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举万钧之爱上自己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l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一个很优秀的发小,不仅外形条件优越,性格也是八面玲珑,有上进心,目标明确的同时也非常努力。
  初高中的时候,是看不出我们两个人有什么太大差别的,非要作个对比,也只能说各有千秋:她长袖善舞,我大大咧咧。我们人缘都不错,成绩也都很优异。
  开始渐渐有区分是在大学。她极度自律,而我倾向于随心所欲;她不断挑战自己,我极少走出舒适区;她规划好了今后的人生,我则选择活在当下。你看,单单只看这些描述,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奋斗不息VS随波逐流的完胜故事,她迄今为止的人生简直就是在复刻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
  大学四年靠自己兼职赚钱去了北京去了台湾去了青岛,换了手机买了ipad,代步的电动滑板车说买就买,除此之外还存了一万多元,脱产准备考研二战,目标是国内某知名985高校。对比我“最远只去到隔壁省,没有储蓄概念,兼职稿费、生活费有多少花多少,公务员考试延期所以还蹲在家啃老”的行径,就显得高下立判,像是我还在踮着脚尖试图摘星,一转头发现她已经捧着月亮巧笑倩兮。

  大概是发小的光芒过于耀眼,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每和她见一次面,就要自闭一段时间,反复思考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好像一直以来都很难做到悦纳自己,这样糟糕的心理体验没办法用“自卑”一言以蔽之,情绪上来的时候,会连带着身边的一切也否定掉。
  比如我明明很爱出生地小镇安逸的生活,很喜欢现在这个对象干净的圈子和有点儿木讷的可爱,每天嘻嘻哈哈过日子也特别快乐,但我总有那么些时候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为什么我这么没有上进心?为什么我的对象不会甜言蜜语变着法儿准备惊喜?为什么我这破性格不能高冷理智一点儿?以前总觉得自己待人接物挺有礼貌,做事也条理清晰,没什么可挑剔的了,可能是在家待着时不时思考人生,才逐渐发现我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矫情的小姑娘罢了。
  话多嘴碎,脾气暴躁,不太会换位思考,不像个文青偏偏会端点儿文人的架子,有点儿自命清高那味道,不怎么愿意走出舒适区,考虑事情颇为片面化,时常钻牛角尖,囿于自己的思维泥沼里无法挣脱。
  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和朋友提起发小,朋友如我所料地称赞了发小的优秀,而后话语一转,回到了我的身上:“她确实优秀,但优秀的天花板可高了!你也做了很多事情呀,不要妄自菲薄。”我不确定自己要的是不是就是这样一句肯定,跟朋友说:“谢谢安慰。”朋友却再次向我强调:“我说的是实话。”
  细数大学四年的经历,我当过班干部拿过奖学金,参加了许多志愿活动,获得过学校的“十大写手”,过稿的刊物也逐渐增多,发表文章字数一点点累积达到10多万字,办了微信公众号,虽说没做出多大动静,但因为是爱好所在,每天有盼头,倒也很快乐。
  从思维的牛角尖里退出来,看很多东西也就豁然开朗。我和发小选择的道路本就不同,有些人宜室宜家,有些人浪迹天涯,有些人天生适合在通往世界的路上狂奔,这只是生活态度的碰撞。她的人生看起来更加有滋有味、光鲜亮丽一些,我则喜欢慵懒,甚至有点儿蓬头垢面也没关系的日子,優哉游哉,自由自在。
  没有任何人给“优秀”下过定义,发小很优秀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我难道就在她的对比下黯淡无光了吗?月亮是很耀眼,却也从没有人会因为月亮的存在就忽视了星星。
  如果说实现自我价值是在爬台阶,充其量也不过就是我们的高度不同,我脚下踩的台阶叫作“二级优秀”,发小踏在脚下的叫“一级优秀”,既然都属于“优秀”的行列,非要分个高低否定自己,就真是盲目攀比了。
  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走在选定的路上,有时有同行的人,更多时候踽踽独行。所以,不与自己和解的旅途,最寂寞。因为瞥见了他人生活一抹亮丽色彩而开始妄自菲薄的我,首先需要做的不是强迫自己沿着他人的道路行进,而是改变自己的心态,举万钧之力爱上自己。
  不是单纯地“爱自己”这样喊口号一般轻飘飘,而是要带着万钧之力,像老友久别重逢后扑面而来的一个拥抱,就要这么厚实的偏爱感和安全感。这样才能让我相信,万事万物都值得,付出和收获完全理所当然。
  人生嘛,有得有失,人无完人。
  编辑/广丽
其他文献
