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0月29日,江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叶美峰带队参加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十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暨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十周年庆典(GFHSX),并捧回了“全球绿色城市”国际大奖。荣膺这一殊荣,是江山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绿色发展为主调,以转型发展为主线,加快绿色崛起、推进科学跨越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知消息后,江山市委书记吕跃龙高兴地说:“获此殊荣十分不易,这是江山多年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山水园林城市的结果,对于提升江山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打造全国一流休闲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影响。他要求江山要以成功创建‘全球绿色城市’为新起点,加快推进人居环境建设更进一步、更快一步,让江山百姓享受更多生态福利。”
“全球绿色城市”是由全球人居环境论坛(GFHS)于2005年设立的全球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重要奖项,由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GFHS)、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非洲联盟联合其他联合国机构及多个国家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共同组织。截至目前,有加拿大温哥华、日本横滨、中国丽江等全球24个城市(镇)获得了“全球绿色城市”荣誉称号。今年,只有江山市和德国的海德堡市被评为“全球绿色城市”。
江山市委、市政府在2015年5月作出争创“全球绿色城市”的决定,7月上旬,江山市召开创建“全球绿色城市”工作会议,向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秘书处提交了申报材料。8月,评审委员会给江山市发来了初审合格通知书,并邀请江山市相关人员出席论坛年会,并接受表彰。10月29日,江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叶美峰率队参加第十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暨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十周年庆典(GFHSX),代表江山市上台领取“全球绿色城市”国际大奖。30日上午,市长叶美峰在论坛开幕式后举行的“互联的更绿色的城市”会议中,做题为“坚持绿色发展 构筑美丽家园”的主旨演讲,就江山市绘制绿色城市的发展蓝图,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一、治水篇
“全球绿色城市”奖是综合反映一座城市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总体成就的世界级最高荣誉。在评选过程中,包含18项定性指标,其中对水质状况的要求极其严格。
江山作为生猪养殖大市,境内的生猪饲养量曾经高达200万头,增收致富的同时,全市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据环保部门监测统计,江山市水体污染因子中70%来自生猪养殖排
泄物。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江山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整治,特别是今年5月决定创建“全球绿色城市”之后,又部署开展养殖污染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发动全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各村生态指导员用2天时间,在全市范围内摸排出各类污染源872处,并逐一拍照建档。在此基础上,专门召开“控源头防反弹”污染源治理交办会,以交办单形式进行统一交办,分级公示、跟踪督查。针对曝光的负面问题,按照“两天报整改方案、一周整改到位并回访”的机制,明确整改对象、负责单位、整改期限及标准,逐一“挂牌销号”。
到7月底,通过大规模、高强度的“百日集中攻坚”,全市共关停退养猪场4211个,面积186万平方米,将年生猪饲养量控制在95万头以内,成功创建“无猪村”199个、“无猪乡镇(街道)”4个。今年7月份以来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河水中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同比下降明显,行动开展之初的的11条劣Ⅴ类河道转变为全部达标。
不仅如此,为改善水环境,江山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河长治水,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市委书记担任总河长,市长担任江山港一级河长,其余31名市领导分别担任31条主河道河长;同时,从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选派344名人员分别担任二级、三级河长,构建网格化河道监管体系,并在全市所有河流的显著位置标注河长、段长公示牌,标明姓名、职责、整治目标和监督电话等。同时,要求一级河长做到“一周一督查”,二级河长“一周一检查”,三级河长“一天一巡查”机制,确保治水取得实效。
作为钱塘江上游城市,为践行“一江清水送下游”的庄严承诺,江山市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工业污水专项整治,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总体要求,确定30家整治企业名单,其中印染企业1家,造纸企业3家,制革企业1家,化工企业25家,严格落实分类整治提升措施。
