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龙——我的故事就是一部电影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ku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记忆从《功夫》开始
  
  在电影《功夫》中,那个坐在马桶上,戴着老花眼镜看报纸的近乎掉光了头发的人一出现,许多观众依然会叫出来——“陈真”。
   梁小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功夫红星,他曾经和李小龙、成龙齐名,并被称为“三小龙”,此后曾在《霍元甲》和《陈真》中扮演陈真而红遍大江南北。此后,他逐渐淡出演艺圈,《功夫》是梁小龙自退出后第一次重返大银幕。他为什么会选择《功夫》复出呢?梁小龙说:“以前息影是因为想去做生意,那时觉得自己不应该再当演员,但是很多年后才发现自己其实就是一个演员。在1992年的时候,周星驰就邀请我拍戏,我因为做生意没有答应,之后就总觉得欠他一个人情,所以这一次就出来和他合作。”梁小龙又表示:“我在影片中扮演一个功夫很高的神经病,只想找一个对手,最后才发现周星驰才是真正的对手。周星驰的手法是反传统的,所以我的角色很难演。周星驰的拍片方法很特别,和其他导演不一样。在电影中有很多不同派别的功夫,我有时也会提意见,但他的要求非常高,往往一个镜头拍30多遍,他不是取最后一个,而是取第8个或第10个。”
  面前的梁小龙,虽说少了一份当年的青春英气,却多了一份中年人的沧桑稳健。那双满是硬痂的手所传达的除了一代武打明星的中国功夫,还有一个沧桑的故事。
  
  我没有童年的感觉
  
  祖籍广东生于香港一个贫寒家庭的梁小龙,在他出生两个月后便开始跟着奶奶过,奶奶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由于父母同奶奶有矛盾,他和奶奶及姑姑住在一起。奶奶想让她的孙子将来能出人头地,不要像她那没文化的儿子。她每天辛苦地穿珠子赚钱供孙子上学,哪怕每月要交60元的学费。小龙放学后躺在像汽车一样大的房间的硬板上什么也干不了,因为房东要到晚上7点才开灯,小小年纪的他内心的苦闷无处诉说,于是他背着奶奶去找工作,他要让奶奶过得好一些。喜欢吉他、音乐又玩不起,便利用暑假到英文学校乐队去演奏,以赚取每月200元的生活费。后来,同学家开武行,他去了,人家嫌他太小,不想要他,他就常跑去帮忙端茶、按摩什么的。其实,小龙宁愿从五层楼上往下跳,也不愿让自尊受到伤害,他发誓如果自己干这行一定要当他们的领导。一次一个武行要从30层楼往下摔时犹豫了,小龙一声“我来”,就爬上了30楼,为此,人家多给了他20元钱。凭着胆大和勤奋,他的武艺日益精湛,在100多人的武行做到了前3名之列。15岁之前,每当过生日时他听到的是“你今天生日了”,他想,等自己赚了钱,一定要去买自己喜欢的那个鱼缸。在武行做替身演员,每天攒10元钱,攒够了600元他去买回了那个鱼缸,这是他的第一份生日礼物。17岁那年他拿着身份证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父母。
  
  “回家”没错巅峰隐退
  
  凭着一股肯吃苦的劲头和过人的胆识,梁小龙从一个普通的替身演员,一直做到了大主演,成了功夫明星。然而,身为英籍的梁小龙除了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外,对自己的国家几乎一无所知。没见过中国地图,不会说普通话,他渴望了解中国。在大街上遇到中国同胞,他就兴奋地上前与人家搭讪,人家却把他当成了日本人。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梁小龙被邀请到祖国大陆做一次文化交流和访问,没想到此行回来后却遭到台湾当局封杀,因为台湾是香港影视的主要市场。台湾当局让他按他们的意思写悔改书,把他在祖国大陆所见所闻、人们美好的生活和热情硬说成是人们没地方住,没饭吃,遭到梁小龙的拒绝。他说,我没有错,我只是回了一趟家。为此,梁小龙被迫息影,离开了他为之奋斗多年的钟爱的事业。
  退出影视圈的梁小龙很孤立,没有朋友,曾经连续七天没出过门。以前一天工作20个小时,拍戏都得了后遗症,忘了自己的名字,因为香港观众都叫他戏里扮演角色的名字。香港激烈的竞争使人必须抓紧抓住一切机会,否则,就只有被淘汰,但到此时梁小龙却突然成了一个无所事事的多余人,回到了最普通的生活状态。
  为了适应一切事要由自己打理的生活,他去坐公共汽车,去排队,买菜时,卖菜的人就让他买最贵的,一下子买回1000元的菜弄得他不知如何是好。他用了一年时间调整心态。下一步怎么办?他知道自己除了演戏只会开车,那就去做汽车零件生意吧。他每每对合作伙伴说,你觉得我该赚多少钱你就告诉我,结果是人家开心了,他却赔了,来大陆谈生意,就要陪着喝酒。每到一个城市,他都不知这个城市什么模样,因为,为了表示诚意,早晚的应酬他一路陪下去,往往醉酒后被人抬来抬去,生来不喜欢喝酒的他为此很痛苦。生意一做就是十年,他说自己赚了经验。
  
