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隨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必然由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家庭承包经营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出来,突出表现在单个家庭经营规模小、科技推广难、产品单一、质量不高,农产品交易成本高、产品难卖等因素,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增收致富。而农民群众又迫切需要一种组织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科学技术、销售服务等,为他们承担一些市场风险和节省一定费用。对此,各级地方政府在如何组织农民进入市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先后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工作,在这些工作的推动和影响下,一些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地方,在能人的带动下逐步自发组织起来,形成了新的经济组织,走上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道路,农民专业合作社孕育而生。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营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效应不明显
目前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只在本村或相邻村范围内发展,每个专业合作社的理事成员只有5至7人,入社会员少,带动农户少,有的还存在农户的自产自销,未能在全镇或全县范围内辐射。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经济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再生产资金和流动资金不足。未形成规模化经营的实力。
2.经营制度不规范、不完善
一是《合作社章程》的建立和执行不规范。多数依照农业部示范章程建立,流于形式,合作社成员对章程内容不理解,有的合作社写一套做一套。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即便有也流于形式,没有切实履行章程规定的职责,没有按章程规定正常开展活动,合作社成立之后基本处于松散状态。有的合作社在决策权上有家长式作风,没有体现决策民主,农户利益得不到有效地保障。三是财务制度不健全。多数专业合作社未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甚至有的连基本账目都没有。
3.成员文化程度低,创新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以及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大多数只具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他们大多数只是农村中种养殖积极性较高的农民,对市场经济知识缺乏了解,还有极强的小农意识,存在一家一户独打单干的现象,创新和发展的能力较弱。
4.人才缺乏。由于进城务工的青壮年农民较多,因此造成了农村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另外,合作社牵头人虽然是本地的一些能人或专业户,但仍缺乏全面管理经营知识,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这些都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策
1. 搞好典型示范,发挥合作社的带动作用。要继续坚持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原则,通过示范性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农民群众增强合作意识,带动农民群众开展专业合作。在技术服务、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销售等方面,促进合作社运作更趋规范、市场更趋稳定、效益明显增加,真正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带动效应。将“品牌兴农”战略贯彻到户,当好现代农业发展的“宣传员”。工商部门加强对专业合作社商标法律宣传和注册辅导,积极鼓励合作社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等,并根据合作社商标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分类指导;引导培育具有地域资源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优先推荐条件成熟的合作社商标申报著、驰名商标;引导合作社正确运用广告宣传手段,提高合作社商标品牌的知名度、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及“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目的。
2.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合作社网络化
互联网农业,当前很热。“网购、快递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出现,为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实现产消零距离的条件。”所以说农村网络的普及给农民专业合作社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了可能。一是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如手机农信通。二是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电商模式。农村电子商务也是正在新兴的一种农产品供销平台,通过互联网,农产品可以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也有利于品牌的宣传。
3.加强引导和扶持,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动力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项新生事物,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政府和有关农业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条例》、宣传成效、宣传典型,要给予支持和引导。首先,要正确把握3项原则:一是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自愿民主的原则;二是要坚持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原则,既可以在本地、本专业范围内开展合作与联合,也可以跨地域、跨所有制开展合作与联合,这一点对于越城区尤为重要;三是坚持示范引导的原则,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出台以及落实各项政策来推进合作社的发展。近年来,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相关部门在绿色通道、农资供应、用地、用电、注册登记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越城区也要积极鼓励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视其发展情况给予适当奖励。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经营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带动效应不明显
目前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只在本村或相邻村范围内发展,每个专业合作社的理事成员只有5至7人,入社会员少,带动农户少,有的还存在农户的自产自销,未能在全镇或全县范围内辐射。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经济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再生产资金和流动资金不足。未形成规模化经营的实力。
2.经营制度不规范、不完善
一是《合作社章程》的建立和执行不规范。多数依照农业部示范章程建立,流于形式,合作社成员对章程内容不理解,有的合作社写一套做一套。二是组织机构不健全,即便有也流于形式,没有切实履行章程规定的职责,没有按章程规定正常开展活动,合作社成立之后基本处于松散状态。有的合作社在决策权上有家长式作风,没有体现决策民主,农户利益得不到有效地保障。三是财务制度不健全。多数专业合作社未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甚至有的连基本账目都没有。
3.成员文化程度低,创新能力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以及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大多数只具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他们大多数只是农村中种养殖积极性较高的农民,对市场经济知识缺乏了解,还有极强的小农意识,存在一家一户独打单干的现象,创新和发展的能力较弱。
4.人才缺乏。由于进城务工的青壮年农民较多,因此造成了农村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另外,合作社牵头人虽然是本地的一些能人或专业户,但仍缺乏全面管理经营知识,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这些都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策
1. 搞好典型示范,发挥合作社的带动作用。要继续坚持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原则,通过示范性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农民群众增强合作意识,带动农民群众开展专业合作。在技术服务、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销售等方面,促进合作社运作更趋规范、市场更趋稳定、效益明显增加,真正起到“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带动效应。将“品牌兴农”战略贯彻到户,当好现代农业发展的“宣传员”。工商部门加强对专业合作社商标法律宣传和注册辅导,积极鼓励合作社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等,并根据合作社商标发展的不同阶段,实施分类指导;引导培育具有地域资源优势和特色的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注册,优先推荐条件成熟的合作社商标申报著、驰名商标;引导合作社正确运用广告宣传手段,提高合作社商标品牌的知名度、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及“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目的。
2.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合作社网络化
互联网农业,当前很热。“网购、快递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出现,为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了实现产消零距离的条件。”所以说农村网络的普及给农民专业合作社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了可能。一是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如手机农信通。二是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电商模式。农村电子商务也是正在新兴的一种农产品供销平台,通过互联网,农产品可以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也有利于品牌的宣传。
3.加强引导和扶持,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动力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项新生事物,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政府和有关农业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条例》、宣传成效、宣传典型,要给予支持和引导。首先,要正确把握3项原则:一是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自愿民主的原则;二是要坚持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原则,既可以在本地、本专业范围内开展合作与联合,也可以跨地域、跨所有制开展合作与联合,这一点对于越城区尤为重要;三是坚持示范引导的原则,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其次,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出台以及落实各项政策来推进合作社的发展。近年来,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相关部门在绿色通道、农资供应、用地、用电、注册登记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越城区也要积极鼓励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视其发展情况给予适当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