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也是教师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中始终所追求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不确定的,是可以预测,但无法规定的。它必须是真实的,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师生在互动中即兴创造,使课堂上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使课堂教学超越预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下面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激趣——让学生进入生活里的角色
将生活与数学连接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并在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是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充当生活的某一角色,在具体角色扮演中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和巨大作用,可以促进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进一步提升。在学生熟悉的场景中学习,很容易迸发思维的火花,有利于促进精彩课堂的生成。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在屏幕上出示了一个参天古树,让学生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师:这是一棵千年古树。
生1:哇!真粗啊!
师:小游客们,你们知道这棵古树横截面的直径是多少吗?
生2:把这棵树砍下来,用尺子量一量。
生3:这可不行,毁坏古树是犯法的!
生4:我能量出它的周长。用一根绳子绕一圈,拉直后量一下就行了,但是直径么……
生5:其实如果知道了周長,就可以求直径了。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用古树的周长除以 3.14不就行了吗?
师(鼓掌):不错!运用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很多学生都有旅游的生活体验,将学生置身于“游客”这一角色,创设了一个鲜活的生活场景,能让学生在角色变化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数学思考的习惯。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巧引——让学生调整课堂上的角色
传统的数学课堂,都是教师唱主角而学生仅仅需要做好听众,或者担当配角。要使得学生切实品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就需要调整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角色,把学生摆在课堂主体地位上,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宽松氛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时,我是这样思考的——
对假设法策略的提出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帮助学生想到假设的策略,并且使学生明确可以从两个角度提出假设;可以都假设成同一种船,也可以假设成两种不同的船,这里需要教师作充分的引导。
当学生运用调整的方法来进行解决问题时,其实是本课的难点,这里的调整与例1相比,学生独立完成的难度比较高,所以在解决假设成同一种船初步感知调整策略时,需要教师适时地站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有效的追问,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个解决问题的台阶,使他们的研究能得到成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在接下来解决假设成不同种船的问题时,教师只需要帮学生开一个头,把关键的问题抛给学生去研究、完成,这样教师引导探索和学生自主探索有机结合,就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突破难点,掌握方法,体验成功。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师生之间的角色转变为裁判与选手之间的关系。教师用幽默的口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平等的姿态来面对学生的情绪冲动,为后续新知教学的展开铺设了良好的开端。
三、精设——预测课堂上的生成
课堂生成是不确定的,可预测,但无法规定的。有时虽然有了精心的预测,还是会有出乎意料。但如果有了精心的设计与预测,课堂生成将变得更精彩……
在教学《整数除以分数》的过程中发现本教材在例题的选择上比较有利于学生对整数除以分数=整数乘以分数的倒数的理解。(相对于以前的教材)例题中的几个问题的解决学生非常容易发现4÷[12]和4×2;4÷[13]和4×3;4÷[14]和4×4分别不仅在计算结果上是相等的,而且在算理上也是相通的,使学生很容易地发现了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
在教学时其实我们老师并不担心学生不能掌握计算方法,而是更多地担心学生不能正确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因此在教学时我借助例题充分让学生说一说每个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例如求把4个同样大小的橙子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分到[12]个的话,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吃?就是求4个橙子里有几个[12]个?同样如果每个小朋友分到[13]个的话,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吃?那就是求就是求4个橙子里有几个[13]个?这些问题的回答开始之初可以选择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回答,在他们的引领之下后面同类型的问题就尽可能去选择学习上比较落后的学生回答,使这些学生对知识技能有所掌握,减少了他们对学习的畏惧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课堂教学的和谐。
但在新授例题时出现了我预设之外的东西,那就是在出示第(2)题,每人吃[12]个,可以分给几人?
当让学生说出他的想法时发现有学生列出算式4÷[12],有学生列出算式4×2。发现学生直接用4×2来计算,当然他的理由是因为每个橙子可以分给两个小朋友吃,4个橙子可以分给8个小朋友吃。就是求4个2是多少?所以用4×2
于是我就引导使學生发现4÷[12]和4×2是相等的。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把除法转换成了乘法,而且2是[12]的倒数。因此得出了4÷[12]=4×2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角色的转换和调整都是建立在教师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前提上的;精心设计,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课堂生成有了可能,才会有更精彩的课堂生成!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 江苏】
一、激趣——让学生进入生活里的角色
将生活与数学连接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并在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独特魅力,是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充当生活的某一角色,在具体角色扮演中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和巨大作用,可以促进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进一步提升。在学生熟悉的场景中学习,很容易迸发思维的火花,有利于促进精彩课堂的生成。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在屏幕上出示了一个参天古树,让学生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师:这是一棵千年古树。
生1:哇!真粗啊!
