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图作文,是起步作文。小学一年级的看图说话,二年级的看图写话,是看图作文的基础。看图作文,一直贯穿于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始终,是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尤其是三年级的看图作文教学,更是一个转折期。对许多孩子来说,它像一条门槛。顺利跨过去了,学生就能在写作的道路上大步向前;被这条门槛绊住了,他很可能从此会感觉写作比较困难。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可以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他们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容易产生“有话可说”之感。
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们常常发现三年级学生的看图作文现状不容乐观:不是“流水账”式的表述,就是杂乱无章式的幻想,缺乏主题,或者出现描写没有条理、主次不分的情况。从教师的指导来看,则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指导过细,把自己事先设计好的一切,统统告诉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造成作文千篇一律的局面;二是指导过简,拿到图只是三言两语说上几句,学生思维没有展开,作文只能就图写个大体轮廓,很难写得具体生动。
学会看图与合理想象
看图作文的要求包括看图和作文两个方面。看图就是观察画面,看清图画内容,它是写话的前提。
学会看图 首先要学习观察图画的全貌,掌握画面整体。对于一幅图或多幅画,要搞清画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从整体上有了初步的印象。其次要学会观察画面的背景,看清其中的人或物。如果是人物画,就从人物的外貌,衣着特征、主要动作等分辩出不同人物的特点来;如果是连续的几幅画,要弄清图中有几个角色,谁是主角;如果是景物画,要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看看它是哪个季节,由哪几种景物构成画面,远景和近景各有什么;有的图上既有景,又有人,究竟是以人为主,还是以景为主,这就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学会根据画面的主体来辨别判断。
合理想象 图画有两种,一种是单幅的,如果把单幅图和写出来的文章一一对照,人们会发现,还有许多没有画出来或者无法画出来的内容,是靠合理的想象来丰富画面的;还有一种是多幅的图画,更要通过想象把一幅幅图的意思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想象是看图作文的核心,而且这种想象应该是紧紧围绕画意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图上那些静止的人物、景象“活”起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使画面上的人物不仅有外貌、神态,还有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使画面上的景物有色彩,有声音。
例文模仿、学会描写与定点训练
看图作文,目的是作文。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写”才是重点和难点。
用准例文 儿童具有模仿的天性,模仿是儿童学习的心理需要,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就是从模仿到创作逐步提高的过程。教材中提供的范文就是给学生的一个 “例子”。学生从“例子”中领会基本的写作要领和方法,就能走上一条相对顺畅的习作道路。就拿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1》来说吧,“对照图画读读例文,想一想,每一小节和每一幅图有什么关系?”“习作中的哪些语言是图上没有画出来的,到文章中去找一找,用波浪线画下来。”“读了这篇例文,你有什么启发?”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和交流发现:一般一幅图对应写一个小节。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有条理。一些心理活动、对话的内容等,都是小作者的想象,这样写文章就很生动。为了表达方便,可以给图中的主人公取一个有意思的名字;重要的图一定要写具体,把画面写丰富。得出了这些小窍门后,大家再一起观察《孙小圣和笨笨熊》这幅图,按照上面的几条,对每一幅图进行练说和补充。学生们说得很带劲儿,写起来也很顺畅,整体效果不错。
学会描写 同样一篇看图作文,有的学生写起来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有的学生却是粗枝大叶,语言干巴。这种现象在三年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笔者认为学会描写是这类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比如,三年级上册《习作3》要求学生先在秋天的背景图上添上几种动物,然后写一篇有趣的作文。笔者重点指导学生写了小河和鱼儿,写完后让人读了能有比较深刻的印象,甚至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得出当时的情景,那就真的学会描写了。
定点训练 每一次看图写话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编个故事就行,而必须有对应的训练点:有的着重练习有条理地观察景物,有的重点培养看懂图意的能力,有的是学习写好人物外貌,有的则是培养学生通过故事揭示一个简单道理的能力。