通过整治,全市共完成8家企业关停淘汰,19家化工、印染、造纸企业就地整治提升。完成清污分流、雨污分流改造企业16家;改造提升污水处理设施22套;废气处理设施改造提升企业12家;建立固废暂存库18个,危废产生企业达标创建9个。目前,江山经济开发区江东区、山海协作区、中部工业园、莲华山工业园区的工业污水及“江山化工”、“华盛造纸”、“英博国光”等园区外重点污水企业的污水,经企业预处理后纳入鹿溪污水处理厂或贺村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达到了达标排放。
通过多举措的整治,如今,江山市境内所有垃圾河、黑河、臭河全面整治到位,记忆中那一抹抹家乡的潋滟水光又慢慢铺开……
二、治气篇
“全球绿色城市”对水的要求很苛刻,对空气质量的考核同样严格。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江山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到2014年底,已经达到了6万多辆。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带来的尾气污染。
“全球绿色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江山市在主城区全面施行机动车限行,同时,连续开展多轮黄标车淘汰行动,并完成100辆出租车的更新双燃料车任务,新增39辆LNG汽车;投放公共自行车,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供应国Ⅳ标准的车用汽油、柴油,全面完成全市26家加油站油气回收设施建设。
除了治理燃煤、机动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PM2.5超标,江山市还积极开展扬尘、秸秆焚烧、油烟等治理工作,建立“一把扫帚”保洁机制,实施市区主要道路“路长制”管理,中转站垃圾运输全部采用厢式密封车密闭化运输,完成渣土运输车密闭化改造56辆,并全面严控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结合“清洁家园”运动,对秸秆焚烧进行定期检查;强化典型示范引导,建立秸秆还田示范田2000多亩,在全市推广使用先进农用机器130余台,提高秸秆还田效率。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对城区现有餐饮店的数量、规模、分布以及油烟处理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督促业主安装符合环保要求的油烟净化、处理装置;并依托城区天然气管网建设,推进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烧区建设,严格管控餐饮油烟排放,全力打造天朗气清的生态宜居环境。 作为“中国水泥之乡”,江山市还从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入手,对能耗高、污染重、产能小的水泥机立窑进行淘汰。至今,江山市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917万多吨,其中机立窑产能300多万吨、磨机产能587万吨、新型干法回转窑产能30万吨,关闭水泥企业6家。水泥行业之外,共淘汰落后生产线22条,其中涉铅生产线4条、制革生产线1条、造纸生产线3条、化工生产线7条,其它生产线7条。关闭企业7家,其中涉铅企业4家、化工企业3家。在此基础上,同步开展全市工业锅炉黑烟整治和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烧区”建设,先后完成200多个锅炉黑烟整治;全面完成全市水泥生产线烟气脱硝改造,并在全省率先实施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限值400mg/m3新标准,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50余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4000余吨;完成19家印花浆企业“六统一”易地整改、江化污水处理站全密封加盖和酰胺气提气改造,以及江山市双氧水有限公司等9家重点化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大幅减少空气异味。
在治理的同时,江山市注重源头把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估管理办法。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制度,杜绝污染项目。同时,充分发挥低丘缓坡和“风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打造全过程零排放绿色产业链,并成功入选浙江省清洁能源示范县,走上了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三、绿化篇
68.4%的森林覆盖率、23.81%的平原区林木覆盖率、43.73%的城区绿化率、90%的河渠总体绿化率、95%的公路绿化率、10.5平方米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打开江山市的城市绿化“成绩单”,这一连串的数据扑面而来。成绩的背后,是近年来江山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围绕“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城市定位,按照浙江省委平原绿化、“四边三化”、“两路两侧”绿化等决策部署,以“总量扩绿、结构增彩”为要求,着力打造“百座彩化风景村”、“千里彩化精品线”、“万亩彩化公益林”的结果。在具体工作中,江山市一方面突出抓好公路边、铁路边、景区周边等重点区域的绿化美化工作,打造多条各具特色的景观大道。另一方面,加强水系景观建设,宽度10米以上的河道、渠道两岸宜林地绿化率达到95%以上,做到两岸“四季有绿、四季有花”。
不仅如此,江山市还注重全员发动,号召全市人民植树造林。如今,植树造林已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为。据林业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江山市共建立“共青林”、“巾帼林”等义务植树基地1600多个,每年有35万余名干部群众完成义务植树170万多株,适龄公民义务植树率达95%以上。
