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观的重构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12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健康观的重构与开发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为此,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教师要积极开展好心理健康观的重构工作,以期能够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功能,以便更好地发挥出长期性的育人作用。基于此,教育活动中教师要高度重视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观的重构意义分析,并较为理性地掌握心理健康观不受重视、教育方法陈旧落后等短板问题,进而开展科学谋划,通过落实教学、开展互动、测验总结等来重构心理健康观,为学生的和谐生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学生;疫情常态化;心理健康观;重构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健康压力,加之其自身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重视,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正在向着复杂化、多元化的方向演变。如何帮助学生调整心理健康状态,培养其正确的心理健康观,本文对此进行简要探析。
  一、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观的重构意义分析
  心理健康观是基于马斯洛、罗杰斯等心理学家的研究理论演化而来的一种客观概念,其代表着个体对待心理健康的观点、态度,是个体关心自身心理健康素质的一种表现。在小学教育指导活动中,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心理健康观,其教育意义不容忽视。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在外界环境和内在心理活动的共同影响之下,个体的未来发展直接受到当前社交活动与心理意识的影响。学生正处于认知自我、培养能力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能够得到大量的、正面的肯定性评价,他们的心理的安全感就会随之增强,随之相适应的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必然会得到新的提升。
  但纵观小学教育活动,对学生的批评、指责并不少见,甚至还是某一部分教师习惯性行为。社交中的元素进入到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对学生的思维意识形态产生影响,从而造成“外界环境干预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局面,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在帮助学生重构心理健康观之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产生消极、悲观等负面情绪时,学生会首先站在心理健康的角度思考外界的评价,进而在评价中吸收可用的内容,实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可以说,心理健康观等同于一层天然保护屏障,帮助学生屏蔽了一些的过度评价,使得学生能够对心理健康投入更多的重视。拥有出色的心理健康观的学生,其心理意识更为成熟。
  二、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观重构中的短板问题
  (一)心理健康观不受重视
  在小学教育指导活动中,应该积极响应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小学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依靠理论授课、心理测试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教学活动与教育活动的整体进度受到严重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自然遇到了新的阻碍:学生无法及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表现出来的、即将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生不能及时进行解决,导致出现压力过大、焦虑等消极情绪。
  部分教师虽然在尝试通过线上授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教育仅仅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层面上,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观的构建工作,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积极正面的心理健康观。在这种情况下,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重视、对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不关注已经成为常态,学生无法理解“心理健康”的真正含义,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教育目标很难得到最好的落实。
  (二)教育方法陈旧落后
  从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看,对学生心理健康观的培养依赖于理论知识,教师围绕理论的相关内容开展教学比较常见,但并不重视心理健康观所发挥出来的教育作用。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推进,落后的教育方法破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不再关注心理健康观的建构与培养工作,后续的教学质量与教学素质不断降低,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出色的学习意识。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改变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学生心理健康观的重构。
  三、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观的重构策略
  (一)落实教学,重构心理健康观
  心理健康观是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引导演化而来的观念意识,在尝试重构学生的心理健康观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到心理健康观与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性关系: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越全面、透彻,所形成的心理健康观就会越积极,也越发健康。故此,在重构学生的心理健康观的过程中,必须要调整教学方式方法:围绕教学入手,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观。
  以消极情绪的纾解为例,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在出现愤怒、悲伤、自卑等消极情绪时,其会将一些错误的观点应用到自身评价当中,认为这些消极情绪是“不正常的”,从而对情绪的表现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形成积极正面的心理健康觀。
  在重构心理健康观的过程中,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落实教学,对消极情绪的产生原因、消极情绪的重要作用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消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产生一个深刻的认识。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原有的教学进度受到了影响,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疫情对于教学工作的干预多。
  故此,可尝试借助理论课件、心理健康知识发起教育活动,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转交给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借助理论知识来构建学生的心理健康观,能够让学生适应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教学机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开展互动,重构心理健康观
  重构心理健康观的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意识,以积极正面的态度对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其正处于认知世界、评价自己的重要阶段,教育指导活动的整体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在重构学生的心理健康观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考虑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落实有关教学工作,加强对学生心理活动意识、心理素质的指导教育。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线上教学、互动教学已经成为推动教学的重要手段,在重构心理健康观的过程中发起互动,有助于帮助教师尽早完成教学任务。   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活动问题,教师可尝试利用科学高效的互动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围绕疫情常态化的大背景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发挥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的同时,帮助学生重构心理健康观。
  以经典话题“压力”的有关教学为例,学生没有掌握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于压力的认知不够全面,在教学中,其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评价压力:或是将压力定义为“完全有害的心理意识”,或是不重视压力的缓解方法。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后续的教学越来越难以把控。
  在互动活动中,可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压力问题,开展互动,在积极进行讨论活动的同时,帮助学生重构心理健康观。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压力是如何产生的?你有哪些压力?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借由交流互动代替传统的单向教学,让学生也能够得到表达、展示的机会。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压力问题给出纾解意见,对压力的缓解方法进行讲解,并通过理论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压力的正面价值。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学生心理健康观的重构不能完全依赖于理论,教师要學会对症下药,促使学生形成正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意识,尽早完成心理健康观的重构任务。
  (三)测验总结,重构心理健康观
  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在对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心理健康观的重构要求规划教学工作,以心理健康观的综合表现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在开发学生的技能、心理健康意识的同时,重视当前重构工作所取得的结果,对学生开展针对性更强的指导教育活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线上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在重构心理健康观的过程中,可利用线上技术与学生进行互动,如采取网络直播的方式,让那个师生面对面地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然后给出科学可用的教学计划。
  教师可利用多元测试活动检验学生的心理健康观,针对学生的表现结果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计划。首先,是围绕理论知识开展的心理健康测验活动,这一板块教学中,相关教学活动围绕着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学生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表现特点、应用价值,在教学活动中分享心理健康知识。依靠对测验结果的归纳总结,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开展心理健康测试活动,对测试结果进行归纳、汇总,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帮助学生缓解不良情绪,学习消极心理意识的应对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测验的结果定期进行归纳汇总,在清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特点的同时,针对当前教学中较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根据教学成果重构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心理健康观的重构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之下,有关任务更加复杂,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利用检测活动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给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来说,心理健康观的重构与开发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在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的同时,心理健康观也能够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功能,从而使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出长期性的育人作用。教师要重视心理健康观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观的重构工作,从而引导学生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王秀平、孙玺璋、邹昕迪.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学生心理品质培育提升路径研究[J].心理月刊,2020,v.15(20):82-83+185.
