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群众文化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主导文化和大众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多元混合格局,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群众文化。但是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群众文化与群众文化工作相脱离、不同的文化形态相分割等,导致群众文化建设效果不佳,影响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效实现群众文化的转型发展。本文就对社会转型其的群众文化建设问题与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问题;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正处于改革开发的重要发展阶段,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基础,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在社会转型背景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快群众文化建设,有效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群众文化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转型期的群众文化建设概述
(一)实质
对于我国的群众文化工作而言,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已经成为群众有能力管理和经营的事业,因此在建设群众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将群众的主体作用加以充分发挥,对群众的重要性加以肯定,为其营造和谐稳定,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目前群众文化建设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问题就是转型发展,其主要是由于社会利益、分配方式和经济成分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思想出现多元化情况,影响群众文化建设[1]。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使得人们对群众文化的要求提高,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来满足娱乐需求。总而言之,在社会转型期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时,需要从人们的实际精神需求和综合实力出发,对其建设发展方向进行准确把握,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发展战略。
(二)问题
第一,群众文化活动式微。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在对群众文化活动加以构建时,其文化空间步伐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群众文化活动日渐式微。对于群众文化活动而言,由于科学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其为城镇居民私人文化生活的多样化与丰富化提供了条件,导致群众文化生活难以有效开展,仅仅只有中老年人参与到城镇广场文化活动;同时农村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不断减少或消失,这些都导致群众文化活动逐渐衰落。
第二,社会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相脱离。社会的发展有效激增了群众文化需求的质量与数量,但是当前群众文化服务难以满足大部分人的实际文化需求[2]。首先基层群众的文化服务内容缺乏创新性,过于单一,难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其次文化服务体系多集中于城镇中心,主要是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城镇居民与职工而服务,无法针对农村居民进行服务;最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缺乏实效性,无法将文化活动的作用加以充分发挥,存在服务与工作两极化现象。
第三,社会转型发展与群众文化建设失调。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出现了极大的变化,改变了文化的表现形式,导致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流失。同时部分领导者难以树立新理念,无法准确定位群众文化的发展,知识物力、财力和人力的严重浪费;此外,文化建设难以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不利于群众文化生活的发展。
二、社会转型其的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群众文化空间的整合
对于群众文化空间而言,其可分为民俗性质文化空间、中心集镇与城区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目前节庆庆典和人生礼仪等民俗性质的文化不断创新发展,有效适应了新的时代环境,逐渐形成了农村的礼仪乐对和城镇的礼仪公司等组织,修补了传统的人生礼仪文化空间[3]。本质而言,这主要是大众文化空间与传统文化空间的有效融合,以自发民俗更新机构为依据,形成新的文化空间,满足群众的文化活动需求。因此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可对传统民间文化加以整合收集,使其能够与群众生活习俗相适应,不断修补逐渐瓦解的文化空间以及调试新增的文化空间,达到新旧文化相互借鉴和整合的目的。此外,也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对文化进行调试,形成新的文化空间,有效实现文化空间的优化整合。
(二)群众文化的统筹发展
农村群众文化和城市群众文化存在较大的风格差异,但是农村是群众文化的发展源泉,而城市则是其发展方向,因此在建设群众文化时需要做到统筹发展。首先可有机结合文化进城与文化下乡,对文化下乡的形式与方式加以改进,培训文化艺术骨干,扶持优秀的乡土群众文化,从而保证城乡文化的深度融合,促进群众文化的统筹发展。其次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对城乡文化资源你配置差距加以缩小,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平衡化。同时在配备设施的过程中,需要就地取材与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设施,强化人们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三)文化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要想保证群众文化的良好发展,需要积极创新文化的形式与内容,将大众文化、主导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相互整合,充分发挥主导文化的作用,使文化能够与群众的实际生活相贴近[4]。同时可利用大众文化的营销手段,借助民族民间文化的载体与形式,对民族民间文化加以继承与创新,从而保证群众文化的良性发展。此外,应将大众文化和主导文化内容的地方化与民族化加以充分发挥,在民族民间文化中有效纳入大众文化的特点与主导文化的精神实质,保证文化的有机整合与创新,加快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群众文化建设而言,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群众文化活动式微、社会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相脱离、社会转型发展与群众文化建设失调等,难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影响文化建设事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在建设群众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有机整合群众文化空间,统筹发展群众文化,积极创新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从而满足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莉,江凤环. 社会转型期群众路线的新形势与新趋势[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04:15-19+92.
[2]李秋霞. 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分析[J]. 黄河之声,2014,17:125.
[3]翟媛媛. 基于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应对措施[J]. 戏剧之家,2015,14:244.
