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渴望也日渐强烈。如今,在城市乃至乡村,时不时会出现专为老年人的“免费健康体检”,服务人员热情异常,有专车上门接送,酒店内开设免费健康讲座,“白大褂”为老人免费量血压、测血糖,各种“药品”送货到家……面对这“从天而降”的好事,真的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吗?其实,“免费健康体检”的背后,猫腻很多。
名为免费,实为产品推销
郑民忠老人今年68岁,家住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
2010年3月的一天早上,郑民忠老人像往常一样散步,路过郑州某医院的门口时,被几名热情的“护士”拦住了,几人劝说老人,要为自己的健康考虑,可以免费测量血压。老人家很高兴,坐下来量完血压后,服务员让他登记名字、家庭住址、电话等,还要给他一张奖券,说是单位抽奖,中奖后,服务员将会登门送上礼品。
看来,这社会上还真有“活雷锋”!郑民忠老人将自己的住址、电话等告诉了对方。没过几天,真是有人登门了,说是老人家中了奖,给他一个价值20元钱的礼品,接着就向老人家推销他们公司生产的一款产品,声称利用新技术治疗高血压,不少人吃完一个疗程血压就降到正常值。而且,这种产品可以治疗多种老年病,一个疗程仅仅几百元钱。
有多年高血压病史的郑民忠老人被说动了,拿出自己的积蓄买了800元“药品”。随后,老人满心欢喜地把医生开的降压药自行停掉,一心用买回来的“药品”(实为保健品)治疗高血压,可是一个疗程后发现,血压非但没有降下来,身体也觉得不舒服,由于停用降压药,血压比服保健品之前还上升了,老人不敢再吃了。可就是这样,对方的业务员还不时向家里打电话,说又推出了什么产品,效果如何如何好等等。
无独有偶,家住郑州市黄河路某社区的李阿姨这两天心里堵得慌,看到家里闲置的磁疗针灸仪器,那可是花费了1800元钱买来的,谁想没用几次就因效果不大扔在一旁,为此,李阿姨没少挨家人埋怨。李阿姨说,这东西是自己在社区门口买的,前段时间,社区里来了几位“热心”的大夫,说是为人们义务健康体检的。用仪器给李阿姨体检后,说出了老年人身上的几种常见疾病,推荐这种产品,说有病治病、没病健身。一番话说到了李阿姨的心坎上,她选择了这么一件仪器。看着花几个月生活费买来的无用品,她怎么也快乐不起来。
因为相信“免费体检”,离休干部周健也是一位“中奖”者。
周健老人今年76岁,家住郑州市沙口路某家属院。一个月前,他接到一个电话,声称是某老年协会组织了多家医院知名专家为老干部免费体检,届时将有专车到家门口接送。周健老人丝毫没有怀疑。第二天一早,他特地没吃早饭,带上医保卡前去体检。果然,专车按时到了他家门口,周健与同车的20多位老人一起来到一家酒店。在酒店,“白大褂”忙碌着为老人做健康讲座,给老人测血糖,测血压,还请老人吃饭。针对周健的糖尿病,“白大褂”向老人推荐了某保健品,说只要坚持吃3个疗程,就能有效改善病情。当时,周健老人听了有点半信半疑,而且身上也没带钱。但“白大褂”说,他们可以明天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第二天一早,保健品如期送到老人家里,在“白大褂”的推销怂恿下,老人付了1980元,买下共3个疗程的保健品,足足可吃上3个月。等到周健的子女们回到家,通过多方咨询,这才知道上当受骗了。
免费背后,诸多花样陷阱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商家抓住了老年人愿意花钱买健康、买便利、图便宜的心理,通过各种形式的推销、促销活动来诱导老年人消费,以达到其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调查发现,“免费体检”中,大多销售的“药品”为保健品,但其中不乏有合法产品,有问题的是经营企业的推销手段。一些老人参加了保健品经销商组织的免费检测等活动后,要么是受不住销售人员的软磨硬泡,要么是面子放不下,购买了一堆产品,回到家才发现功效根本不是所宣传的那么回事。
专家指出,商家组织的“免费健康体检”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以“高科技”概念误导老人。一些商家以“高科技”、“绿色”、“健康”、“进口产品”等概念误导老人,宣称其产品是负离子、超声波、微循环、高氧舱设计等专利技术应用,能“包治百病”,片面夸大保健功能,使老人们误以为该保健品有巨大功效,甚至可以替代药品使用。同时,商家对一些保健品存在的副作用及不适用对象只字不提,极可能损害老人的健康。
