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已经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事实,儒家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也在一直被挖掘,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人才培训力度不够、激励体系不完全以及企业诚信度不够等问题,传统的中国儒家思想能够带给管理者一些启示。以“仁”为核心,将挖掘出更大的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如何将儒家思想更有效的运用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重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在具体实践中也需要坚持一些原则和策略,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儒家思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众所周知,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那么,管理人力资源的实质也就是管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找到调节好伦理关系的方法,也就掌握了管理活动的精髓。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满足人们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也不能忽略人们更高层次的内心精神需求。可以说明,以人为核心的儒家管理思想,也可以作为现代管理者的管理手段,来更好的管理企业。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总体重视经济效益的市场氛围下,一些国有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程度认识不够。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不正视就业培训的积极作用
调查显示,很多企业的培训实际实施率不及一半。很多迹象表明,一些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更有甚者认为这是耗时耗力且毫无意义的,将其作为一种形式化的流程,态度极其敷衍。导致组织者对培训的内容、时间的安排上,选择不当,这使很多真正需要培训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得不到发展的空间,薄弱的基础与不明确的目标导致很多企业人员分配不当,造成人才的浪费。
而实际上,人才的选取恰当与否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的前途。作为创造效益的劳动者,企业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只有坚实的知识基础以及处变不惊的能力才能在企业中获得成长,也能够帮助企业走向更好的未来。
(二)、激励体制存在不足
作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激励机制的作用效果与企业生产力水平有不小的关联。虽然当代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激励的正向引导作用,但在方式上还有一定的不足。一是缺乏灵活性,也只有少数员工能够真正获得需要的奖励,久而久之员工将不再视其为一种激励。二是方式单一毫无新意。大多数企业还是着重于物质奖励,极少顾及员工的精神需求,忽略了企业文化氛围能带来的正向激励作用。三是执行力与宣传力不够,少数中层管理者的欺上瞒下,中饱私囊的做法使员工失望,工作活力下降。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诚信问题
自古以来诚信就是商业经营的基础。作为一种道德约束力,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内部管理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一个企业若不将诚信纳入企业文化之中,那么它将是缺乏内涵而无长远前途的。若管理者对企业诚信内涵的缺失无动于衷,那么企业的诚信文化将很难建立,企业制度无法健全,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必将陷入进退两难之境。比如一些企业在人才的去留方面把握不当强人所难,对员工无法兑现以前的承诺,并且有拖欠工资和强行扣押员工档案,或者单方面辞退员工的行为的话,是触及到违法范围的。一个企业,如果把诚信思想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再优秀的运行体制都不能使企业长久繁荣。
二、参考儒家理念可得出企业人力资管的应对之策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蕴含着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同时作为中国的本土文化有利于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中国化。如何将儒家思想运用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运用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专家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积弊已久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管理者课程是从我国传统的儒家道德思想中获得一些启示、寻求一些解决方法。
(一)、儒家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
儒家一直将教育视为重中之重,《礼记》中就提出了“教学为先”的观点。儒家思想家们认识到教育才是是人们得到发展的主要途径。这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非常深刻的启示意义,这能使当代管理者敲响警钟,提高对员工培训与教育的重视程度。铁腕管理手段,有一定成效却难以服众。只有将员工素质从根本上提高,才能进行更好更优化的管理。此举除了减轻管理者的繁杂工作,还能够提升员工个人能力与素质,提高企业生产力,从而提高整体效益。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提高普通员工的素质,也不能忽略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与拓展,因为管理者的素质将代表企业形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这一点上儒家的“修己”与“安人”思想也值得管理者借鉴。
那么在开展教育培训过程中,恰当的方法可以带来更快的效果。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即根据个人发展的情况与目的不同,对应的教育方法也应该不同,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出适合员工个人发展的培训方案。例如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应该注重提高其战略意识与人际关系协调力;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则需要注重培养沟通与鼓励他人的能力;而对于基层技术人员,更重要的是扎实技术基础,提高水平,精益求精。[1]
另外,儒家也提倡终身学习。所谓“学不可以已”,就说明了保持奋进学习的心态的重要性。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过程,这对员工与公司都有益。