[4]王英玮,陆红. 关于社会转型期我国档案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J]. 中国档案,2011,12:30-32.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问题;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正处于改革开发的重要发展阶段,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基础,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在社会转型背景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快群众文化建设,有效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群众文化水平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转型期的群众文化建设概述
(一)实质
对于我国的群众文化工作而言,其本质是为人民服务和以人为本。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已经成为群众有能力管理和经营的事业,因此在建设群众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将群众的主体作用加以充分发挥,对群众的重要性加以肯定,为其营造和谐稳定,健康积极的文化氛围。目前群众文化建设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问题就是转型发展,其主要是由于社会利益、分配方式和经济成分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思想出现多元化情况,影响群众文化建设[1]。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使得人们对群众文化的要求提高,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来满足娱乐需求。总而言之,在社会转型期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时,需要从人们的实际精神需求和综合实力出发,对其建设发展方向进行准确把握,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发展战略。
(二)问题
第一,群众文化活动式微。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在对群众文化活动加以构建时,其文化空间步伐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群众文化活动日渐式微。对于群众文化活动而言,由于科学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其为城镇居民私人文化生活的多样化与丰富化提供了条件,导致群众文化生活难以有效开展,仅仅只有中老年人参与到城镇广场文化活动;同时农村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不断减少或消失,这些都导致群众文化活动逐渐衰落。
第二,社会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相脱离。社会的发展有效激增了群众文化需求的质量与数量,但是当前群众文化服务难以满足大部分人的实际文化需求[2]。首先基层群众的文化服务内容缺乏创新性,过于单一,难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其次文化服务体系多集中于城镇中心,主要是为机关事业单位的城镇居民与职工而服务,无法针对农村居民进行服务;最好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缺乏实效性,无法将文化活动的作用加以充分发挥,存在服务与工作两极化现象。
第三,社会转型发展与群众文化建设失调。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出现了极大的变化,改变了文化的表现形式,导致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流失。同时部分领导者难以树立新理念,无法准确定位群众文化的发展,知识物力、财力和人力的严重浪费;此外,文化建设难以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不利于群众文化生活的发展。
二、社会转型其的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群众文化空间的整合
对于群众文化空间而言,其可分为民俗性质文化空间、中心集镇与城区群众文化服务体系。目前节庆庆典和人生礼仪等民俗性质的文化不断创新发展,有效适应了新的时代环境,逐渐形成了农村的礼仪乐对和城镇的礼仪公司等组织,修补了传统的人生礼仪文化空间[3]。本质而言,这主要是大众文化空间与传统文化空间的有效融合,以自发民俗更新机构为依据,形成新的文化空间,满足群众的文化活动需求。因此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可对传统民间文化加以整合收集,使其能够与群众生活习俗相适应,不断修补逐渐瓦解的文化空间以及调试新增的文化空间,达到新旧文化相互借鉴和整合的目的。此外,也可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对文化进行调试,形成新的文化空间,有效实现文化空间的优化整合。
(二)群众文化的统筹发展
农村群众文化和城市群众文化存在较大的风格差异,但是农村是群众文化的发展源泉,而城市则是其发展方向,因此在建设群众文化时需要做到统筹发展。首先可有机结合文化进城与文化下乡,对文化下乡的形式与方式加以改进,培训文化艺术骨干,扶持优秀的乡土群众文化,从而保证城乡文化的深度融合,促进群众文化的统筹发展。其次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对城乡文化资源你配置差距加以缩小,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平衡化。同时在配备设施的过程中,需要就地取材与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设施,强化人们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三)文化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要想保证群众文化的良好发展,需要积极创新文化的形式与内容,将大众文化、主导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相互整合,充分发挥主导文化的作用,使文化能够与群众的实际生活相贴近[4]。同时可利用大众文化的营销手段,借助民族民间文化的载体与形式,对民族民间文化加以继承与创新,从而保证群众文化的良性发展。此外,应将大众文化和主导文化内容的地方化与民族化加以充分发挥,在民族民间文化中有效纳入大众文化的特点与主导文化的精神实质,保证文化的有机整合与创新,加快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群众文化建设而言,其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群众文化活动式微、社会服务与群众文化需求相脱离、社会转型发展与群众文化建设失调等,难以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影响文化建设事业的良性发展。因此在建设群众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有机整合群众文化空间,统筹发展群众文化,积极创新文化的形式与内容,从而满足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莉,江凤环. 社会转型期群众路线的新形势与新趋势[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04:15-19+92.
[2]李秋霞. 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方略分析[J]. 黄河之声,2014,17:125.
[3]翟媛媛. 基于社会转型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质、困境与应对措施[J]. 戏剧之家,2015,14:244.
[4]王英玮,陆红. 关于社会转型期我国档案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思考[J]. 中国档案,2011,1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