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辨析教学内容体系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海军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需求的现状,以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的陆基向舰基教学内容转型改革为例,研究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在转型改革中应遵循的原则,给出相应的设计策略。
[关 键 词] 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教学内容;舰载转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0-0132-02
一、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有关概念辨析
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
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是若干有关事物或思想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1]。
(一)教学体系的定义和内涵
教学体系(Teaching System)是教学过程的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统一的整体,包括教学顺序、过程、方式、方法、形式、内容、反馈、评估、总结、比较和推导等一系列教学要素。教学内容体系则专指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设计部分的环节,一般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结构、课程内容等。
(二)军队院校教学内容体系的内涵与外延
从军队院校培训体制的角度看,军队院校教学内容体系概念应为:根据第一任职岗位需要,依照特定的顺序,由正课学习活动和课余学习活动组成,并最终以教学大纲形式体现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军队院校教学内容体系概念的内涵上看,军队教学内容体系不是各学科课程的叠加,其具有系统性;也不总是处于一个静止不变的状态,具有动态性。
从军队院校教学内容体系概念的外延上看,军队院校教学内容体系具有独特的、反映军事教育本质内涵的特征。主要包括:适应未来作战模式和新军事改革重塑的教学内容体系动态性;注重学员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兼顾学员个性发展的整体性;军事教育本质的实用性、针对性。
二、陆基、舰基并存现状分析
目前,海军航空兵装备陆基保障人才培养是航空装备保障的主体,主要包括机务维修保障和勤务保障两大类十二个专业。航空装备舰基保障目前主要集中在航空目舰和驱护舰,主要涵盖现役舰载机机型及舰艇航空部门人员、随机驻舰机务人员、勤务保障人员三大类七个专业。
根据新时期海军战略转型的总体要求,未来海军航空兵主体必然实现舰载化。这就要求航空保障人才培养也必须由“陆基”向“舰基”转型。但就部队目前的人才培养需求来说,可能有较长一段时间还需要“陆基”航空装备保障人才的需求。
由此可见,青岛校区在航空装备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上,超前布局舰载航空保障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还需兼顾“陆基”航空保障人才培养。
三、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兼顾的原则
教学内容是知識、能力、素质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决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
青岛校区在舰载转型中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时,应把海军航空兵舰载化建设需要与学员个人长远发展统一起来,把共性知识技能和个性爱好特长结合起来,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时,在充分考虑“舰基”“陆基”并存现状的基础上,遵循知识的科学性原则是建立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基本前提。在界定教学内容时,应立足于陆基和舰基共性部分,阐明其区别变化,而不能固守原来的内涵和外延,人为地割裂为两种完全不同的航空装备保障模式。在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上,不论是舰载三代机以后的新知识,还是原陆基装备保障旧知识都必须具有与本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水平,都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服务,否则不能纳入教学内容体系之中。
(二)基础性原则
夯实学员的知识基础是我军院校非常重视的问题,特别是校区承担的是生长军官初级装备指挥培训任务,在第一任职岗位所对应的机型、机种不明确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的。筑牢学员的学习基础应从四个方面着手:(1)围绕军事体育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下功夫,筑牢学员的综合素质基础;(2)以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重点,筑牢学员的专业知识基础;(3)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落脚点,筑
牢学员的任职基础;(4)以指挥类教学内容和兼职队干等非正式学习活动为牵引,筑牢学员的领导管理、独立自主等能力基础。
(三)综合性原则
在新装备大量列装,新的装备保障专业分工模式正在探索实践的情况下,校区的教育教学必须贴近海军航空兵部队舰载化
转型的需求,广泛开展综合性教学内容的开发与研究,在“机电结合、航电综合、场站联合、舰面融合”的原则指导下,教学内容上立足舰基保障综合陆基保障知识,站在系统的高度整合原跨专业知识,真正实现课程体系上的“瘦身强骨”“削枝强干”。
(四)时代性原则
