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必须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服务,与时俱进推进机构编制工作,确保每一个思路都体现科学发展,每一个举措都服务科学发展,每一个成效都促进科学发展。几年的课改学习,几年的实践,一年的培训学习,我收获很多。我认为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编制好“三案”,让它落在实处 十分重要。
“三案导学”指教学方法上以“学案”、“教案”、“练案”为一体的三案为载体,师生按“三案”互动教与学,使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促进教与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案导学”模式的实质是“先学后导,以学论教,少教多学”。它的核心是编制好“三案”,“三案”中“学案”的编制好否决定于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与否。当然如何实施这是关键。
1以“学案”定“练案”
教学《背影》一课,我以学生实情制定了一个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背影”父爱为载体,教育学生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实情:8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怎么落实才算真正有效呢?百思不得其解。我从“练案”中找到了答案:时值3月8日,我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或去一个电话祝贺妈妈的节日,回家读给妈妈听或者打电话给妈妈说),第二天检查完成情况。
第二天班会课上,我将手机打开将家长来的短信一条条念给同学们听,个个十分开心。一位男生迟迟低着头,红红的眼圈,刘明—一个特殊的男孩(他妈妈2007年去世了,现在与奶奶一起生活,非常调皮)。他在激情的信中写着:妈妈,儿好想你。我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将怎么办呢。我当即在信末批语:回家送上一束白菊给你妈妈吧!
第三天特早,他高兴地跑到办公室告诉我,“我的作业完成了,妈妈听到了。”“哟!好呀!老师为你高兴,你怎么完成的呢?”“我给妈妈送花时,跪在坟前把信念给妈妈听了。”整个办公室的老师无不惊讶沉思着。
事后我第一个鼓励他写“感恩父母”的评奖信,帮他修改投寄。刘明天天快乐地生活在同学中间,洋溢着笑脸。
这一“练案”一石三鸟:除了落实了情感目标之外,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东西,造就了一位后进生,也让学生明白了写出真情实感的文字来源于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
2以学情定“教案”
这里说的以学情定“教案”,并不是教之前不写教案,等学生学之后才写教案。是指根据学情修改教案或者临时改变原来的教案,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执教《孔乙己》之后的一课《蒲柳人家》时,我提前三天将学案发给了学生,自认为教案也无懈可击,可以在课堂上一展“雄风”。哪知我在检查预习情况之后,学生的反馈信息令人惊奇:小到字词句、文学常识的掌握,大到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人物性格特征和主题的归纳都能说出。这种情形之下你还讲什么呢?我大喜之外不甘心将教学过程直奔重难点,推出“练案”(发挥想象从多角度描写出何大学问与孔乙己巧遇之后会是怎样的情形)。
作业批改时,我傻了,同学们并没有真正读懂何大学问这个人,这正应了外国专家“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这句话。
反思问题的出处,“学案”的编制是变相的“灌输式”。学生凭着记忆力读背了学案内容。
3“学案”的编制与实施
“学案”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我想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习目标出发,让它指路整个“学案”。目标是影响“有效”的重要因素,他具有指向性功能。要编制好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因为它决定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2)从创设情景入手,激趣“学案”内容。运用情景教学法可以收到“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的效果,这是大家早已证明了的实效方法。
(3)从学生学情着力,解决自主学习之后的疑难,“学案”内容要注重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注重知识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过程,再一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
(4)以创设问题为切入点进入“学案”重难点,从合作交流学习中突破重难点。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与老师交流,与学生交流,与文本交流。问题的创设可有讲究了,不同的老师在上同一篇课文时会有不同的创设问题。例如,大多数老师在执教《草船借箭》一文时,都喜欢抓课文中的“神机妙算”一词设问,而另一位名师他抓的是文中的一个“笑”字设问,谁笑?谁笑谁?为什么可笑?等此些问题触动了全篇。
(5)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文本教材中来源“学案”,反过来又让“学案”真正进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之中。
(6)从教师的适时点拨中提升“学案”内容之精华,真正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总之,“三案”的编制与落实以学生为本,多给学法指导。以多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这就是“授之以渔”吧。从学生的发展着眼“三案”,牢记“一流教师教人,二流教师教书,三流教师教应试”,让“三案导学”促进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导报.2009.09.19《探究》(第三版).
