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教育艺术。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优劣与成败。而合理的“提问”既是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催化剂,也是诱发学生登入科学殿堂的先导,更是促进学生探索真理的动力。下面就针对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谈谈看法:
一、课堂提问要遵循的原则
(一)精心设问,目标明确
提问既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要有一个全面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问,决不能信马由缰,随意进行,那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式的提问,不仅起不到积极的提问效果,反而会把一堂课搞得东拉西扯,目标不明,学生不知老师到底要教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不会提问的老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稀里糊涂,满头雾水,不知所措,兴趣索然;会提问的老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积极参与,兴趣盎然。因此教师要针对教材的重难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高层建瓴,精心设计,适时适度,目标明确,有针对性,设计的问题要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们的兴奋点,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为攻克重难点创造最佳条件,提高教学效率。
(二)面向全体,适时激励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常有意无意地关注某些学生,而忽略一些学生,无形中已形成了自己的提问区域,个别学生特受“青睐”,而某些角落又被“冷冻”起来。其实,学习是学生的集体活动,应让所有学生都能进行锻炼,施展才干。对他们的表现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有创见者更应该加大鼓励;对回答问题片面甚至错误者,要具体指出其错误所在,切忌冷嘲热讽、恶语伤人。而且“问答”面要广,要尽可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根据学生语文的智力差异、接受能力的快慢,提出不同的问题,使语文程度好的学生感到语文大有学头,语文稍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使所有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各得其所,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
二、课堂提问应把握的时机
(一)在开始时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
提问是很常见的一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好方法,在新课伊始,教师就应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这样做,可以为整节课良好的延伸打好基础。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并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索,来洞悉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当教师教《愚公移山》一课时,教师可以从标题入手:移什么山?谁移山?为什么要移山?对移山有几种不同的态度等。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设计提问,使前一个问题成为后一个问题的铺垫,环环相扣,这样步步提高逐步推进设计提问,必然达到一种很好的提问效果。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并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在过渡处提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当学生发生困难、发生矛盾时,思维就开始了。遵循这一规律,在新知识讲授之前,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这样既可以清除学生紧张的心理,又可以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把新旧知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了从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在学生忽略处提问—— 一语惊醒梦中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看似简单,课本上讲得也很清楚,其实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若在这时进行适当提问,并加以引导,更能引起学生注意,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样,可以让学生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养成处处留心皆学问的习惯。比如:在讲如何找中心论点这一问题时老师一般都会强调“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能明确表明作者观点和看法的完整的句子”,学生们往往注意了“明确表明作者的观点和看法”这一关键词,但往往忽略“完整的句子”这一关键词。教师要强调这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是一个单句(里面不能出现关联词语),必须是陈述句或者是反问句,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巧妙点拨,会使他们茅塞顿开。
一、课堂提问要遵循的原则
(一)精心设问,目标明确
提问既是教学的必要手段,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要有一个全面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问,决不能信马由缰,随意进行,那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式的提问,不仅起不到积极的提问效果,反而会把一堂课搞得东拉西扯,目标不明,学生不知老师到底要教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不会提问的老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稀里糊涂,满头雾水,不知所措,兴趣索然;会提问的老师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积极参与,兴趣盎然。因此教师要针对教材的重难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高层建瓴,精心设计,适时适度,目标明确,有针对性,设计的问题要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他们的兴奋点,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为攻克重难点创造最佳条件,提高教学效率。
(二)面向全体,适时激励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常有意无意地关注某些学生,而忽略一些学生,无形中已形成了自己的提问区域,个别学生特受“青睐”,而某些角落又被“冷冻”起来。其实,学习是学生的集体活动,应让所有学生都能进行锻炼,施展才干。对他们的表现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有创见者更应该加大鼓励;对回答问题片面甚至错误者,要具体指出其错误所在,切忌冷嘲热讽、恶语伤人。而且“问答”面要广,要尽可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根据学生语文的智力差异、接受能力的快慢,提出不同的问题,使语文程度好的学生感到语文大有学头,语文稍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使所有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各得其所,人人都有练习的机会。
二、课堂提问应把握的时机
(一)在开始时提问——一石激起千层浪
提问是很常见的一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好方法,在新课伊始,教师就应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为这样做,可以为整节课良好的延伸打好基础。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并通过自身的主动探索,来洞悉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当教师教《愚公移山》一课时,教师可以从标题入手:移什么山?谁移山?为什么要移山?对移山有几种不同的态度等。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设计提问,使前一个问题成为后一个问题的铺垫,环环相扣,这样步步提高逐步推进设计提问,必然达到一种很好的提问效果。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并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来,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在过渡处提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当学生发生困难、发生矛盾时,思维就开始了。遵循这一规律,在新知识讲授之前,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这样既可以清除学生紧张的心理,又可以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把新旧知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了从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在学生忽略处提问—— 一语惊醒梦中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看似简单,课本上讲得也很清楚,其实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和掌握,若在这时进行适当提问,并加以引导,更能引起学生注意,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样,可以让学生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养成处处留心皆学问的习惯。比如:在讲如何找中心论点这一问题时老师一般都会强调“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能明确表明作者观点和看法的完整的句子”,学生们往往注意了“明确表明作者的观点和看法”这一关键词,但往往忽略“完整的句子”这一关键词。教师要强调这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且是一个单句(里面不能出现关联词语),必须是陈述句或者是反问句,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巧妙点拨,会使他们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