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春云初展”赏“鲜花含露”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wo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又称美文,尤其是写景抒情的散文,似乎就是被晕染放大了的诗歌——既有诗歌般凝练优美的语言,又有诗歌般唯美悠远的意境。而意境是作者通过对具体景物的点染、勾画所营造的蒙上了作者心灵色彩的画面。在此,构成意境的景物自然不再是无情感之草木,无温度之风月,而是句句是情,字字关情,此所谓王国维“一切景语皆隋语”者是也。散文中的意境,究竟是客观景物迎合了作者心境,还是作者的心境晕染了本是无情的客观情境,似乎已经变成了究竟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那古老而难解的哲学命题了。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学科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也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不仅承担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更是学生感受文学魅力、体验文学审美快感的启发者和引领者。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挖掘文本本身的审美因素,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感知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选人的散文名篇如古代游记散文《兰亭集序》、《赤壁赋》,现当代写景抒情《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恰恰均是文辞优美、情意浓厚、意境优美的经典,很能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那么,如伺创设有效课堂情境,带领学生走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里去呢?
  一、创设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
  语文文本不同,课堂教学氛围也因文而异。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要像专业演员一样能“人戏”,要设计披情入境的导语,配以抒情的语调和投入的表情,创设与文本相融合的情境,顺利地将学生带到文本的精神胜地。好的情境创设,使文本如“春云初展,鲜花含露”,让学生一见倾心,心神俱往,那么此节课的教学效果也不言而喻。
  《荷塘月色》的无限动人之处,大约就在于作者营造的那轻纱般月色掩映下荷塘的静谧美好、朦胧清新的意境之美。在这节课的课堂导人时,我用陶醉而神往的语调情境导人:“八十多年前的夏夜,一个身穿长衫的阮郁男子陶醉在清华园美丽的月光里荷叶田田,芙蓉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如朦胧的幻梦,又似飘渺的歌声。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夏天的夜晚,一起漫步于月光柔醉下的那一湾荷塘,一起去聆听作家心灵的私语吧。”学生的表情和眼神告诉我,他们很快就进入我所创设的情境中了。当他们赏析文章时,对文段第四段和第五段描写荷塘和月色的意境之美一下子就说出了“朦胧、静谧、美好”等词语,并很快领悟到这种意境实是作者内心的投影,如“静谧美好”说明不宁静的内心得到美景慰藉后暂时的宁静,而“朦胧”符合作者因为愁绪郁积手心无法得到真正的排解,因而只能是“淡淡的喜悦”的心境。整节课似乎师生就置身于月光朦胧下的荷塘,学生的表情愉悦而又有些“淡淡的忧伤”。
  在上《故都的秋》前,我先让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诵《天净沙,秋思》,并让学生说说这首小曲的意境美在哪里?学生讨论说这首曲子意境苍凉悠远,有一种凄凉美,让人忍不住落泪。我进一步设问:“如果你就居住在这样的意境里,会感觉凄凉吗?”学生说当然不会,这种意境多美啊!有小桥有流水,很诗意呢!然后我接着问:“为何诗人会有如此感受?”学生回答说,因为他是“断肠人”,是思乡的游子。我乘势在《故都的秋》的板书下面写道:愁者,离人心上秋。此语道出,学生立刻会意道:本文既然说“故都”,那作者应是游子身份,既是写秋,大约意境会有些悲凉吧。学生的领悟力使我非常惊奋。
  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依据文章本身体现的情感,通过语言艺术去诱发学生的审美好奇心,使他们对作品中展示的意境倾心神往。而成功的情境创设,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更能引领他们更快地进入文本的意境,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美文美读,大珠小珠落玉盘
  一篇好的散文让人如品香茗,如饮甘醴,回味不已,欲罢不能。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人的散文就是这样字字珠玑、声隋并茂的美文。这些散落在文章中的文字不仅传递出散文的性灵之美,更以它们优美的组合方式呈现出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古人读书读到忘情时,常“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诵读散文,是学生和文本心音共鸣的方式,是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文本渗透出来的意境和情感。而声/冑并茂的朗读恰恰又是建立在意会文本的基础上的。因而美文必须美读。
  (一)朗读要点:读散文、听散文,尤其是写景抒情的散文,似乎是在描摹一个意境、一幅画面,是一个看、听、想和感悟的过程。所以散文朗诵的基调应是相对平缓的,没有太大的起伏。即使是情感的高潮,也有別于豪放诗歌的激昂和演讲那样异军突起、慷慨激烈。在朗诵时用中等的语速,柔和的音色即可。重音的处理一般也只用拉长的方法,并不加重。另外,写景散文虽然不像诗歌那样有严格的韵律和规整的节奏,但也讲究节奏美和韵律美。如《赤壁赋》里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等韵文片段,《故都的秋》“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于,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象,黄犬之与于骆驼”,这些语段大多结构对称,意境优美,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可将这些强调给学生,朗读者首先要融人情境,务必要读出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二)朗读方式:学生朗读能力总是有限的,教师除了指导朗读技巧,可以配乐范读创造隋境。或者播放优秀朗读视频,尤其是配乐朗读。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和文学有许多相通之处,特别是其广阔的情感空间和想象空间,利用音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因素,来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从而让艺术和文学语言沟通起来。总之,可让学生多模仿多展示多领悟,从而让有情境的朗读优化散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咬文嚼字,一滴沾唇满口香
  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说:“说到底,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及文字的味道。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传达出来。”所以说,学会品味散文的语言,走进由优美的语言营造的优美意境,才是真正的走进了散文。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营造的意境之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人手:
  (一)注意作者选取景物的特点
