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工商管理办学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因此专业建设和教学模式革新过程中,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高职院校地方政府企业联动,建立起大学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锻炼促进创业就业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学生成才新模式并通过社会实践,学分制成立校企合作基地,形成创业教育成才新模式等措施,促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企业需求 工商管理 人才培养 新模式
1 人才需求的社会环境的分析
1.1 以应用人才为主,基础人才为辅
大部分的企业需要的人才方向,更多的是以应用为主的,如计算机、财务、市场等,而对一些语言类、生化类等基础学科的专业人才有的需求量不大。
1.2 以企业性质和需求决定所需人才类型
企业自身因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生产类型、服务类型和其他类型的不同种类的划分,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其对人才需求的方向也不同,如生产类的企业更多偏向的是化工、机械类的人才,而服务类的企业则需要贸易、会计等专业性人才,其他的一些类型的企业则对管理类和计算机类专业要求较高。
1.3 岗位类型不同,学历要求也不同
按专业的不同,企业岗位可分为三大类别,技术类岗位、管理类岗位以及辅助类岗位,技术类的企业岗位对学历要求最高,而且也最严谨,一般要求专业对口,并且至少要有本科以上的学历,有的企业甚至要求研究生以上的学历。管理类的岗位一般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等,这类岗位对人才的学历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很多都要求至少是大专以上学历。辅助类岗位普遍意义上的学历要求比其他两类的要低。如保洁工人、保安、司机等等,学历往往只要求高中。
2 人才核心素质要求分析
2.1 专业技术素质
企业人才如果在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又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这能够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通过瑞士工人和中国工人装配手表的实例,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不仅仅需要在理论上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还应该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能够让他们拥有过人的技术能力,以应变各种紧急的事情。
2.2 社会能力素质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独行侠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现代社会更讲求的是相互合作。因此在现在的社会活动中,需要大家的相互协作、相互沟通,形成共同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因此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越来越重要。
3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3.1 对人才的培养缺乏全面性
很多高职院校只注重学校的规模和经济利益,不能够根据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专业的调整,不能够顺应新时代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方法滞后,形成了人力资源的一定的浪费。因此只重视规模的学校,忽略教育的规律,产生了很多的缺点和问题,逐渐陷入了误区内。
3.2 只注重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社会能力教育不够重视
当下,大多数高职院校更多的是强调职业技术能力的教育,而忽视社会能力的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校教育方向不明确。很多高校为了给社会直接输送技术型人才,而只对其基本技能进行辅导和强化,而忽略了其他的社会能力。因此在这些学校中培养的学生都是技术较好,但是社会其他能力表现的素质不高,因此还不能够完全符合社会和企业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企业在需求技术人才的同时,希望人才能够有更好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效率出力。第二,学校没有完全把握好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一些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只进行了简单的规划或者是对眼前利益进行了培训和培养,而让学生缺乏一些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应该加强院校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从专业能力、方法等其他能力上进行平衡发展,不断的完善人才的社会能力。往往很多学生拥有较高社会化能力的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即使在职业生涯中,改变了行业和岗位,还是能够更好的适应和开展工作。
4 建立适应企业需求的高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4.1 树立具有前瞻性的高职教育人才培育理念
4.1.1 坚持以教育为核心的自主性办学理念
大学在进行办学的时候,除了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教育,同时也受社会和市场大环境的影响,这种环境对大学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很多大学在办学的过程中,已经失去了教育为本的根基和原则,而是将更多的利益性的东西掺杂在内。因此大学在当今社会下如何更好的办学,更好的生存,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定位的明确,坚持自己的特色,拥有较高的自主权,辩证的看待政府的干预程度,成为真正的促进人才培养的摇篮。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价值观精神观,才能更好的吸引人才的储备,同时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给大学自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1.2 以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为立足点,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每年都会给社会和市场提供更多技术专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问题与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校内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何能够更好的进行职业技能的提高。这种社会需求促使高校与当地的企业进行联合合作,能够向企业输出人才,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进行实习锻炼,更好地认识岗位。但是学校应该在此类问题上进行高度的融入性。
4.1.3 为人师表,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要培养良好素质的人才,其师资力量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也是很重要的标准和要求,一些教师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能够更深刻的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能够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能够在各个方面充满正能量,能够更好的爱祖国、爱人民。目前许多学校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师资力量过于年轻,还没有较高的理念的形成,意识和综合素质还没有达到优异的程度。 4.2 构建提高学生社会能力素质水平创新教育机制