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教育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治理国家少不得教育方针,企业的管理也离不开教育。千百年前的儒家思想也警示着当代企业管理者,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员工个人素质的发展,应该要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努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人力资源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有益于员工的激励管理
与春秋时其他学派不同,儒学家们赞赏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他们提倡奋斗进取、积极面对人生,不断挑战更高的目标对只求生活温饱而终日无所事事的人持鄙夷态度。不得不承认,这种不断学习、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也正是当代很多人所缺失的。个人要谋求发展,必得自强不息。 不仅如此,一个成熟的企业,也应当把“自强不息”作为自身的文化底蕴。企业文化虽不是实物,却能够支撑起整个企业的价值观与精神体系,具有引导方向、协调关系、激励员工凝聚力量等作用,也能够作为企业软实力之一,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员工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以深受其熏陶,他们的积极性与自主创造能力被不断调动,新知识的不断冲击,也必将使企业的学习机制得到进化,整个企业效益提高。
由于多数企业采取自上而下的培训方式,抑制了多数员工自我学习的激情。没有一套透明公正的激励制度,员工不愿意发掘自身的潜能以谋求更高的发展。因此管理者应扮演好“激励者”与“领头羊”的作用,做到“举直错诸枉”,即及时提拔、晋升人品正直、能力卓越的员工,既能使企业中其他员工信服,也能鼓励员工自强不息,努力充实自己,不断增强自身素质,企业才会焕发出蓬勃向上、奋发图强的新面貌。[2]
(三)、确立“诚信”法则,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被认为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儒家认为,人不可无信。诚信法则同样也适用于企业管理中。在现代企业竞争中企业信誉也作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落实诚信精神建设的企业,才能够得到内部员工的肯定,从而增强凝聚力。也只有坚守诚信,才会为企业带来人气与知名度,信誉积累会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坚实的后盾力量,帮助其取得胜利。
企业要树立诚信,必须从内部做起。若员工对企业信任度不够,自然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企业的内部竞争力也随之下降。管理者对员工的诚信不只是一种道德约束,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一种命令,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以身作则。以诚信立本,企业可以招纳更多的人才,也给他们施展活力的空间,无形中成为企业的一种内在财富。同时企业对外部也必须守信,因为这关乎企业的信誉名声,以及最终的经济利益。[3]
建设企业文化知识,必将把诚信理念纳入其中。除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者还应该时刻牢记诚信法则,加大教育力度,使诚信理念渗透入每一位员工的脑海中。使企业做到员工之间诚实守信,领导与下属之间有诺必兑,对外经营公私分明。 这样不仅能够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调节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氛围,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使企业拥有蓬勃的生机活力长远的发展之道。
(四)、善用中庸之道,把握平衡管理
孔子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也就是说,对待事物需要做到不偏不倚,也不苛求改变事物原本的定理,做到张弛有度。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中庸之道应贯彻始终,从选拔、招聘、分配、管理到考核人才的過程中,始终保持公正不逾矩,不偏袒不歧视,客观分析,根据个人不同特点对人才加以引导。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促使人才的进步。
(五)、重视人伦和谐,创造企业良好氛围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一直是儒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因为群体需要由个人组成,个人离不开群体,两者相互依存。这在企业日常管理中也能明显表现出来。儒家强调伦理关系在群体生活中的作用,这也是可以折射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去的。例如以和为贵,虽群体中个人想法、观念不同,但“君子和而不同”,一个乐于接纳的群体才能做到真正和谐并一同进步。“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只有和谐才能统一方向,一起迈向更高处。
孔子所说“爱人”,即关爱与尊重他人,这是“仁”的本质。它强调的是忠恕的作用,也就是做到“己欲立人而立人,己欲达人而达人”,反过来,己所不欲,也勿要给予他人。要想达到和谐境界,需要包容忍耐之心,也需要换位思考的同理心。[4]
一个集体即一个社会,个人需要明确在集体中的位置,理清伦理关系,对自己应尽的责任全力以赴,所谓知理而立,要谋求个人的发展,团队的和谐,需要一定的制度化来加以约束,也需要伦理关系帮助协调人际。
三、儒家思想给企业管理者的启示
中国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包括着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但遗憾的是许多企业并不重视中国儒家思想中所蕴含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致使这一瑰宝未能生辉。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一门纯粹的技术科学,还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各国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各自鲜明的特色,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基因早已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行为、思想和价值观中,它的思想理念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大价值和启示。
(一)中华文化更贴近中国企业管理
很多现代企业管理法则照搬西方,而不考虑我国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中国人做事都有了自己的一套法则和习惯。不难发现西方与春秋时期的法家相似,推崇以法治人,喜欢依靠严格的制度来管理人力资源。相比较而言,中国人更倡导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复杂的人际关系与人物情感都在考虑范围之内。
