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文献资料中心,是高校教学水平提高和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学科信息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项基本职能。因此,从图书馆方面来说,应积极发挥自身职能,不断完善学科信息服务的路径。本文从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学科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从人力资源配置、多元化和深层次服务、服务方式等方面,探讨我国高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科信息服务职能。
关键词:学科信息服务 人力资源 大数据
学科信息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这种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学科馆员服务为基本的模式,要求学科馆员深入到用户科研或教学活动中,为用户提供信息导航,帮助用户发现更多的专业资源。这是图书馆创新精神和个性化服务特征的具体体现。
20世纪初,国外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早已兴起了学科信息服务。相关之下,纵观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历史,明显起步较晚。清华大学图书馆1998年首创学科馆员制度开展学科服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2006年实施“融入一线、嵌入过程”的新型学科服务。[1]二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已经把学科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来开展,重视学科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较好地实现来学科化信息服务。
随着近年来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作为提供学科信息服务运行平台的重要机构,高校图书馆借助大数据技术,在数据资源和数据服务方面助力教学学术建设,成为了支持高校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但是大数据时代,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服务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及提升空间。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制度不健全
目前,学科馆员的服务己广泛嵌入教学和科研中,并向个性化、专业化、知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2]但是在学科服务方面我国高校图书馆大多存在人资资源不充足、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首先,我国高校学科服务的专业人员数量较少,即使是“双一流”大学图书馆,也存在学科馆员在整体图书馆工作人员占比低的问题。而对于刚刚开展学科服务的其他高校图书馆来讲,这种情况则更为明显,部分高校图书馆可能没有设置学科馆员这项职能岗位。由于当前这种人力资源分布,学科馆员配比有很大缺失,不能符合发展的现状,没能保证基本的人员配比,缺乏提供良好的人员环境氛围的条件,致使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同时在工作职责、岗位职责等方面,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没有明确界定相关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服务界定模糊,容易引起用户误解,不利于学科服务的开展。双一流”大学图书馆普遍缺少学科服务评价制度,无法针对学科馆员工作质量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并按照评估优劣给予奖惩。多数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岗位缺乏足够激励措施,不能做到同工同酬,忽视了学科馆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容易造成学科服务流于形式。除此之外,缺乏权威的学科馆员认定标准,相关教育和专业培训频率低,学科馆员身兼数职等多方面问题都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
2.学科服务内容单一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服务应该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从用户实际需求点出发,提供具体内容支持。以本科生为主的学习用户,教师为主体教学型用户,以及主要由教授研究生为代表的研究型用户,这三类用户群体的实际需求不同,故相应的信息服务也应该分类提供。
但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服务没有深度挖掘用户的实际需要。大部分大学图书馆,只有点击学科服务栏目或进入学科服务平台,才能找到学科咨询项目,操作过程繁琐,容易引起用户焦虑等待,不利于学科咨询。个别学科服务主要面向教师,为教师提供尖端服务,忽视研究生群体,无形间缩小了学科服务对象的范围。学科资源多侧重于对数据库及书目等信息的提供,很少有科学数据、机构门户网站、MOOC 课程、学科导航信息等。并且,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只提供数据存储和共享服务,服务内容较为单一,未能开展面向不同层次用户的 “个人主页”和 “统计报告”等增值服务。
除此之外,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学科信息服务提供方式方面存在明显的劣势。重点学科网络资源访问速度延缓、系统升级缓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体验感较差。多数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仅仅限于图书馆资源推介、学科信息、投稿指南、数据库信息、期刊信息、查询图书、查询期刊、网络资源等,没有检索功能与个性化服务项目。
总之,内容分类不统一,互动性差,检索功能单一等问题仍然制约着高校图书馆为用户提供针对性强的学科服务。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建设的建议
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高校图书馆需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科信息服务专业人员推进相关聘用政策制定,引进聘用专业学科馆员并且能够保证学科馆员专职的进行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目的。明确学科馆员的任职条件。学科馆员需要取得一定任职资格证,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包括学历、职称、专业背景、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知识、计算机技术等级、外语水平、检索技能、沟通交流水平等综合考核内容。
针对学科馆员制定特定的岗位职责,明确该岗位在学科文献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具体职责。同时让学科馆员承担对口学科的学科导航库、特色库和专题库的建设项目,参与相关学科文献资源的分析和评价工作,宣传推广馆藏资源与服务等。
在学科馆员考核评估方面,高校应该本着人本评估思想,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第三方评价、用户评价、学科馆员自评等形式,以德、能、勤、绩为考核内容,对考评时间、考评参数、奖惩标准等均应有明确规定,全面地针对学科馆员进行精准考评。
