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提供具有实用技能和学习能力的人才。在中职农业学校,畜禽养殖是传统的教育内容,随着畜禽养殖从分布式养殖向工厂化集约化养殖转变,教育理论必须与时俱进,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力资源,需要开发一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快速应用于实践,从而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畜禽养殖业;理论+实践
引言
畜禽养殖专业的理论性和實践性较强,理论教育主要教授基础知识,而实践教育则是提高学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因此,单纯的理论教育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基于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在畜禽养殖教学中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如何有效地结合“理论+实践”,是现代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
1. 当前中职院校畜禽养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大多数现代教育仍然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更注重讲课,没有时间让学生练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让课堂教学更加枯燥无味,无法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削弱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微生物等知识点时,也使用了PPT等教学方法。但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1.2教学设施不完善
由于畜牧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需要相关教育设施的完善,这是有效实践课程的最基本要求之一。一方面,需要高科技的机器设备,有足够的实践空间。但对于中等职业畜禽养殖专业,由于受教学经费等因素影响,学校教学设施不足,实践课程难以有效落实。
1.3理论和实践科目的比例不协调
目前,中等职业院校畜牧专业过于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设置,实践设置相对较少,只注重理论教学,学生在畜牧业的实际发展中被严重边缘化,由于缺乏实践训练,他们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偏低,不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1.4教师队伍普遍素质低,很少有科研带头人
在中职院校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正如袁隆平院士所说,水稻研究必须在现场进行,计算机不能长出水稻。因此,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学习猪的饲养时,要知道保育猪、仔猪、育肥猪的不同饮食习性与常见疾病。断奶仔猪存在断奶综合症,仔猪断奶后由于处理不当会出现腹泻,导致身体消瘦,全身乏力,甚至死亡,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从病因上看,猪肠道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如猪瘟、伪狂犬病、采食不当等,其发病原因会因环境和猪只而异。没有这样的专业经验,老师将无法教好学生。由于职业学校资金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缺乏相关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薪水偏低,导致不少教师缺乏专业性,难以帮助学生掌握技能,更不用说进行科学发明和研发科研成果。
2.“理论+实践”相结合下的畜牧养殖专业课程开发建议
2.1从教研层面,课程安排上,适当增加实践课时
在畜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以生猪养殖为例,一些仔猪断奶后因处理不当容易患上断奶综合征,会出现腹泻,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仔猪的断奶综合征发生的地区发生较多,根据北方大部分养殖企业工程师多年观察,断奶仔猪因腹泻导致死亡的原因一方面是,猪瘟、伪狂犬病等猪病的预防工作做得不好。另一方面是饲养方式也存在问题。饲喂10天或一个半月可提高仔猪成活率,有效降低断奶仔猪高死亡率的风险。这种实用的专业知识是理论课学不到的,只有通过实地观察,亲自实践,与技术人员亲密交流,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药物治疗的时机和防疫的关键时机。因此,在安排教育任务时,应把实践课放在首位,学校没有养殖场地,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联合办学,在养殖厂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实地了解饲料种类、配料和饲养方法、疫苗种类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职业实践技能,并拥有专业技术劳动者的基本素质。
2.2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教育资源的开发趋于多元化,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必须有效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摒弃单调乏味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是理论课结合“互联网+”进行授课。单纯依靠教科书进行理论教学,意味着学生所学的只是肤浅的,缺乏更深层次的认识。因此,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渠道,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相关的教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课程中,以提高理论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丰富实训中的教育装备。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加大了对大学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利用现有的资金条件,创新实用的教育设备。例如,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创建虚拟实验室,满足学生实时现场操作和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课程的机会。