在加快推进绿化造林的同时,江山市坚持抓好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使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严格执行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强占用林地的监管,依法严查违法乱占林地行为,确保林地合法有序利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2011年以来,江山市累计投入绿化资金16亿多元,植树2500多万株,建成了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个、省级森林城镇5个、省级森林村庄18个、省级绿化示范村33个,全市87%以上行政村建成县级以上绿化示范村。江山市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级森林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等荣誉。
“全球绿色城市”是由全球人居环境论坛(GFHS)于2005年设立的全球人居环境建设领域的重要奖项,由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GFHS)、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非洲联盟联合其他联合国机构及多个国家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共同组织。截至目前,有加拿大温哥华、日本横滨、中国丽江等全球24个城市(镇)获得了“全球绿色城市”荣誉称号。今年,只有江山市和德国的海德堡市被评为“全球绿色城市”。
江山市委、市政府在2015年5月作出争创“全球绿色城市”的决定,7月上旬,江山市召开创建“全球绿色城市”工作会议,向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理事会秘书处提交了申报材料。8月,评审委员会给江山市发来了初审合格通知书,并邀请江山市相关人员出席论坛年会,并接受表彰。10月29日,江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叶美峰率队参加第十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暨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十周年庆典(GFHSX),代表江山市上台领取“全球绿色城市”国际大奖。30日上午,市长叶美峰在论坛开幕式后举行的“互联的更绿色的城市”会议中,做题为“坚持绿色发展 构筑美丽家园”的主旨演讲,就江山市绘制绿色城市的发展蓝图,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一、治水篇
“全球绿色城市”奖是综合反映一座城市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总体成就的世界级最高荣誉。在评选过程中,包含18项定性指标,其中对水质状况的要求极其严格。
江山作为生猪养殖大市,境内的生猪饲养量曾经高达200万头,增收致富的同时,全市的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据环保部门监测统计,江山市水体污染因子中70%来自生猪养殖排
泄物。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以来,江山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整治,特别是今年5月决定创建“全球绿色城市”之后,又部署开展养殖污染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发动全市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各村生态指导员用2天时间,在全市范围内摸排出各类污染源872处,并逐一拍照建档。在此基础上,专门召开“控源头防反弹”污染源治理交办会,以交办单形式进行统一交办,分级公示、跟踪督查。针对曝光的负面问题,按照“两天报整改方案、一周整改到位并回访”的机制,明确整改对象、负责单位、整改期限及标准,逐一“挂牌销号”。
到7月底,通过大规模、高强度的“百日集中攻坚”,全市共关停退养猪场4211个,面积186万平方米,将年生猪饲养量控制在95万头以内,成功创建“无猪村”199个、“无猪乡镇(街道)”4个。今年7月份以来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河水中氨氮、总磷平均浓度同比下降明显,行动开展之初的的11条劣Ⅴ类河道转变为全部达标。
不仅如此,为改善水环境,江山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河长治水,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市委书记担任总河长,市长担任江山港一级河长,其余31名市领导分别担任31条主河道河长;同时,从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选派344名人员分别担任二级、三级河长,构建网格化河道监管体系,并在全市所有河流的显著位置标注河长、段长公示牌,标明姓名、职责、整治目标和监督电话等。同时,要求一级河长做到“一周一督查”,二级河长“一周一检查”,三级河长“一天一巡查”机制,确保治水取得实效。
作为钱塘江上游城市,为践行“一江清水送下游”的庄严承诺,江山市在全市范围内深入推进工业污水专项整治,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合入园一批、规范提升一批”总体要求,确定30家整治企业名单,其中印染企业1家,造纸企业3家,制革企业1家,化工企业25家,严格落实分类整治提升措施。
通过整治,全市共完成8家企业关停淘汰,19家化工、印染、造纸企业就地整治提升。完成清污分流、雨污分流改造企业16家;改造提升污水处理设施22套;废气处理设施改造提升企业12家;建立固废暂存库18个,危废产生企业达标创建9个。目前,江山经济开发区江东区、山海协作区、中部工业园、莲华山工业园区的工业污水及“江山化工”、“华盛造纸”、“英博国光”等园区外重点污水企业的污水,经企业预处理后纳入鹿溪污水处理厂或贺村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达到了达标排放。
通过多举措的整治,如今,江山市境内所有垃圾河、黑河、臭河全面整治到位,记忆中那一抹抹家乡的潋滟水光又慢慢铺开……
二、治气篇