2.用“免费服务”诱导老人。以免费服务为幌子,诱导老人购买产品。有的保健品经营者常装扮成“义诊医生”,在社区、街道“像模像样”地免费进行一些血压、血脂和钙缺乏症等常规检查,煞有介事地告诉老年消费者患有这样或那样的“严重疾病”,然后推销其产品。或者开设“免费健康咨询热线”,守株待兔,在“热情”答疑释惑下,花言巧语推荐保健品。还有一些销售人员,直接到老人家中推销产品,从扫地、擦玻璃到按摩、剪指甲再到帮助老人洗脚、擦身,更甚者直接“认干妈”,设置“感情陷阱”。更有免费试用、免费联欢……如此推销往往易造成老年消费者受蒙骗,或因碍干面子购买保健产品,而后发现商品质量问题或名不符实,才感觉上当受骗。
3.雇托诱骗老人。商家高薪招募推销员,利用老年人的亲戚、朋友、同事等关系进行游说,推销产品。并请来所谓“权威专家”、“学者”在公开场合介绍产品的特殊疗效,并拿出“权威检测报告”,或指使人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送锦旗、现身说疗效,或在销售现场制造抢购假象诱骗消费者购买。
4.附赠品诱惑老人。老年人往往深受勤俭节约的传统思想影响,热衷于接受商家“免费”的赠送礼品,而商家往往也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设置购物附赠礼品或设抽奖,用抽奖和礼品诱惑一些老年人购买产品。
擦亮眼睛,坚决不掉入陷阱
当前,以“免费健康体检”等名义推销保健品和医疗器械,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时有出现。调查发现,不少义检、义诊活动表面来头不小,要么是医学会,要么是研究中心,专家都挂上国家级、省部级或是著名高校的招牌。事实上,国家对药品有严格的管理规定,非药品不允许宣传疗效,不得出现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暗示食品及保健食品的治疗作用。而且,根据规定,开展义检、义诊活动必须提前向活动举办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如果收到此类活动的邀请,只需向当地卫生部门咨询一下,便可以知道此活动是否正规。
专家指出,虚假的义检、义诊活动,大都是为推销某类药品或保健品做铺垫,到场的老人不管身体是否存在问题,最终的体检结果几乎相同。老人如果发现在场体检的人士检验结果相近时,就要提高警惕。根据相关规定,义诊中不得从事商业活动,不得误导、欺骗公众,不得聘请、雇佣非医务人员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咨询,不得推销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因此,当现场工作人员或者专家推荐这些产品时,多是非法义诊活动,老人们千万不可随意轻信这些“免费体检”,同时要及时向当地工商、卫生等监管部门举报,以免更多消费者上当。
专家同时指出,一些所谓的“老年健康工程组委会”等组织,实质上并不存在,这些机构也未取得《医疗机构许可证》或进行备案,聘请的所谓专家也没有任何资质证书。
“免费体检”中,缘何老人们频频“中招”掉入陷阱?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年人退休时间较长,对社会接触减少,防范意识差,新知识吸收也少,加上已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有些人性格还比较固执,自以为很有社会经验,认准个理儿一头牛也拉不回来,即使有旁人提醒,也听不进去,这些心理上的弱势都容易被骗子所利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人士同时指出,一些行骗者故意夸大老年人的病情,把正常的健康人莫名其妙地“诊断”成不正常,无端地给老年人造成了巨大的精神负担,使老年人花费了本不应该花费的钱财,使一些真正患有疾病的患者,由于轻信了“专家”、“教授”们的花言巧语,贻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给自己造成了终身遗憾。同时通过这种手段购买的产品,一旦引起纠纷,老人的合法权益就往往得不到保障,严重的会导致家庭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因此,为避免更多的老年人上当受骗,老年朋友健康检测和治疗应该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品、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民间组织的各种检测结果,切记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保健品、食品不能替代药品的治疗作用。专家提醒,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宣传和促销,面对针对老年人的诸多“免费健康体检”,老年人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被“美丽的谎言”,骗进“温柔的陷阱”。