另一方面,要加强重视培训工作,引进专家、学者担任培训和指导。[3]针对学科服务馆员的培训问题,高校应该基于学科馆员服务的先进理念与实务技能进行设计,规划学科服务重塑图书馆价值、信息素养实践与创新、学科馆藏资源建设、学科服务相关技能等相关课程培训,培训应该系统地覆盖学科化服务所涉及到的理论体系与基础实务、用户研究与服务推广、顶层设计与组织管理、信息素养教育,以及技术工具与方法等方面。 2.创建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
服务方式的改善有利于畅通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的保障渠道,协助高校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探索我国高校学科服务的新模式。因此针对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制定不同的服务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将用户分层分类,进行标签化统计,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在前文中提及我国高校图书馆在针对学习型、教学型与研究型用户的针对性服务方面存在弱势,因此在服务方式上,针对学习型和教学型用户,应该着重提供成果信息,在两种用户之间构建信息交流共享的桥梁。而针对研究型用户,则应该侧重考量研究的作用,在学科信息服务提供时,主要信息获取以有关提问式或质疑式响应信息,提供一个思考研究的方向,并由此延伸出研究性用户更多新的想法,达到学科服务内容深度优化的目的。
針对点学科网络资源访问速度延缓、系统升级缓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体验感较差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应借助信息科技发展成果,借助大数据技术,将信息内容分类更加符合用户使用、检索习惯 ,在个性化检索功能优化的同时,更加注重互动化,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由于学科服务日趋深化和读者需求的不断个性化,高校图书馆应该着重思考如何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创新开展新型服务,即延伸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高校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在线指导、远程培训等服务,增强与用户的交流,扩展用户服务渠道,通过个性化定制服务提高学科信息服务能力。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迅速应用,信息技术与高校图书馆建设不断融合,推陈出新,让传统高校图书馆在新时代下发挥更大作用。在技术促进下,高校图书馆改革创新,不断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更具体验性的服务。未来的高校图书馆应该是资源信息中心、数据管理与服务中心和知识服务中心。图书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知识服务的质量上,需要关注学科领域发展态势。为了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的建设,就要不断优化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设施,丰富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内容,提高专业馆员的素质,提高学科服务资源的共享程度。
参考文献:
[1]初景利.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难点与突破.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年第4期
[2]黄晓斌、杨敏.图书馆论坛|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为本科教学服务的做法与启示.图书馆论坛.2019年第七期
[3]王姝.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分析与对策
关键词:学科信息服务 人力资源 大数据
学科信息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机制。这种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学科馆员服务为基本的模式,要求学科馆员深入到用户科研或教学活动中,为用户提供信息导航,帮助用户发现更多的专业资源。这是图书馆创新精神和个性化服务特征的具体体现。
20世纪初,国外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早已兴起了学科信息服务。相关之下,纵观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历史,明显起步较晚。清华大学图书馆1998年首创学科馆员制度开展学科服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2006年实施“融入一线、嵌入过程”的新型学科服务。[1]二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已经把学科信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来开展,重视学科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较好地实现来学科化信息服务。
随着近年来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作为提供学科信息服务运行平台的重要机构,高校图书馆借助大数据技术,在数据资源和数据服务方面助力教学学术建设,成为了支持高校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但是大数据时代,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服务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及提升空间。
一、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制度不健全
目前,学科馆员的服务己广泛嵌入教学和科研中,并向个性化、专业化、知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2]但是在学科服务方面我国高校图书馆大多存在人资资源不充足、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首先,我国高校学科服务的专业人员数量较少,即使是“双一流”大学图书馆,也存在学科馆员在整体图书馆工作人员占比低的问题。而对于刚刚开展学科服务的其他高校图书馆来讲,这种情况则更为明显,部分高校图书馆可能没有设置学科馆员这项职能岗位。由于当前这种人力资源分布,学科馆员配比有很大缺失,不能符合发展的现状,没能保证基本的人员配比,缺乏提供良好的人员环境氛围的条件,致使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同时在工作职责、岗位职责等方面,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没有明确界定相关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这种情况下,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服务界定模糊,容易引起用户误解,不利于学科服务的开展。双一流”大学图书馆普遍缺少学科服务评价制度,无法针对学科馆员工作质量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并按照评估优劣给予奖惩。多数 “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岗位缺乏足够激励措施,不能做到同工同酬,忽视了学科馆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容易造成学科服务流于形式。除此之外,缺乏权威的学科馆员认定标准,相关教育和专业培训频率低,学科馆员身兼数职等多方面问题都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
