起。一战后,美国研制出了实用的军事降落伞,主要目的还是供飞行员逃生使用。比较有意思的是,飞行员跳伞时那帅气的一次拉扯,打开的只是一个很小的引导伞,真正的主伞是被引导伞给拽出来的。
不成功的空降战
二战中,伞兵发挥了重大作用——至少军官们一开始是这么希望的。他们觉得伞兵可以出色地完成一些偷袭任务,出其不意地降落在敌人后方。1941年5月,德国为夺取地中海战略要地克里特岛,出动了大规模的伞兵部队。起先,伞兵至少在气势上就让敌人头皮发麻。驻守岛屿的部队一时间发现天上密密麻麻地落下众多伞兵,人数总共达到1万多人。但是伞兵最忌讳跳伞时携带太多随身物品,所以落到地面的伞兵一时只有刀子、手枪和手榴弹保护自己,仿佛回到了一战前。德军最终拿下了克里特岛,代价是唯一的空降师损失了近四分之三的战斗力。因此,德军以后再也不敢发动空降作战了。
德军吃完伞兵的苦头,盟军也紧随其后。1944年6月,盟军从诺曼底登陆,乐观情绪一时高涨。一向谨慎的蒙哥马利计划渡过莱茵河,直捣德国腹地。9月,美英空军几乎“全家”出动,空降了3.5万多人。由于吸取了以往伞兵落地后缺乏火力掩护的经验教训,这次还空投了568门火炮、上千辆军车。结果德军事先早有准备,空降兵们没来得及与他们的重武器汇合,就遭到打击。盟军也不敢再有大规模空降作战了。
转战高空
如果从高空跳伞,那完全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由于地对空导弹打得越来越准,飞机再也不敢飞得离地面太近。结果伞兵们一下子被抬升到5000米以上的高空。舱门一开,不仅冻得够呛,还有缺氧窒息的危险。这时,伞兵们就需要携带氧气瓶,穿着聚丙烯编织的保暖内衣,还得戴上GPS,不然会在天上迷路,结果落到敌方的菜园里也说不定。在这种高度跳下的伞兵,就是真正的“天降奇兵”。他们来无影去无踪,而且执行任务的一般是特种部队。美军的高空跳伞就曾用于到阿富汗和索马里解救人质。
烈火仁心
炎炎夏日,任谁都想躲在空调房里,打开电脑,连上WiFi,吃着西瓜,同时感谢威利斯·哈維兰·卡里尔(空调之父)的“救命之恩”。但是,有这样一群人,也许正在烈焰熊熊的火场内,穿着密不透风的战斗服,与死神争分夺秒。
“棉衣”里面带空调
消防服具有良好的热防护性,有效阻隔环境中辐射热、高温热量的进入,但也限制了内部热量的散失。对于火场,温度低于100℃是常规状态,如果温度在160~235℃,即使距离火焰几十米,消防服表面温度都可以达到100℃以上。
这太热了!必须想个办法给消防服降温。有人提出将干冰加入服装内,干冰的吸热效果是冰的1.5倍,并且吸热以后会汽化,还能减轻重量,但缺点是制冷时间短暂,透气性差。英美航空曾经研发过一套气冷服装,用外部装置循环为身体部分位置供应冷却气体,不过效果太“好”了,最终使躯干部位过冷,引发寒战。目前,较为先进的是液冷消防服,使用微型控制器控制冷却液的分布和流速,使温度均匀。
“纸巾湿透才能停!”
一套消防员的战斗服,加上灭火战斗靴、腰带、头盔、空气呼吸器等装备,总计要有25千克重;如果双手还要提着水带或扛着拉梯,整套装备下来身体的负重能达到40千克,普通人把它们拿起来都费劲,但是消防员却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负重前进。
有点跟不上节奏了?那试试耐心和专注度测试:用无齿锯切灯泡上方的钢丝,灯泡与钢丝之间的距离仅有1~3毫米,稍有不慎便会造成灯泡破碎,这项训练主要针对破拆救援;还有用多功能液压钳夹乒乓球,绝对不能把球夹扁了!
知识就是灭火剂
“五层西侧走廊的尽头,有一个液化石油气罐正在喷火,请求支援!”怎么办?只见一名消防员冲进了火场,抱起煤气罐转身就跑,真是个英雄!等等,他为什么不先关阀门?他怎么不怕爆炸呢?
他当然怕,但这样做却是安全的行为。消防员不是故意让火苗飘着,而是罐子的密封橡胶圈被烧熔了,已经无法关闭,并且火焰向外喷射也有助于降低罐内压力。至于爆炸,如果温度达到600℃以上,确实有爆炸的风险,于是才更要让它迅速远离火场高温,因此才有我们看到的一幕。
想成为一名消防员,除了健硕的体魄,熟练掌握消防知识,做到文武兼备,才能在火场里从容应对。
不会养小动物的消防员
不是拆弹专家
除了本身的救火职责外,消防员还要承担起抢险救灾、救护工作;遇到恐怖袭击,消防员则要变身“拆弹专家”肩负拆弹任务;每逢洪涝灾害、车辆坠河、人员溺水等事故时,消防救援人员则要开展水下搜救打捞;在日常行动中,也包括了取物、救小动物、捉蛇、除蜂、帮忙开门等“不太紧急”的出警工作。
在芬兰,民众的调查显示消防员享有最高的公信度;美国的消防员也是最受尊敬的职业,并享有优质的社会福利与待遇;地震频发的日本更是将消防员当作“地震中的佛”。灾难现场,每当看到橙色的身影,我们就看到了生的希望。这群人用血肉之躯筑起安全的避风港,在那一瞬间,平凡的人生注定伟大,若干年后,也许你不记得他们的名字,不记得他们的容貌,但他们的无私奉献,一定会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