我在东北土生土长十七年,只觉得它好,可又说不出哪里好。  直到十七岁离开这片土地去了南方后,每每提起自己东北人的身份,都会感到迷之骄傲。到了没有雪的冬天,更会极度思念那些吃不完的冰糕和烤冷面。还有那这么多年仗着离家近,却一直拖拖拉拉没来得及去的冰雪大世界。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那些口音亲切的人们。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故乡情结。  冬末春初。昨天下了一天的雪,今天医院的班车没来,查了下公交发现早班都
一望无际的树林里大雪皑皑,张宪臣最先拿了一个药片,接着是王郁、楚良和小兰。而后张宪臣命令,他和小兰一组,王郁和楚良一组,四个人分两路执行任务。这样如果一组被抓,就不会供出另外一组了。告别很短暂,他们要执行“乌特拉”行动,前方还有万千阻碍。  好在很快就来了接应他们的人,对了几句暗号,接应头子老冯为了方便乘火车去哈尔滨,让他们把枪支弹药都丢进大袋子,之后另有人来拿。大家松了口气,张宪臣和老冯一起抽烟
采访笔记:  有关于这样的事情还很多,我甚至在别的同学那里知道,陈同学竟然在她们宿舍说,我以前是怎么在她面前炫耀我父亲出差带回来各种各样的好吃的……可那些巧克力很多不都在她的肚子里吗?现在,我和陈同学已经很久未见,只是每每想起她,还是会为当时自己遭到的种种不公平待遇而感到愤懑。我也曾听见其他同学私下抱怨陈同学的自私和强势,仿佛我们对她的所有好意在她眼里都是理所应当,而我们一丁点儿的不对,便是天一样
有人会因为偶像而发奋图强;会因为喜欢的人萎靡不振而丧失斗志;会因尊敬的人一句话而鼓舞;也会因崇拜的人一个行为而绝望。每个人的三观,是我们所有社会关系最欣赏的人的总和。当你弱小的时候,你的三观可以被人轻易践踏。当你强大时,你的三观可以影响别人。  爱自己为什么不快乐?  整个高中我过得都不快乐,紧张兮兮。后来看很多励志作家的书,才知道,我一点都不爱自己。我把自己整个关在世俗里,从没有为自己做任何事情
为什么爸妈总是意见不合?为什么我总是因为讨好妈妈反而让爸爸更生气了?我到底要怎样才能让爸妈同时都满意?  老师,我是一名普通初二学生,以上是一直困擾我的噩梦。从小学到现在,我爸和我妈经常意见不合,我爸说往东,我妈就一定要往西,两个人整天整夜闹矛盾。  作为家中的第二个男性,我想着我妈处于弱势地位,他俩吵架时就尽量多帮她说话、讨好她,结果这就引发了我爸的不满,他觉得自己在家中没有地位,经常一个人生闷
“接下来有一个小时的购物时间,是公司规定的,我也没办法。不过这家免税店商品的整体性价比不太高,不建议购买,大家可以随便逛逛跟身旁人聊聊天。”这是旅行中我第一次对这个导游有一丝的好感,那就从这里开始写起吧。  去年五一,母亲帮我报了一个去日本的跟团旅行,这也是我第一次跟团。团里有二十多个人,除了我之外,清一色的叔叔阿姨。  一下飞机,外形俊朗但个子不高的导游就在机场迎接我们。导游叫小高,浑身堆满了奢
逼仄的地下室里,住着金基泽一家4口人,他们靠给人折纸盒勉强维生,日子贫穷得仿佛随时都揭不开锅,但又有种迷之自在和快活。儿子基宇考了4年大学,自信第五年一定能考上名校,女儿基婷因为没钱停了补习。  基宇的朋友因要出国留学,把自己在富商家做家庭教师的工作介绍给了基宇,那家的女主人朴太太是个无比善良单纯的人,基宇顺利成为了朴多惠的老师,拿到了不菲的工资。  朴太太苦恼地聊起行为怪异的小儿子多颂,基宇立刻
我所在的高中是住宿学校,在苦闷的学习生涯里,唯有美食和爱,不可辜负。  校园虽小,美食倒不少。刚成为一个捕食新手的时候,食堂是我们的美食重地。  学校刚开始有两个食堂,后来食堂老板发现我们这帮新来的菜鸟太能吃了,每次开餐都要大排长龙,供应不过来,于是挥挥手宣布再开一个小食堂,就在一饭隔壁的铁皮屋里弄了个汤粉摊位。下雨天时,在汤粉摊位吃饭最为享受。多小的雨,砸在铁皮屋顶上都是“噼里叭啦”的脆响,吃着
我爸不喜欢我老是学习,说明白些,他不希望我变成书呆子,在他的教育里,学习于我而言,应该是快乐的,所以他对我成绩的要求并不高。  而在我的世界里,因为没有分数上的压力,只是顺着自己的心去学习,相对来说是比较快乐的。  但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最大的潜力在学习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喜欢数学,但曾经也为之苦恼过。对数学的讨厌从一年级开始,父母在一旁辅导的时候总是比比划划,可是我总是记不住,也转不过
剧情梗概:宋冬经常被很多人说自己很敏感多疑、想太多。宋冬于是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认为自己不够好,性格有毛病。在一次次的心灰意冷中,宋冬写下了一封“遗书”……第一幕  (“铃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陆续走出教室,有些女生则扎堆儿在一起说话聊天。宋冬拿着水杯,准备去打水。)  (宋冬经过一群女生,隐隐听到了什么。)  宋冬(内心声音):她们是在说我吗,为什么我好像听到了我的名字?她们在说我什么呢?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