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现状及研究对策》(课题编号2012SJB880020)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近些年来,在生源减少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着生源危机的现实情况,不得不降低录取门槛,致使一部分原来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跨入高职院校的校门,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整体水平的参差不齐。此外,面对学生的基础差、主动意识弱、能力低的情况,高职院校的很多老师普遍反映,教学越来越难,很难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泰州市两所职业院校近300名高职学生就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就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高职生;学习现状
一、 問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 样本选择
本次问卷随机选取了泰州地区高职院校共300名学生参与调查,采取无记名作答方式进行调研,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为95.7%。另外,本次问卷调查中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1,女性占51%;在年龄分布上,主要为19-22岁,占所有学生比例的88.8%。
(二) 问卷选择
调查问卷是在参照刘秀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调查研究》和部分高职院校学习问题相关调查问卷的有关材料,结合泰州地区高职院校情况,特别针对高职生特点设计问卷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习习惯调查等,主要包括学习计划、学习的自觉性及课堂参与的调查;第二部分为学习态度调查,主要包括专业认知、课堂学习状况、对学习的重视度三个方面。
二、 研究结果分析
(一) 学习习惯调查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习惯、课堂听讲习惯、课后复习习惯等。
1. 学习计划的调查
在“你对学习有无计划”一项调查中,“经常有的”有100人,占到学生总数的34.8%;“有时有”有169人次,占 58.9%;“没有”有18人次,占6.3%。
在“你是否会安排第二天的学习任务?”一项调查中,105人认为经常会,占到学生总数的36.6%;161人认为偶尔会的,约占总数的56.1%;21人选择不会,约占总数的7.3%。
“凡预则立,不立则废”,做事情有了计划才容易取得好的结果。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高职生在学习上缺少计划性和合理的时间安排,这也是致使他们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
2. 学习的自觉性调查
在关于预习和复习已学知识的调查中,29.3%的学生选择了“会”,70.7%的学生则选择“不会”或“偶尔”。“课外,你会查阅专业相关的参考书籍吗?”一项调查中,“会”占 30.3%,“偶尔会”占67.2%,“不会”占2.43%。
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的高职生学习的自觉性普遍偏低,课后很少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不论是对新知识预习和复习,还是在专业领域的专研方面,在“为什么不需要复习和预习”开放式题目中,多数学生谈到原因时提到期末考试不一定考,或者老师讲的又不一定是书上的等等。
3. 课堂参与情况调查
所谓的课堂参与是指学生将自己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投身课堂活动,共同完成课堂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职生课堂参与的情况不容乐观,“不参与”“半参与”情况比较严重。
(二) 学习态度调查
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学习情况所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具体包括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及教师、学校等的态度。高职生学习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学风的效果。
1. 专业认知态度
“为什么选择职业学校”一项调查中,154人为主动选择,占调查人数的53.7%;“被动选择”的人数为98人,“盲目选择”和“别无选择”的人数均为5人。在专业选择一项调查中,“喜欢”为63人,“一般”为210人,“不喜欢”14人。
调查显示,在“是否喜欢所选专业”和“认为学习专业课程重要与否”两项调查中虽然多数高职生选择了喜欢和重要,但是在对“学校开设的课程是否喜欢”一项调查中,多数学生认为一般。
2. 对学习的态度
“学习中,更注重专业技能”的学生为76.8%,考试成绩为18.3%,12.2%的学生是因为自己感兴趣,父母的评价和同学中的地位均为2.4%。“在问到所学知识对以后就业的重要性”问题时,48.8%认为有用,32.9%认为有点用,18.3%认为没用。
(三) 结论
1. 学生学习兴趣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对学习缺少兴趣,多数高职生学习缺少计划性,即便有的学生对学习有所计划,但是由于意志力薄弱,很难坚持;没有预习新课、复习学过知识的好习惯,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不积极去寻求帮助,课堂上听课效率不高,不会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因而学习成绩不佳。
2. 学习态度不端正,缺少学习目标
部分高职生虽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学习专业课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学习主动性差,课堂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重视,学习效率不高,他们虽然也很想学习,但在学习行为上,意志力上还是欠缺,很多学生处于混日子的状态。
3. 高职生学习软环境成为导致学生出现学习问题的严重诱因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的学习软环境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各种非学习活动的诱惑成为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很多学生表示,当看到别人上网打游戏,逃课等行为时,慢慢受影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日常学生管理中我们不难发现高职生群体中抱团现象,宿舍为单位迟到、甚至部分院系整体出现的学习或教学问题。 4. 学习能力较低,自控能力较弱
对于高职生的学习来说,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软硬件配置、师资、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校风学风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环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价值观,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等。在调查中显示,学校开设的课程,学校的设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对教师的关心程度等都有不满意之处,好的学习环境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而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 应对对策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激发高职生的学习兴趣,端正高职生的学习态度,提高高职生的学习能力。
