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档案】陈志红老师是浙江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浙江省劳动模范,国家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杭州市教育学会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分会副会长。现任浙江省严州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
自1978年步入教坛以来,陈志红老师始终坚持开发与整合“五种”力量为提高教学实效服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教师人格的力量、教学艺术的力量、教育科研的力量与教育合作的力量。他的课总是给学生敬佩之感、快乐之感和幸福之感。作为省特级教师,陈志红老师经常受邀赴省内外中学讲学,已作专题讲座100余场,并把教学和管理经验著书成文。近年来,他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余篇,主持或参与6个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其中《农村重高实行AB班主任制的实践研究》曾荣获中央教科所一等奖,《普通中学优秀教师群体培育的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从规则养成走向价值引领的生本德育研究》《普通高中生本导学行动研究》等曾荣获省一等奖。主编、参编《经济生活一框一练》《思想政治总复习导引》等中学政治辅导用书,并著有《心之声》,主编《管之理》《春之音》《夏之花》《秋之实》《冬之韵》《理之晖》《文之慧》《学之悟》等论文集。
【教育信条】学生满意是教师的不懈追求,学生成功是教师的最大幸福。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教育中,加快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其专业化水平,是实现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陈志红老师以其35年的从教经验提出:青年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实践中只有做好“三本”文章,才能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让自己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不断创造新的教育辉煌。那么,陈老师对青年教师提出的“三本”文章究竟是什么?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省特级教师陈志红,解读他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期望。
一、“本”分做人:青年教师成长的根基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唯有自己先做好人,才能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让自己成为一本学生永远也读不厌的书,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求知、真诚向善、全面进步。同时,从“本”分做人中优化人际关系,赢得更多人的合作和支持,争取更好、更多的成长机遇,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
陈志红老师认为,我国当今的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不少又是独生子女,生活阅历相对简单,往往带着书生之气和自我之风,难免在“本分”做人上显露出这样那样的缺陷。倘若青年教师对自己的缺陷无所察觉,任其自然,将招致众愤,失去许多加快自身发展的良机,贻误自己实现美好教育理想的前程。为此,陈老师提出,青年教师应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上狠下苦功夫,本本分分争做一个好人。他的这个“本分做人”主要包括四个内容:
(一)“本”分做人的底线:不害人
欲害人者,就有被人害之可能。其往往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还会长期生活在惶惶不安之中,从而影响自己的生命质量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反映在教育中,青年教师如不认真做好教育教学的分内之事,就会耽误其所教学生的成长;而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太过认真,特别是过度采用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的方式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则往往又会以牺牲学生的部分综合素质为代价,还很有可能损害同班其他学科教师的利益。所以,青年教师应该在属于本学科教学的时间内,改进教法,提高效益,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自身、本班任课教师及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本”分做人的前提:尊重人
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包括自尊与他尊。青年教师首先要做好自己各项分内之事,包括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待人接物等,尽可能展示美好的一面。同时,也要以广阔的胸襟对待同事和领导,尤其是对待老同事,要学习他们的优点,包容他们的缺点;应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全体学生,无论其贫富美丑,还是学习成绩与思想表现优劣,都要一视同仁;还要以文明的言行对待广大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特别要尊重他们对自己教育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不论其正确与否,都要耐心倾听。
(三)“本”分做人的动力:学习人
三人行必有吾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青年教师要虚心学习老教师的宝贵教育教学经验,善于学习新教师崭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新的教育教学智慧;及时吸收优等生闪光的意见,学习后进生良好的心态和“坚持”的精神;学习校内师生员工的优点,学习校外人员尤其是同行的先进理念与成功做法。
(四)“本”分做人的根本:帮助人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成长和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青年教师如要得到别人的帮助,首先要学会积极主动又真心地帮助别人。既要懂得感恩,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又要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对他人不光要有物质的帮助,也要有精神的激励。只有真诚关心同事和学生,才能得到同事与学生更多的关爱。
二、师“本”研究: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
所谓师本研究,即教师基于自己、源于自己、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也就是教师把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提炼成研究的微型课题,通过对微型课题的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实力。
陈志红老师认为,教师的成长规律告诉我们:经验+反思=成长。青年教师只有大胆开展师本的实践研究,反思师本问题,才能加快其专业成长。陈老师提出,青年教师的师本研究大致分为四个主要阶段:自我反思、提炼课题、实践研究、总结深化。这四个阶段是一个相对独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需要青年教师整体把握、紧密结合、有序推进。