4.2.1 开创不同的学习平台
很多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学生的实现、就业和校内培训等多方面的关注,能够让学生在正式进入到社会之前,学到更多的技能,尽可能多的提高技能素养,能够不断的增强技术价值和管理等方面的交易,能够不断的在技术性的基础上,增加素质性。
4.2.2 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在进行专业的技术教育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对专业和未来就业岗位的了解程度,从而明确岗位任务,能够更好的在岗位领域内进行自我锻炼,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2.3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
在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的传授的时候,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相关实践的频率,能够让他们不断的认识到岗位的需求和职能,能够更好的进行任务框架的构建,从而完善自身的不足,来达到教学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能够更好的在实际的情况中解决问题,而不是永远只停留在书本上,增强学生的自主和实践能力。
4.3 打造雄厚的软硬件设施
各类学校都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校内的软硬件设备,不断的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保障。其师资力量的素质能够提升学生的修养,而其坚实的专业知识能够丰富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在高职院校中,不能够忽视师资力量,除了老师向学生传授经验外,也需要让老师投入到实践中,在一段时间能投入到实践,进行更多经验的积累和传授。
5 结语
综上,高职院校要明确自身作为职业教育的一员,只有认真研究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树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并根据院校自身的风格与特色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从容实现人才培养的预定目标,这是职业教育精神的时代内涵。
作为一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只有把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这一职业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明确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还要掌握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和人生经验引导学生,实现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才”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伟杰.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黄志恒.德国职业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3]张志和.日本职业学校的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美]爱德华.柯里克.哈特.锻造一所职业大学[M].李爱平,等译.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5]刘伟林.职业型人才的特征及其培养[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6]刘伟林.职业型高职人才基本特征探析[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7]刘国华.浅析应用型高职人才的定位与培养目标[J].中国成人教育,2014(4).
关键词:企业需求 工商管理 人才培养 新模式
1 人才需求的社会环境的分析
1.1 以应用人才为主,基础人才为辅
大部分的企业需要的人才方向,更多的是以应用为主的,如计算机、财务、市场等,而对一些语言类、生化类等基础学科的专业人才有的需求量不大。
1.2 以企业性质和需求决定所需人才类型
企业自身因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生产类型、服务类型和其他类型的不同种类的划分,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其对人才需求的方向也不同,如生产类的企业更多偏向的是化工、机械类的人才,而服务类的企业则需要贸易、会计等专业性人才,其他的一些类型的企业则对管理类和计算机类专业要求较高。
1.3 岗位类型不同,学历要求也不同
按专业的不同,企业岗位可分为三大类别,技术类岗位、管理类岗位以及辅助类岗位,技术类的企业岗位对学历要求最高,而且也最严谨,一般要求专业对口,并且至少要有本科以上的学历,有的企业甚至要求研究生以上的学历。管理类的岗位一般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等,这类岗位对人才的学历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很多都要求至少是大专以上学历。辅助类岗位普遍意义上的学历要求比其他两类的要低。如保洁工人、保安、司机等等,学历往往只要求高中。
2 人才核心素质要求分析
2.1 专业技术素质
企业人才如果在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又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这能够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重要的位置。通过瑞士工人和中国工人装配手表的实例,我们就可以看到,我们不仅仅需要在理论上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还应该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能够让他们拥有过人的技术能力,以应变各种紧急的事情。
2.2 社会能力素质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独行侠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现代社会更讲求的是相互合作。因此在现在的社会活动中,需要大家的相互协作、相互沟通,形成共同的理想、远大的目标。因此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越来越重要。
3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3.1 对人才的培养缺乏全面性
很多高职院校只注重学校的规模和经济利益,不能够根据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专业的调整,不能够顺应新时代企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人才培养的观念和方法滞后,形成了人力资源的一定的浪费。因此只重视规模的学校,忽略教育的规律,产生了很多的缺点和问题,逐渐陷入了误区内。
3.2 只注重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社会能力教育不够重视