名为免费,实为产品推销
郑民忠老人今年68岁,家住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
2010年3月的一天早上,郑民忠老人像往常一样散步,路过郑州某医院的门口时,被几名热情的“护士”拦住了,几人劝说老人,要为自己的健康考虑,可以免费测量血压。老人家很高兴,坐下来量完血压后,服务员让他登记名字、家庭住址、电话等,还要给他一张奖券,说是单位抽奖,中奖后,服务员将会登门送上礼品。
看来,这社会上还真有“活雷锋”!郑民忠老人将自己的住址、电话等告诉了对方。没过几天,真是有人登门了,说是老人家中了奖,给他一个价值20元钱的礼品,接着就向老人家推销他们公司生产的一款产品,声称利用新技术治疗高血压,不少人吃完一个疗程血压就降到正常值。而且,这种产品可以治疗多种老年病,一个疗程仅仅几百元钱。
有多年高血压病史的郑民忠老人被说动了,拿出自己的积蓄买了800元“药品”。随后,老人满心欢喜地把医生开的降压药自行停掉,一心用买回来的“药品”(实为保健品)治疗高血压,可是一个疗程后发现,血压非但没有降下来,身体也觉得不舒服,由于停用降压药,血压比服保健品之前还上升了,老人不敢再吃了。可就是这样,对方的业务员还不时向家里打电话,说又推出了什么产品,效果如何如何好等等。
无独有偶,家住郑州市黄河路某社区的李阿姨这两天心里堵得慌,看到家里闲置的磁疗针灸仪器,那可是花费了1800元钱买来的,谁想没用几次就因效果不大扔在一旁,为此,李阿姨没少挨家人埋怨。李阿姨说,这东西是自己在社区门口买的,前段时间,社区里来了几位“热心”的大夫,说是为人们义务健康体检的。用仪器给李阿姨体检后,说出了老年人身上的几种常见疾病,推荐这种产品,说有病治病、没病健身。一番话说到了李阿姨的心坎上,她选择了这么一件仪器。看着花几个月生活费买来的无用品,她怎么也快乐不起来。
因为相信“免费体检”,离休干部周健也是一位“中奖”者。
周健老人今年76岁,家住郑州市沙口路某家属院。一个月前,他接到一个电话,声称是某老年协会组织了多家医院知名专家为老干部免费体检,届时将有专车到家门口接送。周健老人丝毫没有怀疑。第二天一早,他特地没吃早饭,带上医保卡前去体检。果然,专车按时到了他家门口,周健与同车的20多位老人一起来到一家酒店。在酒店,“白大褂”忙碌着为老人做健康讲座,给老人测血糖,测血压,还请老人吃饭。针对周健的糖尿病,“白大褂”向老人推荐了某保健品,说只要坚持吃3个疗程,就能有效改善病情。当时,周健老人听了有点半信半疑,而且身上也没带钱。但“白大褂”说,他们可以明天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第二天一早,保健品如期送到老人家里,在“白大褂”的推销怂恿下,老人付了1980元,买下共3个疗程的保健品,足足可吃上3个月。等到周健的子女们回到家,通过多方咨询,这才知道上当受骗了。
免费背后,诸多花样陷阱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商家抓住了老年人愿意花钱买健康、买便利、图便宜的心理,通过各种形式的推销、促销活动来诱导老年人消费,以达到其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调查发现,“免费体检”中,大多销售的“药品”为保健品,但其中不乏有合法产品,有问题的是经营企业的推销手段。一些老人参加了保健品经销商组织的免费检测等活动后,要么是受不住销售人员的软磨硬泡,要么是面子放不下,购买了一堆产品,回到家才发现功效根本不是所宣传的那么回事。
专家指出,商家组织的“免费健康体检”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以“高科技”概念误导老人。一些商家以“高科技”、“绿色”、“健康”、“进口产品”等概念误导老人,宣称其产品是负离子、超声波、微循环、高氧舱设计等专利技术应用,能“包治百病”,片面夸大保健功能,使老人们误以为该保健品有巨大功效,甚至可以替代药品使用。同时,商家对一些保健品存在的副作用及不适用对象只字不提,极可能损害老人的健康。
2.用“免费服务”诱导老人。以免费服务为幌子,诱导老人购买产品。有的保健品经营者常装扮成“义诊医生”,在社区、街道“像模像样”地免费进行一些血压、血脂和钙缺乏症等常规检查,煞有介事地告诉老年消费者患有这样或那样的“严重疾病”,然后推销其产品。或者开设“免费健康咨询热线”,守株待兔,在“热情”答疑释惑下,花言巧语推荐保健品。还有一些销售人员,直接到老人家中推销产品,从扫地、擦玻璃到按摩、剪指甲再到帮助老人洗脚、擦身,更甚者直接“认干妈”,设置“感情陷阱”。更有免费试用、免费联欢……如此推销往往易造成老年消费者受蒙骗,或因碍干面子购买保健产品,而后发现商品质量问题或名不符实,才感觉上当受骗。
