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初中的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提高农村学生艺术涵养的问题,是推广素质教育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大部分农村初中在音乐教育的问题上都存在很多不足,迫于升学压力,很多音乐课只留于形式,大部分时间的音乐课被其他科目挤掉,相应的设备、器材根本没有达到相关要求或者不与教学配套,专业教师紧缺,学校领导、教师对音乐教育不给予重视,学生的音乐底子薄,面对这样的现实,现实给广大农村音乐教师出了个大难题:在现有条件下,该如何上好音乐课呢?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上好第一堂兴趣课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日常生活实践,我们也可以发现,做任何事情之前,如果有兴趣,那么这个事会做得更好。笔者认为第一堂课应该要变成兴趣课,要让对音乐没兴趣的学生体会到音乐的有趣性,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呢?众所周知,农村孩子的文化生活远远没有城市孩子的丰富,但是他们也可以通过电视、电脑、广播等媒介了解、体会到某些文化,他们也有崇拜的偶像,那么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在课堂上讲这些偶像的故事,展示偶像的作品,这样不仅使学生热爱音乐,还能拉近师生感情。再者,教师可以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去点燃学生对音乐的热情,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去激发学生对音乐创造的潜能。
二、备好每一个学生
当学生对音乐有了兴趣之后,教师该如何将这份热情延续下去呢?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无非是削弱学生的兴趣,进而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特别是在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而言更加内敛羞涩,对情感的表达也更加欠缺,而音乐是需要情绪的,需要表达的,不同的音乐需要不一样的表达形式,所以在音乐课堂中,备好每一位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性格特点是不一样的,感情的表达也不一样,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了解到这个差异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下学习,不同风格的曲调要去选择适合的学生做出相应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或者其他时间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争取备好每一位学生。
三、借助多媒体上好课
对于大部分农村初中而言,由于经费不足或是重视程度不够,音乐教学设备相对较匮乏,教室布置传统,没有配备现代化的设施(比如班班通等),有的学校只有一两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有的甚至没有。作为农村初中教师,要合理利用现有多媒体教室授课。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很多不足,它可以利用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内容更加生动,它可以更为准确地将教材中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呈现给学生。比如教师在介绍《春之声》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春游的视频,配上舒缓的音乐,加上深情的朗诵或是配上笛声《春游》,这一过程迅速使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脑中浮现的尽是迷人的风景,撩人的春意,唤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引发了他们的情感共鸣,产生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处理学习内容,特别是一些容量大的课时,比如在对比中西音乐文化的不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显然比传统教学更加灵活、更加直观、具体、形象、细腻。
四、让音乐融入生活
在很多农村学校,由于路途遥远,大部分学生是早上来校,下午离校,这一天的学习生活都在学校度过,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让音乐融入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广播系统按计划按类别的播放歌曲、旋律,让孩子的生活处处有音乐,处处能有欣赏;教师还可以在课外活动时间,多样化的组织学生欣赏音乐或是参与到艺术创新中来,可以借助元旦等节日让学生自己编排歌曲、舞蹈等音乐表现形式,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选送曲目到外参赛表演。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趣味抢答,抢答内容可以是乐理、识谱、听音识歌名等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又增进了师生情感。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的理解。而农村初中的音乐教育恰恰是教育的薄弱之处,上好农村初中音乐课程不仅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提高全民音乐素养的一大举措。所以农村音乐教师要在资源短缺、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积极探索,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歌曲,要让他们了解乐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备课、备学生,能借助多媒体教学,多上精彩的课,能让音乐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时时刻刻体验音乐美,这样,才能将音乐课程上的精彩纷呈。
一、上好第一堂兴趣课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日常生活实践,我们也可以发现,做任何事情之前,如果有兴趣,那么这个事会做得更好。笔者认为第一堂课应该要变成兴趣课,要让对音乐没兴趣的学生体会到音乐的有趣性,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觉得有趣呢?众所周知,农村孩子的文化生活远远没有城市孩子的丰富,但是他们也可以通过电视、电脑、广播等媒介了解、体会到某些文化,他们也有崇拜的偶像,那么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在课堂上讲这些偶像的故事,展示偶像的作品,这样不仅使学生热爱音乐,还能拉近师生感情。再者,教师可以通过个人的人格魅力去点燃学生对音乐的热情,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去激发学生对音乐创造的潜能。
二、备好每一个学生
当学生对音乐有了兴趣之后,教师该如何将这份热情延续下去呢?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无非是削弱学生的兴趣,进而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特别是在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而言更加内敛羞涩,对情感的表达也更加欠缺,而音乐是需要情绪的,需要表达的,不同的音乐需要不一样的表达形式,所以在音乐课堂中,备好每一位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性格特点是不一样的,感情的表达也不一样,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了解到这个差异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下学习,不同风格的曲调要去选择适合的学生做出相应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或者其他时间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争取备好每一位学生。
三、借助多媒体上好课
对于大部分农村初中而言,由于经费不足或是重视程度不够,音乐教学设备相对较匮乏,教室布置传统,没有配备现代化的设施(比如班班通等),有的学校只有一两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有的甚至没有。作为农村初中教师,要合理利用现有多媒体教室授课。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很多不足,它可以利用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内容更加生动,它可以更为准确地将教材中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呈现给学生。比如教师在介绍《春之声》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春游的视频,配上舒缓的音乐,加上深情的朗诵或是配上笛声《春游》,这一过程迅速使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脑中浮现的尽是迷人的风景,撩人的春意,唤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引发了他们的情感共鸣,产生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处理学习内容,特别是一些容量大的课时,比如在对比中西音乐文化的不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显然比传统教学更加灵活、更加直观、具体、形象、细腻。
四、让音乐融入生活
在很多农村学校,由于路途遥远,大部分学生是早上来校,下午离校,这一天的学习生活都在学校度过,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让音乐融入生活。教师可以通过广播系统按计划按类别的播放歌曲、旋律,让孩子的生活处处有音乐,处处能有欣赏;教师还可以在课外活动时间,多样化的组织学生欣赏音乐或是参与到艺术创新中来,可以借助元旦等节日让学生自己编排歌曲、舞蹈等音乐表现形式,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选送曲目到外参赛表演。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趣味抢答,抢答内容可以是乐理、识谱、听音识歌名等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又增进了师生情感。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的理解。而农村初中的音乐教育恰恰是教育的薄弱之处,上好农村初中音乐课程不仅是对学生的负责,更是提高全民音乐素养的一大举措。所以农村音乐教师要在资源短缺、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积极探索,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歌曲,要让他们了解乐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认真备课、备学生,能借助多媒体教学,多上精彩的课,能让音乐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时时刻刻体验音乐美,这样,才能将音乐课程上的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