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给差评,官员态度异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o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灵帝时,卖官成风,冀州人崔烈见大家都在买官,也动了心。他通过层层关系,弄到了“内部折扣价”,买了一个司徒之职。虽说是买来的官,但好歹也是三公之一,崔烈也必须考虑一下自己在外的形象和群众口碑。
  一天,他儿子从官衙回到家,崔烈拉住儿子问道:“我如今位居三公,外间有何议论?”儿子回答:“您素有美誉,又历任卿守,出任三公本属当之无愧。不过,这次上位却让天下人大失所望,他们嫌这个‘三公’满身铜臭!”崔烈听后,气得浑身发抖,顺手拿起手杖追打儿子。
  不难看出,崔烈到底底气不足,追打儿子,不过是来掩盖内心的惭愧罢了。从此,崔烈一心要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在朝堂上颇为尽心,用做实事取消“差评”。
  不要小看群众的“差评”,古代官员因为群众评价太差而丢官的比比皆是。汉成帝时,栎阳县令谢游的上司给他发公函,开门见山地说群众对他很不满意,反映他施政无方,法令烦琐苛刻。于是,谢游的乌纱帽丢了。
  明太祖立重典从严管理官吏,州县守令常因小过而受惩,甚至被关进监狱,但如果听到群众对他有好评,就会让他官复原职,有时还给予奖励。从那时起,许多地区民意评官蔚然成风。永平府乐亭县主簿汪铎和县府工房书吏张进等,借劳役设计害民,索取贿赂,当地父老以《大诰》为据,结团赴京。汪铎得知,快马加鞭,赶了40里路追上大家,苦苦求情。由此可见地方官吏对民众的负面评价有多害怕。
  当然,还有一种官员对待“差评”的态度很常见,就是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
  1907年,张之洞以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入枢府,与袁世凯同掌政局。一次,他问幕僚:“外间对我有何议论?”幕僚答道:“近闻外面评论,说岑春煊不学无术,公(张之洞)有学无术,袁世凯不学有术,端方有学有术。”张之洞听后,捻须一笑说:“我自问迂拙,说我无术,的确如此,‘有学’二字,亦愧不敢当,不过较岑春煊、袁世凯多識几个字。”
  不过,在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大体制下,不是所有评价都会让官员知晓,更有甚者,有人还会通过伪造民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官员并没有把民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他们在乎的永远只有自己头上的乌纱帽。
  编辑/子玉
其他文献
张作霖能从一介草根坐上东三省的头把交椅,起初都靠冯德麟提携,所以他对冯毕恭毕敬。后来两人八拜为交,好得恨不能穿一条裤子。但随着两人的权势和钱财不断攀升,心理便有了微妙的变化。  1912年,北洋政府掌权,张作霖和冯德麟在北洋陆军中担任师长,分别驻扎在沈阳和沟帮子。袁世凯虽对他们加官晋爵,却也不是傻子,为了全面控制东北,任心腹段芝贵为奉天将军,派他前来督办东三省的一切事务。张作霖和冯德麟的野心多大啊
皇帝的大哥怎么当  有次唐玄宗看见一个侍卫偷吃食物,还将剩下的食物扔到宫墙的孔洞中,于是大怒,命人将他杖杀。宁王李宪劝道:“帝王不该窥人之私,否则有失大体,况且人命比食物重要多了。”玄宗接受建议,放过侍卫。还有一次,凉州献来新曲,玄宗请兄弟们品评,李宪却说:“曲子雖好,但音律颇乱,恐怕是祸事的征兆。”玄宗长坐不语,知道大哥是劝自己不要沉迷声色,后来果然爆发安史之乱,唐朝走向衰败。  奸佞也有怀旧情
按理说,《金瓶梅》里的西门大姐娘家有钱,嫁的老公陈经济(崇祯本作“陈敬济”)是东京官僚陈洪之子,家里条件也不差,外人一眼看上去,还挺羡慕。殊不知,西门大姐是西门庆原配陈氏生的孩子,继母吴月娘贪财冷漠,她一个没有亲娘的人能依靠谁?  更悲摧的是,西门庆也不重视女儿,对她非常冷漠,倒对女婿陈经济还客气些——女婿能当作半子靠吗?嫁出去的女儿都是泼出去的水,女婿有什么用?  妻妾们过年过节打扮得花枝招展出