(一)自我反思——寻找自己的问题
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公开课中的集体备课、观课议课、个别交心等教研活动,虚心邀请专家和同伴,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具体问题及适当对策;通过学生的民主评议、师生交流,自觉倾听学生的不同声音;通过自我的“录像带分析法”,仔细观看自己上课的全程录像,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还可以采取“同课异构”的方法,通过自己与同伴教学相同的内容,对比分析自我的不足。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分析其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原因。 (二)提炼课题——瞄准研究的方向
青年教师可以广泛收集有关研究资料,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查找问题的基础上,提炼出有针对性、有研究价值和具备研究能力的“微型”课题,旨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突出某个重点微型课题的研究,来推动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这些课题可以是涉及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探索、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语言的锤炼、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试卷编写与讲评、学生成绩的评定等,也可以是涉及德育中班主任的素养、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的自我管理、班干部的培养与使用等问题,还可以是教育科研中课题的提炼、课题方案的撰写、科研方法的选择、教学论文的写作等研究。
(三)实践研究——改善教育的行为
对于已经提炼的师本微型课题,青年教师要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专业理论,创造性地汲取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选择教育行为研究、个案研究等切合自身的研究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研究有关课题,不断尝试新的实践,分析新的经验和教训,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研究边改善,边改善边提炼,边提炼边写作,力求逐步攻克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有关难题,实现教育教学的新飞跃,取得更新更优的成功经验,开拓教育教学的新境界。
(四)总结深化——攀登教育的新高峰
青年教师可以在实践研究中提炼出新的研究成果,把新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不断深化。因为社会的日新月异、学生的不断变化、教材的改革创新,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方法也应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否则只会落后于新时代的要求。因此,青年教师在取得微型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时,必须深入开展研究,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将阶段性研究成果“珍藏”起来,而应让我们的教育研究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样,我们的教育智慧才会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而日益丰富起来。
三、生“本”教育:青年教师成长的根本
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陈志红老师认为,青年教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
所谓“生本教育”,就是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生本德育、生本教学与生本管理完美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发展。陈老师提出的“生本教育”包括生本理念、生本德育、生本教学与生本管理等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主要方面,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内容:
(一)树立生本理念,引领前进的方向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需求,完善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引导最广大学生学习生存的技能、生活的知识与生命的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种生本理念集中体现在“孩子理论”上:假如我是孩子(坚持儿童立场)、假如我是当下的孩子(体现时空特点)、假如是我的孩子(奉献真诚爱心)。青年教师要坚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思维与成长的内在规律,满足学生科学的成长需求;青年教师要坚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着眼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青年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的教育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全力关爱其成长。
(二)践行生本德育,提升德育的实效
生本德育,即坚持从学生成长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道德成长的规律,针对学生的道德问题,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超越,追求“无痕德育”。举个很好的例子,青年教师在找“问题”学生谈话时,首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陈述,让学生把话讲完,然后请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努力提升学生自我纠错、自主发展的能力,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更不是在没有了解学生真实情况时,过早提出不合理的“忠告”使学生反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进而降低德育的实效性。
(三)实施生本教学,丰富教学的智慧
生本教学,即针对学生的学习实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学习兴趣为动力,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根本,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实施“过度教学”,对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教学内容总是不放心,仍然简单地重复这些内容,这就不符合生本教学的要求了。这种“过度教学”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锐减,在疲倦中降低学习效率。
(四)探索生本管理,彰显人文的关怀
