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教学效率。这是通过平时的一系列阅读活动达成的,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我们认为,教师按照学习一篇课文课堂教学的进程,运用合适的策略可以提高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预习指导;理解重点;把握内容;品味语言;读写结合
一、 课前预习指导,养成自觉预习习惯
要想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应该在学生对文本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就是以学生已知的内容为起点开始教学。那么学生的预习指导就很重要了。如果把学生的预习放在课上进行,学生预习、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以需要时间也不一样。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就完成不了预习任务。因此,我们在新授课之前,就会指导学生预习,教會其预习方法,然后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预习。这时,学生的预习时间可以根据他的预习质量和水平而定。
根据课文类别——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预习要求不同。一般的精读课文的预习首要任务是朗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第二,学生自学生字词语,圈画课文的生字词语,读熟,试着借助工具书、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画出自己不可理解的词语。第三,让学生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课后思考题,不会的做上记号。有时,我们会设计适量的阅读作业。有些精读课文涉及的知识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上网搜集、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上课时,学生借助搜集整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的能力,又培养了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为学好课文奠定基础。
二、 引导理解重点词句,丰富语言积累
句段是由字词组成的,理解词语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在课堂教学中,在学习生字词语后,我们会让学生讨论自己在预习时不理解的词语,然后结合年段特点,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拆词组词、想象讨论、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学生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后,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也理解了。我们乘机选择优美有特色的句段鼓励学生诵读积累。这样既丰富了学生语言积累,也为下一步的阅读理解做好了铺垫。当然词语理解的时机,我们会根据情况,有时在识字学词环节进行,有时结合情境在语言品读环节进行。
三、 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梳理初步感受
小学高年级,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而且概括课文内容是中高年级学生必备的一项能力。在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后,我们会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由于有了中年级概括课文内容能力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方法,到了高年级,教师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写事的文章,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所做的事情,写景、物的文章则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概括。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结构、写作特点灵活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有中心句的引导学生抓中心句的方法来概括。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到》,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个中心句来概括内容,即全面又简练。这样为下一环节品读语言找到了切入点。有的写人的文章,人物众多,事件复杂,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人物,明确主要人物,然后串联人物之间的事件,就可以抓住复杂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 提出有价值的主问题,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学生谈了初步读课文的感受后,教师要提出有价值的主问题,然后学生带着主问题深入品读文本,圈画批注重点词句,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再进行交流分享,可以选择时机检查理解重点语句,在词语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阅读环节的主问题尤为重要。它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研读能力,标志着教师对阅读环节教学内容的选定精准科学程度,教师选准了主问题可以避免串讲串问,避免低效阅读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问题教师必须要结合文章主体特点,结合年段特点、单元训练目标,结合课后题来设计。
五、 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阅读和写作是一个输入、输出的逆过程,学生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扎实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写作时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常见的写作方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领悟一些显性的写法,如写人物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体现人物精神层面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一些较隐含的写法教师也应引导学生感悟。《老人与海鸥》一文写了老人和海鸥这两种事物之间的事——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喂海鸥、关心海鸥,海鸥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老人去世了,海鸥就像老人的子女一样送别老人,不让人们把老人的遗像搬离。看起来有点复杂,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发现,让学生明白写甲、乙两者之间的事,可以先写甲对乙的做法,乙的反应,再写乙对甲的做法,甲的反应,其中文章写谁,谁就是重点对象,应该详写。同时,此课的场面描写也很有特色,文章写老人喂海鸥,海鸥的反应,又把两者的动作合起来写,这都给学生以启示。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后可以写活动类的文章,如“庆六一儿童节”、比赛等,写演员的表演、运动员的表现,写观众的反应,有场面描写,有点面结合,内容就能写得有序而具体。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就可以写“自己和老师”之间的事,写“庆元旦”等。
以上是我们结合以前的教学经验和多年的研究,总结提炼的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通过运用这些策略,我们的阅读教学效率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语文素养也提高,思维更活跃。
作者简介:
李晓芬,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新民小学。
关键词:预习指导;理解重点;把握内容;品味语言;读写结合
一、 课前预习指导,养成自觉预习习惯
要想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应该在学生对文本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就是以学生已知的内容为起点开始教学。那么学生的预习指导就很重要了。如果把学生的预习放在课上进行,学生预习、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以需要时间也不一样。学习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就完成不了预习任务。因此,我们在新授课之前,就会指导学生预习,教會其预习方法,然后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预习。这时,学生的预习时间可以根据他的预习质量和水平而定。
根据课文类别——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预习要求不同。一般的精读课文的预习首要任务是朗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第二,学生自学生字词语,圈画课文的生字词语,读熟,试着借助工具书、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画出自己不可理解的词语。第三,让学生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课后思考题,不会的做上记号。有时,我们会设计适量的阅读作业。有些精读课文涉及的知识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上网搜集、查阅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上课时,学生借助搜集整理的资料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的能力,又培养了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为学好课文奠定基础。
二、 引导理解重点词句,丰富语言积累
句段是由字词组成的,理解词语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在课堂教学中,在学习生字词语后,我们会让学生讨论自己在预习时不理解的词语,然后结合年段特点,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拆词组词、想象讨论、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学生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后,对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也理解了。我们乘机选择优美有特色的句段鼓励学生诵读积累。这样既丰富了学生语言积累,也为下一步的阅读理解做好了铺垫。当然词语理解的时机,我们会根据情况,有时在识字学词环节进行,有时结合情境在语言品读环节进行。
三、 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梳理初步感受
小学高年级,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内容,而且概括课文内容是中高年级学生必备的一项能力。在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后,我们会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由于有了中年级概括课文内容能力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方法,到了高年级,教师根据不同的文章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写事的文章,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所做的事情,写景、物的文章则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概括。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结构、写作特点灵活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有中心句的引导学生抓中心句的方法来概括。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到》,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抓住“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个中心句来概括内容,即全面又简练。这样为下一环节品读语言找到了切入点。有的写人的文章,人物众多,事件复杂,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人物,明确主要人物,然后串联人物之间的事件,就可以抓住复杂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 提出有价值的主问题,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学生谈了初步读课文的感受后,教师要提出有价值的主问题,然后学生带着主问题深入品读文本,圈画批注重点词句,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再进行交流分享,可以选择时机检查理解重点语句,在词语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阅读环节的主问题尤为重要。它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研读能力,标志着教师对阅读环节教学内容的选定精准科学程度,教师选准了主问题可以避免串讲串问,避免低效阅读教学活动,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问题教师必须要结合文章主体特点,结合年段特点、单元训练目标,结合课后题来设计。
五、 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阅读和写作是一个输入、输出的逆过程,学生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扎实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写作时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常见的写作方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领悟一些显性的写法,如写人物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体现人物精神层面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一些较隐含的写法教师也应引导学生感悟。《老人与海鸥》一文写了老人和海鸥这两种事物之间的事——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喂海鸥、关心海鸥,海鸥与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老人去世了,海鸥就像老人的子女一样送别老人,不让人们把老人的遗像搬离。看起来有点复杂,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发现,让学生明白写甲、乙两者之间的事,可以先写甲对乙的做法,乙的反应,再写乙对甲的做法,甲的反应,其中文章写谁,谁就是重点对象,应该详写。同时,此课的场面描写也很有特色,文章写老人喂海鸥,海鸥的反应,又把两者的动作合起来写,这都给学生以启示。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后可以写活动类的文章,如“庆六一儿童节”、比赛等,写演员的表演、运动员的表现,写观众的反应,有场面描写,有点面结合,内容就能写得有序而具体。学生掌握了这样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学校生活,就可以写“自己和老师”之间的事,写“庆元旦”等。
以上是我们结合以前的教学经验和多年的研究,总结提炼的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通过运用这些策略,我们的阅读教学效率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语文素养也提高,思维更活跃。
作者简介:
李晓芬,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新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