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临床应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以65例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药物名称、不良反应情况等,总结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为预防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结果 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皮疹、寒颤以及过敏性休克等。老年人以及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其他年龄层偏多。结论 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常发生,应合理使用,并需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努力保证患者生命健康。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
中药具有悠久历史,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中药注射液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现代先进工艺技术,提取有效成分而生产的,通常具有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1]。但是,中药成分较为复杂,并且会因为采收时间、产地等因素影响到药效,使不确定性有所增加[2]。另外,中药制剂加工方法尚不完善,加之使用不合理性使得不良反应情况时有发生[3]。我院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65例使用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总结不良反应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65例使用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过敏史、使用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等。
1.2 判断标准:依据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相关标准[4]:不良反应为合格药品以正常用法、用量使用而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包括耳鸣、失眠、肝功能损伤等;其他包括致畸、致癌、致突变以及依赖性等。
1.3研究方法:对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年龄组成、使用药物名称、不良反应情况(包括例数、临床表现以及原因等)等,总结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2 结果
2.1 患者的年龄组成:65例患者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3~68岁。0~10岁年龄段中有15例,占到23.08%,61岁以上年龄段中有18例,占到27.69%,这两年龄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年龄段偏高。详见表1。
2.2 中药注射液及相应临床表现:在65例患者中共使用了8种中药注射液,其中以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最多见,有16例,其次为鱼腥草注射液10例,血塞通注射液9例。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中药注射液质量问题、临床上不合理使用以及其他原因(包括体质、配伍等)。在本次研究中,中药注射液的质量问题占到49.23%,最为严重。详见表3。
3 讨论
中药的临床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可。中药注射液为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工艺技术,提取出有效成分制得的注射液,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近些年,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时有报道,应当引起注意[5]。本次研究中,65例患者中所有年龄段人群都存在,其中以老年人和儿童较为常见,分别占到27.69%和23.08%。老年人的生理机能有所下降,药物代谢缓慢,儿童未发育完全,对于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异于成人[6]。可见,对于老年人和儿童应该慎用中药注射液。
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发热、皮疹以及寒颤较为常见。患者应用中药注射液时应密切观察临床表现,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治疗。在本研究中,双黄连引起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有1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可能由于含有的黄芩苷与人体过敏有关,并且连翘以及金银花中含有的皂苷成分能够引起患者中枢麻痹而引起的,同时与加工工艺可能也有一定关联[7]。
在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主要与注射液的质量问题有关,占到49.23%,包括:中药制剂本身易受产地、采收季节等影响;药品成分较为复杂;尚未成熟。临床的不合理使用占到38.46%,也较为严重,主要包括:未能对症用药;用药量以及时间不当;未能进行准确稀释;滴注速度不当。此外,还与患者的体质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根据各种因素综合考虑。通过控制原料的质量,改进生产工艺,同时结合临床应用经验合理使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姚福玉.68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3):120-121.
[2]刘学军,庞国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对策[J].河北中医,2010,32(1):141-142.
[3]元英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62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22):183-184.
[4]黄振伟.临床常用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及预防[J].中国药事,2010,24(2):200-202.
[5]耿亚,马永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6):138.
[6]包立红.浅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特点、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17):175-176.
[7]王建明.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避免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81.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
中药具有悠久历史,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中药注射液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现代先进工艺技术,提取有效成分而生产的,通常具有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1]。但是,中药成分较为复杂,并且会因为采收时间、产地等因素影响到药效,使不确定性有所增加[2]。另外,中药制剂加工方法尚不完善,加之使用不合理性使得不良反应情况时有发生[3]。我院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65例使用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总结不良反应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1年2月~2013年2月间65例使用中药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过敏史、使用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等。
1.2 判断标准:依据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相关标准[4]:不良反应为合格药品以正常用法、用量使用而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过敏反应;毒性反应,包括耳鸣、失眠、肝功能损伤等;其他包括致畸、致癌、致突变以及依赖性等。
1.3研究方法:对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年龄组成、使用药物名称、不良反应情况(包括例数、临床表现以及原因等)等,总结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2 结果
2.1 患者的年龄组成:65例患者中男34例,女31例,年龄3~68岁。0~10岁年龄段中有15例,占到23.08%,61岁以上年龄段中有18例,占到27.69%,这两年龄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其他年龄段偏高。详见表1。
2.2 中药注射液及相应临床表现:在65例患者中共使用了8种中药注射液,其中以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最多见,有16例,其次为鱼腥草注射液10例,血塞通注射液9例。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发现,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中药注射液质量问题、临床上不合理使用以及其他原因(包括体质、配伍等)。在本次研究中,中药注射液的质量问题占到49.23%,最为严重。详见表3。
3 讨论
中药的临床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可。中药注射液为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工艺技术,提取出有效成分制得的注射液,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近些年,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时有报道,应当引起注意[5]。本次研究中,65例患者中所有年龄段人群都存在,其中以老年人和儿童较为常见,分别占到27.69%和23.08%。老年人的生理机能有所下降,药物代谢缓慢,儿童未发育完全,对于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异于成人[6]。可见,对于老年人和儿童应该慎用中药注射液。
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发热、皮疹以及寒颤较为常见。患者应用中药注射液时应密切观察临床表现,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治疗。在本研究中,双黄连引起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有1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可能由于含有的黄芩苷与人体过敏有关,并且连翘以及金银花中含有的皂苷成分能够引起患者中枢麻痹而引起的,同时与加工工艺可能也有一定关联[7]。
在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主要与注射液的质量问题有关,占到49.23%,包括:中药制剂本身易受产地、采收季节等影响;药品成分较为复杂;尚未成熟。临床的不合理使用占到38.46%,也较为严重,主要包括:未能对症用药;用药量以及时间不当;未能进行准确稀释;滴注速度不当。此外,还与患者的体质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根据各种因素综合考虑。通过控制原料的质量,改进生产工艺,同时结合临床应用经验合理使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姚福玉.68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3):120-121.
[2]刘学军,庞国勋.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及对策[J].河北中医,2010,32(1):141-142.
[3]元英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62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22):183-184.
[4]黄振伟.临床常用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及预防[J].中国药事,2010,24(2):200-202.
[5]耿亚,马永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16):138.
[6]包立红.浅析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特点、原因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17):175-176.
[7]王建明.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避免措施[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