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改及我市推进区域高位均衡发展及有效教学研讨火热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新时代的数学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完成社会化。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观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就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形成宽松的合作氛围,最大限度的扩展学生的合作层面,提高学生的合作频率。同时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往,教师在学习小组合作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合作心态,并适当调节学生的合作心理,特别是要鼓动学困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数学合作活动。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就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在这样宽松融洽的气氛下,同学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同时也调动了大家合作的积极性。
二、合作的组织和方法指导
学生往往缺乏经验和技能方法,不能有效合作。因此,教师要重视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以实现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启迪的合作效应。
1.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形成一种互补,通常以4~6个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小组长应该由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
2.合作学习必须以个体自主学习为基础,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自由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可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与时间。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過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
4.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情感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合理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情感;深切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自豪感,继而培养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数学合作对情感教育具有促进作用:首先,数学合作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出现最佳活跃状态,点燃合作的火种,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更应鼓励和扶持他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让每个参与者以恰当的形式表达想法,通过一定的心智活动去调动思维,共同讨论,共同发展。同时,数学合作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数学合作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的过程,其中每个人既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或者思路,又要虚心细心听取别人的想法,耐心学习,当合作同学想不起来时,学会耐心等待。在数学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尊重别人,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意图。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决定,并对这种决定负责。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生还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和解决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利他之心,与人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诚信合作,互相帮助。
四、寻找合作学习的结合点
首先引入学习情境“生活化”的点。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的资源,给学生合作探究的共同话题。
其次,选择教学内容开放性的点。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好的开放题应满足非常规性、参与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开放性以及探索性等特征中的全部或数个。
五、科学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合作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应视差异为常事,不能苛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同样程度的成功。不能急于给学生个体下结论,应着眼于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挖掘其潜能,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合作中对数学学习的积极姿态,关注其能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会评价,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纵向、横向比较。把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学会自我调控数学合作。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个性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的最佳时期。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合作是一种品质,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和长期地训练;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需要教师精心地组织和高效的实施,才能使合作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课堂焕发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丰义中学)
一、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完成社会化。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观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就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形成宽松的合作氛围,最大限度的扩展学生的合作层面,提高学生的合作频率。同时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往,教师在学习小组合作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合作心态,并适当调节学生的合作心理,特别是要鼓动学困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数学合作活动。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就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在这样宽松融洽的气氛下,同学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同时也调动了大家合作的积极性。
二、合作的组织和方法指导
学生往往缺乏经验和技能方法,不能有效合作。因此,教师要重视合作方法的指导和合作技能的培养,以实现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启迪的合作效应。
1.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形成一种互补,通常以4~6个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小组长应该由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
2.合作学习必须以个体自主学习为基础,先由小组成员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自由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可保证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与时间。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過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
4.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情感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合理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情感;深切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自豪感,继而培养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数学合作对情感教育具有促进作用:首先,数学合作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出现最佳活跃状态,点燃合作的火种,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更应鼓励和扶持他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让每个参与者以恰当的形式表达想法,通过一定的心智活动去调动思维,共同讨论,共同发展。同时,数学合作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数学合作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的过程,其中每个人既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或者思路,又要虚心细心听取别人的想法,耐心学习,当合作同学想不起来时,学会耐心等待。在数学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尊重别人,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意图。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决定,并对这种决定负责。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生还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和解决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利他之心,与人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诚信合作,互相帮助。
四、寻找合作学习的结合点
首先引入学习情境“生活化”的点。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的资源,给学生合作探究的共同话题。
其次,选择教学内容开放性的点。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好的开放题应满足非常规性、参与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开放性以及探索性等特征中的全部或数个。
五、科学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对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合作学习成功发展的关键。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合作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应视差异为常事,不能苛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同样程度的成功。不能急于给学生个体下结论,应着眼于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挖掘其潜能,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合作中对数学学习的积极姿态,关注其能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会评价,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纵向、横向比较。把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学会自我调控数学合作。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个性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发展的最佳时期。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合作是一种品质,需要教师耐心地培养和长期地训练;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需要教师精心地组织和高效的实施,才能使合作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课堂焕发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丰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