生本德育与生本教学的实践离不开生本管理。所谓“生本管理”就是针对学生成长的现实,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唤醒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启迪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例如,我们针对学生不能按时保质保量上交练习的问题,如果能适当地减少作业量,采用设计有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激励性的练习等办法,常常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对待练习,变“要我做”到“我要做”,从而大大提高练习的质量。
陈志红老师的“三本”文章,旨在告诉广大青年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自身成长的规律,做足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自1978年步入教坛以来,陈志红老师始终坚持开发与整合“五种”力量为提高教学实效服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教师人格的力量、教学艺术的力量、教育科研的力量与教育合作的力量。他的课总是给学生敬佩之感、快乐之感和幸福之感。作为省特级教师,陈志红老师经常受邀赴省内外中学讲学,已作专题讲座100余场,并把教学和管理经验著书成文。近年来,他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00余篇,主持或参与6个省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其中《农村重高实行AB班主任制的实践研究》曾荣获中央教科所一等奖,《普通中学优秀教师群体培育的管理机制的实践研究》《从规则养成走向价值引领的生本德育研究》《普通高中生本导学行动研究》等曾荣获省一等奖。主编、参编《经济生活一框一练》《思想政治总复习导引》等中学政治辅导用书,并著有《心之声》,主编《管之理》《春之音》《夏之花》《秋之实》《冬之韵》《理之晖》《文之慧》《学之悟》等论文集。
【教育信条】学生满意是教师的不懈追求,学生成功是教师的最大幸福。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教育中,加快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其专业化水平,是实现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更是深化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陈志红老师以其35年的从教经验提出:青年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实践中只有做好“三本”文章,才能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让自己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不断创造新的教育辉煌。那么,陈老师对青年教师提出的“三本”文章究竟是什么?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访了省特级教师陈志红,解读他对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期望。
一、“本”分做人:青年教师成长的根基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师唯有自己先做好人,才能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让自己成为一本学生永远也读不厌的书,不断引导学生主动求知、真诚向善、全面进步。同时,从“本”分做人中优化人际关系,赢得更多人的合作和支持,争取更好、更多的成长机遇,加快自身的专业发展。
陈志红老师认为,我国当今的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不少又是独生子女,生活阅历相对简单,往往带着书生之气和自我之风,难免在“本分”做人上显露出这样那样的缺陷。倘若青年教师对自己的缺陷无所察觉,任其自然,将招致众愤,失去许多加快自身发展的良机,贻误自己实现美好教育理想的前程。为此,陈老师提出,青年教师应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上狠下苦功夫,本本分分争做一个好人。他的这个“本分做人”主要包括四个内容:
(一)“本”分做人的底线:不害人
欲害人者,就有被人害之可能。其往往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还会长期生活在惶惶不安之中,从而影响自己的生命质量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反映在教育中,青年教师如不认真做好教育教学的分内之事,就会耽误其所教学生的成长;而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太过认真,特别是过度采用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的方式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则往往又会以牺牲学生的部分综合素质为代价,还很有可能损害同班其他学科教师的利益。所以,青年教师应该在属于本学科教学的时间内,改进教法,提高效益,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自身、本班任课教师及学生的和谐发展。
(二)“本”分做人的前提:尊重人
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包括自尊与他尊。青年教师首先要做好自己各项分内之事,包括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待人接物等,尽可能展示美好的一面。同时,也要以广阔的胸襟对待同事和领导,尤其是对待老同事,要学习他们的优点,包容他们的缺点;应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全体学生,无论其贫富美丑,还是学习成绩与思想表现优劣,都要一视同仁;还要以文明的言行对待广大家长及其他社会成员,特别要尊重他们对自己教育教学的意见与建议,不论其正确与否,都要耐心倾听。
(三)“本”分做人的动力:学习人
三人行必有吾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青年教师要虚心学习老教师的宝贵教育教学经验,善于学习新教师崭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新的教育教学智慧;及时吸收优等生闪光的意见,学习后进生良好的心态和“坚持”的精神;学习校内师生员工的优点,学习校外人员尤其是同行的先进理念与成功做法。
(四)“本”分做人的根本:帮助人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成长和成功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青年教师如要得到别人的帮助,首先要学会积极主动又真心地帮助别人。既要懂得感恩,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又要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对他人不光要有物质的帮助,也要有精神的激励。只有真诚关心同事和学生,才能得到同事与学生更多的关爱。
二、师“本”研究:青年教师成长的关键
所谓师本研究,即教师基于自己、源于自己、为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也就是教师把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提炼成研究的微型课题,通过对微型课题的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实力。
陈志红老师认为,教师的成长规律告诉我们:经验+反思=成长。青年教师只有大胆开展师本的实践研究,反思师本问题,才能加快其专业成长。陈老师提出,青年教师的师本研究大致分为四个主要阶段:自我反思、提炼课题、实践研究、总结深化。这四个阶段是一个相对独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需要青年教师整体把握、紧密结合、有序推进。
(一)自我反思——寻找自己的问题