  古人说“歌诗无非情景二端”。其实此理同样适合写景抒情的散文。写景抒情散文中,景物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心境的寄托和外化,而作者突出的景物形象也正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基调。如《故都的秋》中选取“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槐树叶下一丝一丝漏出的日光(清静)、蓝色的牵牛花(冷色调),并且作者说“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悲凉感)”,之后又写到了秋槐的落蕊、秋蝉的残鸣、秋雨话凉,无非都是突出景物“清、静、悲凉”的意境特点,从而使景物特点和作者心境相融通。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品析这些景物的特点,让学生深记景物特征对营造意境的重要作用。
  (二)赏析写景语言的技巧
  写景的语言往往是散文中最优美的文字片段,带给阅读者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如《荷塘月色》中写月下荷塘的景色:“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从修辞角度看,以“像笼着轻纱的梦”喻月下景致的朦胧,想象丰富,使月下荷塘的幽谧、美好和朦胧的意境如在眼前;从遣词来看。一“泄”字一“浮”字化静为动,精妙地写出月辉照映、如倾如泻的景象和薄雾轻绕、朦胧神秘的美妙意境。
  优美贴切的修辞和独具匠心的遣词,不仅使散文具有深邃悠远的意境之美,更增添散文动人的抒情韵味。而优美精当的遣词,又使文章的语言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因而在散文教学中,必定要引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带来的意境之美,从而使他们不仅体验到愉悦的阅读感受,更得到美好的心灵熏陶。
  从上述角度来看,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就是一首妙不可言的长诗,不仅向读者呈现了作者丰富细膩的内心情感,更以异彩丰呈的艺术表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其诗意的意境。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欣赏和领悟这种意境之美,才能有效提高散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从而真正体现语文学科对人文的归属。
  (作者单位:安徽省当涂县石桥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有效开展小组分层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消除种种顾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讨论问题,勤于探究问题,实现师生、生生多向交流、多边互动、优势互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学会与他人交往。本文阐述了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实施小组分层合作学习有效提高教学实效的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组分层 操作实践 科学评价  《学会生存》强调: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氛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因而,若想高质高效教学,教师则需优化课堂教学氛围。一般而言,良好、积极的课堂氛围具有如下特点:在课堂活动中,师生都精神饱满,积极热情。由于数学知识较为枯燥,教师需热情引导与指导,学生需积极交流讨论;教学井然有序,师生、生生和谐而有序地互动交流,学生主动探究,思维活跃;课堂中,师生双方关系融洽,为完成教学目标共同努力。一言蔽之,良好的课堂
【内容摘要】本文从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角度谈谈地理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深入挖掘地理教材,渗透环境教育;2.结合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 环保教育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关注的焦点,人们生活在环境之中对周围环境问题的产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环境问题已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的日益恶化,已对整个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学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这一课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这一问题展开进一步地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主体意识 培养  一、引言  相比小学生来说,初中学生的身心各方面都有了进一步地发展。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对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感到好奇,希望去突破、去创新、去发展。在学习方面,他
【内容摘要】语文课改十载有余,吾思不辍矣!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对新课改认真反思并罗列出新课改之种种喜忧、得失,旨在将新课改的精髓带到每一个课堂,输给每一个学生,以希望新课改教育理论的最优化、最实化。  【关键词】语文 新课改 反思  新课程改革运行已十载有余,全国各大媒体,各级教育机构及参与新课改的教育工作者们开始纷纷总结起新课程改革的辉煌和艰辛,笔者作为千万教书育人者的一员,当然也不例外。
【内容摘要】教师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原始问题,不仅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可以养成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找出与物理学有关问题的习惯,进而养成探究生活中物理问题的习惯。本文结合新课程实践,阐释了原始物理问题的内涵,探讨了有效渗透原始问题提升学生素养的教学策略,并且提出了有关注意问题。  【关键词】科学素养 原始问题 教学策略 注意问题  高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
【内容摘要】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数学学习的实践性决定了数学教学的“活动化”特征。本文从还原生活本色,改编“活动”教材;开放活动空间,促进自主探究;指导学生反思,提高活动成效等方面探讨了开展高效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能力 高效活动 途径策略  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有效的发展。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通过多年来的课堂教学实践,我感觉到“四个一”的教学新举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一要体现“新知识要有一个生成的过程”,要让学生去发现;二是传播知识要留给学生一个思维空间;三是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要由教师设计情景,由学生得出结果;四是“学生出现的错误总有一个原因”,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掌握规律。可以说,这“四个一”比较完整系统地概括了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
【内容摘要】现阶段的物理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探究性教学的开展。首先,教师应该优化实验教学的硬件配置,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有效性;其次,教师应该注重教师的教学理念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探究性教学理念;最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 高中 物理 实验教学 实施  高中物理知识较为丰富,并且这些知识都较为抽象,学生理解
在课改及我市推进区域高位均衡发展及有效教学研讨火热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新时代的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