儒家的人本思想应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就是强调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类创造历史,也改变历史,是万物之灵。将人本思想融入到公司管理体制中,将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举个例子,民生实业公司就十分乐于帮助员工解决自身问题,他们认为公司问题应该由职工来解决,挖掘了职工的最大价值,同时也为职工解决自身问题,增强员工依赖性,提升满意度,最终的成效有目共睹。
(二)加强教育规范,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若做好教育规范工作,引导员工向同一个目标奋进,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企业的和谐发展将不难实现。儒家认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达到的目标就是“修已安人”。“修已安人”就是强调在管理中管理者和员工都要认识到自身地位与能力,明白自己应有的价值,并竭力追求更大的价值。管理者在注重自身修养提升的同时,也应该通过组织培训等方式来帮助员工发展自我素质,两者相辅相成使价值最大化。道之以德,管理者应以德服人,认识到人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追求和谐。齐之以礼,用一定规章制度加以规范约束,刚柔并济,才易管理得当。最根本的还是以教育、感化等方式,提高个人素质,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实现“修己安人”最终目标。[5]
(三)重视企业和谐,推动企业发展
儒家重视和谐,这就要求管理者除了关心员工绩效,还要顾及员工的内心感受,努力营造团结一致的和谐管理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应提倡以人为本,强调管理者尊重员工的权利。在现代管理中,管理者不得不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毕竟,人力资源是众多产力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管理者要认识到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充分肯定员工的价值。要追求极致的卓越,就必须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管理者需及时了解员工的合理愿望,鼓励员工坚持自己的理想,适当地进行线下交流也能够增进管理者与员工的感情,使员工满意度提升,工作更有动力,也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创造力,为企业作出贡献。
四、结语
儒家思想多有教益,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借鉴一二,尤其它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对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体系形成也有着深远影响。它告诫管理者注重教育、重视人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管理最终需要彻底地崇拜而导致过度的儒家化,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率,对政治的关注过高会忽略效益,过度“仁”化使规则、法律的庄严性被忽略。所以,企业在参考儒家管理思想时,应有目的性和选择性地进行,借鉴其精华之处,剔除其糟粕,以期对企业的发展,才能使企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李立祥.儒家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J].济南大学校报,2004(14):14.
[2] 颜爱民,刘媛,张敬军.儒家文化蕴涵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及其现实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2007年.
[3] 林丽环.先秦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J].企业导报,2010(12).
[4] 孙孝花.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商贸,2011(12):67-69.
[5] 江娟.儒家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X):67.
关键词:儒家思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众所周知,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那么,管理人力资源的实质也就是管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找到调节好伦理关系的方法,也就掌握了管理活动的精髓。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人力资源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满足人们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也不能忽略人们更高层次的内心精神需求。可以说明,以人为核心的儒家管理思想,也可以作为现代管理者的管理手段,来更好的管理企业。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总体重视经济效益的市场氛围下,一些国有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程度认识不够。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一)、不正视就业培训的积极作用
调查显示,很多企业的培训实际实施率不及一半。很多迹象表明,一些企业对员工培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更有甚者认为这是耗时耗力且毫无意义的,将其作为一种形式化的流程,态度极其敷衍。导致组织者对培训的内容、时间的安排上,选择不当,这使很多真正需要培训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得不到发展的空间,薄弱的基础与不明确的目标导致很多企业人员分配不当,造成人才的浪费。
而实际上,人才的选取恰当与否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的前途。作为创造效益的劳动者,企业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只有坚实的知识基础以及处变不惊的能力才能在企业中获得成长,也能够帮助企业走向更好的未来。
(二)、激励体制存在不足
作为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激励机制的作用效果与企业生产力水平有不小的关联。虽然当代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激励的正向引导作用,但在方式上还有一定的不足。一是缺乏灵活性,也只有少数员工能够真正获得需要的奖励,久而久之员工将不再视其为一种激励。二是方式单一毫无新意。大多数企业还是着重于物质奖励,极少顾及员工的精神需求,忽略了企业文化氛围能带来的正向激励作用。三是执行力与宣传力不够,少数中层管理者的欺上瞒下,中饱私囊的做法使员工失望,工作活力下降。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诚信问题