2.3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畜牧业顺利发展的现实意义重大。主要与人们经常使用的农产品有关,如肉、蛋、奶等,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当前,企业主要占据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盈利,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影响教育发展和实际利润。中职院校缺乏社会服务能力,部分产学合作没有合理落实,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同存在形式主义,无法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学校和企业必须认识到畜牧业的重要性,使其以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式发展。
2.4开放办学,引进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离不开市场需求,最终服务于市场。一方面,学校经费不足,教育设施陈旧,而社会上的养殖企业对人才和相关养殖技术的需求更大,从而将中等职业学校推向市场,开放办学。学校可以企业为培养人才,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培训基地和科研经费,使“理论+实践”的教学更加具体。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校和企业合办进行有效引导,使财政优惠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养殖企业、兽医医院等企业根据人才需求及时与学校沟通,完善相关培训计划,丰富培训内容。中等职业学校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引进企业资金,改善办学环境,形成课堂、实验室、兽医医院、养殖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性科研活动。畜禽养殖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幼苗死亡率增加,这对育种者和农民造成严重影响。畜禽从幼苗到成年,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都是投资,没有利润。如果生育率不高,就会给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学校要修正实验教育,把养殖企业的实际问题作为科学实验的重点,着力解决现实问题,提高社会服务满意度。科研成果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为社会创造了价值,科研领域也取得了创新,显着提高教育改革的效率。 2.5创新课堂设计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教师在教授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创新的课堂设计善用各种教学资源,同时还要能够利用信息网络。另一方面,可以在原有的模具培训和PPT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互联网和精品讲座来改革教学方式。例如,重视科技网络与专业学习的结合,采用基础教育和微课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方式。微课主要是视频教学及其配套资源相结合,老师通过制作视频讲解课本中的一些问题和真实情况,视频总结了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整合知识体系。另外,在实验室实践中,借助电子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虚拟方式培养细胞疫苗和研究微生物,为以后的正式动手操作铺平道路。从目前教育改革的成果来看,可以初步得出现代科技教育可以与畜牧、家禽养殖等专业充分融合,大大提高了中等职业畜牧专业的教学水平。
2.6建设一流师资团队
从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情况来看,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有必要面对社会的需要,引进教育实践、培训等方式,通过不断提高师资素质、优化师资结构、建设师资队伍,有效保障教学需求。 结合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师资队伍,组织教师到高等学校学习,提高教学方法和科研能力。聘请养殖企业的育种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通过与教师课题结合,形成“实践+理论”的强强联合,共同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
2.7完善教学设施,引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一是完善教育设施。为此,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中等职业院校的资助,购置先进的教育设施,扩大中等职业院校办学规模,建设虚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畜牧实习基地等硬件设施,保障的畜牧养殖专业的课程培训。
二是注重产学合作模式。进一步完善“理论+实践”课程体系,单靠教学改革是不够的。需要充分利用产学合作模式,特别是实验与实训的衔接,加强与企业合作,并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地实习,将所学理论充分运用于实践。此外,还应聘请部分企业的畜禽养殖专家和疾病防控专家作为外教,对学生的实验和实践进行专业指导。
最后,积极培养“双师型”人才。对于学校中等职业教育,要定期进行先进的理论教育,包括教学理念和畜牧理论。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提高实践技能,更好地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育水平。
结束语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畜禽教育“理论+实践”模式的改革适应学校教育和市场经营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更好地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促进专业型和应用型中等职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有效实施校企合作模式。从教育部门、学校、养殖企业、兽医医院等社会层面的不同领域来看,各个环节需要通力合作,真正实现“理論+实践”的不断创新,更好地融合教育改革的成果。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不断研究“理论+实践”的教育模式,去伪存真,发挥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史朝金.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现状与策略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9,40(6):47-48.
[2]郑凤仙,张伟.中职畜禽生产专业《经济动物养殖》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212-213.
[3]张秀权.中职学校养殖专业发展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143-144
[4]杨菲菲.微课在中职养殖专业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14)
[5]梁桂.中职《猪禽场经营管理》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山东畜牧兽医,2014,35(12):65-66.
