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3966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运用积淀、对话、课堂修炼、反思等策略促进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期“专题”,我们约请了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的多位教师结合自身的实践撰文,畅谈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的相关问题。
  一、研究背景
  (一)青年教师成长是时代、学校、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青年教师成长是社会期望所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人们对教师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青年教师作为教育战线的新手,资历浅,经验少,容易受到来自家长、学生、领导、同行等方方面面的不信任。青年教师必须尽快成长,以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期望。
  青年教师成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我校是嘉兴市高中教育的龙头学校,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大(目前我校教师年龄分布如图1所示),尤其是2002年百年校庆时迁入新校园,教学班由30个扩大到了48个,引进了大量师范毕业生。当前,我校青年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中坚力量的骨干作用正逐步显现,学校发展的接力棒已经或即将交到青年教师手里。因此,青年教师必须尽早独当一面,挑起教育教学的重担。
  青年教师成长更是学生发展的保障。对于绝大部分青年教师来说,拿到师范大学的毕业文凭,并不意味着已经能够胜任高中教学。相对于其他职业,担负着教育教学重任的教师,更要尽量缩短职业适应期,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方面尽早成熟。
  青年教师成长也是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一般认为,理想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包含如图2所示的5个阶段:
  可见,教学技能提高、经验积累、教学艺术形成的关键时期就是参加工作后的15年左右。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处于工作10年左右的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烈的自我成长需求。因此,促进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发展,应该抓住关键阶段,发挥其作为专业成长建构者的主观能动性。
  (二)青年教师成长的核心要素是学科教学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角色首先聚焦在学科教学上,学科教学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主渠道,没有一位教师能脱离学科教学的角色。因此,学科教学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必须具备良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融会贯通的学科知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能等学科教学专项能力。所以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学科教学能力是其成长的核心要素。
  “学科教学能力”是在“PCK”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教师的专业功底与教学基本环节相对应的教学能力的总和。
  我们研究的“学科教学能力”将主要关注学科知识能力、教材理解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实施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几个方面,并把研究重点放在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有效促进的策略上。
  二、提高青年教师学科能力发展的实施策略
  如图3所示,我们主要运用积淀策略提高青年教师的学科知识能力和教材理解能力,运用对话和课堂修炼策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实施能力,运用反思策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从而促进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发展。
  (一)积淀策略
  积淀包含两层含义:“积累”和“沉淀”。基于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的积淀策略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积累有助于学科教学能力提高的相关素质,并逐渐通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将其融入学科教学能力这一有机整体。
  1.推荐与反馈相结合推进广泛阅读,“积累”学科教学能力的知识背景
  阅读是促进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进一步有效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之一。鉴于阅读与教学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学校主要推行指导型阅读和鼓励型阅读,以促进青年教师进行有计划的阅读与反馈。
  2. 借力省市各级继续教育活动,“沉淀”学科教学思考力与行动力
  学校充分依托省市各级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活动,在思考和行动中提升青年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近几年,我校有35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教育硕士的学习,至今已有25名教师获得了教育硕士学位。
  (二)对话策略
  “对话”的本质是参与对话的双方或多方的思维碰撞、互相启迪与促进。我们把“对话策略”引入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以青年教师为核心,主要通过“梯队对话”“师徒对话”“同伴对话”等方式建立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立体交叉的对话关系,促使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快速提高。
  1. 基于和谐生态的梯队对话
  梯队对话是指学校根据教师成长的规律,提出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追求标准和个性化阶梯发展目标,既考虑其对当前教育教学岗位的适应,又注重其长远发展,致力于提供教师发展和成功的专业环境,促使教师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
  我们按教师的教龄和教学水平区分五个阶梯(如图4)。阶梯一:合格教师培养机制,对象为见习期新教师,完成从优秀大学生到合格教师的转变。阶梯二:成熟教师培养机制,对象为教龄2~5年的青年教师,完成从合格教师到成熟教师的转变。阶梯三: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对象为教龄5~10年的青年教师,完成从成熟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转变。阶梯四:市学科带头人、市名教师培养机制,对象为教龄10~20年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完成从骨干教师到市级名师的转变。阶梯五:资深教师培养机制。对象为教龄20年以上的中年教师,积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指导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在建立分层递进的教师培养机制时,采用“量身定制”的策略:对见习期、二级教师采用“师傅带教”;对一级教师则是“导师带教”;对高级教师是“学科带头人、名教师带教”;对名优教师则由“特级教师带教”。这样就使学校各类、各层面教师都有优秀带教教师把关,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带教链。
  2. 基于经验传承的师徒对话
  师徒对话是教学经验传承的传统方式,是教师获得教学实践知识、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实施能力的最佳途径。我校师徒对话的内容与方式主要有:   (1)师徒结对之愿景分解
