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与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南部。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北麓的格拉丹东冰川,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下的卡日曲,国际河流澜沧江的源头在玉树州杂多县境内的吉富山。三江源有着“中华水塔”之称,数亿人口都受到她的滋养。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对于我国甚至世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家设立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来保护她。当然,广义的三江源地区面积远远大于目前设立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面积,国家公园之外的区域也应当得到严格的保护。要想更好地保护,必先更多更深刻地了解。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汽车与运动》杂志携手郑州日产、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和可可西里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共同发起了此次活动。通过十余天的实地考察,我们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现状有了亲身体验和更多了解。
可可西里管理局:捐赠GPS
这次三江源的行旅真正是从格尔木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始的。4月2日中午我们从郑州日产公司驾驶锐骐皮卡出发,用了三天时间抵达了2100公里外的格尔木。这一路上,忙于赶路,匆匆而行。从都兰县到格尔木那天,我们居然遇上了沙尘暴,从早上8点多到下午1点,我们都被裹挟在狂风夹杂沙尘暴的天气里,漫天的黄沙劲吹,有数次能见度在几十米左右,沙子噼里啪啦地打在挡风玻璃上,在这样的状况下行车让我们感到胆战心惊。沙尘暴区域将近300公里,这也是我从未遇到过的恶劣天气。我原本以为只有新疆、内蒙等多沙漠地区才会有如此强劲的沙尘暴。在青藏高原也发生这样高强度的沙尘暴,说明戈壁滩、草原等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沙化。
可可西里國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设立在格尔木市,这是11个月以来我第三次到访了。正值清明节假期,在管理局值班的老朋友尕玛土旦和郭雪虎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受Garmin公司的委托,我们将五台新款的Trex touch 35手持GPS捐给了保护区。这款GPS功能全面、性能强大,能在队员们巡护可可西里时记录轨迹和各种标志物的坐标点,如各种野生动物出没地点以及棕熊冬眠洞穴的坐标、测量湖泊的面积等等,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资料数据。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青藏公路(109国道)沿途设有不冻泉、索南达杰、五道梁和沱沱河四大保护站,其中五道梁站附近是重要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每年的4月底到5月下旬、8月中下旬到9月中旬,是藏羚羊通过青藏公路的迁徙季节,我们建议途经此地的司机朋友请降低车速、不鸣喇叭,遇有保护站人员护送野生动物通过国道时请您停车短暂等待。行车过程中请不要随手丢弃垃圾,可可西里和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种群丰富,分布广泛,请不要驾车追逐、惊扰。
