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教育并不是简单的说教,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关系到青少年的发展方向、精神面貌和道德水准,关系到我国的未来和民族精神。学校德育工作是整个中华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工程和重要环节。新时期下,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抓好德育工作,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高尚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我校在教育工作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正确把握学生动态,把学生塑造成时代所需要的人
作为教师要不断地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思想感情上和语言上和他们进行沟通,共同选择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老师还可通过劳动、游戏、体育锻炼、聊天等渠道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因人而宜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很大,具有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老师在这一阶段,必须要有严格的标准,严格要求,更要有关心和爱护,对学生思想行为的错误要及时予以正确的引导,并给予更多的关爱。老师的爱,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
二、在学科知识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各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老师要善于挖掘,并结合学科知识渗透德育教育。一个优秀的学生首先必须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要有优秀的成绩。俗话说:“智商不好使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可见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
有些同学在家庭环境受到良好的熏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刻苦善学、学习成绩优秀。相反,有些同学从小养成自私且目空一切的不良习惯,没有集体荣誉感、消极怠慢。老师如不加以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他们将会偏离轨道,越走越远。相反要进行因材施教,给这些同学多讲一些科学工作者爱国的事迹。如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国外学到了勘探是有的技术后,没有被高薪所诱惑,毅然回国,为祖国作贡献。只有让思想消极的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让榜样做后盾,才能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才能使思想品德修养得以提高。
三、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
教师自身的行为对学生起着榜样、示范作用,更具有感染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塑造学生灵魂时,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修炼。如果老师张口就骂学生:“不听话、不学习,就没出息,就只有当农民,是种庄稼的聊,永远翻不了身”。学生听后,会有什么感触,他还能做到热爱人民、相互尊重、自信自强吗?可能你以前所讲的道理,所做的教育工作就为这一句话而付之东流。可以说教师的自身行为,将起着激励和约束学生的作用,影响他们的道德发展。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教育领域里,空洞的说教从来都是苍白无力的。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少年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因此,作为教师要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展示出坦荡无私的灵魂、光明磊落的胸怀、自强不息的精神,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关爱、影响学生,达到身正为范的目的。
四、强化硬化校园德育环境,用氛围育人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环境可以直接影響人的行为,而环境的不同特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历史上的“孟母三迁”,格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吗?我们在教育工作的实际中,应将环境的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融入一体,依据校情,因地制宜地硬化德育环境。如可在校门口写上醒目的校训、校风等;在路旁或特定场所写上警示语;校园内、廊壁上悬挂名言塑像和名言警句。这些都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无声地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向上,并能塑造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注重每个教学环节中捕捉的教育契机。我们要把德育作为一种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要综合利用各种德育教育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德育改革的需要,更是适应21世纪的挑战,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我校在教育工作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德育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正确把握学生动态,把学生塑造成时代所需要的人
作为教师要不断地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思想感情上和语言上和他们进行沟通,共同选择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老师还可通过劳动、游戏、体育锻炼、聊天等渠道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因人而宜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很大,具有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老师在这一阶段,必须要有严格的标准,严格要求,更要有关心和爱护,对学生思想行为的错误要及时予以正确的引导,并给予更多的关爱。老师的爱,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
二、在学科知识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各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老师要善于挖掘,并结合学科知识渗透德育教育。一个优秀的学生首先必须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要有优秀的成绩。俗话说:“智商不好使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可见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
有些同学在家庭环境受到良好的熏陶,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从小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刻苦善学、学习成绩优秀。相反,有些同学从小养成自私且目空一切的不良习惯,没有集体荣誉感、消极怠慢。老师如不加以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他们将会偏离轨道,越走越远。相反要进行因材施教,给这些同学多讲一些科学工作者爱国的事迹。如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国外学到了勘探是有的技术后,没有被高薪所诱惑,毅然回国,为祖国作贡献。只有让思想消极的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让榜样做后盾,才能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才能使思想品德修养得以提高。
三、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
教师自身的行为对学生起着榜样、示范作用,更具有感染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塑造学生灵魂时,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修炼。如果老师张口就骂学生:“不听话、不学习,就没出息,就只有当农民,是种庄稼的聊,永远翻不了身”。学生听后,会有什么感触,他还能做到热爱人民、相互尊重、自信自强吗?可能你以前所讲的道理,所做的教育工作就为这一句话而付之东流。可以说教师的自身行为,将起着激励和约束学生的作用,影响他们的道德发展。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教育领域里,空洞的说教从来都是苍白无力的。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少年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因此,作为教师要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展示出坦荡无私的灵魂、光明磊落的胸怀、自强不息的精神,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关爱、影响学生,达到身正为范的目的。
四、强化硬化校园德育环境,用氛围育人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环境可以直接影響人的行为,而环境的不同特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历史上的“孟母三迁”,格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充分说明了这个道理吗?我们在教育工作的实际中,应将环境的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融入一体,依据校情,因地制宜地硬化德育环境。如可在校门口写上醒目的校训、校风等;在路旁或特定场所写上警示语;校园内、廊壁上悬挂名言塑像和名言警句。这些都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无声地激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向上,并能塑造正确的人生观。
总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注重每个教学环节中捕捉的教育契机。我们要把德育作为一种教育目标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要综合利用各种德育教育方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德育改革的需要,更是适应21世纪的挑战,培养出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