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公开课中的集体备课、观课议课、个别交心等教研活动,虚心邀请专家和同伴,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提出具体问题及适当对策;通过学生的民主评议、师生交流,自觉倾听学生的不同声音;通过自我的“录像带分析法”,仔细观看自己上课的全程录像,自己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还可以采取“同课异构”的方法,通过自己与同伴教学相同的内容,对比分析自我的不足。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分析其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原因。 (二)提炼课题——瞄准研究的方向
青年教师可以广泛收集有关研究资料,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全面查找问题的基础上,提炼出有针对性、有研究价值和具备研究能力的“微型”课题,旨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突出某个重点微型课题的研究,来推动教育、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这些课题可以是涉及教学中集体备课的探索、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语言的锤炼、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试卷编写与讲评、学生成绩的评定等,也可以是涉及德育中班主任的素养、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的自我管理、班干部的培养与使用等问题,还可以是教育科研中课题的提炼、课题方案的撰写、科研方法的选择、教学论文的写作等研究。
(三)实践研究——改善教育的行为
对于已经提炼的师本微型课题,青年教师要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专业理论,创造性地汲取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选择教育行为研究、个案研究等切合自身的研究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研究有关课题,不断尝试新的实践,分析新的经验和教训,坚持边学习边研究,边研究边改善,边改善边提炼,边提炼边写作,力求逐步攻克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有关难题,实现教育教学的新飞跃,取得更新更优的成功经验,开拓教育教学的新境界。
(四)总结深化——攀登教育的新高峰
青年教师可以在实践研究中提炼出新的研究成果,把新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不断深化。因为社会的日新月异、学生的不断变化、教材的改革创新,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与方法也应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否则只会落后于新时代的要求。因此,青年教师在取得微型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时,必须深入开展研究,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将阶段性研究成果“珍藏”起来,而应让我们的教育研究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样,我们的教育智慧才会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而日益丰富起来。
三、生“本”教育:青年教师成长的根本
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陈志红老师认为,青年教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实施生本教育。
所谓“生本教育”,就是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把生本德育、生本教学与生本管理完美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又好又快发展。陈老师提出的“生本教育”包括生本理念、生本德育、生本教学与生本管理等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主要方面,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内容:
(一)树立生本理念,引领前进的方向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需求,完善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习惯,引导最广大学生学习生存的技能、生活的知识与生命的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种生本理念集中体现在“孩子理论”上:假如我是孩子(坚持儿童立场)、假如我是当下的孩子(体现时空特点)、假如是我的孩子(奉献真诚爱心)。青年教师要坚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思维与成长的内在规律,满足学生科学的成长需求;青年教师要坚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着眼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青年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的教育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全力关爱其成长。
(二)践行生本德育,提升德育的实效
生本德育,即坚持从学生成长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道德成长的规律,针对学生的道德问题,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超越,追求“无痕德育”。举个很好的例子,青年教师在找“问题”学生谈话时,首先要仔细倾听学生的陈述,让学生把话讲完,然后请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努力提升学生自我纠错、自主发展的能力,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更不是在没有了解学生真实情况时,过早提出不合理的“忠告”使学生反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进而降低德育的实效性。
(三)实施生本教学,丰富教学的智慧
生本教学,即针对学生的学习实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学习兴趣为动力,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根本,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实施“过度教学”,对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的教学内容总是不放心,仍然简单地重复这些内容,这就不符合生本教学的要求了。这种“过度教学”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锐减,在疲倦中降低学习效率。
(四)探索生本管理,彰显人文的关怀
生本德育与生本教学的实践离不开生本管理。所谓“生本管理”就是针对学生成长的现实,遵循学生发展的客观规律,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唤醒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启迪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例如,我们针对学生不能按时保质保量上交练习的问题,如果能适当地减少作业量,采用设计有趣味性、针对性、层次性、激励性的练习等办法,常常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对待练习,变“要我做”到“我要做”,从而大大提高练习的质量。
陈志红老师的“三本”文章,旨在告诉广大青年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握自身成长的规律,做足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