师:小游客们,你们知道这棵古树横截面的直径是多少吗?
生2:把这棵树砍下来,用尺子量一量。
生3:这可不行,毁坏古树是犯法的!
生4:我能量出它的周长。用一根绳子绕一圈,拉直后量一下就行了,但是直径么……
生5:其实如果知道了周長,就可以求直径了。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用古树的周长除以 3.14不就行了吗?
师(鼓掌):不错!运用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很多学生都有旅游的生活体验,将学生置身于“游客”这一角色,创设了一个鲜活的生活场景,能让学生在角色变化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数学思考的习惯。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巧引——让学生调整课堂上的角色
传统的数学课堂,都是教师唱主角而学生仅仅需要做好听众,或者担当配角。要使得学生切实品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去,教师就需要调整课堂上师生之间的角色,把学生摆在课堂主体地位上,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宽松氛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时,我是这样思考的——
对假设法策略的提出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帮助学生想到假设的策略,并且使学生明确可以从两个角度提出假设;可以都假设成同一种船,也可以假设成两种不同的船,这里需要教师作充分的引导。
当学生运用调整的方法来进行解决问题时,其实是本课的难点,这里的调整与例1相比,学生独立完成的难度比较高,所以在解决假设成同一种船初步感知调整策略时,需要教师适时地站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有效的追问,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个解决问题的台阶,使他们的研究能得到成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在接下来解决假设成不同种船的问题时,教师只需要帮学生开一个头,把关键的问题抛给学生去研究、完成,这样教师引导探索和学生自主探索有机结合,就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突破难点,掌握方法,体验成功。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师生之间的角色转变为裁判与选手之间的关系。教师用幽默的口吻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平等的姿态来面对学生的情绪冲动,为后续新知教学的展开铺设了良好的开端。
三、精设——预测课堂上的生成
课堂生成是不确定的,可预测,但无法规定的。有时虽然有了精心的预测,还是会有出乎意料。但如果有了精心的设计与预测,课堂生成将变得更精彩……
在教学《整数除以分数》的过程中发现本教材在例题的选择上比较有利于学生对整数除以分数=整数乘以分数的倒数的理解。(相对于以前的教材)例题中的几个问题的解决学生非常容易发现4÷[12]和4×2;4÷[13]和4×3;4÷[14]和4×4分别不仅在计算结果上是相等的,而且在算理上也是相通的,使学生很容易地发现了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
在教学时其实我们老师并不担心学生不能掌握计算方法,而是更多地担心学生不能正确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因此在教学时我借助例题充分让学生说一说每个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例如求把4个同样大小的橙子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分到[12]个的话,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吃?就是求4个橙子里有几个[12]个?同样如果每个小朋友分到[13]个的话,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吃?那就是求就是求4个橙子里有几个[13]个?这些问题的回答开始之初可以选择学习比较优秀的学生回答,在他们的引领之下后面同类型的问题就尽可能去选择学习上比较落后的学生回答,使这些学生对知识技能有所掌握,减少了他们对学习的畏惧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课堂教学的和谐。
但在新授例题时出现了我预设之外的东西,那就是在出示第(2)题,每人吃[12]个,可以分给几人?
当让学生说出他的想法时发现有学生列出算式4÷[12],有学生列出算式4×2。发现学生直接用4×2来计算,当然他的理由是因为每个橙子可以分给两个小朋友吃,4个橙子可以分给8个小朋友吃。就是求4个2是多少?所以用4×2
于是我就引导使學生发现4÷[12]和4×2是相等的。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把除法转换成了乘法,而且2是[12]的倒数。因此得出了4÷[12]=4×2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角色的转换和调整都是建立在教师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前提上的;精心设计,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得课堂生成有了可能,才会有更精彩的课堂生成!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