关键词:中职;畜禽养殖业;理论+实践
引言
畜禽养殖专业的理论性和實践性较强,理论教育主要教授基础知识,而实践教育则是提高学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因此,单纯的理论教育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基于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在畜禽养殖教学中充分结合理论与实践,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因此,如何有效地结合“理论+实践”,是现代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
1. 当前中职院校畜禽养殖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大多数现代教育仍然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更注重讲课,没有时间让学生练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让课堂教学更加枯燥无味,无法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削弱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微生物等知识点时,也使用了PPT等教学方法。但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1.2教学设施不完善
由于畜牧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需要相关教育设施的完善,这是有效实践课程的最基本要求之一。一方面,需要高科技的机器设备,有足够的实践空间。但对于中等职业畜禽养殖专业,由于受教学经费等因素影响,学校教学设施不足,实践课程难以有效落实。
1.3理论和实践科目的比例不协调
目前,中等职业院校畜牧专业过于注重理论和实践的设置,实践设置相对较少,只注重理论教学,学生在畜牧业的实际发展中被严重边缘化,由于缺乏实践训练,他们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偏低,不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1.4教师队伍普遍素质低,很少有科研带头人
在中职院校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正如袁隆平院士所说,水稻研究必须在现场进行,计算机不能长出水稻。因此,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例如,学习猪的饲养时,要知道保育猪、仔猪、育肥猪的不同饮食习性与常见疾病。断奶仔猪存在断奶综合症,仔猪断奶后由于处理不当会出现腹泻,导致身体消瘦,全身乏力,甚至死亡,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从病因上看,猪肠道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如猪瘟、伪狂犬病、采食不当等,其发病原因会因环境和猪只而异。没有这样的专业经验,老师将无法教好学生。由于职业学校资金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缺乏相关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薪水偏低,导致不少教师缺乏专业性,难以帮助学生掌握技能,更不用说进行科学发明和研发科研成果。
2.“理论+实践”相结合下的畜牧养殖专业课程开发建议
2.1从教研层面,课程安排上,适当增加实践课时
在畜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以生猪养殖为例,一些仔猪断奶后因处理不当容易患上断奶综合征,会出现腹泻,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仔猪的断奶综合征发生的地区发生较多,根据北方大部分养殖企业工程师多年观察,断奶仔猪因腹泻导致死亡的原因一方面是,猪瘟、伪狂犬病等猪病的预防工作做得不好。另一方面是饲养方式也存在问题。饲喂10天或一个半月可提高仔猪成活率,有效降低断奶仔猪高死亡率的风险。这种实用的专业知识是理论课学不到的,只有通过实地观察,亲自实践,与技术人员亲密交流,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了解药物治疗的时机和防疫的关键时机。因此,在安排教育任务时,应把实践课放在首位,学校没有养殖场地,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联合办学,在养殖厂开设第二课堂,让学生实地了解饲料种类、配料和饲养方法、疫苗种类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职业实践技能,并拥有专业技术劳动者的基本素质。
2.2丰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教育资源的开发趋于多元化,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必须有效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摒弃单调乏味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是理论课结合“互联网+”进行授课。单纯依靠教科书进行理论教学,意味着学生所学的只是肤浅的,缺乏更深层次的认识。因此,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渠道,通过多种方式收集相关的教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课程中,以提高理论教学的有效性。
二是丰富实训中的教育装备。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加大了对大学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利用现有的资金条件,创新实用的教育设备。例如,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创建虚拟实验室,满足学生实时现场操作和实践,为学生提供实践课程的机会。
2.3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畜牧业顺利发展的现实意义重大。主要与人们经常使用的农产品有关,如肉、蛋、奶等,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当前,企业主要占据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盈利,在大多数情况下会影响教育发展和实际利润。中职院校缺乏社会服务能力,部分产学合作没有合理落实,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同存在形式主义,无法有效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学校和企业必须认识到畜牧业的重要性,使其以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式发展。