  [2]梁红.疫情背景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广西教育, 2020(29).
  [3]刘娟英.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师道·教研,2021,(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AI、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二次元亚文化的传播热潮,虚拟人物逐渐的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其人物形象的多元化是吸引网络时代青年人的重要因素之一。90后、00后新生代网络用户进入社会,外界对于二次元亚文化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二次元虚拟偶像粉丝的产生是基于虚拟偶像完美的外貌、独特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等方面,让粉丝在虚拟现实中获得自我满足感和陪伴感。科技的进步使得二次元虚拟偶像可以像三次元偶像一样出现在现
期刊
摘要:本文对大湾区战略定位进行简单分析,以此为基础,通过建立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湾区合作走廊、构架利益共享产业价值链三种方式,实现大湾区协同发展,加快大湾区朝着世界级城市群以及国际一流湾区的转型。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协同发展  前言:粤港澳大湾区体现出极强的开放性,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活力,有利于发展成为国际一流湾区。随着“双向”开放、“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的不断推进,使得大湾区发展
期刊
摘要:乡土课程是传承乡土文化,培育学生乡土情怀的重要载体,乡土课程开发理应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部分,学生作为乡土生活的直接体验者,对乡土课程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课程开发中学生角色具有一定的局限,具体表现在目标确立中的观望者角色、内容选择中的边缘者角色、组织课程实施中的配合者角色、课程评价中的失语者角色。乡土课程开发过程中突破学生角色的局限要:转变教师观念,让学生成为课程目标的指向者;重视学
期刊
内容摘要:临高县位于海南岛西北部,东邻澄迈县,西南与儋州市接壤,北濒琼州海峡,西北面向北部湾,地理位置优越。而昌拱村又位于临高县的北端,临高角所在地,与广东雷州半岛隔海相望,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地位。1950年,人民解放军进行解放海南战役,在发动大规模强渡后,首先于海南岛西部临高角突破国民党军防线,随即向岛内纵深发展,趁胜追击,解放全岛。本文将以解放海南为主线,对昌拱村
期刊
摘要:中国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等多种元素的综合艺术。戏曲舞台的化妆造型,它和灯光设计、道具设计、舞美设计、服装设计等部门一样,是运用造型艺术手段进行创作的。化妆造型只有与演员的表演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塑造出剧中人的形象。所以说戏曲是综合性艺术,化妆造型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戏曲;舞台;化妆  作为一名戏曲艺术化妆师,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是非常重要的。当然
期刊
摘要: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无纸化考试,是传统纸制考试的革新,是教学技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本文就无纸化考试的优缺点, 以及我校实行无纸化考试遇到的若干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以期为大学教育体制改革中的考核环节改革提供些许启示.  关键字:教育体制改革 无纸化 电子设备  考試,作为检验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无
期刊
摘要:廉政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是新时期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多年来,抗美援朝纪念馆在进行教廉政育方面,形成了本馆独具一格的廉政教育特色。本文从加强廉政教育基地建设,丰富教育内容;廉政教育与文明规范服务相结合,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与学校、机关、部队共建廉政教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的推进下,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新课改在写作方面要求小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热爱写作、乐于写作,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同时,小学高年级学段的习作更注重写作的策略和方法。因此这一阶段的习作教学应该追求综合培养,全面达标。  关键词:习作 学步车 赏析支架 指导  习作是学生表达自我、认识世界的过程,习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在新课改的推进下,语文教学对小学生
期刊
摘要:党与政府对基层群众文化高度重视,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从基础设施到队伍建设与以往对比有了巨大的进步,可农村群众文化依然面对着部分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和政府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丰富的群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展开,如何将群众文化真正落实到乡村振兴中属于一大重点问题。因此,文章详细分析群众文化在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当中的作用。  关键词:群众文化;推进乡村振兴;作用  国家经济水平
期刊
摘要:翻译作为源语言和目标语之间的语际转换活动,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再创造过程。其处理的对象是语言。因此,对语言本身的研究也会影响翻译的质量。自翻译研究诞生以来,语言学理论一直影响着翻译研究的发展。对翻译的实践和理论有着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以《汤姆·索亚历险记》英汉翻译中的部分对话为例,分析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是如何在翻译中应用的,进而说明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关键字:《汤姆·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