海军航空装备与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兵舰载化建设和新型作战样式需求与现行教学内容体系滞后之间的矛盾是目前校区舰载转型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建设新型舰载化教学内容体系必须遵循海军战略转型变革发展规律、贯彻落实大学统帅工程的思想观念、确立舰载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目标,推动任职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必须把现役航空母舰及后续服役的航空母舰所产生的新装备和新训法融入教学内容中,特别是 将校区跟研、跟产、跟训和相关科研成果必须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五)实用性原则
青岛校区的生长军官高等教育是带有学历教育性质的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校区当下生长军官高等教育、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同校培养的情况下,必须以第一任职岗位核心职业能力为牵引,以舰载转型为契机,以教学内容体系重构为重点,将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融汇于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实践。
四、教学内容设计兼顾的策略
在舰载转型过程中,教学内容体系设计要适应陆基、舰基并存状态,就需要处理好一个关系,做到三个结合。
(一)教学内容体系与教材体系的关系
教材是教员备课、授课的指导和依据,更是学员学习的指导用书。授课教员应该在理解、掌握和消化教材体系和内容的基础上,对授课的内容体系进行重建。
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内容体系与教材体系的关系,即以教材为教学依据,同时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在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时以教材为基础,突破教材限制,精心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形成有针对性的、具有舰载航空装备保障特色的、与教材逻辑关联但有差异性的教学内容体系。该教学内容体系可以用《课程教学计划》的形式体现和固化。
(二)重点内容与拓宽内容相结合
青岛校区舰载转型的明确任务就是突出舰载航空装备保障任务,因此舰载航空装备保障相关教学内容应当作为重构教学内容体系中的重点。除此之外,考虑到大学所属各基地航空装备保障特点和各舰航特种师(团)的机型特点以及舰载机在驻屯机场的保障工作特点,陆基航空装备保障内容也应该包括在教学内容体系中,作为舰载航空装备保障工作内容的拓宽。这种以舰载航空装备保障为重点,兼顾陆基航空装备保障工作内容的教学内容体系重构,就必须突出教学重点与拓宽教学内容相结合,是舰载转型中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的又一着眼点。突出重点就是要体现理论“够用”“管用”原则,拓宽内容就是去旧增新,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课程内容与专业特色相结合
校區航空装备保障课程从大的专业分类上来看,大致可分为机务类、勤务类和指挥类三种。不同种类的专业在舰载航空装备保障工作中所体现的专业特色不同,与陆基保障的差异程度亦有所不同。
从专业分类的角度看,教学内容体系重构的最终结果必然呈现在课程内容中,因此各大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重构一定要做好课程内容与专业特色的结合。教学内容依据各自专业工作内容的变化,围绕共性基础知识、重点装备理论知识、专业核心技能三个方面组织和重构教学内容,并通过重构的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彰显专业自身的特色。
从专业培训层次上看,教学内容体系重构中,首次任职培训层次应以功能装备为主,而非以机型保障内容为主;士官职业教育层次则因来源和去向的明确,应该以典型机型(舰载机)为主;轮培训层次(包括士官和军官)因其明确的岗位指向性特点,应以部队需求和新技术、新装备为主组织教学内容体系。
从专业人才培养的机制上看,教学内容重构应与“三位一体”共育人才和军民融合紧密结合。校区在舰载转型的教学内容重构中,应该理清院校、部队和个人学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部队训练和个人学习两部分的作用。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设计》,将部队训练(如士官职业教育层次的第三年)、个人学习(如地方军工厂所实习培训、课外非正式学习活动、慕课微课等在线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规划和明确。
从专业内容的角度看,舰载转型的教学内容重构应突出舰载环境变化导致的专业工作内容变化,应将装备完好率目标向任务完成率目标转变,突出实战化理念,实现基于部队岗位全过程的教学内容体系重构。
(四)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在舰载航空装备保障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构中,理论内容体系向舰载航空装备转型的同时,要从海军未来舰载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前瞻性、未来性眼光,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上突出舰载特色、突出航母环境和舰载机装备保障的特色。
因为舰载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其教学内容体系在理论内容解决了构造原理等学术类问题后,还应让实践教学解决流程和方法等实践性问题,使学员既能满足岗位任职需要,又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这就要求舰载航空装备保障教学内容体系中的理论内容要与实践内容紧密结合。
要做到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相结合,需通过集中装备申领、舰载科研项目反哺、试点先行、部队带教等多种措施,以舰载航空装备保障理论内容为先导,以实践教学内容为落脚点,在现有陆基航空装备保障实践教学保障条件基础上,改造和完善舰载航空装备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使舰载航空装备保障教学内容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云.关于中山大学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几点思考[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18(3).