这一天,海拔一路升高,有几位队员开始感受到了头疼欲裂和呼吸困难的高反,在翻越海拔4768米的昆仑山口后,高反就一直伴随了。这才是开始呢,后面的旅程,平均海拔都会在4500米以上。
隆宝自然保护区:灰颈鹤守护者
普布是青海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站的副站长,高高瘦瘦的藏族汉子,为人坦率热情,从事环保工作近30年。保护站在编人员只有5人,更多的是编制外临时聘用人员。我们抵达保护站时,已是夜里9点多,普布副站长很细心地给我们安排好了住处,并简单介绍了保护区的大致情况,隆宝湿地位于三江源地区的腹地,是长江支流益曲的水源区,对长江生态系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由于时间太晚,我们约定第二天做更加详细的交流。第二天一早,在普布副站长没到来之前,我们几名队员悄悄地向着黑颈鹤栖息的湿地出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过一片宽阔的草甸,在离湖边五六百米之外的安全地带,用高倍望远镜观察湿地里的鸟类,这片湿地里有很多的各种鸟类,包括黑颈鹤、赤麻鸭、斑头雁、白鹭等,当然这个保护区里的主角是黑颈鹤,这里是黑颈鹤栖息繁殖的集中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保护区之一,被誉为“黑颈鹤之乡”,而驻守在保护站的工作人员,也被称为“黑颈鹤守护者”。经过多年的保护,保护区黑颈鹤的种群数量从十余年前的几十只增长到目前的两百余只。据普布副站长介绍,前两天,他们观测到已经有178只黑颈鹤来到了保护区湿地里,后续还会有黑颈鹤陆续而来,为夏季的繁殖做准备。不过,保护站工作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比如鸟类观测设备的缺乏,我们正好携带有两台全新的LOAVA(朗锋光电)高清望远镜,就送给了他们,也算是我们的一点儿小心意。此外,他们也面临着巡护用车辆紧张问题,一年四季他们都要巡护整个保护区,特别是即将到来的黑颈鹤和其他鸟类的繁殖季节,巡护的力度更大、频度更高,然而总面积达上万公顷的保护区,如果没有车辆靠徒步去巡护是不太可能的。在和普布副站长交谈的过程中,远处湿地不时传来黑颈鹤绵长优雅的叫声,正是因为有了普布这样的守护者,隆宝保护区里的黑颈鹤以及其他众多鸟类才有了这样一个宁静祥和的栖息家园。随着繁殖季的到来,普布和他的同事们又将展开更加繁忙的巡护工作。
澜沧江源头:无尽的寻找
相比于长江和黄河,澜沧江的名头没那么响亮,但她是这三条大河中唯一的国际河,流出国门后被称为“湄公河”。澜沧江是世界第七大、中国第三大、东南亚第一大长河,自青海省发源后,国内流经西藏、云南,出国后,一路穿过老挝、泰国、缅甸、柬埔寨和越南,最终汇入中国南海。 寻找澜沧江源头颇费了一番周折。从杂多县扎青乡开始是简易的砂石路,路况非常糟糕。我们在出发前把锐骐皮卡原装的公路胎换成佳通AT70全地形胎简直太有先见之明了。尽管有向导更尕带路,但依然需要询问遇到的牧民。他们对公里数没有概念,对源头也只是知道大致的方向。因此我们也一直不知道距离源头具体还有多远,什么时候能到。途中,我们想就近去一个天然的温泉边上去扎营,既可以泡温泉又可以看雪山,岂不美哉。然而我们高兴得太早。牧民口中的过了村子2-3公里就到,实际上我们开车走了将近5公里,愣是连个温泉影子也没有看到,继续前行路况越来越差,无奈之下只能原路返回。有点颇感欣慰的是,去找温泉的路上,路两侧看到了好几个野生黄羊小种群,看着我们,也不害怕,可是刚下车准备拍特写的时候,又走开了。话说我们返回主路之后,下决心就去澜沧江源头了,这时太阳快下山了,悲催的是我们竟然走岔道了,想要在天黑前赶到源头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只好就近找了个地方安营扎寨,一个痛苦的夜晚就这样开始了。
好几位队友高原反应比较强烈,尽管吃了抗高反的药,喝了葡萄糖液吸了氧气,但好像没有什么帮助,头疼、呼吸困难的症状没怎么减轻。大多数人基本上是一夜难眠。大家被高反折磨得精疲力尽,索性大清早就收拾好帐篷睡袋等,也没吃早餐,就开始往澜沧江源头赶去。其实源头离我们露营的地方也就20公里,在一个辽阔的盆地里,问了三户牧民,都只是指了个大概的方向,由于四周没有参照物,最终我们来到了源头,着实费了不少功夫。很难想象,一条国际大河流,她的源头竟然在这样的一个小山包上。放眼四周,源头的草地虽然处于枯黄期,但感觉覆盖率还是很高的。再仔细查看近处,发现鼠洞分布也比较密集,对于草原而言,鼠兔的存在,利弊如何,众说纷纭,但其鹰隼类、猫科类天敌等的减少,导致生态失衡,却是不争的事实。