  再饰陈真感悟人生
  
  虽说在商场上磨砺了十年,梁小龙的那份陈真情结却从未融化掉。所以,当那位北京东方正艺影视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老总邀请他出演一部叫《陈真———英雄再现》的电视剧时,梁小龙心动了,于是他决定复出并卖掉了自己的公司。
  从《霍元甲》到《陈真》再到这部《陈真———英雄再现》,梁小龙的感觉是《陈真———英雄再现》在科技、包装上更先进了。剧中的陈真曾因为以前动辄替中国人出口气的举动被国人所赞赏,却又常因此遭遇到人们怕遭报复而采取的回避。那时又没人能理解他,他很痛苦,曾一度消极地到处游荡。后来他经历了许多事,明白了保卫国家武功不是惟一的,人心才是最重要的。
  说到这份“陈真”情结,梁小龙若有所思地说:“其实,我一直在演我自己,只是所处的时代不同而已。”
  1995年,梁小龙娶回来一位沈阳女孩。那是他在深圳开酒店时,师姐带着一个朋友的女儿去玩认识的,按理还应管他叫叔叔,梁小龙不舒服,人家也不肯这么叫,这就是缘分。自言不喜欢追求人也不喜欢被人追求的梁小龙最终这样解释这份缘,以前见到别人聚聚分分,有的在彼此了解了时却选择了分手。不是每个人都懂生活的,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所以他不愿自己去触及这些。直到有一天她来了就来了。他要她只管学习怎么生活,她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她开心。已是两个儿女的父亲的梁小龙在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感慨颇多,他说,如果你在意她(他)的缺点你就不是真正的爱她(他)。人生过得很快。梁小龙说他最怕睡觉,那太浪费时间了。
  
  切磋《功夫》
  
  十几年前,周星驰拍《漫画威龙》和《新精武门》的时候,就曾经找过梁小龙,但是当时他生意正忙无奈婉拒,一直觉得欠他一个人情。这一次两人谈起《功夫》的时候,颇为投缘,“周星驰说要找一个腿功了得的人物,没有比我更适合这个角色的了,虽然十几年没拍戏,但是我每天坚持锻炼保持身材,当场就给他表演了一个凌空踢,让他笑得合不拢嘴,连声说,‘小龙哥,你真行!这次恐怕打不死你了!’”
  《功夫》中没有给梁小龙太多展示他高超腿功的机会,相反倒是不少文戏让梁小龙觉得面临挑战,“以前演陈真,演霍元甲,始终都是从自己的性格出发,内心觉得自己也是同样的英雄人物,所以角色并没有多少演绎的成分,而且我们都是演武戏出身,真正一停下来就不会演了。周星驰这次却让我演一个反派,而且不许我事先训练,每一次都是到了拍摄现场即兴表演,我自信动作部分有能力应付,文戏部分确实用很多时间去迎合周星驰的要求,结果我花了比动作还要多的力气。”
  在《功夫》中与周星驰合作,也算让梁小龙得偿所愿,他告诉记者,“从前听人说他要求高,难相处,不尊敬长辈。但是我没有感觉他难相处,因为我也是一个很高要求的人,这些是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应有的精神。”《功夫》为他提供了一个重回影视圈的契机,梁小龙相信娱乐圈里,不光是只有一个周星驰,还有很多很多的高手,“我并没有特定想演的角色,如果有好剧本及合理的价钱,我都可以演出,毕景现在年纪大了,理想与现实都是需要的,而市场决定一切,不能由我来挑角色,我只想做好我的本分。”
其他文献
1印刷机械制造商面临的挑战在传统意义上,我们谈到印刷通常是指凹版、柔版或胶印技术,但是,2012的德鲁巴给我们最大的冲击却是数字印刷的崛起。尽管在过去几年间数字印刷不断
翻开2004年11期《精武》的俱乐部,我被许德林先生的一篇短文《读(我眼中的李小龙)有感》所吸引。许德林先生在文中对《我眼中的李小龙》一文的作者张先生关于李小龙截拳道武学体系的观点甚为不满,甚至一笔抹杀了张先生该文的价值,称张先生此文只有“抛砖引玉”四个字是正确的,维护李小龙截拳道正统地位的形象跃然纸上。我与张先生素不相识,但是对于李小龙截拳道的看法与张先生较为一致,有必要站出来说上几句。  笔者
为了降低车辆在饱和度较低的交通状态下的停车率,提出了一种面向低饱和状态的城市区域协调的控制方法。以路口检测流量为输入,通过对信号周期,相位差及绿性比建立优化模型,输出子
一位基层领导干部给我发来了条关于干群关系内容的短信:“鱼水关系省事儿,油水关系费事儿,水火关系找事儿,鸭水关系没事儿”。四种形象比喻,反映出了现实生活中干群关系的四种表现。前三种关于干群关系的形象比喻是非对错不言而喻,值得关注的是第四钟“鸭水关系”。  多年来,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基层,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工作的尺码。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把下基层深入群众当成镀金应付,甚至作为捞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