  所谓愿景是指在遵循学校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师徒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目标。学校要求师徒双方先构建一个共同的愿景,然后将其逐步细化,逐层分解为可操作性强且容易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并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带教内容,从而一步步靠近理想中的目标。
  (2)师徒对话之多重角色
  师父与徒弟之间不是单纯的“一对一”的“传、帮、带”关系,而是一种介于协作条件下的平等、互动、共赢的关系。师父是合作中的引领者,同时也是结对的受益者,他在成就徒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由此,学校在为优秀青年教师配备学科发展导师接受老教师指导的同时,也安排这些青年教师再与进校3年或5年之内的新教师结成师徒对子,让他们在既是老教师的徒弟又是新教师的师傅的双重角色(如图5所示)中,实现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
  (3)师徒对话之一徒多师
  我们在传统的“一师一徒”结对方式的基础上辅之以“一徒多师”,使专人单独指导与团队集体指导相结合。学校规定每位新教师3年内至少要拜3位“师父”。同时,在自愿参加的原则上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在团队成员共同协商的基础上确定固定的指导时间、指导日,集中对新教师进行指导。
  3. 基于体验交流的同伴对话
  同伴对话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学科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
  (1)同伴对话方式之一——磨课
  我们推行的备课组集体“磨课”由“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三个环节组成,主要包括磨教材、磨目标、磨环节、磨学生、磨细节等内容。“磨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反映了集体的意志和智慧,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氛围,自动构成了一个能动的“磁场”,带动每一个成员自主地参与并切实地提高。在“磨课”中,我们主要推行“一课多人上”和“一课一人多上”两种方式。
  (2)同伴对话方式之二——讲坛
  为充分发挥团队影响力、挖掘同伴资源,学校开辟了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系列“嘉中讲坛”活动,讲坛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其中的“教研组微型讲座”,使青年教师可以与组内其他教师交流经验,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3)同伴对话方式之三——学科QQ群
  我们还鼓励青年教师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参加各个学科基地QQ群,以方便和其他学校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便于更好地分享资源、解决问题。
  (三)课堂修炼策略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基地和起点,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发展更是应该牢牢地扎根课堂。我校让青年教师在课堂修炼无疑是提高其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主要有微格课和公开课。
  1. 微格课专项打磨
  微格教学是指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它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教学能力,成为清晰的目标,可以确认,可以模仿,可以通过反馈再进行观察和评价,是可以控制、可以操作的技能训练。这是传统的“传、帮、带”经验和组织听课、评课等教育教学培训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2. 公开课综合展示
  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非常推崇公开课对青年教师成长的意义,他说:“通过一节公开课的准备、实施和课后的交流与总结,教师的收获可能比上一个学期的日常课还要大。”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我们一方面尽力为青年教师提供参加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等高规格高水平的学科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的机会,另一方面让青年教师经受校内外大量的研究课、比赛课等公开课的洗礼,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实施能力。
  (四)反思策略
  我们着力培养青年教师的反思意识,督促他们养成反思的习惯,并使之逐渐向智慧性反思靠近。在实践中,我们主要以教学论文、案例评比与教学问题专项课题研究为抓手,引领青年教师逐渐从被动反思走向自觉反思。
  1.制度完善支持反思
  (1)被动反思
  教师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实实在在地思考问题,脚踏实地地采集案例,讲发生在自己课堂里的故事,写经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得出的结论,就是一个典型的完整的反思过程。这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得到的,对于青年教师尤其如此。近年来,我们出台了《教学论文、案例评比条例》,把开展教学案例和论文评比作为督促青年教师加强反思的主要抓手。实践证明,通过教学案例和论文评比,青年教师由开始时的不想写不愿写、没有内容可写,逐步向愿意写主动写、随时积累素材准备写过渡。
  (2)自觉反思
  教师逐渐从“被反思”走出来后,就要引领他们走向更高层次的主动、自觉反思。近年来,我们努力完善“教育科研管理体系”,修订《课题管理细则》《教科研成果评比、奖励规定》《教科研先进个人评选办法》等,有效地促进了广大青年教师关注课堂、勤于思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并在实践中展开研究。广大青年教师申报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数量大、质量高,课题的实施规范有效,在嘉兴市第七届、第八届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我校有4项成果获一等奖,5项成果获二等奖;1项成果获嘉兴市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些获奖课题的实施与开展全部都以青年教师为主力军。
  2.分组研修协同反思
  我们把反思作为备课组、教研组集体研修的重要抓手,图6为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的实践操作流程图。
  我们倡导通过备课团队的协同反思,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探究自己和学生的行为表现之间的关联,在对自己“不满意”的批判中,努力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在促进学生取得更大的学习成效的同时,获得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
  三、实施的成效与获得的成果
  (一)初步确定了学科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构成,总结了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的若干规律
  在两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广泛的文献研究,借助网络、报刊等搜集相关资料,同时在学科资深教师、学科专家中开展调查研究,初步确定了学科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构成;我们还以已经成长起来的优秀青年教师为目标人群,从不同视角来审视其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的成功经验,总结了若干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的规律,即学习积淀、广泛对话、课堂修炼、积极反思等。
  (二)青年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获得显著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呈现良性态势