当下,大多数高职院校更多的是强调职业技术能力的教育,而忽视社会能力的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学校教育方向不明确。很多高校为了给社会直接输送技术型人才,而只对其基本技能进行辅导和强化,而忽略了其他的社会能力。因此在这些学校中培养的学生都是技术较好,但是社会其他能力表现的素质不高,因此还不能够完全符合社会和企业的要求。通常情况下,企业在需求技术人才的同时,希望人才能够有更好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效率出力。第二,学校没有完全把握好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一些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只进行了简单的规划或者是对眼前利益进行了培训和培养,而让学生缺乏一些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应该加强院校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从专业能力、方法等其他能力上进行平衡发展,不断的完善人才的社会能力。往往很多学生拥有较高社会化能力的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即使在职业生涯中,改变了行业和岗位,还是能够更好的适应和开展工作。
4 建立适应企业需求的高职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4.1 树立具有前瞻性的高职教育人才培育理念
4.1.1 坚持以教育为核心的自主性办学理念
大学在进行办学的时候,除了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教育,同时也受社会和市场大环境的影响,这种环境对大学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很多大学在办学的过程中,已经失去了教育为本的根基和原则,而是将更多的利益性的东西掺杂在内。因此大学在当今社会下如何更好的办学,更好的生存,需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定位的明确,坚持自己的特色,拥有较高的自主权,辩证的看待政府的干预程度,成为真正的促进人才培养的摇篮。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价值观精神观,才能更好的吸引人才的储备,同时能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给大学自身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1.2 以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为立足点,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每年都会给社会和市场提供更多技术专业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问题与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校内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何能够更好的进行职业技能的提高。这种社会需求促使高校与当地的企业进行联合合作,能够向企业输出人才,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进行实习锻炼,更好地认识岗位。但是学校应该在此类问题上进行高度的融入性。
4.1.3 为人师表,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要培养良好素质的人才,其师资力量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也是很重要的标准和要求,一些教师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能够更深刻的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能够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能够在各个方面充满正能量,能够更好的爱祖国、爱人民。目前许多学校在这一方面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就是师资力量过于年轻,还没有较高的理念的形成,意识和综合素质还没有达到优异的程度。 4.2 构建提高学生社会能力素质水平创新教育机制
4.2.1 开创不同的学习平台
很多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学生的实现、就业和校内培训等多方面的关注,能够让学生在正式进入到社会之前,学到更多的技能,尽可能多的提高技能素养,能够不断的增强技术价值和管理等方面的交易,能够不断的在技术性的基础上,增加素质性。
4.2.2 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在进行专业的技术教育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对专业和未来就业岗位的了解程度,从而明确岗位任务,能够更好的在岗位领域内进行自我锻炼,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2.3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
在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的传授的时候,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相关实践的频率,能够让他们不断的认识到岗位的需求和职能,能够更好的进行任务框架的构建,从而完善自身的不足,来达到教学与实践的相互结合,能够更好的在实际的情况中解决问题,而不是永远只停留在书本上,增强学生的自主和实践能力。
4.3 打造雄厚的软硬件设施
各类学校都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校内的软硬件设备,不断的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保障。其师资力量的素质能够提升学生的修养,而其坚实的专业知识能够丰富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在高职院校中,不能够忽视师资力量,除了老师向学生传授经验外,也需要让老师投入到实践中,在一段时间能投入到实践,进行更多经验的积累和传授。
5 结语
综上,高职院校要明确自身作为职业教育的一员,只有认真研究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树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并根据院校自身的风格与特色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从容实现人才培养的预定目标,这是职业教育精神的时代内涵。
作为一名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只有把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这一职业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明确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不仅要学习专业技能,还要掌握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我们的智慧和人生经验引导学生,实现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才”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伟杰.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黄志恒.德国职业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3]张志和.日本职业学校的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美]爱德华.柯里克.哈特.锻造一所职业大学[M].李爱平,等译.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5]刘伟林.职业型人才的特征及其培养[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6]刘伟林.职业型高职人才基本特征探析[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7]刘国华.浅析应用型高职人才的定位与培养目标[J].中国成人教育,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