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看起来像一个冰柜,但不储存食品,只专心“吞下”各种厨余垃圾,在上百种菌类无声发酵分解8到16个小时之后,它能让残羹剩饭变成一种没有臭味、类似锯末的深黄色碎末肥料。它是厨余垃圾生化处理机,全程“零排放”,让有机质从农村中来,再回到农村去,通过再生产品资源化利用,清洁畜牧业、有机种植业、微生物转化业三维联动,实现种养平衡。
在北京上地的街道,时常能看到一种封闭厢式汽车从餐馆运出成桶的泔水,自动提升送进车厢里。收集完27家餐馆产生的3吨多泔水后,车就开入上地城铁站附近的一个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站。据了解,利用微生物技术,这家餐厨垃圾处理厂每“吃”进1吨餐厨垃圾、过期食品等有机废弃物,经过8小时左右的高温好氧发酵,就能生产出0.6吨高能量、高活性、高蛋白的活性微生物菌群。将这些高能微生物再经过深加工,可制成生物有机肥和生物饲料添加剂。
这就是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独创的微生物资源循环产业链,早在2005年就促使上地街道成为全国第一条无泔水外流的街道。如今,运行多年的上地街道餐厨垃圾处理站已处理了上万吨餐厨垃圾,再生产品加工成环境友好型的生物饲料和生物肥料,在北京绿色有机农业、生态养殖中应用,北京60多个果园、30多个菜园因此增产,品质提升。
垃圾变绿肥关键是菌种
垃圾分类曾被认为是垃圾减量化的前提,不过这一倡导多年的行为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即便是在北京一些较早推行垃圾分类示范的小区里,源头的垃圾分类效果也并不理想。2010年,北京近10万拾荒大军共清走了400万吨废旧物资,尽管如此,这种粗放的分类方式仍然无法真正解决垃圾问题。知名垃圾处理问题专家王维平举例说,日本东京1989年达到了垃圾峰值,制定垃圾减量化的行动计划后,直到去年,垃圾产生量才只有1989年的56%。
在四类垃圾即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中,餐厨垃圾是唯一一类湿垃圾,生活中主要的餐厨垃圾就是餐馆清理出来的一桶桶泔水,还有家里吃剩的剩饭剩菜。将富含水分和有机物的残羹剩饭分离出来经过科学处理,就能变废为宝,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神秘物质”就是菌种。2000年初,借鉴日本利用生物菌分解残羹剩饭、将之变为肥料和饲料的做法,嘉博文开始研发适合中国高油高盐食物的生物菌。2003年,该公司制出了合适的菌种和设备,在残羹剩饭中加入生物菌高温发酵,8到10小时后就能变成一种没有臭味、类似锯末的深黄色碎末肥料。
由于业界衡量垃圾处理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减量化”,在2004年嘉博文的方式只能让餐厨垃圾的重量减至原来的六成,而且那些富含生物菌的剩饭剩菜转化物是否有效还未被证明,需要到实践当中去检验,于是嘉博文在上地的几家饭馆后厨安装处理机生产第一代菌剂,并找到北京昌平区有150座大棚的天翼草莓公司和肉鸡怀柔养殖基地等几家大型养殖场,希望对方免费试用菌剂。
按照养殖业的研究标准,动物要做3个批次的实验,通常要观察冬、夏、春或秋三个季节的不同状况,即使是生长期最短的肉鸡,实验也从2004年夏天延续到了2005年年初。种植业里,由于多数蔬果粮食一年只长一次,让用户认可得花两三年。嘉博文员工张琳称,到了2005年,像她一样从事养殖或种植研究的员工已增到十几人,并直至如今的五六十人。“与其说我们是家餐厨垃圾处理公司,不如说我们是家农业公司。”随着对种植园和养殖场的了解,嘉博文的肥料从最初的一种,逐渐细分为抗重茬、壮苗、花肥等六七种,饲料也在改进,如今其设备已改进到第9代。
科技改出来的好土
目前,超量施用化肥、农药,已成为我国农业面临污染的主要原因,农田化肥大约1/3被农作物吸收,1/3进入大气,1/3沉留在土壤或淋失,导致氮、磷流失,水体氮、磷富营养化。我国18亿亩耕地有机质不足1%的占73%,作为改良土壤的主力军,生化腐植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证明,生物菌应用的前景广阔。一年下来,天翼草莓的CEO周建忠发现用了生物菌肥的草莓叶片更厚更绿、果实更硬实,原本板结的土壤变得松软,甚至出现了常年不见的蚯蚓。
有数据显示,我国城市日产餐厨垃圾4万吨,如果不能善加处理,对食品安全将构成严重隐患。此外,“畜产公害”也已成为我国集约化养殖的痼疾:1头猪的粪便排泄量相当于2个人,生化需氧量、排泄量相当于13个人;1只鸡的粪便排泄量相当于0.1人,生化需氧量、排泄量相当于0.68人。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重金属,不仅是食品安全的隐患,粪便中抗生素、重金属超标,直接还田又会带来二次污染。综合解决好农产品食品安全、农业面临污染、农业节能减排等公益问题已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文明的重要课题。
据悉,如果北京全部推广应用餐厨垃圾资源循环处理系统,不仅可以解决日产1600吨餐厨垃圾的治理难题,使生活垃圾减少2~3成,还可以带动全市1.58亿只(头)畜禽的清洁生产、健康养殖,养殖场内氨气减排81%,二氧化碳减排34%,每年节约31万吨饲料粮,相当于节省两万公顷耕地;并且实现20多万公顷绿色有机种植,土壤有机质平均每年提高0.2%,削减3万多吨化肥施用量,相应土壤减排COD(化学需氧量)6000多吨,减排氨氮1000多吨。