看图作文是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培养观察、想象、分析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工程”。当学生觉得看图作文不难,自己能“接”这个活儿,“简单”到人人都可以“过关”,并从中感受到乐趣时,那么他就渐渐走上了自主习作这条路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可以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他们对直观形象的图画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容易产生“有话可说”之感。
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们常常发现三年级学生的看图作文现状不容乐观:不是“流水账”式的表述,就是杂乱无章式的幻想,缺乏主题,或者出现描写没有条理、主次不分的情况。从教师的指导来看,则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指导过细,把自己事先设计好的一切,统统告诉学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造成作文千篇一律的局面;二是指导过简,拿到图只是三言两语说上几句,学生思维没有展开,作文只能就图写个大体轮廓,很难写得具体生动。
学会看图与合理想象
看图作文的要求包括看图和作文两个方面。看图就是观察画面,看清图画内容,它是写话的前提。
学会看图 首先要学习观察图画的全貌,掌握画面整体。对于一幅图或多幅画,要搞清画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从整体上有了初步的印象。其次要学会观察画面的背景,看清其中的人或物。如果是人物画,就从人物的外貌,衣着特征、主要动作等分辩出不同人物的特点来;如果是连续的几幅画,要弄清图中有几个角色,谁是主角;如果是景物画,要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看看它是哪个季节,由哪几种景物构成画面,远景和近景各有什么;有的图上既有景,又有人,究竟是以人为主,还是以景为主,这就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学会根据画面的主体来辨别判断。
合理想象 图画有两种,一种是单幅的,如果把单幅图和写出来的文章一一对照,人们会发现,还有许多没有画出来或者无法画出来的内容,是靠合理的想象来丰富画面的;还有一种是多幅的图画,更要通过想象把一幅幅图的意思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想象是看图作文的核心,而且这种想象应该是紧紧围绕画意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使图上那些静止的人物、景象“活”起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使画面上的人物不仅有外貌、神态,还有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使画面上的景物有色彩,有声音。
例文模仿、学会描写与定点训练
看图作文,目的是作文。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写”才是重点和难点。
用准例文 儿童具有模仿的天性,模仿是儿童学习的心理需要,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就是从模仿到创作逐步提高的过程。教材中提供的范文就是给学生的一个 “例子”。学生从“例子”中领会基本的写作要领和方法,就能走上一条相对顺畅的习作道路。就拿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1》来说吧,“对照图画读读例文,想一想,每一小节和每一幅图有什么关系?”“习作中的哪些语言是图上没有画出来的,到文章中去找一找,用波浪线画下来。”“读了这篇例文,你有什么启发?”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和交流发现:一般一幅图对应写一个小节。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有条理。一些心理活动、对话的内容等,都是小作者的想象,这样写文章就很生动。为了表达方便,可以给图中的主人公取一个有意思的名字;重要的图一定要写具体,把画面写丰富。得出了这些小窍门后,大家再一起观察《孙小圣和笨笨熊》这幅图,按照上面的几条,对每一幅图进行练说和补充。学生们说得很带劲儿,写起来也很顺畅,整体效果不错。
学会描写 同样一篇看图作文,有的学生写起来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有的学生却是粗枝大叶,语言干巴。这种现象在三年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笔者认为学会描写是这类作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比如,三年级上册《习作3》要求学生先在秋天的背景图上添上几种动物,然后写一篇有趣的作文。笔者重点指导学生写了小河和鱼儿,写完后让人读了能有比较深刻的印象,甚至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得出当时的情景,那就真的学会描写了。
定点训练 每一次看图写话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编个故事就行,而必须有对应的训练点:有的着重练习有条理地观察景物,有的重点培养看懂图意的能力,有的是学习写好人物外貌,有的则是培养学生通过故事揭示一个简单道理的能力。
看图作文是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培养观察、想象、分析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工程”。当学生觉得看图作文不难,自己能“接”这个活儿,“简单”到人人都可以“过关”,并从中感受到乐趣时,那么他就渐渐走上了自主习作这条路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