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以读为主的训练,阅读教学对读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虽然小学语文教材是面向小学生的教材,内容比较浅显,但由于小学生自身阅读量少,涉及面窄,知识储备不够充分,在阅读教学中自然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巧牵妙引,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带领学生进入具体情境,快乐阅读。
一、众所周知处引申
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等课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谓众所周知,耳熟能详,在学习中思维容易产生定势,不利于深入挖掘思想内涵。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启发,抓住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的部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经历,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开展创造性阅读,让学生尽情地展示个性。这样不但可使既定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还能提升学生的科学品质、人文精神、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如人教版《一定要争气》一文中,“一定要争气”作为全文的行文主线,三次重复出现,一次比一次深刻。由于受到第一次判断认识的影响,学生往往局限于第一次的认识。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释疑“这三次‘一定要争气’意义相同吗”,学生在探索中逐渐明白“童第周为个人、为中国留学生群体、为祖国”的“三次争气”的奋斗历程,在深入探索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阅读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一知半解中留白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内容早已为学生所知晓,因此,学生在初读中很容易被这一浅显的表象所迷惑,以一知半解的既有思维,懒于学习,不求甚解。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紧贴教学进展,在浅显处巧妙留白,布置“疑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如面对《劳动的开端》一文,很多学生认为劳动就是做家务之类的简单体力活,体会不到其中更深的教育意义。一位教师设计了“畅谈感受——总结归纳——质疑问难——朗读交流”的“四步留白”策略,即首先组织学生进入主体学习。很多学生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帮助父母洗衣服、拖地板等日常琐事。继而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劳动十分辛苦、疲惫”的结论。这时,教师引疑留白:“是啊,劳动很辛苦,可‘我’为什么又说它引着自己走上了生活的道路?”学生恍然大悟,发现了学习的所在,愉快地进入朗读交流环节,认识到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收获更多的知识。
三、鸦雀无声时点拨
在阅读教学中,一旦出现“鸦雀无声”的现象,就表明学生很可能遇到“拦路虎”了。教师要及时点拨,采取多种手段,千方百计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并且不留痕迹,帮助学生破解学习瓶颈。如教学《将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由于生活背景悬殊甚远,学生很难理解“将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深刻含义,课堂一改常态,异常安静。教师敏锐地察觉这一细微变化,及时予以引导,一方面娓娓补充讲述肖邦生平,重点突出肖邦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想念祖国,另一方面通过播放肖邦激越的钢琴曲《革命进行曲》,渲染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再次进入阅读时,学生仿佛看到了肖邦渴望回国的眼神,听到了他从心底发出的肺腑之音,感受到了肖邦当时有国不能回、有家不能奔的爱国悲愤之情。这样既挖掘了阅读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和创新性都很强的活动。只有坚持以读为本,以生为主,创新思维,因势利导,才能让阅读教学这朵“花儿”开得更艳、更欢。
(江苏省涟水县教育局 223400)
一、众所周知处引申
阅读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等课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谓众所周知,耳熟能详,在学习中思维容易产生定势,不利于深入挖掘思想内涵。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启发,抓住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的部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经历,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开展创造性阅读,让学生尽情地展示个性。这样不但可使既定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还能提升学生的科学品质、人文精神、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如人教版《一定要争气》一文中,“一定要争气”作为全文的行文主线,三次重复出现,一次比一次深刻。由于受到第一次判断认识的影响,学生往往局限于第一次的认识。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释疑“这三次‘一定要争气’意义相同吗”,学生在探索中逐渐明白“童第周为个人、为中国留学生群体、为祖国”的“三次争气”的奋斗历程,在深入探索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阅读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一知半解中留白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内容早已为学生所知晓,因此,学生在初读中很容易被这一浅显的表象所迷惑,以一知半解的既有思维,懒于学习,不求甚解。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紧贴教学进展,在浅显处巧妙留白,布置“疑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如面对《劳动的开端》一文,很多学生认为劳动就是做家务之类的简单体力活,体会不到其中更深的教育意义。一位教师设计了“畅谈感受——总结归纳——质疑问难——朗读交流”的“四步留白”策略,即首先组织学生进入主体学习。很多学生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帮助父母洗衣服、拖地板等日常琐事。继而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劳动十分辛苦、疲惫”的结论。这时,教师引疑留白:“是啊,劳动很辛苦,可‘我’为什么又说它引着自己走上了生活的道路?”学生恍然大悟,发现了学习的所在,愉快地进入朗读交流环节,认识到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收获更多的知识。
三、鸦雀无声时点拨
在阅读教学中,一旦出现“鸦雀无声”的现象,就表明学生很可能遇到“拦路虎”了。教师要及时点拨,采取多种手段,千方百计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并且不留痕迹,帮助学生破解学习瓶颈。如教学《将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由于生活背景悬殊甚远,学生很难理解“将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深刻含义,课堂一改常态,异常安静。教师敏锐地察觉这一细微变化,及时予以引导,一方面娓娓补充讲述肖邦生平,重点突出肖邦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想念祖国,另一方面通过播放肖邦激越的钢琴曲《革命进行曲》,渲染课堂气氛,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再次进入阅读时,学生仿佛看到了肖邦渴望回国的眼神,听到了他从心底发出的肺腑之音,感受到了肖邦当时有国不能回、有家不能奔的爱国悲愤之情。这样既挖掘了阅读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和创新性都很强的活动。只有坚持以读为本,以生为主,创新思维,因势利导,才能让阅读教学这朵“花儿”开得更艳、更欢。
(江苏省涟水县教育局 22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