2.4开放办学,引进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离不开市场需求,最终服务于市场。一方面,学校经费不足,教育设施陈旧,而社会上的养殖企业对人才和相关养殖技术的需求更大,从而将中等职业学校推向市场,开放办学。学校可以企业为培养人才,企业也可以为学校提供培训基地和科研经费,使“理论+实践”的教学更加具体。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校和企业合办进行有效引导,使财政优惠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养殖企业、兽医医院等企业根据人才需求及时与学校沟通,完善相关培训计划,丰富培训内容。中等职业学校注重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引进企业资金,改善办学环境,形成课堂、实验室、兽医医院、养殖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注重实践性科研活动。畜禽养殖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幼苗死亡率增加,这对育种者和农民造成严重影响。畜禽从幼苗到成年,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都是投资,没有利润。如果生育率不高,就会给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学校要修正实验教育,把养殖企业的实际问题作为科学实验的重点,着力解决现实问题,提高社会服务满意度。科研成果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为社会创造了价值,科研领域也取得了创新,显着提高教育改革的效率。 2.5创新课堂设计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教师在教授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创新的课堂设计善用各种教学资源,同时还要能够利用信息网络。另一方面,可以在原有的模具培训和PPT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互联网和精品讲座来改革教学方式。例如,重视科技网络与专业学习的结合,采用基础教育和微课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方式。微课主要是视频教学及其配套资源相结合,老师通过制作视频讲解课本中的一些问题和真实情况,视频总结了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整合知识体系。另外,在实验室实践中,借助电子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虚拟方式培养细胞疫苗和研究微生物,为以后的正式动手操作铺平道路。从目前教育改革的成果来看,可以初步得出现代科技教育可以与畜牧、家禽养殖等专业充分融合,大大提高了中等职业畜牧专业的教学水平。
2.6建设一流师资团队
从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情况来看,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所以中等职业学校有必要面对社会的需要,引进教育实践、培训等方式,通过不断提高师资素质、优化师资结构、建设师资队伍,有效保障教学需求。 结合教育教学改革,调整师资队伍,组织教师到高等学校学习,提高教学方法和科研能力。聘请养殖企业的育种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教学指导,通过与教师课题结合,形成“实践+理论”的强强联合,共同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
2.7完善教学设施,引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一是完善教育设施。为此,教育部门要加强对中等职业院校的资助,购置先进的教育设施,扩大中等职业院校办学规模,建设虚拟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畜牧实习基地等硬件设施,保障的畜牧养殖专业的课程培训。
二是注重产学合作模式。进一步完善“理论+实践”课程体系,单靠教学改革是不够的。需要充分利用产学合作模式,特别是实验与实训的衔接,加强与企业合作,并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地实习,将所学理论充分运用于实践。此外,还应聘请部分企业的畜禽养殖专家和疾病防控专家作为外教,对学生的实验和实践进行专业指导。
最后,积极培养“双师型”人才。对于学校中等职业教育,要定期进行先进的理论教育,包括教学理念和畜牧理论。加强校企合作,不断提高实践技能,更好地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育水平。
结束语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畜禽教育“理论+实践”模式的改革适应学校教育和市场经营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更好地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融合,促进专业型和应用型中等职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有效实施校企合作模式。从教育部门、学校、养殖企业、兽医医院等社会层面的不同领域来看,各个环节需要通力合作,真正实现“理論+实践”的不断创新,更好地融合教育改革的成果。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不断研究“理论+实践”的教育模式,去伪存真,发挥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史朝金.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现状与策略探讨[J].湖北畜牧兽医,2019,40(6):47-48.
[2]郑凤仙,张伟.中职畜禽生产专业《经济动物养殖》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31(1):212-213.
[3]张秀权.中职学校养殖专业发展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143-144
[4]杨菲菲.微课在中职养殖专业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14)
[5]梁桂.中职《猪禽场经营管理》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山东畜牧兽医,2014,35(1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