“全球绿色城市”对水的要求很苛刻,对空气质量的考核同样严格。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江山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到2014年底,已经达到了6万多辆。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带来的尾气污染。
“全球绿色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江山市在主城区全面施行机动车限行,同时,连续开展多轮黄标车淘汰行动,并完成100辆出租车的更新双燃料车任务,新增39辆LNG汽车;投放公共自行车,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供应国Ⅳ标准的车用汽油、柴油,全面完成全市26家加油站油气回收设施建设。
除了治理燃煤、机动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PM2.5超标,江山市还积极开展扬尘、秸秆焚烧、油烟等治理工作,建立“一把扫帚”保洁机制,实施市区主要道路“路长制”管理,中转站垃圾运输全部采用厢式密封车密闭化运输,完成渣土运输车密闭化改造56辆,并全面严控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结合“清洁家园”运动,对秸秆焚烧进行定期检查;强化典型示范引导,建立秸秆还田示范田2000多亩,在全市推广使用先进农用机器130余台,提高秸秆还田效率。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对城区现有餐饮店的数量、规模、分布以及油烟处理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督促业主安装符合环保要求的油烟净化、处理装置;并依托城区天然气管网建设,推进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烧区建设,严格管控餐饮油烟排放,全力打造天朗气清的生态宜居环境。 作为“中国水泥之乡”,江山市还从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入手,对能耗高、污染重、产能小的水泥机立窑进行淘汰。至今,江山市共淘汰落后水泥产能917万多吨,其中机立窑产能300多万吨、磨机产能587万吨、新型干法回转窑产能30万吨,关闭水泥企业6家。水泥行业之外,共淘汰落后生产线22条,其中涉铅生产线4条、制革生产线1条、造纸生产线3条、化工生产线7条,其它生产线7条。关闭企业7家,其中涉铅企业4家、化工企业3家。在此基础上,同步开展全市工业锅炉黑烟整治和城区“高污染燃料禁烧区”建设,先后完成200多个锅炉黑烟整治;全面完成全市水泥生产线烟气脱硝改造,并在全省率先实施水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限值400mg/m3新标准,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50余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4000余吨;完成19家印花浆企业“六统一”易地整改、江化污水处理站全密封加盖和酰胺气提气改造,以及江山市双氧水有限公司等9家重点化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大幅减少空气异味。
在治理的同时,江山市注重源头把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制定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估管理办法。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制度,杜绝污染项目。同时,充分发挥低丘缓坡和“风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打造全过程零排放绿色产业链,并成功入选浙江省清洁能源示范县,走上了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三、绿化篇
68.4%的森林覆盖率、23.81%的平原区林木覆盖率、43.73%的城区绿化率、90%的河渠总体绿化率、95%的公路绿化率、10.5平方米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打开江山市的城市绿化“成绩单”,这一连串的数据扑面而来。成绩的背后,是近年来江山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围绕“工业新城、旅游胜地、山水家园”城市定位,按照浙江省委平原绿化、“四边三化”、“两路两侧”绿化等决策部署,以“总量扩绿、结构增彩”为要求,着力打造“百座彩化风景村”、“千里彩化精品线”、“万亩彩化公益林”的结果。在具体工作中,江山市一方面突出抓好公路边、铁路边、景区周边等重点区域的绿化美化工作,打造多条各具特色的景观大道。另一方面,加强水系景观建设,宽度10米以上的河道、渠道两岸宜林地绿化率达到95%以上,做到两岸“四季有绿、四季有花”。
不仅如此,江山市还注重全员发动,号召全市人民植树造林。如今,植树造林已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为。据林业部门统计,截至目前,江山市共建立“共青林”、“巾帼林”等义务植树基地1600多个,每年有35万余名干部群众完成义务植树170万多株,适龄公民义务植树率达95%以上。
在加快推进绿化造林的同时,江山市坚持抓好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使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步入法制化轨道,严格执行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和定额管理制度,加强占用林地的监管,依法严查违法乱占林地行为,确保林地合法有序利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2011年以来,江山市累计投入绿化资金16亿多元,植树2500多万株,建成了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1个、省级森林城镇5个、省级森林村庄18个、省级绿化示范村33个,全市87%以上行政村建成县级以上绿化示范村。江山市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级森林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