(一) 辅导员要走进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
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一线人员,是学生交流较多、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员,是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应该有着最全面了解的人员。因此必须发挥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强化班风建设,完善学生激励机制。辅导员自身也要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计划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其次,辅导员去行政化,要紧扣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结合90后高职生心理特点,拟定内容充实、可操作性强的辅导员考核体系,体系中既要考核辅导员的工作量,又要考核辅导员的工作效果。
(二) 加强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多数90后高职生恰恰由于缺少人生理想和学习目标,对“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缺少清晰的认识,加之衣食无忧的家庭状况让他们对为什么学习缺乏动力,因此要加强思想教育和管理的力度,以此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首先是要通过入学教育、思想道德修养课、主题教育活动等途径,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培养90后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与目标,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其次,要对90后高职生进行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集体生活的意识和观念,并将这种行为规范化、日常化,使学生自觉的努力促进学风建设。最后,加强奖惩机制建设,用奖惩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学风的养成;加强学习纪律教育,严格上课考勤制度、作业检查制度,强化对违纪学生的教育和处理。
(三) 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良好的学风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针对90后高职生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应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借鉴国外成熟的职业教育经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学习状况的改变。
(四) 切实落实和完善教学改革相关举措
首先是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当今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90后學生的特点,修订和完善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以此规范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其次部分老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依然采取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课堂索然无味,师生缺少互动,导致学生听课效率低,逃课现象严重。最后创新学生学业评定的考核标准,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考核。一注重学生的过程考核,减少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二采取灵活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改变学生平时不学,临考突击的不良习惯,如课堂提问、课堂报告、阶段性成果展示等形式。
(五) 建立教、学联动机制,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需更好地融合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的教学管理模式为院、系、班的三级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则是多数高职院校采取专职辅导员管理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当面对学生学习问题时,专业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则出现“课难上,辅导员的职责”和“课堂的事应该是专业教师的事”的追责矛盾。
因此,这就要求建立教学联动机制,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参与到对学生评价管理。努力整合高校教育和学生管理体制,让辅导员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让任课教师参与学生管理活动,从而为两者的沟通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共同促进学生成才,消除任课教师和辅导员之间的角色分歧,促进两者的彼此认同。只有及时沟通,互相配合,才能相互提高,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最终实现学生成人成才的培养目标,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人才。
(六) 建立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机制
虽然高职生都已是成年人,而且大部分家在外地,动不动就请家长的做法已不适应。但学校仍应当重视通过争取家长支持加强学生教育的作用。
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召开家长见面会或发给家长一封信,向家长介绍学校状况、学习特点及今后的注意事项,请家长予以积极配合。当学生学习成绩不良、发生违纪问题时,学校应及时联系家长,共同研究对策来帮助学生。学生管理需要结合学生和时代的特色,不断更新管理的理念,改进管理的办法,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发展服务,充分发挥管理服务、管理育人的作用。
总之,虽然高职生本身存在着不足,但是只要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学生是可以改变的,其能力是可以提高的。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不行的学生,只有不到位的老师。”所以,为建立良好的学风,优化校园文化,我们需要结合高职生本身的特点,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管理的作用,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增强.中小学生心理教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汪早容.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术研究,2007,(08).
[3]对高职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0,(09).