[2]戈秀兰,张超.“互联网+创新创业”翻译专业多模态教学体系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
◎编辑 原琳娜
[关 键 词] 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教学内容;舰载转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0-0132-02
一、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有关概念辨析
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
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是若干有关事物或思想意识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1]。
(一)教学体系的定义和内涵
教学体系(Teaching System)是教学过程的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统一的整体,包括教学顺序、过程、方式、方法、形式、内容、反馈、评估、总结、比较和推导等一系列教学要素。教学内容体系则专指教学体系中教学内容设计部分的环节,一般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结构、课程内容等。
(二)军队院校教学内容体系的内涵与外延
从军队院校培训体制的角度看,军队院校教学内容体系概念应为:根据第一任职岗位需要,依照特定的顺序,由正课学习活动和课余学习活动组成,并最终以教学大纲形式体现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军队院校教学内容体系概念的内涵上看,军队教学内容体系不是各学科课程的叠加,其具有系统性;也不总是处于一个静止不变的状态,具有动态性。
从军队院校教学内容体系概念的外延上看,军队院校教学内容体系具有独特的、反映军事教育本质内涵的特征。主要包括:适应未来作战模式和新军事改革重塑的教学内容体系动态性;注重学员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和兼顾学员个性发展的整体性;军事教育本质的实用性、针对性。
二、陆基、舰基并存现状分析
目前,海军航空兵装备陆基保障人才培养是航空装备保障的主体,主要包括机务维修保障和勤务保障两大类十二个专业。航空装备舰基保障目前主要集中在航空目舰和驱护舰,主要涵盖现役舰载机机型及舰艇航空部门人员、随机驻舰机务人员、勤务保障人员三大类七个专业。
根据新时期海军战略转型的总体要求,未来海军航空兵主体必然实现舰载化。这就要求航空保障人才培养也必须由“陆基”向“舰基”转型。但就部队目前的人才培养需求来说,可能有较长一段时间还需要“陆基”航空装备保障人才的需求。
由此可见,青岛校区在航空装备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上,超前布局舰载航空保障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还需兼顾“陆基”航空保障人才培养。
三、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兼顾的原则
教学内容是知識、能力、素质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前提,决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质量。
青岛校区在舰载转型中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时,应把海军航空兵舰载化建设需要与学员个人长远发展统一起来,把共性知识技能和个性爱好特长结合起来,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时,在充分考虑“舰基”“陆基”并存现状的基础上,遵循知识的科学性原则是建立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的基本前提。在界定教学内容时,应立足于陆基和舰基共性部分,阐明其区别变化,而不能固守原来的内涵和外延,人为地割裂为两种完全不同的航空装备保障模式。在教学内容的动态更新上,不论是舰载三代机以后的新知识,还是原陆基装备保障旧知识都必须具有与本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水平,都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服务,否则不能纳入教学内容体系之中。
(二)基础性原则
夯实学员的知识基础是我军院校非常重视的问题,特别是校区承担的是生长军官初级装备指挥培训任务,在第一任职岗位所对应的机型、机种不明确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的。筑牢学员的学习基础应从四个方面着手:(1)围绕军事体育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下功夫,筑牢学员的综合素质基础;(2)以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重点,筑牢学员的专业知识基础;(3)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落脚点,筑
牢学员的任职基础;(4)以指挥类教学内容和兼职队干等非正式学习活动为牵引,筑牢学员的领导管理、独立自主等能力基础。
(三)综合性原则
在新装备大量列装,新的装备保障专业分工模式正在探索实践的情况下,校区的教育教学必须贴近海军航空兵部队舰载化
转型的需求,广泛开展综合性教学内容的开发与研究,在“机电结合、航电综合、场站联合、舰面融合”的原则指导下,教学内容上立足舰基保障综合陆基保障知识,站在系统的高度整合原跨专业知识,真正实现课程体系上的“瘦身强骨”“削枝强干”。
(四)时代性原则
海军航空装备与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兵舰载化建设和新型作战样式需求与现行教学内容体系滞后之间的矛盾是目前校区舰载转型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建设新型舰载化教学内容体系必须遵循海军战略转型变革发展规律、贯彻落实大学统帅工程的思想观念、确立舰载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目标,推动任职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必须把现役航空母舰及后续服役的航空母舰所产生的新装备和新训法融入教学内容中,特别是 将校区跟研、跟产、跟训和相关科研成果必须充实到教学内容中。