大家经过一天多的奔波加上高反在身,原本疲惫不堪,但成功抵达澜沧江源头后,一股神奇的力量注入了大家的身体,感觉神清气爽。
首次拍摄到猞猁家庭照
在去往澜沧江源头的路上,我被幸运之神眷顾到。當我们正驾车走在砂石路上,突然发现远处有三只动物过路,紧急之间来不及辨认,急忙停车,抓起相机就拍。通过长焦镜头,我发现这是三只类似于小豹子或者豹猫之类的动物。他们过路后来到山坡上,不紧不慢,即使是发现了我们车队,也没有表现出惊慌的样子,还停下来望向我们。两只在前,一直在后,后面这只还把头探进鼠洞寻找猎物。在跳跃过几道沟坎后,这三只动物慢慢消失在山坡后。
后来我把拍到的图片发给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书记布琼确定,他说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作为一种顶级猎食动物的猞猁喜欢独居,成群结队地出现是非常罕见的,尤其在澜沧江源头地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三江源项目主任赵翔根据图片判断说,这是一只猞猁妈妈带着两只一岁左右的孩子,澜沧江源地区这是首次拍到猞猁一家三口出行的图片,非常有意义。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各种野生动物种群逐渐增多,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体现。保护生态已成为澜沧江源和三江源其他地区政府和民众的一种自觉性。
黄河源头的双子湖
从玉树出发,沿巴曲河和国道驾车行走,可见到通天河。长江自格拉丹东冰川发源后称为沱沱河,沱沱河之下就称为通天河,天河流出玉树境内后改变称呼为金沙江。在通天河的一处岸边,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传说为《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晒经石。他们那时候过通天河需要千年的乌龟精驮着游过滔天巨浪,现在一座座的桥梁横空而过,变天堑为通途。从西宁到玉树的高速公路也已经于去年全线贯通。
翻越巴颜喀喇山口后,我们开始由玉树州进入果洛州。西北-东南走向的巴颜喀喇山脉是长江源与黄河源头的分水岭。自此,我们进入了黄河源地区。在玛多县城补充完油料和食物,便向着目的地黄河源头的牛头碑前进。从玛多县城开始,30公里的铺装路面和两侧单调的景色,让人有点昏昏欲睡,两三群藏野驴的出现,又让大家兴奋了起来。然而紧接着60公里的搓板路,要不是有景色不错的鄂陵湖陪伴,真是太痛苦了。当天下午抵达了海拔4610米的牛头碑。牛头碑位于鄂陵湖西岸的高山上,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更远处的扎陵湖。时值青藏高原的冬末春初,依然非常寒冷。方圆600多平方公里的鄂陵湖和500多平方公里的扎陵湖绝大部分湖面还处于冰封状态。作为黄河源头的两个大型湖泊,对整个黄河的生态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我们在山下的村子里遇到了一位刚去寺庙参加完法会的藏族老人,他在鄂陵湖边生活了三十多年。在他印象里,整个玛多县范围,包括黄河源头的鄂陵湖和扎陵湖一带,前些年曾有过非常严重的鼠害。草原上密密麻麻的鼠洞破坏了地表植被,有的地方逐渐出现了沙化,草场生态被破坏。为了灭鼠,一开始有人投放鼠药,不但效果不明显,还带来了不小的副作用,比如,吃下鼠药还没有死掉的野鼠被鹰隼当成猎物吃掉,直接中毒而死。在他看来,要想解决掉野蛮滋生的野鼠没什么好办法,因为三江源面积太大了,不可能人为捕鼠,而现在野鼠的天敌数量远远不够。这真是一道难题。
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后,黄河源地区也是核心保护区之一,希望能够得到更好更科学的保护。
阿尼玛卿山:黄河源头最大的雪山
