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罗纳河-阿尔卑斯大区上萨瓦省的小镇霞慕尼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极限跑者,勃朗峰开始了一年里最热闹的时段,80公里越野赛、勃朗峰马拉松以及极限耐力跑,这里只有你想象不到的困难。
凌晨四点,跑者们聚集在一起,额头上戴着被五颜六色发带束缚的探路灯。他们喜欢穿着莱卡的紧身衣,粗布长裤,身背各种能量补给品,柠檬味运动饮料是大家的最爱。
经验丰富的跑者通常会早起一些。在比赛途中奔跑并不是主要的前进方式。一名红衣向导在自家的大门前悠悠地说:“在山里面,我们没法奔跑。”即使从字面上我们将之称为“极限耐力跑”,但看看崎岖的山路和选手们的负重,就该知道“跑”有时只是一种奢望。
对于跑者们的身份,有个时髦的词儿叫“traillers”直译过来就是“越野者”。他们在勃朗峰附近的山坡上勾勒出彩色的线条,几个月来的勇往直前,就是为了能征服勃朗峰。
一个炎热的周六,在勃朗峰的马拉松之城霞慕尼,选手们要经历42.195公里的艰难考验,与传统马拉松不同,比赛全程有2500米的海拔落差。在约瑟夫-瓦洛的街角,有拿着写有“购买号码布”标语牌来回走动的小贩。勃朗峰马拉松的官方报名人数为2000人,但实际的参赛者要比这个数字多。还有622人参与了80公里越野赛的比赛。
刚过凌晨四点,选手们开始遭遇第一个爬坡路段。如果没有勃朗峰极限越野赛,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踏平积雪,遇到傲慢的岩羚羊、温顺的北羚羊和黑琴鸡,这里既不是谷底亦非巅峰。“这些路是我们推荐给日本游客的。”一位当地人低声抱怨着。沿途的标记指引着选手们冲向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坡,过去这里曾是爬山者的天堂。
很快,陡峭的山坡让选手们变跑为走,即便领先者也是如此,漫长的赛程迫使他们必须合理分配体力。两天前的80公里越野赛中,有152名选手中途退赛,这相当于全部参赛选手的1/4,成绩最好的选手用时将近10小时,最后一名的成绩超过了24小时。勃朗峰极限越野赛的总长度达到了160公里,最出色的选手要想完赛需要20小时左右,排名靠后的选手大约需要46小时。
我们停在了位于海拔1638米的补给站,这里是凯蒂开的一家咖啡馆。我们一边品尝着味道不错的覆盆子馅饼,一边看着选手们从眼前不断地跑过。还有一些穿着满是泥污的登山鞋的人从相反方向步履蹒跚地走来,他们带着怜悯的表情看着行色匆匆的选手们。有人继续向前,有人停下来喝口茶,聊两句,暂时忘却对遥遥无期的终点的追寻。
号码布上的名字方便了大家的交流。亚历山德拉穿着灰色的跑步短裤,弯着腰,双手扶在腿上,表情痛苦地开着玩笑:“你们有没有更换双腿的服务?”比利时人米歇尔说:“爬坡并不是最难的,我们可以放弃,因为我们已无力下坡。”瑞士人大卫显得很高兴:“这跟每天要去买面包的苦差事可不一样!没人强迫我来参赛,我很享受在这里奔跑的感觉。”状态不错的瑞士人安妮说:“我来勃朗峰是为了认清自己,一年前我的体重是100公斤,现在我只有67公斤……”瘦削的贝努瓦说:“参赛是为了挑战自己的极限。”咖啡店老板凯蒂的男友是个导游,他困惑地说:“他们这样跑会伤害自己的身体。”