摘要:近些年来,在生源减少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着生源危机的现实情况,不得不降低录取门槛,致使一部分原来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跨入高职院校的校门,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整体水平的参差不齐。此外,面对学生的基础差、主动意识弱、能力低的情况,高职院校的很多老师普遍反映,教学越来越难,很难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泰州市两所职业院校近300名高职学生就学习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就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高职生;学习现状
一、 問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 样本选择
本次问卷随机选取了泰州地区高职院校共300名学生参与调查,采取无记名作答方式进行调研,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为95.7%。另外,本次问卷调查中男女性别比例约为1∶1,女性占51%;在年龄分布上,主要为19-22岁,占所有学生比例的88.8%。
(二) 问卷选择
调查问卷是在参照刘秀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调查研究》和部分高职院校学习问题相关调查问卷的有关材料,结合泰州地区高职院校情况,特别针对高职生特点设计问卷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习习惯调查等,主要包括学习计划、学习的自觉性及课堂参与的调查;第二部分为学习态度调查,主要包括专业认知、课堂学习状况、对学习的重视度三个方面。
二、 研究结果分析
(一) 学习习惯调查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习惯、课堂听讲习惯、课后复习习惯等。
1. 学习计划的调查
在“你对学习有无计划”一项调查中,“经常有的”有100人,占到学生总数的34.8%;“有时有”有169人次,占 58.9%;“没有”有18人次,占6.3%。
在“你是否会安排第二天的学习任务?”一项调查中,105人认为经常会,占到学生总数的36.6%;161人认为偶尔会的,约占总数的56.1%;21人选择不会,约占总数的7.3%。
“凡预则立,不立则废”,做事情有了计划才容易取得好的结果。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高职生在学习上缺少计划性和合理的时间安排,这也是致使他们学业不良的重要原因。
2. 学习的自觉性调查
在关于预习和复习已学知识的调查中,29.3%的学生选择了“会”,70.7%的学生则选择“不会”或“偶尔”。“课外,你会查阅专业相关的参考书籍吗?”一项调查中,“会”占 30.3%,“偶尔会”占67.2%,“不会”占2.43%。
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的高职生学习的自觉性普遍偏低,课后很少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不论是对新知识预习和复习,还是在专业领域的专研方面,在“为什么不需要复习和预习”开放式题目中,多数学生谈到原因时提到期末考试不一定考,或者老师讲的又不一定是书上的等等。
3. 课堂参与情况调查
所谓的课堂参与是指学生将自己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投身课堂活动,共同完成课堂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高职生课堂参与的情况不容乐观,“不参与”“半参与”情况比较严重。
(二) 学习态度调查
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学习情况所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具体包括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材料及教师、学校等的态度。高职生学习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学风的效果。
1. 专业认知态度
“为什么选择职业学校”一项调查中,154人为主动选择,占调查人数的53.7%;“被动选择”的人数为98人,“盲目选择”和“别无选择”的人数均为5人。在专业选择一项调查中,“喜欢”为63人,“一般”为210人,“不喜欢”14人。
调查显示,在“是否喜欢所选专业”和“认为学习专业课程重要与否”两项调查中虽然多数高职生选择了喜欢和重要,但是在对“学校开设的课程是否喜欢”一项调查中,多数学生认为一般。
2. 对学习的态度
“学习中,更注重专业技能”的学生为76.8%,考试成绩为18.3%,12.2%的学生是因为自己感兴趣,父母的评价和同学中的地位均为2.4%。“在问到所学知识对以后就业的重要性”问题时,48.8%认为有用,32.9%认为有点用,18.3%认为没用。
(三) 结论
1. 学生学习兴趣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由于对学习缺少兴趣,多数高职生学习缺少计划性,即便有的学生对学习有所计划,但是由于意志力薄弱,很难坚持;没有预习新课、复习学过知识的好习惯,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不积极去寻求帮助,课堂上听课效率不高,不会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因而学习成绩不佳。
2. 学习态度不端正,缺少学习目标
部分高职生虽然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学习专业课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学习主动性差,课堂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重视,学习效率不高,他们虽然也很想学习,但在学习行为上,意志力上还是欠缺,很多学生处于混日子的状态。
3. 高职生学习软环境成为导致学生出现学习问题的严重诱因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的学习软环境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各种非学习活动的诱惑成为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很多学生表示,当看到别人上网打游戏,逃课等行为时,慢慢受影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日常学生管理中我们不难发现高职生群体中抱团现象,宿舍为单位迟到、甚至部分院系整体出现的学习或教学问题。 4. 学习能力较低,自控能力较弱
对于高职生的学习来说,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软硬件配置、师资、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校风学风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环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价值观,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等。在调查中显示,学校开设的课程,学校的设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对教师的关心程度等都有不满意之处,好的学习环境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而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 应对对策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激发高职生的学习兴趣,端正高职生的学习态度,提高高职生的学习能力。