在北京上地的街道,时常能看到一种封闭厢式汽车从餐馆运出成桶的泔水,自动提升送进车厢里。收集完27家餐馆产生的3吨多泔水后,车就开入上地城铁站附近的一个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站。据了解,利用微生物技术,这家餐厨垃圾处理厂每“吃”进1吨餐厨垃圾、过期食品等有机废弃物,经过8小时左右的高温好氧发酵,就能生产出0.6吨高能量、高活性、高蛋白的活性微生物菌群。将这些高能微生物再经过深加工,可制成生物有机肥和生物饲料添加剂。
这就是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独创的微生物资源循环产业链,早在2005年就促使上地街道成为全国第一条无泔水外流的街道。如今,运行多年的上地街道餐厨垃圾处理站已处理了上万吨餐厨垃圾,再生产品加工成环境友好型的生物饲料和生物肥料,在北京绿色有机农业、生态养殖中应用,北京60多个果园、30多个菜园因此增产,品质提升。
垃圾变绿肥关键是菌种
垃圾分类曾被认为是垃圾减量化的前提,不过这一倡导多年的行为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即便是在北京一些较早推行垃圾分类示范的小区里,源头的垃圾分类效果也并不理想。2010年,北京近10万拾荒大军共清走了400万吨废旧物资,尽管如此,这种粗放的分类方式仍然无法真正解决垃圾问题。知名垃圾处理问题专家王维平举例说,日本东京1989年达到了垃圾峰值,制定垃圾减量化的行动计划后,直到去年,垃圾产生量才只有1989年的56%。
在四类垃圾即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中,餐厨垃圾是唯一一类湿垃圾,生活中主要的餐厨垃圾就是餐馆清理出来的一桶桶泔水,还有家里吃剩的剩饭剩菜。将富含水分和有机物的残羹剩饭分离出来经过科学处理,就能变废为宝,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神秘物质”就是菌种。2000年初,借鉴日本利用生物菌分解残羹剩饭、将之变为肥料和饲料的做法,嘉博文开始研发适合中国高油高盐食物的生物菌。2003年,该公司制出了合适的菌种和设备,在残羹剩饭中加入生物菌高温发酵,8到10小时后就能变成一种没有臭味、类似锯末的深黄色碎末肥料。
由于业界衡量垃圾处理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减量化”,在2004年嘉博文的方式只能让餐厨垃圾的重量减至原来的六成,而且那些富含生物菌的剩饭剩菜转化物是否有效还未被证明,需要到实践当中去检验,于是嘉博文在上地的几家饭馆后厨安装处理机生产第一代菌剂,并找到北京昌平区有150座大棚的天翼草莓公司和肉鸡怀柔养殖基地等几家大型养殖场,希望对方免费试用菌剂。
按照养殖业的研究标准,动物要做3个批次的实验,通常要观察冬、夏、春或秋三个季节的不同状况,即使是生长期最短的肉鸡,实验也从2004年夏天延续到了2005年年初。种植业里,由于多数蔬果粮食一年只长一次,让用户认可得花两三年。嘉博文员工张琳称,到了2005年,像她一样从事养殖或种植研究的员工已增到十几人,并直至如今的五六十人。“与其说我们是家餐厨垃圾处理公司,不如说我们是家农业公司。”随着对种植园和养殖场的了解,嘉博文的肥料从最初的一种,逐渐细分为抗重茬、壮苗、花肥等六七种,饲料也在改进,如今其设备已改进到第9代。
科技改出来的好土
目前,超量施用化肥、农药,已成为我国农业面临污染的主要原因,农田化肥大约1/3被农作物吸收,1/3进入大气,1/3沉留在土壤或淋失,导致氮、磷流失,水体氮、磷富营养化。我国18亿亩耕地有机质不足1%的占73%,作为改良土壤的主力军,生化腐植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实验证明,生物菌应用的前景广阔。一年下来,天翼草莓的CEO周建忠发现用了生物菌肥的草莓叶片更厚更绿、果实更硬实,原本板结的土壤变得松软,甚至出现了常年不见的蚯蚓。
有数据显示,我国城市日产餐厨垃圾4万吨,如果不能善加处理,对食品安全将构成严重隐患。此外,“畜产公害”也已成为我国集约化养殖的痼疾:1头猪的粪便排泄量相当于2个人,生化需氧量、排泄量相当于13个人;1只鸡的粪便排泄量相当于0.1人,生化需氧量、排泄量相当于0.68人。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重金属,不仅是食品安全的隐患,粪便中抗生素、重金属超标,直接还田又会带来二次污染。综合解决好农产品食品安全、农业面临污染、农业节能减排等公益问题已成为我国发展农业生态文明的重要课题。
据悉,如果北京全部推广应用餐厨垃圾资源循环处理系统,不仅可以解决日产1600吨餐厨垃圾的治理难题,使生活垃圾减少2~3成,还可以带动全市1.58亿只(头)畜禽的清洁生产、健康养殖,养殖场内氨气减排81%,二氧化碳减排34%,每年节约31万吨饲料粮,相当于节省两万公顷耕地;并且实现20多万公顷绿色有机种植,土壤有机质平均每年提高0.2%,削减3万多吨化肥施用量,相应土壤减排COD(化学需氧量)6000多吨,减排氨氮1000多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