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本文在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师本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 职师本科 交通运输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241-02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2017年12月7日,我国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地强调了“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国家高度重视,全社会积极参与,固然对于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重要,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就业观念,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具有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才是根本出路。因此加强创业教育、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近年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不够明确
目前,虽然一些高校与高职院校已经创建了创新创业学院,但是创新创业教育还尚未成为国内高校与高职院校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学术领域。大部分高校与高职院校还尚未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流教育体系,甚至没有相对较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框架与体系。
部分高校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相关人员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为学生的毕业和就业提供相对专业的方向指导,甚至还有些高校仅是开展了一些带有功利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由此可见,部分高校与高职院校尚未真正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仅仅还停留在理论创新阶段,尚未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促使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仍处于边缘化阶段。
2.职师本科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教学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构建一套科学的、合理的且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部分高校与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是,不管是从课程的形式、结构,还是内容上都未能真正的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宗旨和目的。单一的课程结构,缺少针对性的课程内容,缺少灵活性的课程设置,都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3.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的宣讲为主,缺少师生的互动环节,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此外,部分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课程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或者是其实践基地仅是一个摆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动机的形成。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实践中的学习,才能获得感悟,获得理论与实践的熏陶。
4.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不够重视
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行的重要基础,有效制约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首先是大部分的普通高等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严重缺乏,其次是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结构设置不合理。
二、职师本科交通运输专业引入“创新创业”的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整体性和规范性。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融入职师本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中,主要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融合创新创業教育与专业课程
把创新创业教育从注重形式引向注重实效,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效融合,使理工科学生能够实现 “从学术创新到创业发展”的转变,使经济管理等文科类学生实现 “以创业带动创新”发展。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就需要踏实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仅要把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交通运输专业教学之中,还应重视学科的互补性和教学的综合性,注意把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引入其中,形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操作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加强理论型师资和实践型师资的培养,注重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精神示范,并且定期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增加企业管理、生产经验;实践型师资的培养中,要更加注重创业教师的企业经验,要积极聘请有创业经历并担任过或仍在担任企业管理职务,具备教学能力的人士担任高校创业教师。
2.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课程具有覆盖面较广、普适性较强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其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课程,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对学生进行启蒙化教育,促使学生具有专业的、基本的创业素质,激发创新创业的潜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
普通高等院校与高职院校应该通过不断地开发与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课程,增设多专业、跨学科的融合课程,拓宽学生的交通运输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训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提升学生的整体创新创业素质。
3.加强与优化案例教学及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众所周知,案例教学法已经被普遍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它是教学中主要运用案例,用以引导学生的理解,以便产生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则是一种比较强调灵活性与多样性的,且具有实践性、体验性与实效性的教育方式。在交通运输专业的实际课程教育中,加强与优化案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4.丰富考核方式
目前很多高校还是采用传统的以论文或者考试的方式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考核。我们在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应推行校企“双师傅”共同评分、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突破束缚创新创业灵感的桎梏;改革交通运输专业的考试考核的内容和方式,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并运用大数据技术,丰富教育资源,推动课程和教学改革,破除“高分低能”的积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师本科院校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中,能够较快的培养出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有利于促进地方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宝君. “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反思与应对策略[J]. 高校教育管理,2017,11(01):33-39.
[2]冀宏,顾永安,张根华,潘启勇,费志勇.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 江苏高教,2016,(04):77-80.
作者简介:
朱立宗(1980-),广西贵港人,学历:硕士研究生,广西科技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职业教育研究。
【关键词】创新创业 职师本科 交通运输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0-0241-02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2017年12月7日,我国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地强调了“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国家高度重视,全社会积极参与,固然对于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重要,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就业观念,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具有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才是根本出路。因此加强创业教育、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近年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不够明确
目前,虽然一些高校与高职院校已经创建了创新创业学院,但是创新创业教育还尚未成为国内高校与高职院校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学术领域。大部分高校与高职院校还尚未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流教育体系,甚至没有相对较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框架与体系。
部分高校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相关人员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为学生的毕业和就业提供相对专业的方向指导,甚至还有些高校仅是开展了一些带有功利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由此可见,部分高校与高职院校尚未真正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仅仅还停留在理论创新阶段,尚未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促使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仍处于边缘化阶段。
2.职师本科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教学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构建一套科学的、合理的且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部分高校与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是,不管是从课程的形式、结构,还是内容上都未能真正的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宗旨和目的。单一的课程结构,缺少针对性的课程内容,缺少灵活性的课程设置,都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3.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的宣讲为主,缺少师生的互动环节,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不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此外,部分高校与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课程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或者是其实践基地仅是一个摆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创新创业动机的形成。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通过实践中的学习,才能获得感悟,获得理论与实践的熏陶。
4.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不够重视
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行的重要基础,有效制约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首先是大部分的普通高等院校与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严重缺乏,其次是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结构设置不合理。
二、职师本科交通运输专业引入“创新创业”的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整体性和规范性。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融入职师本科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中,主要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融合创新创業教育与专业课程
把创新创业教育从注重形式引向注重实效,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效融合,使理工科学生能够实现 “从学术创新到创业发展”的转变,使经济管理等文科类学生实现 “以创业带动创新”发展。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就需要踏实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仅要把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交通运输专业教学之中,还应重视学科的互补性和教学的综合性,注意把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引入其中,形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操作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加强理论型师资和实践型师资的培养,注重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创造性活动的开展提供精神示范,并且定期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增加企业管理、生产经验;实践型师资的培养中,要更加注重创业教师的企业经验,要积极聘请有创业经历并担任过或仍在担任企业管理职务,具备教学能力的人士担任高校创业教师。
2.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课程具有覆盖面较广、普适性较强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其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课程,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对学生进行启蒙化教育,促使学生具有专业的、基本的创业素质,激发创新创业的潜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
普通高等院校与高职院校应该通过不断地开发与拓宽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课程,增设多专业、跨学科的融合课程,拓宽学生的交通运输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训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提升学生的整体创新创业素质。
3.加强与优化案例教学及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众所周知,案例教学法已经被普遍应用于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它是教学中主要运用案例,用以引导学生的理解,以便产生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则是一种比较强调灵活性与多样性的,且具有实践性、体验性与实效性的教育方式。在交通运输专业的实际课程教育中,加强与优化案例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创造性。
4.丰富考核方式
目前很多高校还是采用传统的以论文或者考试的方式对创新创业课程进行考核。我们在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应推行校企“双师傅”共同评分、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突破束缚创新创业灵感的桎梏;改革交通运输专业的考试考核的内容和方式,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并运用大数据技术,丰富教育资源,推动课程和教学改革,破除“高分低能”的积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职师本科院校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中,能够较快的培养出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有利于促进地方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宝君. “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反思与应对策略[J]. 高校教育管理,2017,11(01):33-39.
[2]冀宏,顾永安,张根华,潘启勇,费志勇.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 江苏高教,2016,(04):77-80.
作者简介:
朱立宗(1980-),广西贵港人,学历:硕士研究生,广西科技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