3.雇托诱骗老人。商家高薪招募推销员,利用老年人的亲戚、朋友、同事等关系进行游说,推销产品。并请来所谓“权威专家”、“学者”在公开场合介绍产品的特殊疗效,并拿出“权威检测报告”,或指使人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送锦旗、现身说疗效,或在销售现场制造抢购假象诱骗消费者购买。
4.附赠品诱惑老人。老年人往往深受勤俭节约的传统思想影响,热衷于接受商家“免费”的赠送礼品,而商家往往也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设置购物附赠礼品或设抽奖,用抽奖和礼品诱惑一些老年人购买产品。
擦亮眼睛,坚决不掉入陷阱
当前,以“免费健康体检”等名义推销保健品和医疗器械,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时有出现。调查发现,不少义检、义诊活动表面来头不小,要么是医学会,要么是研究中心,专家都挂上国家级、省部级或是著名高校的招牌。事实上,国家对药品有严格的管理规定,非药品不允许宣传疗效,不得出现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也不得借助宣传某些成分的作用,明示或暗示食品及保健食品的治疗作用。而且,根据规定,开展义检、义诊活动必须提前向活动举办地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如果收到此类活动的邀请,只需向当地卫生部门咨询一下,便可以知道此活动是否正规。
专家指出,虚假的义检、义诊活动,大都是为推销某类药品或保健品做铺垫,到场的老人不管身体是否存在问题,最终的体检结果几乎相同。老人如果发现在场体检的人士检验结果相近时,就要提高警惕。根据相关规定,义诊中不得从事商业活动,不得误导、欺骗公众,不得聘请、雇佣非医务人员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咨询,不得推销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因此,当现场工作人员或者专家推荐这些产品时,多是非法义诊活动,老人们千万不可随意轻信这些“免费体检”,同时要及时向当地工商、卫生等监管部门举报,以免更多消费者上当。
专家同时指出,一些所谓的“老年健康工程组委会”等组织,实质上并不存在,这些机构也未取得《医疗机构许可证》或进行备案,聘请的所谓专家也没有任何资质证书。
“免费体检”中,缘何老人们频频“中招”掉入陷阱?究其原因,主要是老年人退休时间较长,对社会接触减少,防范意识差,新知识吸收也少,加上已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有些人性格还比较固执,自以为很有社会经验,认准个理儿一头牛也拉不回来,即使有旁人提醒,也听不进去,这些心理上的弱势都容易被骗子所利用。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人士同时指出,一些行骗者故意夸大老年人的病情,把正常的健康人莫名其妙地“诊断”成不正常,无端地给老年人造成了巨大的精神负担,使老年人花费了本不应该花费的钱财,使一些真正患有疾病的患者,由于轻信了“专家”、“教授”们的花言巧语,贻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给自己造成了终身遗憾。同时通过这种手段购买的产品,一旦引起纠纷,老人的合法权益就往往得不到保障,严重的会导致家庭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因此,为避免更多的老年人上当受骗,老年朋友健康检测和治疗应该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品、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民间组织的各种检测结果,切记不能作为诊断依据,保健品、食品不能替代药品的治疗作用。专家提醒,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宣传和促销,面对针对老年人的诸多“免费健康体检”,老年人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被“美丽的谎言”,骗进“温柔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