(一) 辅导员要走进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
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一线人员,是学生交流较多、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员,是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应该有着最全面了解的人员。因此必须发挥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强化班风建设,完善学生激励机制。辅导员自身也要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计划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和执行能力。其次,辅导员去行政化,要紧扣辅导员的工作职责,结合90后高职生心理特点,拟定内容充实、可操作性强的辅导员考核体系,体系中既要考核辅导员的工作量,又要考核辅导员的工作效果。
(二) 加强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多数90后高职生恰恰由于缺少人生理想和学习目标,对“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缺少清晰的认识,加之衣食无忧的家庭状况让他们对为什么学习缺乏动力,因此要加强思想教育和管理的力度,以此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首先是要通过入学教育、思想道德修养课、主题教育活动等途径,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培养90后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使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与目标,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其次,要对90后高职生进行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集体生活的意识和观念,并将这种行为规范化、日常化,使学生自觉的努力促进学风建设。最后,加强奖惩机制建设,用奖惩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学风的养成;加强学习纪律教育,严格上课考勤制度、作业检查制度,强化对违纪学生的教育和处理。
(三) 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良好的学风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针对90后高职生实际情况,高职院校应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借鉴国外成熟的职业教育经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学习状况的改变。
(四) 切实落实和完善教学改革相关举措
首先是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当今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90后學生的特点,修订和完善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以此规范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其次部分老师的教学方法陈旧,依然采取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课堂索然无味,师生缺少互动,导致学生听课效率低,逃课现象严重。最后创新学生学业评定的考核标准,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考核。一注重学生的过程考核,减少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二采取灵活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改变学生平时不学,临考突击的不良习惯,如课堂提问、课堂报告、阶段性成果展示等形式。
(五) 建立教、学联动机制,促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需更好地融合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的教学管理模式为院、系、班的三级管理模式,学生管理则是多数高职院校采取专职辅导员管理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当面对学生学习问题时,专业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则出现“课难上,辅导员的职责”和“课堂的事应该是专业教师的事”的追责矛盾。
因此,这就要求建立教学联动机制,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参与到对学生评价管理。努力整合高校教育和学生管理体制,让辅导员参与教学活动,同时让任课教师参与学生管理活动,从而为两者的沟通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共同促进学生成才,消除任课教师和辅导员之间的角色分歧,促进两者的彼此认同。只有及时沟通,互相配合,才能相互提高,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最终实现学生成人成才的培养目标,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人才。
(六) 建立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机制
虽然高职生都已是成年人,而且大部分家在外地,动不动就请家长的做法已不适应。但学校仍应当重视通过争取家长支持加强学生教育的作用。
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召开家长见面会或发给家长一封信,向家长介绍学校状况、学习特点及今后的注意事项,请家长予以积极配合。当学生学习成绩不良、发生违纪问题时,学校应及时联系家长,共同研究对策来帮助学生。学生管理需要结合学生和时代的特色,不断更新管理的理念,改进管理的办法,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发展服务,充分发挥管理服务、管理育人的作用。
总之,虽然高职生本身存在着不足,但是只要加强各方面的管理,学生是可以改变的,其能力是可以提高的。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不行的学生,只有不到位的老师。”所以,为建立良好的学风,优化校园文化,我们需要结合高职生本身的特点,更新管理理念,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学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管理的作用,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增强.中小学生心理教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汪早容.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术研究,2007,(08).
[3]对高职学生学习状况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