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ICU 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5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入ICU后首先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迅速控制感染,用药48~72h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调整抗生素,即给予相对窄谱、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结果:56例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杆菌为主要病原菌;药敏结果显示出主要病原菌对万古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低。结论:进入ICU的呼吸道感染患者首先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随后根据药敏报告给药相对窄谱、针对性的抗生素,可有效控制感染情况,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重症监护;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细菌学检测;药敏测试
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106-02
重症监护室(ICU)内呼吸道感染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是ICU内棘手的危重症。不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要依据细菌耐药结果给予适当的抗生素。目前,合理应用适当的敏感抗生素,减少耐药细菌感染,提高临床抗菌疗效,降低细菌感染病死率,是临床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对于重症下呼吸道感染则尤为重要,临床监测并了解患者细菌耐药性的动态变化,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对我院ICU 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5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入ICU后首先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迅速控制感染,用药48~72h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调整抗生素,即给予相对窄谱、针对性的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情况,改善患者预后,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ICU 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5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资料,感染诊断依据国家卫生部2001年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确定。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5.6岁;入ICU前48h内未使用过有效抗生素治疗。56例中COPD合并感染10例,急性肺炎5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11例,大手术后15例,脑卒中6例,心肺复苏后5例,其他4例。
1.2 治疗方法
收集患者痰液或者采用一次性灭菌吸痰管或纤维支气管镜无菌毛刷从人工气道吸取分泌物,采集至痰无菌盒,立即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测定。以痰培养连续2次以上培养出同一种病原菌或同一培养皿培养出2种以上病原菌并且优势生长为阳性。过程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2,3]。
进入ICU后,首先给予广谱抗生素临床治疗,迅速控制感染,在患者用药48~72h内控制临床症状、降低体温。广谱抗生素给予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疑为高水平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则使用万古霉素、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疑为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加上糖肽类抗生素。待患者细菌学检测与药敏试验检验报告出来后,调整给予相应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相对数用率、比表示。
2 结果
2.1 痰培养结果
所分离的56菌株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13株(23.21%),鲍曼不动杆菌10株(17.86%),大肠埃希杆菌8株(14.29%),痰培养结果揭示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不动杆菌等为本研究病例中主要病原菌,且耐药菌株多。详细结果见表1。
2.2 药敏情况分析
药敏结果显示出主要病原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达41.7%~70.5%,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达40.0%~89.5%,万古霉素素的耐药率为19.7%~45.6%,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30.9%~39.8%。各种细菌的药敏结果见表2。
3 讨论
进入ICU呼吸道感染患者立即给予广谱抗生素经验性治疗,并同时采集患者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送检,在获得细菌学和耐药报告后立即改为相对窄谱、对症抗生素,给予积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细菌耐药,避免广谱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外科患者或严重的颅脑损伤、肝脾外伤和腹内手术患者,呼吸道都会受到影响,而且本身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这些患者易并发呼吸道感染。还有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医疗用具消毒不严格以及临床广泛大量使用抗生素都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4]。预防呼吸道感染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加强人工气道和器官切开的管理和呼吸道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等。患者进入ICU后经验性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尽量不超过72h,随后根据细菌检验和耐药报告及时给予适应抗生素,才能达到临床疗效好、广谱抗生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少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Kollef MH, Sherman G, Ward S, et a1. Inadequate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of infection: a risk factor for hospital mortality among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Chest, 1999, 115 (2): 462-474.
[2] 倪语星,王金良,徐英春.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规范[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1-62.
[3] 俞树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96.
[4] 陈 娟,黎丽芬,管向东,等.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实用外科,2006,26(2):115-117.
(责任编辑:姜付平)
关键词:重症监护;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细菌学检测;药敏测试
中图分类号:R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9-0106-02
重症监护室(ICU)内呼吸道感染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是ICU内棘手的危重症。不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1],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要依据细菌耐药结果给予适当的抗生素。目前,合理应用适当的敏感抗生素,减少耐药细菌感染,提高临床抗菌疗效,降低细菌感染病死率,是临床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对于重症下呼吸道感染则尤为重要,临床监测并了解患者细菌耐药性的动态变化,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对我院ICU 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5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入ICU后首先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迅速控制感染,用药48~72h后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调整抗生素,即给予相对窄谱、针对性的抗生素,有效控制感染情况,改善患者预后,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ICU 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的5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资料,感染诊断依据国家卫生部2001年下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确定。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5.6岁;入ICU前48h内未使用过有效抗生素治疗。56例中COPD合并感染10例,急性肺炎5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11例,大手术后15例,脑卒中6例,心肺复苏后5例,其他4例。
1.2 治疗方法
收集患者痰液或者采用一次性灭菌吸痰管或纤维支气管镜无菌毛刷从人工气道吸取分泌物,采集至痰无菌盒,立即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测定。以痰培养连续2次以上培养出同一种病原菌或同一培养皿培养出2种以上病原菌并且优势生长为阳性。过程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2,3]。
进入ICU后,首先给予广谱抗生素临床治疗,迅速控制感染,在患者用药48~72h内控制临床症状、降低体温。广谱抗生素给予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疑为高水平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则使用万古霉素、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疑为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加上糖肽类抗生素。待患者细菌学检测与药敏试验检验报告出来后,调整给予相应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相对数用率、比表示。
2 结果
2.1 痰培养结果
所分离的56菌株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13株(23.21%),鲍曼不动杆菌10株(17.86%),大肠埃希杆菌8株(14.29%),痰培养结果揭示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不动杆菌等为本研究病例中主要病原菌,且耐药菌株多。详细结果见表1。
2.2 药敏情况分析
药敏结果显示出主要病原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达41.7%~70.5%,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达40.0%~89.5%,万古霉素素的耐药率为19.7%~45.6%,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30.9%~39.8%。各种细菌的药敏结果见表2。
3 讨论
进入ICU呼吸道感染患者立即给予广谱抗生素经验性治疗,并同时采集患者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送检,在获得细菌学和耐药报告后立即改为相对窄谱、对症抗生素,给予积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细菌耐药,避免广谱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外科患者或严重的颅脑损伤、肝脾外伤和腹内手术患者,呼吸道都会受到影响,而且本身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这些患者易并发呼吸道感染。还有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医疗用具消毒不严格以及临床广泛大量使用抗生素都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4]。预防呼吸道感染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加强人工气道和器官切开的管理和呼吸道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等。患者进入ICU后经验性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尽量不超过72h,随后根据细菌检验和耐药报告及时给予适应抗生素,才能达到临床疗效好、广谱抗生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少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Kollef MH, Sherman G, Ward S, et a1. Inadequate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of infection: a risk factor for hospital mortality among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Chest, 1999, 115 (2): 462-474.
[2] 倪语星,王金良,徐英春.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规范[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1-62.
[3] 俞树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96.
[4] 陈 娟,黎丽芬,管向东,等.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实用外科,2006,26(2):115-117.
(责任编辑:姜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