黄河自源头东流,百公里外与一座雪山相遇。这就是阿尼玛卿山,与梅里雪山、冈仁波齐和尕达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这里流传着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就与阿尼玛卿山紧密相连。许多藏民每逢马年都会来次转山。阿尼玛卿山是黄河上游的第一座大山,黄河自东往北拐了一个大大的弯,把阿尼玛卿山拥入怀中。2002年我曾经徒步环绕阿尼玛卿山一圈,全程约170公里。这次驾车重返,心中激动之情不言而喻。16年过去,阿尼玛卿山也有了不小的变化。首先直观看北坡、东北坡的几条冰川规模变小了。一条高速公路穿过山脉北侧的山谷蜿蜒而去,距离冰川雪山也就几百米距离,从此路过的车辆特别是大卡车的排放尾气肯定会加速冰川雪山的融化速度。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车辆排放尾气对冰川雪山的影响短期效果也许不明显,但长久以后,负面作用必将会显现。
阿尼玛卿山南麓比较平缓,有许多河流纵横交错。高速公路下来后,驶过一座小桥,往西行走,就开始了阿尼玛卿山南麓由东往西的转山路线。有一条砂石路连接着高速路。这是牧民进出的最主要通道,也是转山的必经之路,这极大地方便了牧民和来此转山的藏民以及自驾游的游客。16年前,是没有这条路的。
天气转暖,冰雪开始融化,河流夹杂着冰块滚滚而下,冲断了河床、淹没了简易石桥。通过这样的路段,锐骐皮卡这样越野性能出色的车辆具有很大优势。我们驾驶的锐骐皮卡是2.4升排量的汽油款,最大功率是104Kw/5000rmp,最大扭矩为217N. m/2600-3200rmp。根据路况不同,有两驱、高速四驱和低速四驱三种模式可选。过冰河时,我们把驱动模式选定为低速四驱,锐祺皮卡很轻松地通过一条又一条的冰河。
在阿尼玛卿山正南侧,可以一眼望尽13座雪山,自西东往东南方向一字摆开,中间最高的那座被称为“玛沁保木拉”,海拔6282米,其他12雪山海拔也都在4900米以上。我再次站立在阿尼玛卿山下,心情无比激动。脑子里也竭力搜索十六年前在这里转山的记忆留存。
阿尼玛卿山南坡雪线也很明显地上移了,仅凭记忆和目测我就可以确定这一点。青藏高原上有数不清的雪山冰川,最近二十年来无一不在缩小规模。专家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两大原因是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方面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当草场被过度放牧后质量下降,地面露出越来越多,逐渐出现了沙化现象,大风裹挟着沙粒飘落在雪山冰川上。这些沙粒灰尘会成为吸收热量的热源,积少成多、久而久之,会加剧冰雪的融化,于是就导致雪线上移冰川消融了。
入夜,阿尼玛卿山迷人的另一面留给了在此露营的我们。这天正是阴历二十五日,上半夜没有月亮,整个阿尼玛卿山四周一片漆黑。漫天的星斗逐渐显现,仿佛触手可及。偶有流星划过长空,瞬间即逝。最近几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星空也是一种生态资源。在充滿光污染的城市,我们抬头仰望,看到的只是闪烁的霓虹灯和灰蒙蒙的天空,原本灿烂的星空被各种光源遮掩了,只有在无光或者少光的、空气洁净的野外才能一睹星空魅力。
作为黄河源头的最高的雪山,阿尼玛卿山的生态对整个黄河源至关重要,它是一面镜子,折射着生态好坏的变化。阿尼玛卿山地区需要好好地保护,她的雪峰和冰川存在的意义与鄂陵湖、扎陵湖同样重要。
十余天的时间里,我们克服三江源地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各种艰难状况,忍着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对途经地区的所见所闻做了详细记录和拍摄。从可可西里索南达杰保护站开始,驾车穿行于三江源地区,用时十多天,足迹从楚玛尔河到澜沧江源头,从黄河源头到阿尼玛卿山,沿途所见,震撼心灵。三江源不但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大河冰川,还有璀璨的银河星空。我们庆幸还拥有一片如此纯净的净土,我们必须用尽全力去保护她。
江河之源有尽头,但我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尽头,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