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的血管内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dl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方法,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5例行血管内治疗的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夹层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患者共10例,均以导引导管越过闭塞的夹层先行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逆行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粥样斑块性闭塞伴同侧大脑中动脉串联闭塞患者共15例,首先使用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治疗近端闭塞,再行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术(顺行治疗)。术中即刻血管再通情况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判断。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预后。

结果

血管有效再通(TICI分级2b~3级)24例(96%)。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均无卒中复发。术后90 d预后良好(mRS≤2分)15例(60%)。

结论

血管内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大脑中动脉急性串联闭塞安全、有效,对夹层所致的串联闭塞采取逆行治疗、对粥样斑块所致的串联闭塞采用顺行治疗为合理方案。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以丘脑底核(STN)为靶点的脑深部电刺激术(DSB)(简称为STN-DBS)的最佳皮质穿刺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简称ROSA®机器人)辅助STN-DBS治疗的50例帕金森病患者(共植入100根治疗电极)。所有患者均应用CT血管成像和MRI融合图像确定手术路径,术中记录电生理信号长度。选取典型电生理信号长度≥5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行血管内再通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介入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9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再通治疗。术中采用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进行血管再通评价;术后24 h行头颅CT检查,判断有无颅内出血;术后1周对患者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2C9(CYP2C9)和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1(VKORC1)基因型在华法林相关颅内出血(WICH)术后患者重启抗凝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WICH的汉族患者28例,所有患者于颅内出血术后14 d重启华法林治疗。按照是否接受基因检测,分为基因组(12例)和对照组(16例)。基因组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背侧血泡样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例颈内动脉背侧血泡样动脉瘤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填塞满意后即刻行CT血管成像(CTA)观察动脉瘤的栓塞情况,出院时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预后。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对所有患者行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