(五)实用性原则
青岛校区的生长军官高等教育是带有学历教育性质的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校区当下生长军官高等教育、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同校培养的情况下,必须以第一任职岗位核心职业能力为牵引,以舰载转型为契机,以教学内容体系重构为重点,将任职教育和学历教育融汇于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实践。
四、教学内容设计兼顾的策略
在舰载转型过程中,教学内容体系设计要适应陆基、舰基并存状态,就需要处理好一个关系,做到三个结合。
(一)教学内容体系与教材体系的关系
教材是教员备课、授课的指导和依据,更是学员学习的指导用书。授课教员应该在理解、掌握和消化教材体系和内容的基础上,对授课的内容体系进行重建。
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内容体系与教材体系的关系,即以教材为教学依据,同时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内容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在重构教学内容体系时以教材为基础,突破教材限制,精心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形成有针对性的、具有舰载航空装备保障特色的、与教材逻辑关联但有差异性的教学内容体系。该教学内容体系可以用《课程教学计划》的形式体现和固化。
(二)重点内容与拓宽内容相结合
青岛校区舰载转型的明确任务就是突出舰载航空装备保障任务,因此舰载航空装备保障相关教学内容应当作为重构教学内容体系中的重点。除此之外,考虑到大学所属各基地航空装备保障特点和各舰航特种师(团)的机型特点以及舰载机在驻屯机场的保障工作特点,陆基航空装备保障内容也应该包括在教学内容体系中,作为舰载航空装备保障工作内容的拓宽。这种以舰载航空装备保障为重点,兼顾陆基航空装备保障工作内容的教学内容体系重构,就必须突出教学重点与拓宽教学内容相结合,是舰载转型中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的又一着眼点。突出重点就是要体现理论“够用”“管用”原则,拓宽内容就是去旧增新,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课程内容与专业特色相结合
校區航空装备保障课程从大的专业分类上来看,大致可分为机务类、勤务类和指挥类三种。不同种类的专业在舰载航空装备保障工作中所体现的专业特色不同,与陆基保障的差异程度亦有所不同。
从专业分类的角度看,教学内容体系重构的最终结果必然呈现在课程内容中,因此各大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重构一定要做好课程内容与专业特色的结合。教学内容依据各自专业工作内容的变化,围绕共性基础知识、重点装备理论知识、专业核心技能三个方面组织和重构教学内容,并通过重构的教学内容体系进一步彰显专业自身的特色。
从专业培训层次上看,教学内容体系重构中,首次任职培训层次应以功能装备为主,而非以机型保障内容为主;士官职业教育层次则因来源和去向的明确,应该以典型机型(舰载机)为主;轮培训层次(包括士官和军官)因其明确的岗位指向性特点,应以部队需求和新技术、新装备为主组织教学内容体系。
从专业人才培养的机制上看,教学内容重构应与“三位一体”共育人才和军民融合紧密结合。校区在舰载转型的教学内容重构中,应该理清院校、部队和个人学习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部队训练和个人学习两部分的作用。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设计》,将部队训练(如士官职业教育层次的第三年)、个人学习(如地方军工厂所实习培训、课外非正式学习活动、慕课微课等在线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规划和明确。
从专业内容的角度看,舰载转型的教学内容重构应突出舰载环境变化导致的专业工作内容变化,应将装备完好率目标向任务完成率目标转变,突出实战化理念,实现基于部队岗位全过程的教学内容体系重构。
(四)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在舰载航空装备保障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构中,理论内容体系向舰载航空装备转型的同时,要从海军未来舰载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为出发点,以前瞻性、未来性眼光,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上突出舰载特色、突出航母环境和舰载机装备保障的特色。
因为舰载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其教学内容体系在理论内容解决了构造原理等学术类问题后,还应让实践教学解决流程和方法等实践性问题,使学员既能满足岗位任职需要,又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这就要求舰载航空装备保障教学内容体系中的理论内容要与实践内容紧密结合。
要做到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相结合,需通过集中装备申领、舰载科研项目反哺、试点先行、部队带教等多种措施,以舰载航空装备保障理论内容为先导,以实践教学内容为落脚点,在现有陆基航空装备保障实践教学保障条件基础上,改造和完善舰载航空装备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使舰载航空装备保障教学内容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王云.关于中山大学档案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几点思考[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18(3).
[2]戈秀兰,张超.“互联网+创新创业”翻译专业多模态教学体系构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
◎编辑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