“三案导学”指教学方法上以“学案”、“教案”、“练案”为一体的三案为载体,师生按“三案”互动教与学,使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促进教与学过程的最优化。
“三案导学”模式的实质是“先学后导,以学论教,少教多学”。它的核心是编制好“三案”,“三案”中“学案”的编制好否决定于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与否。当然如何实施这是关键。
1以“学案”定“练案”
教学《背影》一课,我以学生实情制定了一个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背影”父爱为载体,教育学生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生实情:8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怎么落实才算真正有效呢?百思不得其解。我从“练案”中找到了答案:时值3月8日,我布置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或去一个电话祝贺妈妈的节日,回家读给妈妈听或者打电话给妈妈说),第二天检查完成情况。
第二天班会课上,我将手机打开将家长来的短信一条条念给同学们听,个个十分开心。一位男生迟迟低着头,红红的眼圈,刘明—一个特殊的男孩(他妈妈2007年去世了,现在与奶奶一起生活,非常调皮)。他在激情的信中写着:妈妈,儿好想你。我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将怎么办呢。我当即在信末批语:回家送上一束白菊给你妈妈吧!
第三天特早,他高兴地跑到办公室告诉我,“我的作业完成了,妈妈听到了。”“哟!好呀!老师为你高兴,你怎么完成的呢?”“我给妈妈送花时,跪在坟前把信念给妈妈听了。”整个办公室的老师无不惊讶沉思着。
事后我第一个鼓励他写“感恩父母”的评奖信,帮他修改投寄。刘明天天快乐地生活在同学中间,洋溢着笑脸。
这一“练案”一石三鸟:除了落实了情感目标之外,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东西,造就了一位后进生,也让学生明白了写出真情实感的文字来源于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
2以学情定“教案”
这里说的以学情定“教案”,并不是教之前不写教案,等学生学之后才写教案。是指根据学情修改教案或者临时改变原来的教案,做到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执教《孔乙己》之后的一课《蒲柳人家》时,我提前三天将学案发给了学生,自认为教案也无懈可击,可以在课堂上一展“雄风”。哪知我在检查预习情况之后,学生的反馈信息令人惊奇:小到字词句、文学常识的掌握,大到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人物性格特征和主题的归纳都能说出。这种情形之下你还讲什么呢?我大喜之外不甘心将教学过程直奔重难点,推出“练案”(发挥想象从多角度描写出何大学问与孔乙己巧遇之后会是怎样的情形)。
作业批改时,我傻了,同学们并没有真正读懂何大学问这个人,这正应了外国专家“看起来学生们都会了”这句话。
反思问题的出处,“学案”的编制是变相的“灌输式”。学生凭着记忆力读背了学案内容。
3“学案”的编制与实施
“学案”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我想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习目标出发,让它指路整个“学案”。目标是影响“有效”的重要因素,他具有指向性功能。要编制好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因为它决定了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2)从创设情景入手,激趣“学案”内容。运用情景教学法可以收到“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的效果,这是大家早已证明了的实效方法。
(3)从学生学情着力,解决自主学习之后的疑难,“学案”内容要注重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注重知识的相互作用和转化过程,再一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
(4)以创设问题为切入点进入“学案”重难点,从合作交流学习中突破重难点。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与老师交流,与学生交流,与文本交流。问题的创设可有讲究了,不同的老师在上同一篇课文时会有不同的创设问题。例如,大多数老师在执教《草船借箭》一文时,都喜欢抓课文中的“神机妙算”一词设问,而另一位名师他抓的是文中的一个“笑”字设问,谁笑?谁笑谁?为什么可笑?等此些问题触动了全篇。
(5)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文本教材中来源“学案”,反过来又让“学案”真正进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之中。
(6)从教师的适时点拨中提升“学案”内容之精华,真正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总之,“三案”的编制与落实以学生为本,多给学法指导。以多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这就是“授之以渔”吧。从学生的发展着眼“三案”,牢记“一流教师教人,二流教师教书,三流教师教应试”,让“三案导学”促进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导报.2009.09.19《探究》(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