2.学科服务内容单一
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服务应该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从用户实际需求点出发,提供具体内容支持。以本科生为主的学习用户,教师为主体教学型用户,以及主要由教授研究生为代表的研究型用户,这三类用户群体的实际需求不同,故相应的信息服务也应该分类提供。
但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学科信息服务没有深度挖掘用户的实际需要。大部分大学图书馆,只有点击学科服务栏目或进入学科服务平台,才能找到学科咨询项目,操作过程繁琐,容易引起用户焦虑等待,不利于学科咨询。个别学科服务主要面向教师,为教师提供尖端服务,忽视研究生群体,无形间缩小了学科服务对象的范围。学科资源多侧重于对数据库及书目等信息的提供,很少有科学数据、机构门户网站、MOOC 课程、学科导航信息等。并且,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只提供数据存储和共享服务,服务内容较为单一,未能开展面向不同层次用户的 “个人主页”和 “统计报告”等增值服务。
除此之外,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学科信息服务提供方式方面存在明显的劣势。重点学科网络资源访问速度延缓、系统升级缓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体验感较差。多数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仅仅限于图书馆资源推介、学科信息、投稿指南、数据库信息、期刊信息、查询图书、查询期刊、网络资源等,没有检索功能与个性化服务项目。
总之,内容分类不统一,互动性差,检索功能单一等问题仍然制约着高校图书馆为用户提供针对性强的学科服务。
二、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建设的建议
1.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高校图书馆需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科信息服务专业人员推进相关聘用政策制定,引进聘用专业学科馆员并且能够保证学科馆员专职的进行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目的。明确学科馆员的任职条件。学科馆员需要取得一定任职资格证,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包括学历、职称、专业背景、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知识、计算机技术等级、外语水平、检索技能、沟通交流水平等综合考核内容。
针对学科馆员制定特定的岗位职责,明确该岗位在学科文献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具体职责。同时让学科馆员承担对口学科的学科导航库、特色库和专题库的建设项目,参与相关学科文献资源的分析和评价工作,宣传推广馆藏资源与服务等。
在学科馆员考核评估方面,高校应该本着人本评估思想,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第三方评价、用户评价、学科馆员自评等形式,以德、能、勤、绩为考核内容,对考评时间、考评参数、奖惩标准等均应有明确规定,全面地针对学科馆员进行精准考评。
另一方面,要加强重视培训工作,引进专家、学者担任培训和指导。[3]针对学科服务馆员的培训问题,高校应该基于学科馆员服务的先进理念与实务技能进行设计,规划学科服务重塑图书馆价值、信息素养实践与创新、学科馆藏资源建设、学科服务相关技能等相关课程培训,培训应该系统地覆盖学科化服务所涉及到的理论体系与基础实务、用户研究与服务推广、顶层设计与组织管理、信息素养教育,以及技术工具与方法等方面。 2.创建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
服务方式的改善有利于畅通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的保障渠道,协助高校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探索我国高校学科服务的新模式。因此针对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制定不同的服务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将用户分层分类,进行标签化统计,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在前文中提及我国高校图书馆在针对学习型、教学型与研究型用户的针对性服务方面存在弱势,因此在服务方式上,针对学习型和教学型用户,应该着重提供成果信息,在两种用户之间构建信息交流共享的桥梁。而针对研究型用户,则应该侧重考量研究的作用,在学科信息服务提供时,主要信息获取以有关提问式或质疑式响应信息,提供一个思考研究的方向,并由此延伸出研究性用户更多新的想法,达到学科服务内容深度优化的目的。
針对点学科网络资源访问速度延缓、系统升级缓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体验感较差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应借助信息科技发展成果,借助大数据技术,将信息内容分类更加符合用户使用、检索习惯 ,在个性化检索功能优化的同时,更加注重互动化,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由于学科服务日趋深化和读者需求的不断个性化,高校图书馆应该着重思考如何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创新开展新型服务,即延伸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高校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在线指导、远程培训等服务,增强与用户的交流,扩展用户服务渠道,通过个性化定制服务提高学科信息服务能力。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迅速应用,信息技术与高校图书馆建设不断融合,推陈出新,让传统高校图书馆在新时代下发挥更大作用。在技术促进下,高校图书馆改革创新,不断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更具体验性的服务。未来的高校图书馆应该是资源信息中心、数据管理与服务中心和知识服务中心。图书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知识服务的质量上,需要关注学科领域发展态势。为了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的建设,就要不断优化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设施,丰富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内容,提高专业馆员的素质,提高学科服务资源的共享程度。
参考文献:
[1]初景利.我国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难点与突破.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年第4期
[2]黄晓斌、杨敏.图书馆论坛|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为本科教学服务的做法与启示.图书馆论坛.2019年第七期
[3]王姝.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