爬山、下坡、再爬,奔跑、行走、再奔跑……选手们不断地消耗体能,这就是越野赛。埃里克很快通过了海拔1913米的Montenvers饭店,那里提供保温毯,他身后是紧跟不舍的博纳蒂。后者在1955年曾用六天的时间独自征服过位于勃朗峰西南部的德鲁斯峰,50多年之后,70多岁的博纳蒂仍在这里奔跑,挑战身体的极限。
夜幕降临,山下,霞慕尼悠然自得,山腰间,木屋灯光闪烁。选手们额头上的探路灯将松树林照耀得阴森、玄幻。在终点,一块块金色的奖牌在等待着主人的到来,这是为完赛的选手准备的最好的奖品。时间并不重要,名次更无足重轻,特别是当冠军选手们一马当先的时候。西班牙人约尔内以3小时30分的成绩获得了冠军,比第100名的用时少了2小时,比最后一名少了6小时。
通常来说,越野选手不依靠比赛为生,越野赛只是生活的一种方式。莱卡服或越野鞋的制造商会为他们提供装备和一些微薄的收入。弗朗索瓦·达埃纳和米歇尔·拉纳一起代表Salomon参加了勃朗峰80公里越野赛。他们的赞助经理樊尚说:“比赛第二天,米歇尔或许会在山上拯救登山者的生命。”因为米歇尔的职业是高山警察。“去年当弗朗索瓦赢得了勃朗峰极限徒步赛后,他就回到了葡萄地里。”弗朗索瓦是一名果农。
在勃朗峰80公里越野赛上,米歇尔和弗朗索瓦并不愿意彼此竞争。“我们为何要一决高下?每次比赛我们都会闲聊,一起谈谈做父亲的感受。”米歇尔说道,弗朗索瓦补充:“我们根本不存在竞争关系。”这是一种分享的精神。他们俩讲述了一起在云中穿行,体会云起云落的感受,看着北羚羊在身前两米处跑过,听着雷鸟嘶哑的叫声。米歇尔说:“我喜欢和自然接触,感受宁静和最朴实的路面,我讨厌沥青马路。”弗朗索瓦说:“平原真让人沮丧,没有风景,缺少韵味。”米歇尔每周训练10到20个小时,弗朗索瓦则不知道一年要跑多久。他们在意的只是愉悦感。他们承认比赛翌日会觉得浑身酸痛,但仍坚持每天上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跑步的魅力吧。
凌晨四点,跑者们聚集在一起,额头上戴着被五颜六色发带束缚的探路灯。他们喜欢穿着莱卡的紧身衣,粗布长裤,身背各种能量补给品,柠檬味运动饮料是大家的最爱。
经验丰富的跑者通常会早起一些。在比赛途中奔跑并不是主要的前进方式。一名红衣向导在自家的大门前悠悠地说:“在山里面,我们没法奔跑。”即使从字面上我们将之称为“极限耐力跑”,但看看崎岖的山路和选手们的负重,就该知道“跑”有时只是一种奢望。
对于跑者们的身份,有个时髦的词儿叫“traillers”直译过来就是“越野者”。他们在勃朗峰附近的山坡上勾勒出彩色的线条,几个月来的勇往直前,就是为了能征服勃朗峰。
一个炎热的周六,在勃朗峰的马拉松之城霞慕尼,选手们要经历42.195公里的艰难考验,与传统马拉松不同,比赛全程有2500米的海拔落差。在约瑟夫-瓦洛的街角,有拿着写有“购买号码布”标语牌来回走动的小贩。勃朗峰马拉松的官方报名人数为2000人,但实际的参赛者要比这个数字多。还有622人参与了80公里越野赛的比赛。
刚过凌晨四点,选手们开始遭遇第一个爬坡路段。如果没有勃朗峰极限越野赛,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踏平积雪,遇到傲慢的岩羚羊、温顺的北羚羊和黑琴鸡,这里既不是谷底亦非巅峰。“这些路是我们推荐给日本游客的。”一位当地人低声抱怨着。沿途的标记指引着选手们冲向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坡,过去这里曾是爬山者的天堂。
