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的全新理念逐渐深入课堂,深入我们每个一线教师的内心,促使我们不断地改进教育策略、创新教学方法。怎样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会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到有用的数学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及发展性要求我们,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尝试了以下三种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在课堂问题和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注意坡度,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具体来讲,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分别设计不同的课堂问题,有的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有的只给出关键的一两步提示,有的甚至完全交给学生自主探究,针对不同的学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都能达到“踮踮脚,够得着”的境界。再如,布置课后作业时,分层设计过关训练,各个层次的习题由量多、题易到量少、精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作业。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少做无效的练习,集中精力扩大知识面;后进生则通过大量基础题训练,夯实基础,同时因难度的降低,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二、联系实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情境,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这样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可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后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性地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了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六、注重生活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
生活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能收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同时把数学的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小兔玩陀螺”的情境。这一生活情境的创设把同学们带到了游戏的快乐之中,同时也把同学们带进了“圆锥的认识”中。接着我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了生活中的“圆锥”图片,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圆锥体就在生活中、圆锥体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情趣与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快乐的学习之中。
七、注重在旧知向新知的迁移时启发
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环环相扣,知识衔接密切。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迁移规律,巧妙地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的问题,缩短学生已知与未知的距离,给学生架起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降低了教学难度。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引入新课后,我问:“谁能说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这一设计,不仅复习了圆柱的知识,而且在“圆锥的认识”时也起到了一个极好的铺垫作用。在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时,我说:“每组的学生拿起桌上的圆锥,感觉一下和圆柱有哪些不同,围绕这几个问题思考:1.圆锥有几个面?2.底面是什么形状的?3.侧面是什么面?4.圆锥的尖顶叫什么?”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通过用手摸、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很快说出了圆锥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进一步学习圆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全面提高
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及发展性要求我们,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尝试了以下三种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在课堂问题和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注意坡度,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具体来讲,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分别设计不同的课堂问题,有的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有的只给出关键的一两步提示,有的甚至完全交给学生自主探究,针对不同的学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都能达到“踮踮脚,够得着”的境界。再如,布置课后作业时,分层设计过关训练,各个层次的习题由量多、题易到量少、精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作业。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少做无效的练习,集中精力扩大知识面;后进生则通过大量基础题训练,夯实基础,同时因难度的降低,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二、联系实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思维受成长所限,认识感知实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其兴趣尤其重要,特别是抽象的数学问题,更是如此。那么,如何就其特点,结合实际,引发兴趣,为他们搭建认知桥梁的方法,就显得较为重要了。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情境,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这样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四、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可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获取成功喜悦,让学生体验学习兴趣
任何人都渴望成功,成功会给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时心理求知的后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创造出更多的表现机会,充分利用“低、小、全、快”的方法,阶段性地开放学生的梯级思维,由浅显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习题作出正确的解答。学生经过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或创造性的思维取得了一次次的好成绩,并为获取的成功渐进式地感到高兴和骄傲,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六、注重生活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
生活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能收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同时把数学的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小兔玩陀螺”的情境。这一生活情境的创设把同学们带到了游戏的快乐之中,同时也把同学们带进了“圆锥的认识”中。接着我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了生活中的“圆锥”图片,让学生充分地感悟到圆锥体就在生活中、圆锥体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情趣与欲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快乐的学习之中。
七、注重在旧知向新知的迁移时启发
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环环相扣,知识衔接密切。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迁移规律,巧妙地设计有坡度、有层次、有启发性的问题,缩短学生已知与未知的距离,给学生架起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降低了教学难度。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引入新课后,我问:“谁能说说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这一设计,不仅复习了圆柱的知识,而且在“圆锥的认识”时也起到了一个极好的铺垫作用。在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时,我说:“每组的学生拿起桌上的圆锥,感觉一下和圆柱有哪些不同,围绕这几个问题思考:1.圆锥有几个面?2.底面是什么形状的?3.侧面是什么面?4.圆锥的尖顶叫什么?”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通过用手摸、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很快说出了圆锥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进一步学习圆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