1944年夏秋之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在东西方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彻底摧毁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时机已来临。对此,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决定配合中国军队对中国沦陷区和日本本土实施战略性轰炸。  在这样一种全新的战略战术与政治格局下,为保障各战区文化遗产免于战火,国民政府专门成立了中国战地文物保护委员会,配合盟军对地面文物实施保护。当时流亡到四川的中国营造学社的负责人、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被征召
早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就爱看电影,还因为看了一部羞辱国人的纪录片而决定“弃医从文”。回国后,他应邀到北京任职时,对电影却并不感兴趣,因为当时的电影大多为进口大片,内容也多是香艳色情或打斗格杀之类。1924年4月,他才在北京看了归国后的第一场电影,并在日记中写道:“午后往开明戏园观非洲探险影片。”类似于今天的“动物世界”,当时这种影片肯定是富有轰动效应的,所以才得到了鲁迅的青睐。1926年夏,鲁迅离
《儒林外史》中,临死还因为油灯里燃着两根灯芯而不肯咽气的严监生,可谓不折不扣的守财奴。然而实际上,严监生的骂名背得有点冤。  严监生有个大哥叫严贡生,可以说是古往今来土豪劣绅的典范了。黄老丈找他借20两银子,写了借条却没拿到一分钱,黄老丈找别人借钱应了急,回过头来找他要借条,他却要黄老丈付利息,理由是黄老丈找他借钱,虽然没拿到钱,却耽误了他拿这20两银子去放贷。  严贡生家里养了只小猪,走丢到隔壁
说到鲁迅之母鲁瑞,人们对她的第一印象是保守。鲁迅都是留学生了,满腹才学,她却非要包办他的婚姻,直接造成了儿子感情的不幸。然而,人们认真扫视一下这位老太太的生平就会发现,在清末民初,鲁瑞的思想并不保守,相反,还有几分“新潮”。  魯瑞对新鲜事物常抱接纳的态度。清朝末年,社会上兴起天足运动,鲁瑞毫不犹豫地放了足。有人在背后讲怪话,说她放大脚是要去嫁给外国人,鲁瑞反唇相讥:“可不是吗?那倒真是很难说的呀
现在知道苏雪林的人越来越少,她曾经是和冰心、凌淑华齐名的女作家,被称为“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  1922年,对于苏雪林来说,是个糟糕的年份。  年仅32岁的大哥去世,母亲病倒,侍母至孝的苏雪林因为悲伤过度,喉管破裂出血,被迫住院治疗。医生建议她暂时离开法国里昂,去外地疗养,她便去了都隆。父亲知道她生病,就把她的地址给了亲家,叫未婚夫张宝龄与她通信。  苏雪林本来不同意这门婚事,三番五次要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十六日,太监寇连材在北京菜市口被杀,据说他是因为违例上书,表达政见,激怒了慈禧而被处死的。一个多世纪以来,无论在史学家的笔下,还是艺术作品中,寇太监都是“忠直”的“烈宦”,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梁启超撰写的《烈宦寇连材传略》。他在文中热情讴歌了寇连材的爱国情怀,并把慈禧杀害他作为慈禧剪除光绪羽翼的第六事。  但《申报》对此案的记载略有不同。报道中说,寇连材临刑之前“面
春秋初年,礼崩乐坏,天下陷入混战。在所有违背周礼的罪行中,弑君无疑是首恶中的首恶,而第一个吃弑君螃蟹的是在周室颇有贤名的卫武公的孙子姬州吁。可惜州吁志大才疏,最终自投罗网。  场景一:公元前759年,卫国都城朝歌,秋风萧瑟。95岁的卫武公一边吟唱着自创诗《懿》,一边望着院中飘落的枯叶,眼前浮现出一个挥之不去的带血阴影,那是他的哥哥共伯余。  几十年过去了,他仍忘不掉那个夜晚,在父侯的墓道里,他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