很快,陡峭的山坡让选手们变跑为走,即便领先者也是如此,漫长的赛程迫使他们必须合理分配体力。两天前的80公里越野赛中,有152名选手中途退赛,这相当于全部参赛选手的1/4,成绩最好的选手用时将近10小时,最后一名的成绩超过了24小时。勃朗峰极限越野赛的总长度达到了160公里,最出色的选手要想完赛需要20小时左右,排名靠后的选手大约需要46小时。
我们停在了位于海拔1638米的补给站,这里是凯蒂开的一家咖啡馆。我们一边品尝着味道不错的覆盆子馅饼,一边看着选手们从眼前不断地跑过。还有一些穿着满是泥污的登山鞋的人从相反方向步履蹒跚地走来,他们带着怜悯的表情看着行色匆匆的选手们。有人继续向前,有人停下来喝口茶,聊两句,暂时忘却对遥遥无期的终点的追寻。
号码布上的名字方便了大家的交流。亚历山德拉穿着灰色的跑步短裤,弯着腰,双手扶在腿上,表情痛苦地开着玩笑:“你们有没有更换双腿的服务?”比利时人米歇尔说:“爬坡并不是最难的,我们可以放弃,因为我们已无力下坡。”瑞士人大卫显得很高兴:“这跟每天要去买面包的苦差事可不一样!没人强迫我来参赛,我很享受在这里奔跑的感觉。”状态不错的瑞士人安妮说:“我来勃朗峰是为了认清自己,一年前我的体重是100公斤,现在我只有67公斤……”瘦削的贝努瓦说:“参赛是为了挑战自己的极限。”咖啡店老板凯蒂的男友是个导游,他困惑地说:“他们这样跑会伤害自己的身体。”
爬山、下坡、再爬,奔跑、行走、再奔跑……选手们不断地消耗体能,这就是越野赛。埃里克很快通过了海拔1913米的Montenvers饭店,那里提供保温毯,他身后是紧跟不舍的博纳蒂。后者在1955年曾用六天的时间独自征服过位于勃朗峰西南部的德鲁斯峰,50多年之后,70多岁的博纳蒂仍在这里奔跑,挑战身体的极限。
夜幕降临,山下,霞慕尼悠然自得,山腰间,木屋灯光闪烁。选手们额头上的探路灯将松树林照耀得阴森、玄幻。在终点,一块块金色的奖牌在等待着主人的到来,这是为完赛的选手准备的最好的奖品。时间并不重要,名次更无足重轻,特别是当冠军选手们一马当先的时候。西班牙人约尔内以3小时30分的成绩获得了冠军,比第100名的用时少了2小时,比最后一名少了6小时。
通常来说,越野选手不依靠比赛为生,越野赛只是生活的一种方式。莱卡服或越野鞋的制造商会为他们提供装备和一些微薄的收入。弗朗索瓦·达埃纳和米歇尔·拉纳一起代表Salomon参加了勃朗峰80公里越野赛。他们的赞助经理樊尚说:“比赛第二天,米歇尔或许会在山上拯救登山者的生命。”因为米歇尔的职业是高山警察。“去年当弗朗索瓦赢得了勃朗峰极限徒步赛后,他就回到了葡萄地里。”弗朗索瓦是一名果农。
在勃朗峰80公里越野赛上,米歇尔和弗朗索瓦并不愿意彼此竞争。“我们为何要一决高下?每次比赛我们都会闲聊,一起谈谈做父亲的感受。”米歇尔说道,弗朗索瓦补充:“我们根本不存在竞争关系。”这是一种分享的精神。他们俩讲述了一起在云中穿行,体会云起云落的感受,看着北羚羊在身前两米处跑过,听着雷鸟嘶哑的叫声。米歇尔说:“我喜欢和自然接触,感受宁静和最朴实的路面,我讨厌沥青马路。”弗朗索瓦说:“平原真让人沮丧,没有风景,缺少韵味。”米歇尔每周训练10到20个小时,弗朗索瓦则不知道一年要跑多久。他们在意的只是愉悦感。他们承认比赛翌日会觉得浑身酸痛,但仍坚持每天上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跑步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