自古以来诚信就是商业经营的基础。作为一种道德约束力,他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内部管理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一个企业若不将诚信纳入企业文化之中,那么它将是缺乏内涵而无长远前途的。若管理者对企业诚信内涵的缺失无动于衷,那么企业的诚信文化将很难建立,企业制度无法健全,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必将陷入进退两难之境。比如一些企业在人才的去留方面把握不当强人所难,对员工无法兑现以前的承诺,并且有拖欠工资和强行扣押员工档案,或者单方面辞退员工的行为的话,是触及到违法范围的。一个企业,如果把诚信思想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再优秀的运行体制都不能使企业长久繁荣。
二、参考儒家理念可得出企业人力资管的应对之策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蕴含着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同时作为中国的本土文化有利于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中国化。如何将儒家思想运用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运用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专家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积弊已久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管理者课程是从我国传统的儒家道德思想中获得一些启示、寻求一些解决方法。
(一)、儒家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
儒家一直将教育视为重中之重,《礼记》中就提出了“教学为先”的观点。儒家思想家们认识到教育才是是人们得到发展的主要途径。这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非常深刻的启示意义,这能使当代管理者敲响警钟,提高对员工培训与教育的重视程度。铁腕管理手段,有一定成效却难以服众。只有将员工素质从根本上提高,才能进行更好更优化的管理。此举除了减轻管理者的繁杂工作,还能够提升员工个人能力与素质,提高企业生产力,从而提高整体效益。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提高普通员工的素质,也不能忽略对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与拓展,因为管理者的素质将代表企业形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这一点上儒家的“修己”与“安人”思想也值得管理者借鉴。
那么在开展教育培训过程中,恰当的方法可以带来更快的效果。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即根据个人发展的情况与目的不同,对应的教育方法也应该不同,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出适合员工个人发展的培训方案。例如对于高层管理人员,应该注重提高其战略意识与人际关系协调力;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则需要注重培养沟通与鼓励他人的能力;而对于基层技术人员,更重要的是扎实技术基础,提高水平,精益求精。[1]
另外,儒家也提倡终身学习。所谓“学不可以已”,就说明了保持奋进学习的心态的重要性。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过程,这对员工与公司都有益。
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教育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治理国家少不得教育方针,企业的管理也离不开教育。千百年前的儒家思想也警示着当代企业管理者,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员工个人素质的发展,应该要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努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人力资源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有益于员工的激励管理
与春秋时其他学派不同,儒学家们赞赏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他们提倡奋斗进取、积极面对人生,不断挑战更高的目标对只求生活温饱而终日无所事事的人持鄙夷态度。不得不承认,这种不断学习、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也正是当代很多人所缺失的。个人要谋求发展,必得自强不息。 不仅如此,一个成熟的企业,也应当把“自强不息”作为自身的文化底蕴。企业文化虽不是实物,却能够支撑起整个企业的价值观与精神体系,具有引导方向、协调关系、激励员工凝聚力量等作用,也能够作为企业软实力之一,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员工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可以深受其熏陶,他们的积极性与自主创造能力被不断调动,新知识的不断冲击,也必将使企业的学习机制得到进化,整个企业效益提高。
由于多数企业采取自上而下的培训方式,抑制了多数员工自我学习的激情。没有一套透明公正的激励制度,员工不愿意发掘自身的潜能以谋求更高的发展。因此管理者应扮演好“激励者”与“领头羊”的作用,做到“举直错诸枉”,即及时提拔、晋升人品正直、能力卓越的员工,既能使企业中其他员工信服,也能鼓励员工自强不息,努力充实自己,不断增强自身素质,企业才会焕发出蓬勃向上、奋发图强的新面貌。[2]
(三)、确立“诚信”法则,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被认为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儒家认为,人不可无信。诚信法则同样也适用于企业管理中。在现代企业竞争中企业信誉也作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落实诚信精神建设的企业,才能够得到内部员工的肯定,从而增强凝聚力。也只有坚守诚信,才会为企业带来人气与知名度,信誉积累会成为企业在竞争中坚实的后盾力量,帮助其取得胜利。
企业要树立诚信,必须从内部做起。若员工对企业信任度不够,自然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企业的内部竞争力也随之下降。管理者对员工的诚信不只是一种道德约束,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一种命令,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以身作则。以诚信立本,企业可以招纳更多的人才,也给他们施展活力的空间,无形中成为企业的一种内在财富。同时企业对外部也必须守信,因为这关乎企业的信誉名声,以及最终的经济利益。[3]
建设企业文化知识,必将把诚信理念纳入其中。除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者还应该时刻牢记诚信法则,加大教育力度,使诚信理念渗透入每一位员工的脑海中。使企业做到员工之间诚实守信,领导与下属之间有诺必兑,对外经营公私分明。 这样不仅能够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调节人际关系,创造良好的氛围,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使企业拥有蓬勃的生机活力长远的发展之道。
(四)、善用中庸之道,把握平衡管理