  课堂教学是学科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校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广受好评,仅以2010年度为例,68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在学生评教中A等满意率高达96.3%。青年教师在全国、省市各类课堂教学比赛中也屡获佳绩,先后有44位教师在市属以上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其中,4位教师在浙江省学科教学能力和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1位教师获得全国历史优质课比赛一等奖,1位教师获得全国地理课件评比特等奖。2012年,有1位教师被评为首届“浙江省十佳青年教师”,成为本市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2位教师被评为浙江省教坛新秀,12位教师被评为嘉兴市学科带头人或嘉兴市名教师。
  (三)保障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青年教师取得的长足进步,最终体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10年来,学校的高考成绩始终保持一本人数和一本率嘉兴市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青年教师的成长、成熟。
  对于特长生的培养,青年教师更是功不可没。近几年我校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银奖的学生、化学全国竞赛浙江省第一名的学生、浙江省英语口语比赛第一名的学生等,都是青年教师培养出来的。
  我们运用积淀、对话、课堂修炼、反思等策略促进青年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发展,这些策略被实践证明是切合实际富有实效的。我校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也在兄弟学校得到了推广,并在省市范围内产生了辐射效应,《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嘉兴日报》等对此分别作了相关报道。
其他文献
卢明,浙江海盐元济高级中学校长,曾获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浙江省第十六届“春蚕奖”、嘉兴市首批名师、海盐县首批功勋教师等荣誉,是浙江省“5522”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嘉兴市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人员、海盐县第四至八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的社会职务有:嘉兴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浙江省数学学会理事,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特
期刊
【名师档案】朱能,男,1973年出生,浙江海宁人。海宁市教育局教研室历史教研员。长期致力于传递人文精神的历史教学研究,是嘉兴市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团队的重要成员之一。两度获得全国历史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是浙江省中小学教坛新秀、嘉兴市第三批中小学名教师、嘉兴市第五批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海宁市突出贡献人才奖获得者。现为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业指导委员会历史专家组成员,参与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持的各类
期刊
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很多老师对作业认识简单,忽视对作业的研究和设计。目前多数教师心目中的作业就是课后练习、练习册、试卷。作业目的直指考试,作业几乎成了模拟测验。具体的做法是:大量购置现成的课文配套练习与综合卷,而非教师自己研究设计;强化学生机械性的解题能力,而非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多数教师的作业布置是零散的,缺少对作业与课堂学习的整体思考,无法通过作业来引领学生学习。  一、重新思考  初中学生
期刊
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本质特征,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各种版本的初中科学教材都有探究活动设计,可这些活动往往受课程内容的限制显得有些单调,有些探究活动也并不是学生真正想要的探究。教师如果仅局限于教材的上几个探究活动,对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科学课程通过探究活动的呈现,意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习惯。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从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
期刊
今年浙江省的高考作文题沿袭了我省作为文化大省关注文化积淀,关注人文修养,关注理性思辨与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时代特征的优良传统,将现实的鲜活性和历史的厚重感、哲学的深邃性和文学的诗意美、独特的个性体验和普遍的共性观照等融为一体,试题更为“大气”,稳中有变,变中创新,是今年乃至近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中的上佳命题。  一、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
期刊
【名师档案】陈志红老师是浙江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浙江省劳动模范,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杭州市教育学会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分会副会长。现任浙江省严州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自1978年步入教坛以来,陈志红老师始终坚持开发与整合“五种”力量为提高教学实效服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教师人格的力量、教学艺术的力量、教育科研的力量与教育合作的力量。他的课总是给学生敬佩之感、快乐之感和幸福之感。作为省特级
期刊
【名师档案】刘春文,教育硕士,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教育局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曾获第三届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第六届“语通杯”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浙江省首届基础教学改革先进个人、第五届绍兴市学科带头人、绍兴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绍兴县教坛新秀等荣誉;担任绍兴市首届青年教师“研究者联盟”成员、绍兴市中小学学科教研大组(学科教学研究核心组)成员、绍兴市“领雁工程”优秀导师、全国中考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全
期刊
作为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士,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不但自己每天要进行大量的阅读活动(钻研教材、课文,阅读教学参考书,批阅学生的作业、试卷,浏览、编辑试题,等等),而且还要通过语文课程教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看来,语文教师如果不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和职业责任的。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期刊
2013年全国教育年度关键词  ◆太空授课 6月20日,天宫一号三位航天员向地面的千万师生授课,演示了太空质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实验。宇航员还回答了学生们现场提出的关于太空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对身体影响等问题。这场太空科普活动,让高端神秘的航天工程走近青少年。  ◆慕课 起源于发展多年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的慕课(MOOC),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热潮。8月21
期刊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情是习作的灵魂。对学生平时的随笔,教师不用讲解过多的写作技巧和套路,可放手让学生随性作文,发表自己的“原初感悟”,即“无格”写作。  课文是最好的写作资源,所以在学生“无格”写作的基础上,教师可用好教材例子,借助课文进行“入格”训练,具体而言就是:基于阅读,进行技法“仿格”训练;通过多维评改,进行“升格”训练;探寻习作序列,加强“出格”训练。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