孔子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也就是说,对待事物需要做到不偏不倚,也不苛求改变事物原本的定理,做到张弛有度。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中庸之道应贯彻始终,从选拔、招聘、分配、管理到考核人才的過程中,始终保持公正不逾矩,不偏袒不歧视,客观分析,根据个人不同特点对人才加以引导。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促使人才的进步。
(五)、重视人伦和谐,创造企业良好氛围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一直是儒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因为群体需要由个人组成,个人离不开群体,两者相互依存。这在企业日常管理中也能明显表现出来。儒家强调伦理关系在群体生活中的作用,这也是可以折射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去的。例如以和为贵,虽群体中个人想法、观念不同,但“君子和而不同”,一个乐于接纳的群体才能做到真正和谐并一同进步。“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只有和谐才能统一方向,一起迈向更高处。
孔子所说“爱人”,即关爱与尊重他人,这是“仁”的本质。它强调的是忠恕的作用,也就是做到“己欲立人而立人,己欲达人而达人”,反过来,己所不欲,也勿要给予他人。要想达到和谐境界,需要包容忍耐之心,也需要换位思考的同理心。[4]
一个集体即一个社会,个人需要明确在集体中的位置,理清伦理关系,对自己应尽的责任全力以赴,所谓知理而立,要谋求个人的发展,团队的和谐,需要一定的制度化来加以约束,也需要伦理关系帮助协调人际。
三、儒家思想给企业管理者的启示
中国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包括着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但遗憾的是许多企业并不重视中国儒家思想中所蕴含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致使这一瑰宝未能生辉。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一门纯粹的技术科学,还是一种文化的产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各国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各自鲜明的特色,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基因早已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行为、思想和价值观中,它的思想理念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大价值和启示。
(一)中华文化更贴近中国企业管理
很多现代企业管理法则照搬西方,而不考虑我国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中国人做事都有了自己的一套法则和习惯。不难发现西方与春秋时期的法家相似,推崇以法治人,喜欢依靠严格的制度来管理人力资源。相比较而言,中国人更倡导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复杂的人际关系与人物情感都在考虑范围之内。
儒家的人本思想应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就是强调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类创造历史,也改变历史,是万物之灵。将人本思想融入到公司管理体制中,将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举个例子,民生实业公司就十分乐于帮助员工解决自身问题,他们认为公司问题应该由职工来解决,挖掘了职工的最大价值,同时也为职工解决自身问题,增强员工依赖性,提升满意度,最终的成效有目共睹。
(二)加强教育规范,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若做好教育规范工作,引导员工向同一个目标奋进,树立共同的价值观,企业的和谐发展将不难实现。儒家认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达到的目标就是“修已安人”。“修已安人”就是强调在管理中管理者和员工都要认识到自身地位与能力,明白自己应有的价值,并竭力追求更大的价值。管理者在注重自身修养提升的同时,也应该通过组织培训等方式来帮助员工发展自我素质,两者相辅相成使价值最大化。道之以德,管理者应以德服人,认识到人在管理中的重要性,追求和谐。齐之以礼,用一定规章制度加以规范约束,刚柔并济,才易管理得当。最根本的还是以教育、感化等方式,提高个人素质,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实现“修己安人”最终目标。[5]
(三)重视企业和谐,推动企业发展
儒家重视和谐,这就要求管理者除了关心员工绩效,还要顾及员工的内心感受,努力营造团结一致的和谐管理环境。这就要求企业应提倡以人为本,强调管理者尊重员工的权利。在现代管理中,管理者不得不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毕竟,人力资源是众多产力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管理者要认识到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充分肯定员工的价值。要追求极致的卓越,就必须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管理者需及时了解员工的合理愿望,鼓励员工坚持自己的理想,适当地进行线下交流也能够增进管理者与员工的感情,使员工满意度提升,工作更有动力,也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创造力,为企业作出贡献。
四、结语
儒家思想多有教益,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借鉴一二,尤其它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对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体系形成也有着深远影响。它告诫管理者注重教育、重视人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管理最终需要彻底地崇拜而导致过度的儒家化,这势必会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率,对政治的关注过高会忽略效益,过度“仁”化使规则、法律的庄严性被忽略。所以,企业在参考儒家管理思想时,应有目的性和选择性地进行,借鉴其精华之处,剔除其糟粕,以期对企业的发展,才能使企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李立祥.儒家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J].济南大学校报,2004(14):14.
[2] 颜爱民,刘媛,张敬军.儒家文化蕴涵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及其现实影响[J].湖南大学学报,2007年.
[3] 林丽环.先秦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J].企业导报,2010(12).
[4] 孙孝花.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商贸,2011(12):67-69.
[5] 江娟.儒家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X):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